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等發現氫氣在氧化物表面活化的新模式

2021-01-07 手機光明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黃偉新與德國馬普學會Fritz-Haber研究所教授Hans-Joachim Freund合作,在H2與氧化物相互作用體系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現了H2在具有氧缺陷的二氧化鈰(CeO2-x)表面發生均裂生成H-,同時氧化CeO2-x的新活化模式。研究結果「Oxidation of Reduced Ceria by Incorporation of Hydrogen」以全文形式在線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1907117)。

  H2與氧化物(MOx)相互作用廣泛存在於多相催化反應體系。已有研究結果表明了H2在氧化物表面吸附活化存在異裂生成質子(OH)和M-H-的模式(H2+ M2x+ + O2-→O2-H+ + M2x+-H-)和均裂生成質子並還原氧化物的模式(H2 + M2x+ + 2O2-→2O2-H++ 2M(2x-1)+)。在本工作中,黃偉新與Hans-Joachim Freund利用多種譜學表徵技術,合作研究了H2在具有氧缺陷的CeO2-x粉末和CeO2-x(111)單晶薄膜表面的吸附。X-射線光電子能譜(圖A)、電子順磁共振(圖B)和電子能量損失譜(圖C)的表徵結果均觀察到常溫H2的吸附顯著降低CeO2-x 樣品中Ce3+ 的含量。這些結果表明常溫H2在CeO2-x 表面吸附能夠導致CeO2-x 的氧化,從而揭示了H2 在CeO2-x 氧缺陷位均裂生成Ce4+-H- 並氧化氧化物(H2 + 2M (2x-1)+Vo→2M(2x)+Vo-H-)的全新模式(圖D),並且生成的H-物種易於從CeO2-x表面擴散至體相。該模式的發現加深了對氧化物催化劑活化H2以及氧化物催化劑體系氫物種的基礎理解。

  黃偉新在氧化物體系氫物種及其反應性能研究方向開展了系統研究,建立了「氧缺陷控制氧化物表面羥基反應性能」概念(Surf. Sci. 600 (2006) 793; J. Phys. Chem. B 109 (2005) 9202; J. Am. Chem. Soc. 131 (2009) 16366; J. Phys. Chem. C 111 (2007) 2198/115 (2011) 6815/115 (2011) 14290/116 (2012) 11921/117 (2013) 5800/120 (2016) 9845/120 (2016) 26968/122 (2018) 22530; PCCP 15 (2013) 12068; Chem. Eur. J. 21 (2015) 4252),製備了氧化物表面H-物種並研究其反應行為(PCCP 16 (2014) 7051; Chin. Chem. Lett. 29 (2018) 752),明確了氧化物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的活性氫物種(J. Phys. Chem. C 116 (2012) 11921/Sci. China Chem. 62 (2019) 199),受邀在Encyclopedia of Interfacial Chemistry: Surface Science and Electrochemistry(ISBN: 9780128097397, Ed. Klaus Wandelt, Vol. 3, Elsevier B.V., 2018, pp 666-672)撰寫「Surface Oxygen Vacancy-Controlled Reactivity of Hydroxyl Groups on Transitional Metal Oxide Surfaces」條目。此次H2在氧化物氧缺陷位均裂生成M-H-活化模式的發現將為該研究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黃偉新與Hans-Joachim Freund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大博士研究生李兆瑞、德國馬普學會Fritz-Haber研究所博士研究生Kristin Werner和中國科大特任副研究員千坤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得到科技部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項目的資助。

