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格化的人?這個概念你必須知道!

2021-01-17 智傳考研


今天學姐給大家解析的概念是賽博格化的人。這個概念乍一聽似乎有些陌生,但其緊密相關的概念卻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數位化生存。


在經歷了技術融合、場景融合、產業融合、文化融合、社會形態融合等階段後,媒介融合正在邁向主體層面的融合——技術與人的融合,這造就了新型主體「賽博人」。作為交流系統的城市,正是賽博人傳播實踐最為活躍的場域。而作為行動網路的節點主體的賽博人,是人與技術的雙重邏輯的交織互嵌,成為後人類時代的元媒介,重造了社會系統,改變了人與世界的關係。

賽博格這個詞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1960年,美國航天醫學空軍學校兩位學者曼弗雷德.克林斯和內森.克蘭在《賽博與空間》一文中提出為了解決人類在未來星際旅行中面臨的呼吸、新陳代謝、失重以及輻射效應等問題,需要向人類身體移植輔助的神經控制裝置以增強人類適應外部空間的生存能力,由此首次提出賽博格這一概念。賽博格後來被定義為人的身體性能經由機器拓展進而超越人體的限制的新身體,也有人將其簡稱為電子人。


賽博格的出發點是技術對人的增強進入21世紀,被合稱為「NBIC」(納米、生物、信息、認知)的四大技術,構成了「重疊的革命」,共同開啟了對人的體能、智力、情感、道德等進行增強的被稱之為「超人類主義」的浩大工程。美國學者雷.庫茲韋爾甚至預言,2045年,機器智能超越人類的奇點時刻即將到來。


人與媒介/技術正邁向主體層面的融合——傳播的主體已經從掌握工具的自然人轉變為技術嵌入身體的「賽博人」。由於賽博格時代技術對人的增強,「身體」問題的重要性的凸顯,這恰恰是源於我們進入新媒體時代所感受到的、身體在傳播中重要性下降所帶來的空虛感。因此,在這方面可以從麥克盧漢、控制論和後人類主義,尋求「身體」的理論資源,從未來視角反思當下的傳播研究中身體問題的重要性以及展開方式。

進入移動時代,智慧型手機等設備的引入,使得人具有了一定的「賽博格」的特點。一方面大多數人與這些設備已經形成了不可分割的關係;另一方面,隨著可穿戴設備以及其他智能技術的發展,人的實體會越來越多的被數據化。因此,作為賽博格化的人,既被增強,又被約束,甚至也被數位化的方式分解。


當越來越多的智能物體存在於人的身體上,它們採集的數據,便成為人的狀態、行為、需求等一種外化或映射。智能設備提高了人的「可量化度」「可跟蹤性」


這些存在於人身體上的設備,促進了人的賽博格化,帶來人的能力的增強,正如海勒的說法,後人類的模型中,人類的功能擴張了。這也同時帶來了一個結果,那就是人的物質實體被以數據化方式映射為「虛擬實體」,數位化的人不再僅僅是漂浮在各種虛擬空間裡的帳號,而是現實世界的實在個體映射的不同維度的鏡像,虛擬個體與現實個體之間也因此越來越多地綁定在一起。


但是,數位化生存卻依然沒能打破人類的「具身性」。具身認知研究以對「身體」的理解為基礎,來研究身體在認知中發揮的作用,即身體及其環境(世界)的交互關係在認知活動中的關鍵作用。


虛擬世界裡的身體雖然不一定總是體現為現實世界裡的肉身,但作為肉身與意識一體的身體、作為「知覺與理解活動的主體」的身體仍是存在的,身體本身「凝結的隱喻」,在虛擬世界的存在與感知中,仍然具有重要影響。即使某些時候人被虛擬化,或者人與機器形成了共生關係,但人的身體在認知中的獨特作用與意義並不會完全消退。


化身就是虛擬的自我。類似地,人們在網絡互動空間中基於個人帳號所進行的活動,都在構建虛擬自我,它們可能通過暱稱、頭像等具體方式呈現出來,也可能通過人們的其他社交表演方式體現。雖然這種虛擬自我與遊戲中的化身相比,也不一定具有持續維持的具體形象,但它們也都是人的自我認知與形象整飾的體現,同樣它們既可以表達人們對於理想自我的設定,也可能是現實自我的延伸,更多時候是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交融。


