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冰架底下發現會吃甲烷的細菌,正在幫助我們吸收溫室氣體!

2021-02-25 世界未解之謎

在南極地底的深處,存在著可以幫助我們管理溫室氣體排放的生命。 生活在這裡的細菌透過消化甲烷而生存,成為冰地與地球其他地方之間的生物過濾器。

2013年,一個國際和跨學科的科學家團隊在西南極冰蓋上鑽了800米(2600英尺),在那裡他們到達了惠蘭斯湖(Lake Whillans)。 研究人員收集了與大氣隔離數千年的水和沈積物樣本。 他們的結果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Nature Geoscience)。

蒙大拿州立大學(Montana State University)的首席作者Alexander Michaud說:「這不僅對全球氣候非常重要,而且甲烷氧化可能是西南極冰蓋下深處,永久生物圈微生物廣泛的生存方式。 」

該小組考察了細菌的基因組和樣品中甲烷的濃度。 他們認為西南極冰蓋下有大量的甲烷,如果他們的研究結果是正確的,這些細菌可能正在防止氣體被釋放到大氣層。

雖然甲烷比二氧化碳少,它實際上是一種更有害的溫室氣體。 在二十年的時間裡,它使地球溫暖了比二氧化碳多86倍。 這意味著如果那裡確實存在甲烷沉積物,最好不要讓它們進入大氣層。

雖然甲烷氧化,居住在惠蘭斯湖的這些細菌可能可以消耗99%以上的甲烷,這是一個重要的碳吸收器。

這種複雜環境的存在也引起人們猜測土星和木星冰冷衛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儘管這在所有方面仍然還是很早期。 我們沒有地球以外有生物的具體證據,我們才剛剛開始研究南極冰下的東西。

蒙大拿州立大學的共同作者John Priscu補充說:「我們花了十多年的科學和後勤計劃,才從南極冰川環境中收集了第一批清楚的樣本,但結果改變了我們對南極大陸的看法。」

