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細說文化,品味生活。大家好,這裡是源泉WE視角。我們一起發現更多的美好。

現代學科中,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廣為人知,也一直是人們熱議的一個領域。按照這種說法生物都應遵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規律。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現象,卻在不斷的打破進化論理論框框。它到底是不是生物發展的唯一方式,是不是真實的存在?相信隨著人們的不斷探索,脈絡會越來越清晰,因為人類就是在不斷的重新認識著自己,科學也是在這樣不斷的前進。

近日,根據BGR在其報告中指出,科學家們在阿爾達布拉環礁區域,發現了一種不會飛翔的鳥類,這種鳥類被認為已經滅絕了13.6萬年。
為什麼這麼肯定呢?因為經過詳細的考察研究,這些環礁早在十幾萬年前,就因為海平面的上升,完全被海水淹沒,所以這種鳥類不可能有生存的空間。
而且科學家們在環礁上找到的滅絕事件前後的化石,也能證明了這一點。

後來,這個阿爾達布拉環礁又出現了「轉折點」,那就是隨著周圍的海水下降,整個環礁再次出現了。
同時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來講對於這種已經滅絕多少萬年的鳥類,本身已經沒有再次出現的可能了,都被海水所淹沒了,但是為何又出現?
奇怪的情況就在這裡,本不該出現的生物在十幾萬年後再次出現,簡直難以置信。科學家們認為這個完全不符合進化論的理論,而如今在島上仍然可以發現沒有飛行能力的白喉秧雞,它生活得好好的。
其實,除了這個被宣布已經滅絕13.6萬年的白喉秧雞再次出現之外,研究者們還在不斷發現更多早已消失的生物再次出現的例子。

比如早已消失的銀背鼷鹿再被發現,宣布滅絕的「夜蛤蟾蜍(Atelopus aryescue)」,費南迪納島加拉帕戈斯龜(Chelonoidis phantasticus),巨型蜜蜂(Megachile pluto)再現等等,這些生物的出現都讓我們感覺到大自然的奇妙。
而在我國崑崙山脈發現的遠古遺蹟,各大洋海底發現的金字塔。以及南非和阿爾卑斯山脈發現的古老巖洞壁畫石板壁畫,還有世界各地化石中發現的非自然器物與金屬。

這些都遠遠地超越了進化論的理論範圍,是的,科學家們在重新思考已有的認知和發現是否已經足夠佐證進化論的可靠性?
同時在這裡還有一個最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們都還在不斷地尋找進化論的可靠性證據,因為生物進化的完整中間過程至今也沒有發現。
但是這些似乎並不妨礙它成為一門重要的理論學說,各種豐富的學說本身有助人們不斷的辨證和發展。就像我們開篇講的,人類也是在不斷的重新認識自己,完善自己。
科學就是這樣不斷進步的,正因為人類勇於探索,才會有這麼多新的突破,以幫助人們更多的正確了解生命。
源泉WE視角原創
2020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