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偏科是疾病後的恢復不平衡,不能怪孩子,應該怪家長!

2020-12-06 大腦鍛鍊館

作者:飛轉的大腦 文章來源:大腦硬體智力開發網

學習偏科是很多孩子的通病,無論的學霸還是普通學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偏科。那麼,孩子們為什麼為產生偏科的問題呢?答案其實非常簡單,疾病。疾病使位於末梢的神經組織受到了損傷,而當疾病痊癒後,神經系統的恢復卻不平衡,有的功能得到了完全恢復,有的功能留下了殘缺。多次疾病的累積殘缺會導致與智力相關的神經系統的恢復產生嚴重的不平衡,表現在學習上,就是偏科。所以說,孩子偏科不能怪孩子,要怪就怪家長,怪家長沒能在孩子發育的關鍵期,讓他們儘可能少的染上疾病,怪他們的基因抵抗疾病能力差。

每個發育中的孩子就像一臺嶄新的計算機,這些機器在初始的配置上的差別很少,如果每個孩子都在發育的道路上健康的成長的話,大家都是學霸,在學習上的表現差別也會較小。但是,上帝造物就是這樣,他一定要給人們分等級,定階層。做這樣事只用兩招,一是決定你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這只是給你一個起步的環境;另外就是對你的智力進行雕琢,這就是疾病。通過疾病影響孩子們的神經系統的發育,形成大腦在配置上的差別,造成不同智力的人群。這樣,就決定了你一生的成長道路和所在階層。你現在的所有困頓和失敗都是拜你的智力所賜,能夠把你困於當下的,只有你的智力。如果你的智力得到了解放,你的前途也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神經系統的這種損傷在外表上是很難被發現的。因為這些神經組織都活著,只是功能衰弱了,或者你可以把它們看作是懶惰的神經組織,只有當你使用它們的功能時,才能發現它們的懶惰,這時的表現就是你的學習能力下降了,你感覺力不從心,下了許多功夫,但成績不理想,有的甚至非常差。如果你對這個結論尚有疑問,可以到大腦硬體智力開發網對大腦進行功能檢查。如果你在對外側膝狀體進行可視化處理時發現了病態反應,就說明你的視覺神經系統在發育的過程中受到了損傷。嚴重的視覺神經系統發育不良,會導致弱視,而弱視會直接導致學習困難症,使孩子變成學渣。

如果內側膝狀體產生了病態反應,就說明你的聽覺系統在發育的過程中受到了損傷。

在內側膝狀體核中,與耳蝸半規管相連的平衡系統是在智力中負責數理運算的系統。它的功能與耳蝸神經系統的功能的差別,決定了一個人到底偏文科還是偏理科。如果平衡功能強於耳蝸功能,就會相對偏理科,如果耳蝸功能強於平衡功能的話,就會相對偏文科。當然,偏科不一定你的這個科就一定好,只不過是相對好於其它科目。理科成績好的學生多數方向感好,而理科成績差的學生多數方向感不好,這就是平衡覺功能差別的直接證據。

由於神經系統功能不平衡造成的學習偏科,還沒有任何有效的藥物可以糾正,只能依靠鍛鍊,通過大腦鍛鍊法,對受損的神經組織進行精準的刺激,促進它們的再生長和再發育,恢復系統功能,提升大腦智力,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因此,改變成績,必須首先改變智力,這是鐵律!

