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家住清城區石角鎮的陳燕紅跟隨同學去到陽山縣七拱鎮隔坑村(當時隔坑村屬於新圩鎮),當她腳上的小白鞋變成「小黃鞋」,她打趣說道,「以後,我要將這裡的黃泥路都變成水泥路!」
當年的同學成為了陳燕紅如今的丈夫。當過教師,也曾經商,最終陳燕紅選擇跟隨丈夫回到其家鄉隔坑村工作。2019年,隔坑村實現了100%道路硬底化。回顧過往,陳燕紅直言,沒想到當初一句玩笑話成了真,而以前從未乾過農活的自己居然與農村結緣,成為了隔坑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還當了鄉村新聞官,做農村農民的代言人。
11月24日,陳燕紅受到國家表彰,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表彰大會上,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陳燕紅熱血沸騰,「我會用村民們聽得懂的語言,將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傳達給他們,讓他們明白,『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
陳燕紅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本人供圖)
因性格爽朗,又樂於助人,讀書時,許多同學稱陳燕紅為「大俠」。2010年,回到農村工作的陳燕紅暗暗下定決定:要帶領村民增收致富,讓鄰裡更加和諧,鄉村更加美麗。帶著這樣的初衷,「大俠」一幹就是10年。
2018年,清遠市在全國首創鄉村新聞官制度。「鄉村新聞官到底是個什麼『官』?」帶著好奇,陳燕紅成為了一名鄉村新聞官。「一開始,我對著鏡頭說話就緊張,更別說直播。而且有些村民也不贊同我們做直播。但我沒有放棄,慢慢地,我們越來越多的優質農副產品因直播被消費者認識、購買,其中一次淮山播報,點擊量達到70多萬,銷量也很高。」
可凡事並非一帆風順,2020年1月,隨著疫情的肆虐,一千畝淮山的銷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過年前後本是淮山的銷售旺季,難道如今只能爛在地裡?」陳燕紅不甘心,她四處奔波,帶領村民線上線下尋找銷售淮山的出路,4月左右,隔坑村一千畝的淮山最終銷售一空。
鄉村新聞官陳燕紅幫助農民推銷淮山等農產品。邱煒民攝
通過這次疫情,陳燕紅更加深刻理解了為何鄉村新聞官,也深感責任重大。「傳思想、傳文明、傳文化、助農民致富是鄉村新聞官的職責與使命。在這次疫情中,我利用直播平臺成功銷量滯銷產品,我們還通過大喇叭播放疫情信息,發動村民守護好自己的家園。其實,鄉村新聞官的職責與使命與我的本職工作息息相關,或者說就是提煉了農村工作的四大要點。」
「表彰歸來,更加明白了鄉村新聞官的意義。」從北京回來後,陳燕紅表示對鄉村新聞官又有了新的感悟,「作為鄉村新聞官,就是要做好思想解讀,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來傳達,這樣老百姓才能很好地貫徹落實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
陽山七拱鎮稻香文化節,鄉村新聞官陳燕紅展示割稻穀技巧。邱煒民攝
陳燕紅當初選擇與丈夫回到家鄉,除了振興鄉村的初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家中老人和小孩。但陳燕紅沒想到,基層工作遠沒有自己當初想的那麼輕鬆、簡單。相比做生意,其實更加忙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後,陳燕紅最想與兒子分享這份榮譽,因為她覺得這些年最愧對的就是兒子。
陳燕紅總是教育兒子,上班時間不要到村委會找她,怕影響不好,兒子也一直牢記母親的話。可有一次,兒子突然來到村委會找陳燕紅,告訴她,「媽媽,我已經一個星期沒見到你了,想和你說句話。」陳燕紅這才「恍然大悟」,雖然同住一個屋簷下,但最近自己總是半夜才回家,兒子卻早已入睡,連半句話也沒能說上。
還有一次,晚上9時,奔走了一天的陳燕紅這才拖著疲累的身體回到家,沒吃晚飯的她累到直接躺在了床上。懂事的兒子趕緊煮了一碗雞蛋面,送到了陳燕紅的房間,「兒子那時讀小學,當我看到那碗熱騰騰的面,我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陳燕紅希望與兒子分享全國勞動模範這份榮譽。(本人供圖)
陳燕紅幾乎全身心投到了隔坑村的鄉村振興上,舍小家為大家,大夥都看在眼裡。「村裡的幹部年齡都偏大,燕紅書記是村裡最精通電腦的,很多需要用到電腦操作的工作她都『包攬』了。有兩次遇上兒子發燒,她都顧不上,還加班到深夜。我們不懂操作電腦,只能幫忙照顧她兒子。」陳燕紅的同事賴秋霞說,這些年在陳燕紅的影響下,大家紛紛向她請教或自學,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希望減輕陳燕紅的工作壓力。
2018年,隔坑村引進了清遠市天地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馬競是該公司的總經理,「燕紅書記總是做在前面,說在後面。公司能在短短的時間裡從100畝發展到1千畝,多虧了燕紅書記。她總能很快地讓我們的想法落地,執行力相當強,營造了很好的政商環境。鄉村振興,就需要這樣的好書記!」
採寫:錢敏敏
責編:山月
校對:果果
編審:劉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