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精心推薦一本好書——《根瘤菌工作手冊紅寶書》。這本書對於正在做根瘤菌研究的工作者,或對於想著手做根瘤菌研究的入門者,都堪稱一本很好的參考書。因此,我在書名中加上了「紅寶書」字樣。
本書由英文版的《Working with rhizobia》翻譯而來。中文版初稿由田蕊、賈鵬飛、李國嬌翻譯,我對全書進行了統稿和校正。經英文版主編Howieson教授同意,此書可以以電子版的形式放在網上,供讀者免費使用。如有出版社願意出版紙製版的,以及讀者在閱讀和使用本書的過程中,如果有什麼意見和建議,請與我聯繫。
原書作者及該書的翻譯者們希望大家在讀了本書之後,加入到根瘤菌研究工作中來,讓根瘤菌研究工作者隊伍越來越壯大,更好地推進我國生物固氮事業的發展。
關於本書(譯自英文版序):
要想研究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關係,就需要理解分離根瘤菌的方法和根瘤菌的相關特徵。自1970年Jim Vincent出版根瘤細菌研究實用手冊(A Manual for the Practical Study of Root-nodule Bacteria)以來,已有許多類似的書出版,譬如NifTAL,CIAT和CIMMYT手冊,但它們多已過時,不再印刷了。與此前人們所知道的根瘤菌範疇相比,大量結瘤細菌的發現,說明即使是簡單的根瘤菌分離工作,也需要認真對待,不能忽視了不常見的根瘤菌。根據早期出版物的豐富經驗,本書將為讀者提供最新的研究根瘤細菌的方法,既包括對自生狀態細菌的研究,也包括對共生狀態的類菌體的研究。在每一章節中,我們將先介紹如何研究這一共生體系的核心思想和技術概覽,然後再提供詳細的操作方法,並指出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和缺陷。本書包括根瘤菌的分離、鑑定、培養、保存,實驗室條件下如何研究根瘤菌,溫室和大田又如何研究根瘤菌,以及如何應用現代的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方法來研究根瘤菌。書中還包括當前的根瘤菌分類體系,根瘤菌的生理學,如何製備接種劑,菌劑供應鏈的質量控制章節。
該書下載:
https://pan.baidu.com/s/1FaQXwnG2rw5Z4O24Wi4KLw
提取碼: kizy
中文版目錄:
序
前言
關於本手冊
關於作者和本手冊的編輯
引用這本書
致謝
作者
譯者
中文版前言
第一章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體系及對接種需求的評估
1.1 農業、社會和環境中的豆科植物
1.2 根瘤菌與根瘤
1.3 豆科植物及其根瘤特徵
1.4 評價接種的必要性
1.5 接種劑質量的選擇
1.6 參考文獻
第二章採集根瘤分離根瘤菌
2.1 引言
2.2 收集新的根瘤菌菌株
2.3 遵守《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
2.4 收集根瘤
2.5 從一種植物上收集多種根瘤,或從不同的植物上收集多個根瘤?
