不要再怪孩子了,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可能是家長的問題!

2021-01-11 騰訊網

進入冬季以來,疫情反反覆覆,很多幼兒園、小學也都提前放寒假了。眼瞅著大寶馬上就要放假了,我跟大寶爸商量了一下,準備利用寒假時間培養一下大寶的學習習慣。

我跟大寶爸雖然對於孩子的教育有一些分歧,但是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上,我們一致認為對於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一定要從低年級抓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孩子將來的學習生涯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準備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去培養大寶的學習習慣,同時也跟媽媽們一起交流學習一下。

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我們家培養得比較早,從幼兒園開始兩個孩子都有閱讀的習慣。學齡前的孩子坐不住,對於繪本的吸收能力也不強,通常都是看個十幾分鐘就坐不住了。但儘管如此也要堅持讓孩子每天看,一旦習慣養成了,不需要家長的監督,孩子也能主動閱讀。

如果之前沒有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趁現在培養也不遲;初期根據孩子的年齡段逐漸去增加孩子閱讀的時間,後期孩子主動閱讀的時候他不需要你去監督,也能看一兩個小時。

預習/複習習慣

這是我這個假期要著重監督大寶的兩個習慣,課前預習最大的好處就是「找問題」,帶著問題上課的孩子往往能夠更快的理解和吸收課堂的知識點。而課後複習的好處就是回顧,將問題和知識點重新回顧梳理,及時的查漏補缺。

有預習、複習習慣的孩子通常學習效率會比較高,就連我們現在工作的時候,也需要提前預習,了解項目、客戶的需求;後期同樣也需要復盤迴顧,所以好的學習習慣養成是終身的。

檢查習慣

大寶是一個比較粗心的男孩,很多時候考試扣的分基本上都是因為粗心,我還是很注重大寶的檢查習慣。現在我都會要求他寫完作業自己檢查一遍,把檢查出來的失誤題目標記一下,如果有檢查遺漏的題目,他就要把這些做錯的題抄幾遍。可能是害怕罰抄,所以大寶每回做完作業都會特別認真地檢查,粗心的情況改善了不少。

專注習慣

之前也給大家分享過關於孩子專注力的培養,今天就稍微簡單地講一下。孩子的專注力培養是需要家長一起努力的,當孩子正在專注學習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避免打擾他。大寶以前寫完作業,爸爸給他檢查作業,他就開始畫畫了;爸爸發現有錯誤的時候就把大寶叫過去了,結果半個小時大寶啥都沒有畫成,一直顧著爸爸、畫畫兩邊跑。

所以後面我就給大寶爸定了一條規矩,在大寶專心做某件事的時候,不要去打斷他。有些媽媽也會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投餵零食、水果啊,這樣其實是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的,所以如果發現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作為家長也要思考一下是不是自身的問題。

學習時間管理習慣

不知道各位爸爸媽媽們給孩子布置作業的時候會不會規定孩子的完成時間?比方說平時我給大寶布置家庭作業的時候,預計他大概8點完成,我會跟他說,到了8點不管作業有沒有完成,他都能有一個休息時間,但是如果他能夠提前完成作業,他就可以提前休息。

一般情況下,大寶都會比我預計的時間早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完成,每次完成的時候他都特別開心,因為這意味著他的自由時間多了。有些家長在孩子做完功課之後還會再重新布置功課,這樣其實不利於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因為對他來說,早完成跟晚完成都有新的作業在等他;做一個守信用的家長很重要!

以上就是接下來寒假我要督促大寶培養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孩子低年級的階段培養好學習習慣了,不管是對於孩子將來的學習還是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的。爸爸媽媽們不妨好好利用一下接下來的寒假時間,共同幫助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

(本文圖片源於網際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

往期回顧

23

12-2020

聖誕節的儀式感——日式抹茶厚鬆餅

甜入心坎的聖誕甜品

17

12-2020

一陽來復|日本的冬至不吃湯圓和餃子,居然吃這些?

凜冬過後,必是暖春

10

12-2020

當媽這麼多年,奶瓶居然還能一瓶多用?