了解甲烷的潛在來源以及甲烷可能「沉沒」的地方可能有助於我們改進氣候模式,甚至可能找到改善捕捉溫室氣體的方法。

相關焦點

  • 溫室氣體正在對南極降溫!因為特殊環境會引發「負溫室效應」
    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由於這種反常的氣溫分布,會讓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水蒸氣持續地將熱量散發到太空之中,進而對這裡起到降溫作用。科學家們稱這種效應為「負溫室效應」,這項研究被發表於7月11日的《自然合作期刊·氣候與大氣科學(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 一種超高效溫室氣體正在被大量釋放到大氣中
    作為一種溫室氣體,甲烷的效率比二氧化碳高25倍。雖然以前人們曾在世界各地發現過許多水下甲烷氣體洩漏,但都被以甲烷為食的細菌控制得死死的,極少有氣體進入大氣。而這一次情況不一樣,因為在這裡,大自然的抑制機制似乎失效了。
  • 南極羅斯冰架正在融化或引發更大風險
    南極洲脆弱的支持系統羅斯冰架是世界上最大的冰架。它位於南極洲最靠近紐西蘭的一側,面積約為西班牙一般大小,平均厚度約1300英尺。羅斯冰架是眾多從南極洲邊緣向海洋延伸的冰架之一,約有90%的冰架沒入海水。這些冰架的融化對全球海平面沒有直接影響,因為冰已經與周圍的水處於平衡狀態。但是冰架大大減緩了大陸冰川的流動,否則冰川會更快地滑入海洋,導致海平面上升。
  • 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加劇,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現代快報訊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兩天消失40%的面積;歐洲熱浪翻滾,專家估計到2050年阿爾卑斯山冰川或只剩一半……近日全球變暖再次釋放信號。溫度升高、極端天氣頻發、海平面上升,很多人也感到一年比一年熱了。遙遠的北極和南極正在發生什麼,會產生什麼樣的蝴蝶效應?
  • 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加劇,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遙遠的北極和南極正在發生什麼,會產生什麼樣的蝴蝶效應?身在江蘇的我們剛經歷了超長梅雨季,也和全球變暖有關嗎?8月11日,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進行揭秘。王召民所帶領的團隊近十年一直致力於研究海洋對南極冰架的影響。今年初,他們的研究還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極地專項重點項目資助。項目合作研究單位為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為什麼需要重視南極冰架的研究?王召民表示,兩極冰蓋冰架都非常重要,但是南極陸地冰比北極陸地冰多得多。「如果北極陸地冰全部化掉,全球海平面會上升約6米;但南極冰全部化掉,海平面將會上升近60米。
  • 企鵝、笑氣與溫室氣體
    如果你要去研究企鵝,可得注意一件事了,因為科學家們最新發現,他們的糞便會產生笑氣,小心別吸嗨了。這不是開玩笑,而是真實發生在一群科學家身上的事。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和中國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帝企鵝殖民地上樣帶冰川退縮和企鵝糞便對溫室氣體通量的綜合影響。
  • 6000年冰川記錄顯示:南極冰架加速變薄 或將坍塌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4日電 (記者張夢然)根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24日發表的一項氣候學研究,一份跨越6千年的冰川記錄顯示:幾百年來,南極半島東部的冰架一直在變薄,這或將導致冰架坍塌。地球上冰架的體積一直在減小,它們融化、斷裂,甚至整個消失不見。
  • 科學:土壤細菌是如何準備消耗溫室氣體的
    導語: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當一些土壤細菌在沒有氧氣的環境中生存時,它們已經準備好了去消耗一氧化二氮。在此之前,人們認為細菌必須先感知到一氧化二氮,也被稱為「笑氣」,然後才能呼吸並吸收它來代替氧氣。來自東安格利亞大學(UEA)和挪威生命科學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細菌實際上是在他們的環境中存在一氧化二氮的賭注和賭註上對衝風險的,從而保持一氧化二氮破壞系統的活性,甚至故意將其分布在新細胞中,讓它們有機會在土壤中的低氧環境中生存。作為一氧化二氮研究聯盟的歐洲研究小組將重點放在反硝化生物反硝化細菌上。
  • 跨越6000年的冰川記錄顯示 南極冰架加速變薄 或將坍塌
    根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24日發表的一項氣候學研究,一份跨越6千年的冰川記錄顯示:幾百年來,南極半島東部的冰架一直在變薄,這或將導致冰架坍塌。  地球上冰架的體積一直在減小,它們融化、斷裂,甚至整個消失不見。
  • 南極冰川出現巨大縫隙!情況不樂觀,科學家正在測定崩潰時間
    地球的兩極地區是極寒地帶,這裡常年被冰雪覆蓋,但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發展下,南極地區的氣溫也一直居高不下,其中南極氣溫在2020年竟然首次突破了20度,成為了南極歷史最高氣溫。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據悉,南極冰川已經出現了巨大縫隙,情況不容樂觀,科學家正在測定崩潰時間。
  • 新發現!南極冰架下流動著熱水河,冰川學家已經找到熱水的源頭
