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開學第一課》,還應該有更多的優秀「課外讀物」,陪伴孩子開學之後的一路成長。
它們可以是電影,也可以是紀錄片或者是一臺好的綜藝節目。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會讓人在觀看之餘,進行深刻的思考,從中收穫知識、力量、感動。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下面,我們就給開學的孩子們精挑細選了一些這樣的「課外讀物」。但要記住,這份「課外讀物」大人要和孩子一起看。因為陪伴,是成長最好的能量補充劑。
A 電影
別人的故事,像一面鏡子,折射的是你真實的生活。孩子們需要有一些這樣的「鏡子」,不時照一照,會給人生找到更正確的方向。
《阿甘正傳》
【劇情簡介】描繪了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強不息,最終「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蹟的勵志故事。
【讀後感】阿甘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對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拒絕,他只是豁達、坦蕩地面對生活。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麼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最終有了成功的人生。阿甘的故事告訴孩子們,決定我們人生的不僅是智商,還有堅持、友善、忠誠、執著、誠信。
《地球上的星星》
【劇情簡介】主人公是一個有閱讀障礙的孩子,是別人眼中的問題兒童,一位名叫尼克的美術老師走進他的生活後,發現他的繪畫才能,由此展開的故事。
【讀後感】適合家長和孩子一起觀看的電影,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都有著不一樣的天賦。然而,這種天賦,需要開發,需要努力,需要被重視。電影更是提醒大人,要珍惜孩子的成長動力,也告訴孩子,要認可自己,同時努力成長。
《小鞋子》
【劇情簡介】故事發生在伊朗,講述的是在窮困潦倒的家庭裡,依然有善良的父母、兄妹的情誼支撐著他們走過童年。
【讀後感】生活充滿著不可預料的苦難,但孩子們依然樂觀,用他們善良而純淨的心靈對待生活的一切。每一個孩子,都要學會這樣對待生活,生活也會向你微笑。
《無問西東》
【劇情簡介】影片講述了四個不同時代卻同樣出自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對青春滿懷期待,也因為時代變革在矛盾與掙扎中一路前行,最終找尋到真實自我的故事。
【讀後感】四個故事其實講了一個共同的主題:美好的德行和與人有益的言辭,是青春飛揚的根基。每個人都面臨紛繁的選擇,唯有對自己真誠,內心沒有雜念和疑問,才能勇往直前。
《奇蹟男孩》
【劇情簡介】一個天生面部畸形的小男孩,在經歷了多次手術之後,依然沒辦法得到一張正常的臉,但在父母優質的教育條件下,以及小男孩自己高情商和樂觀的心態下,他掀開了人生新的篇章,並用自己的行動改變了其他人的看法。
【讀後感】人性的真善之美成為電影奇蹟的源泉。在多角度的展現中,每個人面對生活都會有著不為人知的掙扎困境,這成為電影走入人心的共鳴所在,而電影真正所令人有感「奇蹟」的,則是每個人面對挫折問題都仍舊不失的是那顆淳樸善良的本心,充滿善意的世界如此溫暖,深切的人文關懷所照亮的並非僅是像小男孩奧吉這樣的特定人群,而是每一個觀眾的心。
《嗝嗝老師》
【劇情簡介】影片講述了患有圖雷特症候群的女老師奈娜·瑪瑟帶領全校墊底的9F班學生逆風翻盤的勵志故事。以校園輕喜劇風格,反映了印度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擴大、等級制度固化等問題。