海勒從圖靈實驗中生發出一個問題,計算機這種媒介產生之後,人類的身份究竟意味著什麼?是信息形式,還是一種實體化的表現(肉體)?海勒指出,當今的主體有兩個身體,「表現的身體」與「再現的身體」。「表現的身體以血肉之軀出現在電腦屏幕的一側,再現的身體則通過語言和符號學的標記在電子環境中產生」。海勒認為,圖靈測試證明了,表現的身體與再現的身體之間的重疊不再是一種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事情,而是一種視具體情況而定的產物。技術已經介入其中,並且技術與產物的身份交織纏繞,以至於不再可能將它與完整意義上的人類主體分離開來。賽博人是可以通過技術將表現的身體與再現的身體隨時分離或者融合的傳播主體,和以往相比,這個傳播主體的主體性及邏輯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賽博人成為傳播主體,媒介便不再是外在於人的一個工具或者機構,而是轉為身體本身。身體成為一個界面。克拉裡認為,去物質化的數字影像時代,主體性逐漸演變為「介於理性交流系統與信息網絡之間的一道岌岌可危的界面」。賽博人造就的界面,打破了原本隔絕很深、很久的眾多社會系統。它創造的連接力,實現的不僅僅是專業媒體機構內部的連接,或者媒體機構與外部世界的連接,而是人類基本生存方式的各種系統的打破與重組。這正延續了克拉裡對現代化的理解,現代化所涵蓋的「不只是政治與經濟構成的結構性改變,同時,也擴及知識、語言、空間與傳播網絡,以及主體性本身的廣泛重組」。這也提示我們,社會轉型、傳播網絡、主體重構是處於一個持續互動的狀態。賽博人身體的兩重性,使得這個技術疊加生物體的界面,能夠打破實體社會網絡與虛擬信息網絡的屏障,即時性地穿越在分屬不同網絡中的各種系統中,並且通過個體的傳播實踐,實施個人化的重新組合。這也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僅僅是媒介形態的融合,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引發一系列涉及各個方面的社會性融合。


這一系列的融合包括: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的融合,社會各個領域即政治、經濟、文化等系統的融合,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融合,傳者與受者的融合,多維時間、異質空間的融合,等等。比如共享單車、大眾點評、滴滴打車、全球民宿這樣的社會新型實踐,新技術傳播網絡連接了原來毫不相干的地理空間元素,就是以賽博人這樣的主體為前提的,由此實現了虛擬信息網絡與實體空間網絡的融合。當然,當前發生的大規模融合併不意味著區隔的消失,而是預示著社會各種分殊邊界的模糊、消失及重新界定。隨著新一輪社會融合的深度展開,將湧現新型的社會系統分割方式。因此,社會系統的分離、融合與重組,不能僅僅從技術形態或者產業驅動等外在視角去理解,主體性的變化、賽博人的產生,才是媒介融合出現後一系列社會系統融合重組的根本性條件與動力。



今天的解析就到這裡~

祝大家學習愉快👀💙


更多好玩的看這裡

實務之消息改寫,這些錯誤你都犯過嗎?

重磅!智傳下半程衝刺輸出課程來了

答題雷區 | 論述題最常犯的幾個錯誤你知道嗎?

不知道自己寫得如何?你需要批改班為你把關!


