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身邊的「小胖子」「小眼鏡」越來越多。數據顯示,1985年至2014年,我國7歲以上學齡兒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則由0.5%增至7.3%。這種表現在城市中最為明顯,北京市衛計委發布的《北京市2017年度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顯示,2016-2017學年度北京市中小學生肥胖檢出率為16.8%。
然而,在我國一些貧困地區青少年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情況依然較為明顯。在網際網路、大數據飛速發展的今天,國家相關部門如何利用技術手段及時監測青少年的日常營養狀況,如何通過數據指導大眾合理膳食,家長們如何科學調整膳食結構等都是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
9月14日,在首屆全國少年兒童營養健康大數據應用研討會上,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表示,少兒營養健康問題要特別在科學上下功夫,尊重科學規律,有科學的態度,用科學的方法,以科學的路徑實施少年兒童營養健康目標。「每位家長對於少年兒童的營養健康都是第一責任人,除了一日三餐外,選對零食也很關鍵。」金小桃說。
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 金小桃
小時候胖長大了會變瘦?
日前,一份社會調查顯示,85.1%的受訪兒童家長坦言身邊肥胖兒童多,45.5%的受訪兒童家長坦言孩子已經超重。與擔憂相反的是家長對孩子在飲食和生活習慣上的嬌慣和放縱,許多家長也缺少科學的營養知識。
有家長認為,孩子還小,就算現在胖點兒也沒關係,長大以後就會瘦下來。數據顯示,在兒童時期,有超過1/3的超重兒童會成為肥胖的成人,在青少年時期,超過2/3的超重兒童會將肥胖延續到成人。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會長陳資全認為,依託健康大數據超強功能,對少年兒童營養健康狀況進行長期、持續、科學規範有序的監測評價,為科學決策、實施幹預措施,提供依據,顯得尤為重要。
喜歡吃甜食也會近視
預計到2050年,全球將有50%的人近視,其中有20%的人是高度近視。數據顯示,父母一方近視孩子近視的概率是24%,父母雙方近視,孩子近視的概率為90%。
此外,少兒挑食喜歡吃甜食對近視也有影響。美和眼科醫院院長張豐表示,孩子吃甜食對近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糖可以影響體內鈣的代謝,眼球鞏膜的強度與韌性都會因為鈣流失,變得很柔軟。眼壓稍有增高,眼球的生長速度就會變快。所以,針對有近視傾向的孩子,張豐建議少吃甜食,多吃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 毛群安
辨別科普知識要找權威平臺
肥胖帶來的危害是慢性的、隱匿的,除了會引起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紊亂等,還會讓孩子的代謝率下降,使其消耗能量的速度下降,引起內分泌系統疾病。
對此,專家建議,預防和改善兒童肥胖得從「食育」開始。食育就是飲食的教育或健康教育,即教育孩子從小就要認識到什麼叫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作有序,教育好孩子從小就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與營養所所長丁鋼強表示,改變少年兒童膳食結構能促進全國人民膳食結構的改善。
針對網絡上繁雜的科普知識,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毛群安表示,在少年兒童營養健康方面,家長們反映不是找不到信息,而是信息太多。他希望少年兒童營養健康大數據公益檢測平臺能夠匯聚各方信息資源,通過大數據、網際網路的方式向社會公布,成為少年兒童營養健康的科學權威信息平臺,有效解決群眾面臨的信息甄別困惑。
少年兒童營養健康大數據公益監測平臺上線儀式
在研討會現場,張豐針對近視的一些常見問題做了科普,健康界在此一併整理。
1.戶外活動可以有效預防近視的產生嗎?
張豐:是的,只需要戶外強光暴露即可。對於沒有發生近視的孩子,增加戶外活動,可以防止近視的產生。
2.戶外活動可不可以阻止近視的加深?
張豐:我們的研究發現,一旦孩子近視了,再讓他到戶外運動,並不能阻止近視加深,單純靠增加戶外時間不能改變近視的現狀。
3.多巴胺與近視有關嗎?
張豐:很多神經系統發展與多巴胺介質有關係,包括阿託品在臨床上使用,還有參加戶外活動,都與多巴胺有關係。
4.看書多的孩子,只要有足夠的戶外活動也可以有效預防近視嗎?
張豐:是的,不管我們看近處多長時間,只要在戶外有足夠的時間,近視的風險就可以減少。所以,看書不怕多,只要儘量增加戶外活動的頻率就可以。
臺灣做了兩組不同的對照,一組在學校增加80分鐘的戶外時間,分為四次,每次20分鐘,另一組是按照原來的教育方式。一年之後,發現每天增加80分鐘戶外活動的孩子,他們近視發生率是8%,按照傳統的教育方法,一年之後近視發生率18%。這說明孩子在沒有近視之前,通過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可以對近視起到非常好的防控作用。
5.護眼燈能護眼嗎?
張豐:研究結果表明,不管是全光譜光源還是三基色光源,高強度光照都比低強度光照更有利於抑制近視的發生。至於光譜而言,其在近視的調控上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只要它們的光照強度是一樣的,對近視的發生和發展的作用基本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