中國科大等發現氫氣在氧化物表面活化的新模式

[ 責編:戰釗 ]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雜化二維超薄結構電催化還原二氧化氮研究獲進展
    但是金屬表面氧化物對其自身金屬電還原性能的影響機制還不清楚,這主要是因為以前製備的催化劑中含有大量的微結構如界面、缺陷等,這些微結構的存在很容易掩蓋住表面金屬氧化物對其自身金屬催化性能的影響。  為了揭示金屬表面氧化物對其自身金屬電還原CO2性能的影響,研究人員構建了一種雜化模型材料體系,即數原子層厚的金屬/金屬氧化物雜化超薄結構。
  • 武漢大學晏寧|硫化處理實現廢舊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活化再生
    本文通過一種簡單的硫化處理方式,實現了廢舊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活化再生,活化後的材料呈現出良好的OER與ORR雙功能催化性能,並可循環應用於金屬鋅-空氣電池體系。在此溫度環境下,低熔點的Ni-S共晶相呈液態,可流動分散於YSZ表面,待溫度下降後凝固產生細小彌散分布的硫化鎳多相混合物,並形成大量開孔結構。這樣的組分及結構轉變,提供了高的表面區域,有助於促進氧的雙功能催化作用,從而實現電極的活化。
  • . : 等離子體增強TiO2光電極表面氧空位增強光...
    工業上的哈伯-博世法,即在高溫高壓下將氮氣和氫氣轉化成氨,這一過程消耗世界上3-5%的天然氣以製取氫氣以及世界上1-2%的能源儲備,同時每年向大氣中排放數百萬噸的二氧化碳(CO2)。近期的研究表明,氧化物半導體表面氧空位(Ovac)對於N2吸附和活化具有很大的潛力。而傳統的引入氧空位的方法如H2焙燒同樣會在氧化物體相引入空位,進而引入體相缺陷,導致載流子的複合,降低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 中國科大等發現NLRP3炎症小體特異性抑制劑
    儘管NLRP3炎症小體參與多種人類重大疾病的發生過程,但目前還沒有靶向NLRP3炎症小體的臨床藥物,靶向NLRP3本身的特異性抑制劑的發現受到學術界和工業界的極大關注。儘管已有多個小分子被報導可抑制NLRP3炎症小體活化,但這些小分子要麼靶向NLRP3的上遊信號,要麼可抑制其它炎症信號通路或者其它炎症小體的活化,並不能特異性抑制NLRP3炎症小體活化。
  • 中國科大揭示染色體複製叉停滯重啟過程中的引發體組裝新模式
    中國科大揭示染色體複製叉停滯重啟過程中的引發體組裝新模式 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報導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生命科學學院滕脈坤教授和李旭博士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
  • 南開大學表界面化學分析Angew金屬氧化物納米粒子表面光催化氧化
    研究背景 原位檢測催化劑表面活性位點和活性中間物種有助於深入理解催化反應機理,這是理性設計高性能催化劑的關鍵。在多種原位分析技術中,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技術具有表面選擇性強、特異性高、靈敏度高、水幹擾低等優勢,在檢測表界面化學分析中表現出巨大的潛力。
  • Chem:原位SERS研究金屬氧化物納米粒子表面光催化氧化
    研究背景原位檢測催化劑表面活性位點和活性中間物種有助於深入理解催化反應機理,這是理性設計高性能催化劑的關鍵。在多種原位分析技術中,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技術具有表面選擇性強、特異性高、靈敏度高、水幹擾低等優勢,在檢測表界面化學分析中表現出巨大的潛力。近年來,隨著等離激元金屬納米結構合成與組裝技術的飛速發展,SERS被廣泛應用於檢測金屬表面的催化反應。
  • 易被忽視的半導體催化劑光誘導表面活化現象
    然而,由於半導體光催化劑在光輻照下產生的高能電子和空穴在光催化反應中起「反應劑」的作用,不僅參與外表面的表面催化反應,而且還涉及到可能的重整或自活化。在光生電荷到達外表面之前的光催化劑,使光催化機理難以捉摸。各種原位表徵技術已被廣泛用於電解中的原位表面活化以及光生電荷與半導體之間以及光電催化中的助催化劑之間的相互作用,表明界面區域存在豐富而複雜的轉化過程。
  • 妙手「控」空:Nature報導基於氮空位活化N₂的新型合成氨催化劑
    目前,工業合成氨主要依靠哈伯法,以氫氣(H2)和大氣中含量豐富的氮氣(N2)為原料,在催化劑存在和苛刻的高溫高壓條件下合成氨,能耗巨大。據統計,工業合成氨目前的能耗約佔全球能耗的2%,CO2排放約佔全球排放的1%。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降低氮氣N≡N鍵活化能壘的策略,讓合成氨能在更溫和的條件下高效進行。
  • 如何清洗鋁合金表面氧化物呢?
    氧化物屬於化合物(當然也一定是純淨物)。其構成中只含兩種元素,其中一種一定為氧元素,另一種若為金屬元素,則稱為金屬氧化物;若另一種不為金屬元素,則稱之為非金屬氧化物。鋁合金不僅表面會產生氧化物,也會在表面產生陽極氧化層,而陽極氧化是金屬或合金的電化學氧化。鋁及其合金在相應的電解液和特定的工藝條件下,由於外加電流的作用下,在鋁製品(陽極)上形成一層氧化膜的過程。陽極氧化如果沒有特別指明,通常是指硫酸陽極氧化。