相關焦點

  • 孩子出現偏科現象,原來是安慰劑效應在作怪,有心的家長可這樣做
    如果家長輕鬆相信了孩子的話,你就上當了,對於孩子來說,安慰劑效應的負面作用在不斷影響著他們,在沒有得到積極幹預的情況下,他們往往會不斷找出各種理由,並放大這種感受。二、解決孩子偏科現象,家長與老師應該想辦法應對「安慰劑效應」的消極影響。1、家長和老師需認真觀察有偏科現象的孩子,查找誘因到底是什麼。
  • 學習中的木桶效應,讓孩子擺脫偏科,成績實現逆襲!
    #對於孩子的偏科,家長肯定是焦慮的,甚至不惜重金報各種輔導班,效果卻不是很理想,反而有可能會造成孩子對學習上的厭煩。另外還有一個外在原因,相信家長們都深有體會,就是孩子反感哪一科的老師,那麼偏的就是這一科。說白了,有些孩子偏科就是偏老師,比如老師講課枯燥,讓孩子提不起興趣;孩子被老師批評過,從而討厭老師等等。
  • 孩子學習積極性總是偏科怎麼辦?請把學習興趣立體化!
    在孩子求學的過程中,總會出現偏科的現象。孩子只對一到兩門學科感興趣,學習很有勁,對另一些科目沒有積極性。家長時長這樣抱怨孩子:"如果你把學英語一半的勁去學數學,你數學就不會不及格了!"「如果學語文能有學物理那樣,語文成績也會很好的!」
  • 戈巴契夫說:蘇聯解體不能怪自己,也不怪葉爾欽,都怪這四個人
    最典型就是蘇聯的解體,到現在大部分人都至今想不明白,那麼強大的蘇聯,那麼發達的蘇聯,為何會走向解體呢!而且作為責任人的戈巴契夫,還有葉爾欽,都不承認自己解體蘇聯。而且戈巴契夫甚至還說,蘇聯解體不能怪自己,也不能怪葉爾欽,而是這四個人的錯。
  • 孩子肥胖越來越多 多半怪家長
    「每位家長對於少年兒童的營養健康都是第一責任人,除了一日三餐外,選對零食也很關鍵。」金小桃說。日前,一份社會調查顯示,85.1%的受訪兒童家長坦言身邊肥胖兒童多,45.5%的受訪兒童家長坦言孩子已經超重。與擔憂相反的是家長對孩子在飲食和生活習慣上的嬌慣和放縱,許多家長也缺少科學的營養知識。有家長認為,孩子還小,就算現在胖點兒也沒關係,長大以後就會瘦下來。
  • 不要再怪孩子了,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可能是家長的問題!
    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我們家培養得比較早,從幼兒園開始兩個孩子都有閱讀的習慣。學齡前的孩子坐不住,對於繪本的吸收能力也不強,通常都是看個十幾分鐘就坐不住了。但儘管如此也要堅持讓孩子每天看,一旦習慣養成了,不需要家長的監督,孩子也能主動閱讀。
  • 高中是孩子一生中最為關鍵的時期,家長要做好陪伴,勿留遺憾
    可是麗麗不聽,就連孩子開學後,也給她安排上了輔導班。孩子特別疲憊,每天課程已經很累了,還有無數的輔導班,白天上課精力不足,導致考試沒有考好。麗麗跟老師進行交流後,才發現自己做錯了,孩子每天處於渾渾噩噩的狀態。並且還有一點小抑鬱了。麗麗這時候才發現自己錯了,重新決定,取消輔導班,時間讓孩子自己分配,勞逸結合,孩子成績有了很大的提升。
  • 家長是理工科專業,孩子的語文成績就差?老師:和家長沒關係
    這一類家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在輔導孩子學習上挺自信,英語、數學早期啟蒙教育都做得非常好。但是因為專業的限制,很多家長的共同困惑是:我們學理工科的,文科不好,從小語文成績也算不上優異,怕孩子的語文也學不好,自己教不了。每當聽到家長這樣說,我都會告訴他們:別擔心,孩子的語文成績差,和家長是理工科專業沒關係。
  • 孩子發音不標準,家長應該怎麼做?
    在英語的學習中,大多數的家長都因同一個問題而困擾,那就是孩子發音不標準,怎麼辦?但凡孩子沒學會單詞正確的發音,此類家長就有一股咬牙切齒的感覺,覺得這肯定是老師教的不對。還更離譜的家長,給孩子的英語發音找了「偏方」,給小朋友講發音規則。每當聽到這種離譜的故事,我的內心:真的是打擾了!
  • 「短板效應」限制孩子發展?教會孩子「取長補短」,學習更輕鬆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偏科」就是短板效應最常見的體現方式,男孩一般普遍理科成績突出,但是同時偏科也十分嚴重,比如,數學考到滿分,語文英語只有一位數,這就很吃虧的將孩子的總體成績拉低了不止一個緯度。二、讓孩子經常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態面對缺點一些孩子在學生時期,因為種種原因被確診為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這都是源於無法正確的管理好情緒與自身優缺點使然的結果,如果因為自己的優點而獲得萬眾矚目,待虛榮心膨脹一段時間後便會慢慢的失去人生的方向,從而產生心理疾病。
  • 寶寶有一口「鯊魚牙」,寶媽發現後立刻送醫,醫生:只能怪你自己
    所以,為了讓孩子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督促孩子刷牙,還有的家長為了保護孩子的牙齒,還會禁止孩子吃零食、喝飲料。寶寶有一口「鯊魚牙」,寶媽發現後立刻送醫,醫生:要怪只能怪你自己莉莉在和丈夫結婚以後不久,就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取名為壯壯。為了照顧孩子,莉莉還辭掉了工作,專職在家照顧孩子。
  • 孩子近視了 寧波有家長推測問題出在檯燈上 看看專家怎麼說