一些又萌又實用的奶瓶分享

相關焦點

  • 學習偏科是疾病後的恢復不平衡,不能怪孩子,應該怪家長!
    作者:飛轉的大腦 文章來源:大腦硬體智力開發網學習偏科是很多孩子的通病,無論的學霸還是普通學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偏科。那麼,孩子們為什麼為產生偏科的問題呢?答案其實非常簡單,疾病。多次疾病的累積殘缺會導致與智力相關的神經系統的恢復產生嚴重的不平衡,表現在學習上,就是偏科。所以說,孩子偏科不能怪孩子,要怪就怪家長,怪家長沒能在孩子發育的關鍵期,讓他們儘可能少的染上疾病,怪他們的基因抵抗疾病能力差。
  • 給孩子學習的動力從培養良好的習慣開始
    不要等學生出現了不良習慣時再費九牛二虎之力去糾正,因為對習慣來說,培養正確習慣總比糾正不良習慣容易得多。我們在教學中就經常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採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歌謠形式表達老師對他們的期望,對他們進行認知指導,使他們自覺愉快地去朝著我們期望的方向去努力。
  • 孩子習慣養成記: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每位家長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僅對他的學習,生活還是未來的成就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所以,家長要從一開始就幫助孩子一起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將會受益終生。
  • 利用「21天習慣養成法則」,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抗擊「疫情」階段,孩子們都在家,家長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促成孩子好習慣的養成。行為心理學家認為,新習慣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通過21天的行為暗示,正確重複練習,可以基本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這就是所謂的「21天習慣養成法則」。
  • 家長注意:培養一年級孩子的學習習慣從管理文具開始!
    與幼兒園相比,上小學後,孩子需要自己保管的東西一下子多了許多。能不能管好自己的文具,對孩子來說是新的考驗。但這也正是培養小孩子責任心,進一步增強自己的東西由自己保管意識的最好時機。管理好文具是培養學習習慣新的開始。
  • 孩子學習不自覺?運用「路徑依賴理論」,讓學習成為習慣
    ——培根我又聽見了隔壁傳來的哭聲,這次是因為孩子做作業的問題。昨天早早回家吃飯完躺在客廳刷劇,突然隔壁傳來一陣怒罵聲:「快點吃飯,你看現在幾點了?還要不要做作業了?今天你們語文老師打電話過來說你作業又沒交,快點吃完做作業。」
  • 孩子挑食不愛吃飯怎麼辦?家長要知道這些應對方法
    孩子挑食不愛吃飯怎麼辦?家長要知道這孩子口腔觸覺敏感有些孩子習慣了糊狀食物,過渡到混合食物或者稍硬的食物時會有困難,這些孩子對食物接觸嘴唇和口腔也更為敏感。他們可能有咽反射敏感,只要往下咽東西,或者一吃到嘴裡,甚至是舌頭一碰,就會嘔吐。一般來說,早產兒最開始嘗試非糊狀食物的時候都會有困難,觸覺敏感和其他感知覺障礙的孩子也會有相似的問題,這些孩子也往往有營養不良的問題。
  •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聰明父母都會這樣做
    輔導孩子功課讓家長們精疲力竭,除了老師的要求外,還有不少家長要為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每天督促孩子學習......家長們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勞心勞力,但是很多精力都用錯了方向,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家長們感到勞累,孩子卻將學習當成是完成老師和家長布置的任務,有的孩子甚至對學習感到厭惡。其實相比於為孩子輔導功課、批改作業、報興趣班等,家長更應該注重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技能的培養。只有這樣,家長們才能為孩子的長期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 孩子的這些表現,有可能是厭學症在作怪,家長該怎麼辦?
    不肯到學校去,有時會以頭痛或生病為藉口,拖延上學時間,這種情況往往讓家長頭疼不已,擔心孩子耽誤學業,但又不能硬讓孩子去,萬一造成更大的傷害可怎麼辦… 對上學更抗拒的孩子還可能表現出明顯的厭學症狀,比如頭痛、噁心、沒有胃口、心跳過速等,這些症狀在孩子不去學校的時候卻會神奇地不治而愈。
  • 學習習慣怎麼養成?小學六年,陪孩子熬過三個階段,家長要重視
    當孩子們都在做同一件事取得進步時,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領先別人一步,這樣他就不得不為自己孩子的未來去做規劃。小學階段,是為升學知識能力奠定基礎,所以在小學做好培訓,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關鍵!