相關焦點

  • 關於深度學習你必須知道的幾個信息理論概念
    人工智慧中的很多概念來自資訊理論或相關領域:常用的交叉熵損失函數根據最大信息增益構建決策樹廣泛應用於NLP和語音領域的維特比算法廣泛用於機器翻譯RNN和各種其他類型模型的編碼器-解碼器概念數學家和工程師克勞德·香農提出了「熵」的概念,它永遠改變了我們的世界,這標誌著數字資訊時代的開始。克勞德·香農在1948年引入了「bit」這個詞克勞德·香農提出「數據的語義方面是無關緊要的」,數據的性質和含義在信息內容方面並不重要。
  • 你知道有哪些昆蟲呢?這個小學生的問題,卻涉及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概念要應用的準確,要死死地扣內涵與外延!內涵是概念所對應的一類事物的本質屬性的認知,外延是指概念所對應的這類事物的範圍。小朋友們有時候要羅列出身邊的昆蟲,你知道的昆明有哪些呢,這可是一個頭痛的難題,你要找到昆蟲,就要明白啥是昆蟲。
  • 面試必備:數據科學家必須掌握的3個統計學概念
    還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統計學概念本文沒有提到,比如中心極限定理,但是在提及概率分布時它仍然是不可或缺。接下來就開始吧!1. 貝葉斯定理/條件概率你需要理解貝葉斯定理和條件概率,因為最流行的機器學習算法之一——樸素貝葉斯算法就是建立在這兩個概念上的。此外,如果你研究的是在線機器學習,你很可能會需要使用貝葉斯算法。
  • 跟印尼人打交道,你必須知道的事
    因為印尼人跟中國人思維習慣和處事方式都不一樣,所以不要總想著拿中國那一套來對待印尼人,因為你很快會發現根本行不通。所以,小編整理了一下跟印尼人打交道須要知道的事,一起來看看吧。印尼人很看重面子,不會當面拒絕人,因為他們認為當面拒絕別是是讓對方很丟臉的行為,不禮貌。
  • 必看系列—函數的概念,所有高中生必須要知道!
    (侯老師使用手機APP製作)初中的時候大家已經學習過函數的概念,並且知道可以用函數描述變量之間的依賴關係。但對於函數的概念及其構成要素、性質並沒有做具體的介紹,所以在高中數學中再次引入了函數的知識,並且橫貫整個高中教學。這樣看,了解函數的有關概念,認真學習好函數的相關知識就變得十分重要!接下來,請跟著老師一起學習函數吧標題一:函數的概念我們可能都認識函數,但對於函數的概念並不是特別熟悉,可能有的同學壓根就不知道函數的概念是什麼?
  • 初識向量,你必須要理解的概念
    學習向量必須要清楚其物理意義,理解好相對位置的概念。本文由小朱與數學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 關於房子,這些風水真相你必須得知道!
    但是你知道,這是能量磁場繼續產生的地方,它對我們的影響最大! 這個家庭的風水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有什麼不好的效果,有什麼樣的表現? 我們應該如何利用家裡的風水來獲得幸運和繁榮?
  • 統計學 5 個基本概念,你知道多少?
    今天,我們來看看數據分析師需要掌握的5個基本的統計學概念,以及如何有效地進行應用。 1 特徵統計 特徵統計可能是數據科學中最常用的統計學概念。
  • 電力人必須知道的六大類電線電纜
    世間萬物皆有自我屬性和層次,人且分三六九等。何況電纜產品應用廣泛、種類繁多,即使你身處行業之中,也並非一一俱知,今天小編整理的這篇文章,對常見常用的電線電纜產品進行分類,能幫助你更好的理解規格型號的含義。
  • 【AL&IG物理】4個人人都該知道的物理學概念!
    1687年,牛頓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Philosophiæ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是闡述運動基本定律或經典力學的第一本書。書中,牛頓提出並解釋了經典力學的三大基本定律: 1.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運動的物體將以相同的速度保持運動,除非物體受到外力的作用。
  • 你是怎樣理解宇宙無限這個神奇概念的?
    宇宙無限這個概念常常被人們提及,似乎司空見慣,有什麼值得神奇的呢?其實你只要深入思考,就會發現,無限這個概念,根本就不是現有經驗可以完全理解的。這時來了個無限旅遊團,有無限多的遊客要住店,可是店已經滿了,老闆就想了個辦法,讓已經住下的旅館客人去全部重新住進單數號的房間,把雙數號的房間騰給新來的遊客,由於單數和雙數都有無限多個,所以這個問題就解決了。這個故事讓我們發現,無限這概念似乎是個變量,它總是比別的數大,而且還會出現無限大於無限的悖論,這和現實相較,有很大的矛盾。