    最近,市民王先生說,因為自己在讓孩子使用檯燈的過程中走入一些誤區,導致孩子視力下降得厲害,他希望自己的教訓能給更多家長提個醒,「畢竟很多家長對這方面都不內行。」  孩子視力下降和使用的檯燈有關係嗎?該怎麼選擇和使用檯燈?記者為此也採訪了多名眼科專家。
  • 孩子嚴重偏科,不喜歡語文,短期內提高成績的策略
    孩子嚴重偏科,不喜歡語文,短期內提高成績的策略1、 近期有家長反饋:孩子初三了,數學、英語、物理等都是接近滿分,相信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苦惱。2、 小學初中階段,我們都會讓孩子補英語數學,卻很少有家長讓孩子補語文。因為補語文,補和不補差別不大。因此我們選擇把更多精力放在英語或數學上。3、 我們調查,中考中,優等生最拉分的科目不是英語或數學,而是語文。
  • 孩子學英語,家長不能缺席!
    原標題:孩子學英語,家長不能缺席! 事實上,孩子學習英語,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和陪伴。 有些父母會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不那麼過關,自己如果過多地幹涉孩子的英語學習,反而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在孩子的英語學習問題上,很多家長只能「放開了手」,讓孩子自己一個人「單打獨鬥」。 但是,父母應該意識到,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佔據了重要地位。 常言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 學生學習負擔重又怪老師和家長?其實並不是他們的錯,而是……
    我們理性地看待學生學習負擔重的問題,雖然老師和家長有一定的原因,但不能簡單地歸咎於老師和家長,老師和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只是扮演了迎合性的角色,學生的學業負擔加重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學校要求老師成績,老師給學生打分。
  • 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提高孩子的英語學習水平?
    問:「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提高孩子的英語水平?」答:絕大多數家長都是不知道到底該如何真正有效地幫小孩提高英語的。同時因為還有大量的其它學科,導致學習英語的時間極少,而真正有效的聽說讀寫能力練習則少之又少。語言是一門實踐學科。從幼兒開始學習語言,必須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逐字逐句地教,逐字逐句地練,逐字逐句的感知,逐字逐句的糾正,經歷漫長的時間,通過大量的練習,幼兒慢慢建立起母語的思維,建立起母語的詞庫。
  • 泉州市民捕獲怪魚「清道夫」 盤點世上最恐怖十種怪魚
    泉州市民捕獲怪魚日前,泉州市民黃先生在村裡的小溪裡,意外捕撈到一條「怪魚」,身上分布著豹紋、嘴巴長在身體下方,就連捕了30多年魚的父親也搞不清楚:這到底是什麼魚?經鑑定,「怪魚」學名叫下口鯰,原產南美洲,身上花紋繁雜,被引入中國後一般作為觀賞魚飼養,因為能吃魚缸中的垃圾,被人稱為「清道夫」。專家提醒,「清道夫」為外來物種,不僅吃水中的垃圾,也會吃魚卵、魚苗,市民不可隨意放生。這魚怪在哪裡?這條怪魚長約30釐米,重將近500克。身上分布著豹紋、嘴巴長在身體下方。
  • 預防孩子近視 家長應該這樣做
    那麼,應如何幫孩子預防近視呢?家長怎樣做才能幫助他們控制近視?網上的各種說法哪種最靠譜?前不久,國家衛健委發布了《兒童青少年防控近視系列手冊》,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量身定製了個性化的防控方案。記者為大家整理了要點,本期先和各位家長聊聊幼兒階段,家長應如何幫孩子做好近視防控。想要做好防控,首先要了解孩子眼睛的發育過程。
  • 孩子他媽評《分歧者》:偏科真的無可救藥了?
    孩子他媽評《分歧者》:偏科真的無可救藥了?     閨蜜說這樣的制度太不科學不人性化了,我家孩子看法恰恰相反,他屬於理科遠遠好過文科的那一類,他很興奮,說:「我就希望像他們那樣,每個人只要學一科就好了,幹嘛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一門特長鑽得更深不是更好嗎!」在全社會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像我家孩子這樣偏科的,在學校反倒成了「分歧者」這樣的異類了,因為偏科,他之前沒少被我批評。
  • 乾洗後衣服上的怪味道,是怎麼回事?
    某些材質的衣服如果用水洗滌,會損傷布料,讓衣服變形、褪色或嚴重縮水,這類不能水洗的衣服就需要乾洗啦。而所謂「幹」洗,就是不用水,而是使用有機溶劑,依據「相似相溶」原理(此處有疑問的同學,請回去找中學化學老師),來去除汙漬。這樣一來,衣物在乾洗過程中不接觸到水,便可以避免布料的損傷。乾洗完衣服上的怪味道有害健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