  • 點開對照看看,可能你家孩子就有這樣的問題
    點開對照看看,可能你家孩子就有這樣的問題 最近有家長向康復治療師反映: 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可是,不管是去遊樂場還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都要時刻帶著奶嘴。爸爸媽媽使出了渾身解數,也沒辦法制止孩子這一行為。
  • 孩子寫作業總是磨磨蹭蹭,是輔導方法用錯了,還是學習習慣差勁?
    於是,家長們抱怨的聲音越來越大,孩子寫作業總是磨磨唧唧,書桌前的書本總是亂七八糟,家長看著是心煩而孩子聽到的嘮叨又是意亂,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因為孩子寫作業的問題,而讓親子關係充滿火藥味。其實,有的時候「關心則亂」對於父母來說,最大的期盼就是孩子在健康的基礎上,可以成為班級成績的佼佼者,現在學習競爭壓力如此大,想要考入名校繼續深造發展就需要打下紮實的基礎工。
  • 孩子有這3種性格表現,家長不要順其自然,趁早糾正孩子才能更好
    現在是男女平等的時代,孩子有這3種性格表現,家長不要順其自然,趁早糾正孩子才能更好!性格軟弱、自閉性格軟弱的孩子習慣逆來順受,經常會被欺負,不要低估小孩子的殘忍。校園欺凌的新聞裡,很多小孩子欺負同齡人的手段是成年人都為之震驚的,如果孩子不反抗,只會讓欺凌者變本加厲。孩子性格自閉不擅長傾訴的話,則會讓這種情況惡化,到時候,孩子求救無門,只能在內心痛苦直至心理扭曲。
  • 電視「抓住」了孩子,孩子的注意力如何轉移,家長要知道
    每次叫孩子好幾遍要吃飯,這是個大問題。看來家長們使用的各種方法都不管用。孩子們在看動畫片的時候可能會很用心,但說到吃飯時間,孩子們應該專心吃飯,不能再看了。但是電視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以及孩子們不能離開實際上是電視。父母必須關心他們的孩子。不要低估這種能力,注意力和娛樂能力差的孩子上學後可能很難適應學校的節奏。
  • 家長不要親手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家長當心:不要親手毀了孩子的專注力   本來半小時就能吃完一頓飯,但三歲的孩子吃吃停停,一個小時也吃不進去多少;本來一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但七歲的孩子寫寫停停,兩個小時都沒完成……越來越多的家長為孩子無法集中精力吃飯、上課、寫作業等感到焦頭爛額,甚至求助於專業醫生。
  • 孩子記憶力不好?兒科主任:可能與這些有損大腦的生活習慣有關
    親戚見面難免要問這問那,寶寶學習成績是問得最多的問題之一。考得好的娃,心安理得可以過個好年;而考得不理想的娃,就要一直被家裡人念叨。其實決定孩子成績的因素有許多,記憶力是其中一種。孩子記憶力的好壞和記憶方法有很大的關係,但生活習慣的好壞也與大腦的健康息息相關。
  • 親身經歷:上一年級之前,孩子要不要提前學習漢語拼音?
    其次,如果不提前學習拼音,入學後語文可能跟不上。我周圍幾個家長的孩子就碰到了這樣的問題。由於他們沒有提前讓孩子學習漢語拼音,入學後學語文很是費勁,成績也一點不好。最後沒有辦法又給孩子找了專門的輔導學習拼音,雖然說效果不是很好,但是總算也有了個差不多。
  •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真能自愈嗎?家長有這些誤區,小心耽誤孩子!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又聰明又健康,但是總有些孩子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症狀 最近收到家長私信時候孩子長得挺好的,就是不會說話,簡單的字也說不出來,有時候用各種家長都看不懂的手勢,家長說之前就發現孩子不對勁,家裡老人說沒事,孩子小,再等等慢慢長大就自己好了,什麼話都會說了,這不孩子都快上幼兒園了
  • 如何監督自己的孩子學習?尤其是學英語!
    前文中提到把教課這種專業的事情交給老師去做,家長要執行好對孩子的監督職責。那麼作為家長,如何監督孩子學習呢?監督是不是就是用眼睛盯著他學習?千萬不要把「監督」理解為「監視」,那樣只能使孩子心理更加緊緻,叛逆期的還會加劇跟家長的矛盾。你只需要搞好後勤支援工作就可以了。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好。
  • 家長是理工科專業,孩子的語文成績就差?老師:和家長沒關係
    這都是很正常的事,家長不能因為自己的語文成績不好,就放棄對孩子的學習輔導,而且家長學歷高,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家長也是會學習的人。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問題上,一定是特別關注的。我們在早期的語文啟蒙教學中,注重發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也是自律和專注度的培養。讓孩子在學科學習中產生自信,他才能理解語文學習的目標。還沒有進行學習,就假設了自己也會學不好語文,而這樣的顧慮均來自父母對自己語文學習能力的質疑,這讓作為語文老師的我,有一點不理解,所以遇到這樣的高學歷家長,我不會先說學生的問題,會先把家長的問題毫不留情地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