2.6 根瘤的存儲
2.7 從土壤或破裂的根瘤中捕捉根瘤菌
2.8 用特定豆科宿主原位捕捉根瘤菌
2.9 收集採集信息
2.10 收集種子(用於驗證根瘤菌的共生能力)
2.11 參考文獻
第三章根瘤菌的分離與培養
3.1 引言
3.2 製備固體培養基
3.3 根瘤的準備
3.4 從根瘤內分離根瘤菌
3.5 在固體培養基上識別出根瘤菌的生長情況
3.6 根瘤菌種的一些有用的鑑別特徵
3.7 培養根瘤菌的常規培養基
3.8 抗生素和指示劑
3.9 防止汙染
3.10 分離物的鑑定與科赫法則
3.11 參考文獻
第四章根瘤菌的保存
4.1 為什麼要保存根瘤菌
4.2 保存方法的選擇
4.3 長期保存
4.4 質量控制
4.5 冷凍保藏
4.6 創建一個親本/常用-分發系統
4.7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植物生長系統可控下對根瘤菌的鑑定及對豆科共生的評估
5.1 引言
5.2 宿主範圍,交叉結瘤和共生有效性
5.3 用以評估結瘤和固氮效力的植物生長系統
5.4 固氮活力篩查
5.5 用於有效性評價試驗的基質
5.6 非滅菌土壤核中固氮潛力評估
5.7 溫室實驗中豆科植物栽培所需的營養基質
5.8 對種子進行處理以為鑑定和有效性實驗做準備
5.9 接種的一般方法
5.10 種植條件和設施
5.11 對共生有效性數據的量化
5.12 驗證與共生有效試驗的結果
5.13 參考文獻
第六章根瘤菌計數
6.1 引言
6.2 系列稀釋法
6.3 無菌稀釋液中根瘤菌的平板計數
6.4 測定種子表面根瘤菌的存活率
6.5 最大概率數(MPN)法估計植物侵染的間接計數法
6.6 通過光密度值估計細胞數
6.7 顯微鏡直接計數法
6.8 參考文獻
第7章 根瘤菌的分類與生理學
7.1 根瘤菌的分類
7.2 根瘤菌的生理特性
7.3 評論
7.4 參考文獻
第八章 根瘤菌的田間試驗
8.1 引言
8.2 明確田間評估的目的
8.3 實驗設計
8.4 選址
8.5 選擇合適的根瘤菌劑載體和粘合劑,以便將根瘤菌施用於種子
8.6 施用於豆科植物種子的根瘤菌劑粘合劑
8.7 應用接種劑的一般程序
8.8 繪製田間實驗的地塊布局圖
8.9 用精密播種機播種地塊
8.10 數據收集和結瘤評估
8.11 長期試驗
8.12 參考文獻
第9章 接種劑生產及其質量控制
9.1 引言
9.2 接種劑生產
9.3 接種劑的載體材料
9.4 泥炭接種劑
9.5 顆粒劑
9.6 接種劑的儲存
9.7 接種劑質量控制
9.8 貨架期的確定
9.9 選擇豆科植物的商用菌株的標準
9.10 參考文獻
第十章 固氮量的測定
10.1引言
10.2 目前測固氮量可用的方法
10.3 應該使用哪種方法?
10.4 生物量及生物氮量取樣
10.5 準備和分析樣品的氮含量%N和15N含量
10.6 地下部分氮含量的計算
10.7 氮差異法
10.8 15N同位素稀釋法(及混合方法)
10.9 醯脲(N溶質)法
10.10 氮平衡法
10.11 乙炔還原法(測定氮酶活性)
10.12 測量農場及其以外系統的固氮量
10.13 結論
10.14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關於根瘤菌的基本分子生物學技術
11.1核酸純化簡介
11.2質粒純化
11.3 PCR技術
11.4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針對根瘤菌的遺傳工程技術
12.1 引言
12.2 轉座子誘變
12.3 轉導方案
12.4 接合方案
12.5 報告基因表達的檢測
12.6 核酸測序方案
12.7 生物信息學工具
12.8 系統發育樹分析方案
12.9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從根瘤菌中分離RNA的方法
13.1 引言
13.2 從自生狀態下培養的活的根瘤菌中分離總RNA和小RNA(sRNA)
13.3 從豆科植物根際土分離總RNA和小RNA(sRNA)的實驗方案
13.4 從根瘤菌的類菌體中分離總RNA和小RNA(sRNA)的實驗方案
13.5 用Ambion Turbo DNA free製備去DNA的RNA,用於定量實驗的方案
13.6 SenseAmp線性RNA擴增方案
13.7 使用GE公司Cyscribe Post-Labeling試劑盒間接標記合成的第一鏈cDNA的實驗方案
13.8 用RubiconWTA擴增RNA產生雙鏈cDNA的實驗方案(SIGMA目錄號:WTA2)
13.9 用RubiconWTA試劑盒直接標記雙鏈cDNA的實驗方案
13.10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