    趣味探索訊 在地球上,南極冰川正在進行著不可逆地融化,成為了成千上萬科學家關注的焦點。今年9月26日,美國偵察衛星發現一塊面積超1600平方公裡冰山崩塌,脫離了南極東部的埃默裡冰架。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南極冰架正遭到隱藏在下方的熱水河的破壞。
  • 南極冰架潮汐影響下竟有一個瑞典的面積
    我們可以從20世紀80年代南極洲的臭氧層枯竭事件中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當時人類採取了緊急措施來限制氯氟烴氣體的使用以幫助修復正在出現的大氣空洞。自從前往南極探險的英雄時代開始的一個世紀以來,南極大陸仍然是地球上最危險和最難到達的地方之一。 南極冰原坐落在這片隱藏大陸上; 巨大的凍結冰庫,厚度達4公裡,其中包含的水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58米。
  • 科學家推測因為有幫手南極冰下甲烷氣體可能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威脅
    那麼,當南極洲冰蓋下面的甲烷被釋放出來之後,會對全球產生巨大的威脅嗎?有關於這一問題,也同樣吸引著很多科學研究者的探索與關注。有一些研究者通過大量的研究發現,或許南極冰下的大量甲烷氣體被釋放出來之後,所造成的威脅並不是那麼嚴重。研究者為何會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呢?其實他們發現會抑制這種現象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細菌。
  • 南極冰架坍塌「露出」神秘新物種(組圖)
    來自14個國家的南極科考隊2月25日公布了一項科考成果。他們發現,由於南極兩大冰架的坍塌,原本被冰架覆蓋的一個面積達1萬平方公裡的海床顯露出來,科學家們得以發現許多之前不為人知的生物物種。  科考隊領隊朱利安·格特說,由於溫室效應導致南極地區氣溫升高,拉森-A和拉森-B冰架先後於1995年和2002年坍塌,這片原生態海洋世界才最終展現在人們眼前。這片海床已經沉睡數千年,海床的年齡至少有5000年,拉森-B冰架下的部分海床年齡可能會達到1.2萬年。  海床上的植物群和動物群種類繁多,形態各異。
  • 溫室效應對於環境的危害有多大?
    說到溫室效應,想必各位在初高中的課程當中經常學到,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受熱後向外放出的大量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但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已經向大氣中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碳
  • 溫室氣體如何影響著我們的海洋?
    你是否想過海洋對於我們的生活的重要性?海洋佔據整個地球的三分之二,製造了接近一半人類呼吸所需要的氧氣,調節著我們的氣候,同時來自海洋的「美味食物」貢獻了人類20%的蛋白質需求量。人類主要生活在陸地上,海洋發生的一切我們似乎並不那麼關心。相較於渺小的人類,海洋浩瀚無垠,所以我們下意識的認為,自己的活動並不能影響海洋。但是不然。人類每年生產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有25%左右會被海洋吸收,這是海洋為人類提供的又一免費服務,幫助人類控制全球變暖。
  • 美科學家發現超級細菌!輕鬆吃掉溫室氣體,解決全球變暖就靠它?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隨著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大氣中甲烷的含量也在不斷升高,而這些化學物質正是全球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目前,美國科學家就如何利用甲烷營養細菌來抵抗未來甲烷的爆發式增長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利用這種細菌不僅能夠清除大氣中的甲烷氣體,更可以將甲烷轉化為清潔的可再生燃料!研究發現,甲烷營養細菌可以高效吸收環境中的溫室氣體和重金屬,是微生物中空氣淨化的佼佼者,但人類對它們的工作原理卻知之甚少。
  • 存在了4000年,倒下只用1周,地球冰架不斷垮塌,科學家無能為力
    陸緣冰架的形成是非常緩慢的,這樣它的內部會凍得非常結實,除非是受到持續高溫的影響,否則一般是不會融化的。不過,當陸緣冰架解體,就會導致海平面上升,讓當地的海洋生態系統出現問題,同時,還會對大氣環境也產生極大的影響,從全球的角度來說,陸緣冰架的融化,無異於會讓全球變暖變得雪上加霜。因此,自從發現溫室效應以來,科學家們便時刻關注著陸緣冰架的變化。
  • 南極冰架或將坍塌!一份跨越6000年的報告讓全人類揪緊了心!
    根據自然科研分析下一份報告顯示,來自英國南極觀測局的科學家威廉士團隊通過分析一種單細胞藻類的氧同位素分布情況,成功構建了一份跨越6000年的研究報告。在這份報告中顯示了一份駭人的事實,幾百年來,位於南極半島東部的冰架一直在變薄,如果現狀繼續維持下去,將導致冰架坍塌,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
  • 北極發現新大陸?冒出5個新島嶼,南極也會有,不是一個好消息
    其實,這5個島嶼也不是自己冒出來的,應該說本身就存在,只是之前沒有暴露在我們面前。現在它們暴露在我們面前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氣候變暖導致的。要知道,在北極這些極寒地帶,會有很多冰川、凍土。這些冰川、凍土會遮蓋地表。隨著氣候變暖的加劇,這些冰川、凍土也會開始融化,藏在冰川地下的小島嶼也就有機會暴露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