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與酶促反應說課方案
深圳市益田中學 塗中元
本教學說明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策略、教學評價、教學反思等六個方面展開。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傳授「對照實驗」的思想方法,理解酶的特性、酶促反應及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
2、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體驗「實踐—理論— 實踐」的一般認知規律;培養學生實驗探索的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生物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物學的興趣;培養理論聯繫實際的科學態度、實驗探究能力與創新意識。
二、教學內容
(一)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節課要學習的是酶與酶促反應,是學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其他生理活動的必備知識。
在學生學習了細胞的化學組成、細胞的結構與功能以及ATP的知識後,學習酶在新陳代謝中的作用,進一步密切了前後知識的內在聯繫,理解酶和ATP是新陳代謝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對於學生認識新陳代謝的本質有重要意義。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
體會對照實驗的基本思想
利用實驗探索的直觀性,藉助實驗現象,理解酶的化學本質、特性、影響酶促反應、酶的應用等多個領域的問題。
難點:
酶的特性的實驗探究
學會分析各因素對酶促反應的影響
(三)編排特點
1、簡潔明了
「酶與酶促反應」知識介紹精幹,便於閱讀;
「邊做邊學」「課題研究」「放眼社會」「評價指南」「拓展視野」目的清楚
2、注重探究
知識與動手結合
知識與動腦結合
3、圖群豐富
實驗圖示、知識圖示、實物圖示結合
三、教學對象
(一)知識與經驗
1、學生具備一定的生物學常識,有化學實驗的基礎。
2、前面學習了細胞的化學成分、細胞的結構與功能,進行了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鑑定等生物學實驗。
(二)學法與技巧
1、學生具備用閱讀、協作學習、實驗探究等學習方法
2、學生具備實驗探究的基本常識
(三)發展與提高
1、培養動手能力,提高實驗設計技能
2、培養分析能力,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四、教學策略
(一)設計思想
1、思想方法: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
知識呈現、情景創設、自主協作、知識建構
2、過程方法:體現學生主體意識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課題引入、學生閱讀、方案討論、學生探究、實驗分析
3、認知方法:體現認知規律
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設計思想綜述: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通過圖示引入、學生對教材閱讀、提出問題實現知識的呈現和情景創設;探究方案的討論在進一步創設情景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進而引發學生對問題的自主協作式的探究學習;對實驗現象的記錄、分析探討及事例的分析等活動,達到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學生在整個學活動中實現知識的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引導的設問、實驗方案的討論、探究結果的分析和事例分析,體現了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二)方法與手段
1、教學方法:啟發式講解、互動式討論、實驗探索、分析與歸納
2、媒體的選擇與運用:實驗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教學流程:
序號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目標落實 |
第一學時 | |||
1 | 1、展示ppt.「酶與生活」圖片 2、板書主題 | 觀察圖片,感受酶與生活息息相關 | 1、激發了解酶的興趣 2、導入主題 |
2 | 導讀 | 閱讀 1、「教材P 2、「拓展視野」 | 1、理解酶的概念 2、培養敢於懷疑、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
3 | 展示「酶的概念」 | 理解含義,並思考生活用品中酶起什麼作用 | 導入對「酶活性」的學生探究 |
4 | 引導學生思考,與學生討論設計探索酶的特性方案 | 1、參考教材 2、討論: 如何設計對酶特性的探究實驗方案 | 針對探究問題,體驗對照實驗的設計思想 |
5 | 點評學生方案 | 學生提供自己的探究方案 | 形成最終方案 |
6 | 1、展示酶的高效性、專一性的探究共同方案 2、巡查學生探究過程 | 1、學生根據方案選擇實驗 2、動手探究 3、填寫實驗記錄卡 | 體驗探究過程 分析實驗現象 自主學習 |
7 | 引導學生分析 | 1、學生匯報實驗現象 2、學生分析討論 | 學會對實驗現象的分析 理解探究目標 |
8 | 歸納 | 師生互動 | 進一步理解酶的特性和酶促反應 |
9 | 展示:事例分析 | 學生根據探究知識進行分析 | 理解酶的高效性、專一性的應用 達到反饋目的 |
10 | 提出相關要求 | 課後活動 | 為下一學時準備 乘上啟下 |
第二學時 | |||
序號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目標落實 |
12 | 點評學生課題研究的實驗方案 | 提供課題研究實驗方案 | 引入「影響酶活性因素的研究」 設計實驗應注意的要點 |
13 | 確定研究方案 | 學生進行實驗觀察 | 觀察不同溫度、PH值對酶活性的影響 |
14 | 引導設問 | 互動探討 | 理解酶活性有最適宜的溫度和PH值 |
15 | 進一步設問 | 學生繪製出酶活性與溫度和PH值的變化曲線 | 理解曲線的含義 |
16 | 進一步提出課題研究的問題 | 課後設計底物濃度、酶濃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研究實驗方案 預測實驗現象、繪出相關曲線 | 達到知識反饋目的 全面理解酶促反應的影響因素 |
17 | 展示、點評 | 學生收集的酶在各領域的應用材料 | 拓展視野 |
(四)板書設計
酶與酶促反應
一、什麼是酶
1、定義要點
活細胞產生 有催化活性 特殊有機物
2、化學本質
蛋白質或核糖核酸
二、酶促反應
1、主要專有名詞:
酶促反應 酶活性 酶的特性(高效性、專一性)
酶活性中心 底物
2、酶在酶促反應中的作用方式:
酶的活性中心與底物特定部位結合
3、影響酶促反應效率(酶活性)的因素:
PH值 溫度 酶濃度 底物濃度
五、教學評價:本教學設計有以下四個特點實踐性: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
自主性:主動思考與實驗探究的自主選擇
聯繫性:不只局限於課堂,鼓勵學生聯繫社會和使用課外素材;
直觀性:實驗現象直觀
六、教學反思
效果: 1、教學目標基本實現
2、體現學生主體,實驗探究得以實現
3、開放的知識結構,擴大了學生視野
局限:學生的實驗技能、知識面及時間等限制了教學效果
相關資料推薦:
>>2014年最新教師考試輔導資料下載
>>免費專業學科知識試聽課程
>>在線教師考試模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