  • 小升初的你,對正數和負數的概念果真理解了嗎?
    因為小學數學剛開始接觸正數和負數,所以這一部分知識往往得不到學生們的重視,對概念的理解比較膚淺。雖然只是入門級的接觸,但卻是小升初必考的知識點,也是容易因疏忽而丟分的部分。基於此,筆者今天就來聊一聊這部分內容中的一些要點,看看你是否真正理解了正數和負數的概念。
  • 你知道嗎,我們熟悉的「人工智慧」概念,最早是誰提出來的?
    提到人工智慧,稍對其有所研究的人不會不知道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因為正是這場會議提出了「人工智慧」的概念。1955年的時候,在洛杉磯召開的美國西部計算機聯合大會有這樣一個小插曲。在會議上塞弗裡奇發表了一篇關於模式識別的文章,而紐厄爾則對計算機下棋的事情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 「時間」這個概念是怎麼出現的?為什麼會出現「時間」?
    「時間」這個概念是怎麼出現的,為什麼會有「時間」這個名詞?為什麼會出現時間?無論是哪一個文明,在看到周期性的變化的時候,都會產生「時間」這個概念,只是形容它的名詞不一樣而已。每一天太陽的東升西落,月亮的陰晴圓缺,農作物的播種與收成,這些都會促使時間這個概念形成,如果問時間是從哪裡形成的,可以這麼說,時間來源於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
  • 關於「變量」你必須知道的那些事
    關於變量你必須知道哪些基本知識?變量從measurement等級上分類又都有哪些呢?——此篇我們退一步,重新—審視一下關於變量那些不得不說的事兒。插曲一枚:一說起變量我就想起當年剛到美國讀書的時候那讓人羞澀的一幕。第一次見導師, 她讓我在她辦公室坐下就開始了解我的知識基礎,以考慮把我分到她的哪個項目。
  • 蜜源植物這個概念每個園藝人都要知道
    (圖自譯於:berkeley.edu)傳粉方式的不同,也對果實的大小也有著影響。真正在園藝樂園玩耍的人,懼怕蟲子的其實很少。病蟲害一直是伴隨花開花謝的,它們能成為你作為養護過程中的一個個小測試,從而意識到你所愛之花也是自然中小小一環。我們在選擇藥物的時候,能選擇生物防治就不要使用物理防治,能使用物理防治的就不要使用化學防治。✿我們能做什麼?✿
  • 一個直男必須知道的心動訊號,女生這樣很可能是喜歡你
    一個直男必須知道的心動訊號,女生這樣很可能是喜歡你!我在遊戲裡面的時候經常被認作是個男生,但是我雖然經常被人覺得直男,跟真正的直男還是有差別的,對於女生的一些小心思我還是很了解的,所以和我玩的小姐姐格外多,直男們和我比起來差遠了,我曾經親眼看到遊戲裡有個和尚打開傘擋雨,一個成女走過去,然後他對著我大喊:「這個女的離我這麼近幹嘛,是不是要開紅打我?」我當時想開紅打死他。
  • 現代人必須知道的十大科學定律
    當時,宇宙被限制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包含了宇宙的所有物質。1965年阿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後,大爆炸理論得到了科學界的廣泛支持。利用射電望遠鏡,這兩位天文學家探測到了宇宙噪音。這是最初的大爆炸留下的整個宇宙都能探測到的低水平輻射。
  • 量子力學的悖論,所有人都知道薛丁格的貓,但你知道湯普森的燈嗎
    你看到的世界是真實的世界嗎?量子力學的發展讓我們無數次顛覆對世界的認識!相信不少人在第一次聽到薛丁格的貓的概念時,都被震驚了,怎麼可能存在一隻又死又活著的貓呢?原來,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貓,必須在打開容器後才知道結果 。該實驗只是試圖從宏觀尺度闡述微觀尺度的量子疊加原理的問題,巧妙地把微觀物質在觀測後是粒子還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觀的貓聯繫起來,以此求證觀測介入時量子的存在形式。
  • 4 個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物理學概念
    了解基本的物理概念可以讓你變得聰明,也可以讓你更好地解決工作、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物理學什麼是物理學?今天,我們將與您分享 4 個最基本的物理概念,以幫助您理解這一主題。一、經典力學(運動定律)你可能已經聽過艾薩克·牛頓坐在蘋果樹下並制定基本運動定律的故事。 雖然故事部分是偽造的,但有一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