【讀後感】該片並沒有過度渲染奈娜與9F班學生們的悲苦人生,而是通過輕鬆喜劇的方式,讓每一個身處逆境的人感受到希望和愛的力量。該片還加入了阿甘式的勵志劇情,溫情滿滿的師生之情和在不公待遇前不屈服的勵志精神讓故事豐富立體。
B 紀錄片
紀錄片是一場更精彩、更全面、更意想不到的旅行。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紀錄片可以讓孩子們的「腳步」走得更遠,用更加豐富的視野觀看這個世界。
《鳥瞰中國》
通過最先進的航拍攝影技術與電腦特效以及地面拍攝相結合,展現中國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鮮明多變的氣候,現代大都市飛速發展和先進的國家基礎設施等內容,將充滿意境的影像呈現給觀眾。這是幫孩子們換一個視角看中國。
《微觀小世界》
這部紀錄片更像是一部寫實風格的動畫片,利用高科技拍攝技術在美國西部拍攝的風景紀錄片,畫面美到窒息,畫質高清到爆。蟲子部分採用3D動畫製作,場景部分則是實景。這部法國紀錄片可以說是給孩子量身定製的,非常適合喜歡昆蟲的孩子們觀看,能讓他們學到不少昆蟲知識。此外,還有另外一部類似的高分紀錄片《微觀世界》,不過它的鏡頭對準的是真蟲子!無限放大後雖然令人驚嘆,但也會讓人感覺不適,要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觀看。
《藍色星球》
《藍色星球》不僅獲得了「最美紀錄片」的讚譽,它更是回答孩子關於海洋世界「十萬個為什麼」的精美而生動的教材。這部紀錄片涉及的區域囊括全球五大洋幾乎所有海域,記錄了數不勝數的海洋生物,《藍色星球2》雖然也有稍顯刺激的鏡頭,但整體來說比第一部溫和了很多,海洋生物之間弱肉強食的場面減少,孩子的接受度也相對第一部更高,從中學到不少海洋知識。
《美麗中國》
這是英國BBC和中國CCTV歷時四年合拍的紀錄片,或許是加入了外國人的視角,紀錄片看上去和其他介紹祖國風景的紀錄片不太一樣,鏡頭下的中國讓人感覺既熟悉又陌生。這部紀錄片可以作為帶孩子去旅行前的熱身課和旅行歸來的總結課,比起盲目玩,玩完就忘,學習效果好多了。除了作為風景紀錄片給孩子看,也是一部不錯的愛國主義教育片。
《如果國寶會說話》
每個孩子都會去博物館,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看得懂文物和背後的歷史,因為太枯燥了。但這部紀錄片就用俏皮的解說、生動的動畫,講述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它可以說是央視的精品紀錄片之一,適合觀看的人群年齡跨度很大,時間短但故事性強,非常適合孩子們的學習特點。可以讓他們不用花費太長時間,就能了解一段歷史。
C 綜藝
一些挑戰類和科學類的綜藝節目,也是很好的寓教於樂的「讀物」,它們甚至會引領一種學習潮流,讓孩子們跟著一起來。
《挑戰不可能》
這是一個大型勵志挑戰節目,挑戰的內容涵蓋技能、體能、腦力等多個項目。節目在展示這些選手挑戰各種不可能的任務和故事的同時,重點展現「挑戰自我」和「認識自我」。
《加油!向未來》
節目中將物理、化學、生物等大型室內外科學實驗轉為益智答題。青少年組成的嘉賓陣容與主持人共同參與一個個或有趣、或驚險的科學實驗來展現科學之奇、科學之美、科學之趣、科學之用,讓觀眾感受到「好玩的、友善的科學」。
《中國詩詞大會》
這是一檔文化類演播室益智競賽節目,它也引領了一股中國青少年的詩詞風。《中國詩詞大會》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通過演播室比賽的形式,重溫經典詩詞,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讀古詩、背古詩,像節目裡那樣來一場古詩比拼,成了孩子們的一種新遊戲。
《最強大腦》
這是地方衛視中最有影響力的一檔科學類節目,以「讓科學流行起來」為口號,適當加入娛樂元素,通過藝術性編排與加工,讓節目更具有故事性、趣味性、觀賞性。其中,節目的大型道具經常讓人眼前一亮,而娛樂和科學相結合,讓更多的青少年愛上科學。
本版稿件整理 山西晚報記者 張潔
本版圖片來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