  • 中國科大在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發現和理解摻雜莫特絕緣體產生的奇異量子現象是凝聚態物理研究中的核心問題。摻雜莫特絕緣體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綜上,贗能隙、d波超導以及電子-玻色子耦合的發現和理解對於最終揭示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中的物理規律至關重要。
  • 鈉和鈉的氧化物知識點總結
    二.鈉與水的反應鈉與水反應現象及過程歸納與總結: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若將鈉投入到硫酸銅溶液中不能置換出銅,因為鈉先與溶液中的水發生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生成的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再發生複分解反應。
  • 科學家開發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託木斯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正在開發用於碳氫燃料或氫氣發電裝置的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他們與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強電流電子研究所的科學家一起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來獲得燃料電池的關鍵元素之一—電解質。託木斯克理工大學新聞處表示,這將延長燃料電池的使用壽命。
  • 廈門大學徐俊&南洋理工劉彬課題組Angew無定形CoFe氧化物@二維黑磷...
    通過一系列的準原位和原位表徵與分析,發現CoFeO@BP催化劑出色的催化性能來源於其在還原和氧化電勢下的自適應表面結構。在HER部分,由於無定形氧化鈷鐵的亞穩性及其與BP的強親和力,CoFeO@BP可以在還原電勢下轉化為CoFe磷化物,而磷化物的優異析氫性能使其成為真正的HER催化活性位點。
  • Li課題組--直接在金屬氧化物表面上合理合成原子精確的石墨烯納米帶
    但是,GNRs的表面合成通常基於金屬表面輔助的化學反應,其中金屬基質強烈限制其設計的電子性能,並限制了進一步的應用。在這裡,我們提出了一種表面合成方法,可以直接在半導體金屬氧化物表面上形成原子精確的GNRs。我們前體設計中預先編程的熱觸髮式多步轉化,取決對C-Br,C-F鍵和環脫氫的高度選擇性和順序活化。
  • 科學網—發現雙金屬協同效應可降低反應活化能
    研究發現雙金屬協同效應可以顯著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促進雙羧酸基團的加氫轉化。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催化科學與技術》。 金屬間的相互作用可以促進金屬原子上中等強度的氫氣吸附與活化,進而促使內酯加氫開環,選擇性地增加1,4-丁二醇的形成。同時,強相互作用更有助於抑制催化劑的氫解效應,減少反應產物進一步的裂解,避免副產物的產生。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工作原理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與其他燃料電池相同,在原理上相當於水電解的「逆」裝置。其單電池由陽極、陰極和固體氧化物電解質組成,陽極為燃料發生氧化的場所,陰極為氧化劑還原的場所,兩極都含有加速電極電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工作時相當於一直流電源,其陽極即電源負極,陰極為電源正極。
  • 中國科大在氧化物自旋電子學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最近,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吳文彬課題組在氧化物自旋電子學研究領域取得突破。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Fe/Cr]N和[Co/Cu]N等人工反鐵磁體中巨磁阻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GMR) 效應的發現,促成了自旋電子學的誕生,同時也正是因為其在商業磁存儲等領域的成功應用,使得當今雲存檔和雲計算等新興產業成為可能。
  • 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氣展現迷人前景
    原標題: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氣展現迷人前景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銳鈦礦結構的二氧化鈦(TiO2)表面催化活性和微觀反應機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單分子科學研究團隊揭示,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