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擬規定輸入食品及相關產品、基因改造食品原料的紀錄保存...

2020-11-29 食品夥伴網

    2014年8月20日,臺灣地區「衛生福利部」發布部授食字第1031301233號公告,預告制定「食品業者對其輸入食品及相關產品、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應保存的相關紀錄、文件及電子檔案或資料庫」,14天內接收公眾意見或建議。

    公告內容如下:

    食品業者應就其輸入食品及相關產品、基因改造食品原料的相關紀錄予以保存。

    (一) 保存資料:

    1、產品信息:包含產品中、英(外)文名稱;主副原料;食品添加物;儲運條件;報驗義務人名稱;淨重、容量、數量或度量等;有效日期或製造日期及保存期限;批號(或其它可代表產品產制批次的代號);輸入食品查驗機關核發的輸入食品及相關產品許可通知號碼。

    2、供貨商信息:包含出口廠商、製造(屠宰)廠商(公司名稱、地址、聯絡人、聯絡電話等)及代碼(出口國官方註冊或登錄的代碼);「中央」主管機關公告應標示原料原產地(國)的產品,須留存原料原產地(國)信息。

    3、食品及相關產品輸入進口報單複印件。

    (二) 保存方式:以相關紀錄、文件及電子檔案或資料庫等方式詳實記載保存。

    (三) 保存者範圍:食品及相關產品的輸入業者。

    (四) 實施日期:自2015年2月5日施行。

相關焦點

  • 臺灣地區將對基因改造作物佔比逾0.9%產品進行標示
    原標題:臺灣地區將對基因改造作物佔比逾0.9%產品進行標示   中國臺灣網12月10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為因應社會團體要求,臺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未來將比照歐盟標準,凡是食品中基因改造作物佔總比重達0.9%以上就標示為「基因改造食品」。該項措施預計半年後上路。
  • 市售基因改造食品含量超3%需強制標示 6月1日起實施
    華夏經緯網5月1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市售基因改造食品標示約有9%不合格,6月1日有新規定,含有基改原料超過3%的包裝食品,必須強制標示;非基改食品,有條件自願標示不含基改物質。    據報導,「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基改食品原料超過3%(原本為5%),即視為基因改造食品原料,含基改物質的包裝食品、食品添加物自6月1日起必須如實標示,目前只允許基改黃豆、玉米上市,沒有謠傳的基改小麥、基改西紅柿等。
  • 泛亞醫藥蟬花蟲草研發取得重大成果 相關產品被批准為新食品原料
    從國家衛健委網站獲悉,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審評機構組織專家對蟬花子實體(人工培植)等3種新食品原料、5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和7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的安全性評估材料審查並通過。蟬花子實體(人工培植)獲批成為新食品原料意味著,由浙江泛亞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泛亞醫藥」)組織並實施的蟬花蟲草研發項目取得重大成果。
  • 臺灣地區關於食品中添加銅葉綠素及銅葉綠素鈉的規定
    2013年11月6日,臺灣地區食品藥物管理署對有關食品中銅葉綠素及銅葉綠素鈉的使用規定,說明如下:    銅葉綠素及銅葉綠素鈉均為臺灣地區及國際規範所準許使用的食品添加物。依據臺灣地區"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的規定,該兩成分可作為著色劑添加於產品中。
  • 韓國擬修改《食品法典》_國際預警_食品資訊_食品夥伴網
    食品夥伴網訊 3月31日,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MFDS)發布了第2020-132號公告,擬修改《食品法典》的部分內容,其主要內容如下:   1.在食品中可使用的原料列表中增加6種水產品:拉泳褐蝦(Argis lar)、Buccinum kushiroensis、Buccinum osagawai、中華管鞭蝦(Solenocera Melantho)、大西洋庸鰈(Hippoglossus hippoglossus)、深海紅魚(Sebastes mentella)。   2.
  • 好書|《欺騙的種子》作者專訪:基因改造農產品食品不安全!
    他不反對在實驗室研究基因改造,或許假以時日會成功,但把不成熟的產品餵食給大眾,讓基因釋放到大自然,是十分危險而且不負責任的,更將對大自然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他建議,立即避吃GMO食物、了解GMO食品所造成的危險,以及教育政府、農或一般人,這個簡單的階段【編者註:不吃-了解-教育】,在歐洲以及美國,都曾成功的影響食品供應體系。
  • 解讀《乳木果油等10種新食品原料的公告》
    一、乳木果油     乳木果油是從乳油木樹果仁中提取的一種植物油,是西非地區居民常用的烹調食用植物油之一。歐盟和美國等多個國家/地區允許乳木果油作為食品原料使用。乳木果油主要用於巧克力、糖果、冰激淋、烘焙產品及煎炸油。
  • 基因改造食品,對我們人體是福?還是害?
    什麼是基因改造食品?就是利用現代分子生物科技方法,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基因,使其在形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們所需要的目標轉變,從而形成的可以直接食用,或者作為加工原料生產的食品 。目前市面上充斥著許多基因改造食品,我們人體食用後是否會產生不良影響,相信好友們心理都存在著疑惑!
  • 2021年首批新食品原料公布!蟬花子實體等15種「三新食品」將走進...
    近日,衛健委發布2020年第9號公告,批准蟬花子實體、透明質酸鈉、馬乳酒樣乳桿菌馬乳酒樣亞種為新食品原料;另外次公告還批准了β-澱粉酶等5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和1,3,5-三(2,2-二甲基丙醯胺)苯等7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
  • 轉基因食品爭議不休,很多人擔心這種食品,轉基因食品是否有害
    轉基因生物就是指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和滿足一些需求而將DNA通過人為的方式進行改造的生物。這種技術通常的做法是提取某生物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因片斷,通過轉基因技術吧把提取出來的基因加入到一些目標生物的細胞中,加入後的基因通過與原植物細胞結合併改變了原來的基因狀態。
  • 轉基因食品爭議不休,很多人擔心這種食品,轉基因食品是否有害
    轉基因生物就是指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和滿足一些需求而將DNA通過人為的方式進行改造的生物。這種技術通常的做法是提取某生物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因片斷,通過轉基因技術吧把提取出來的基因加入到一些目標生物的細胞中,加入後的基因通過與原植物細胞結合併改變了原來的基因狀態。
  • 美國研究人員研發基因改造食品 可避免酒後頭疼
    原標題:美國研究人員研發基因改造食品 可避免酒後頭疼 資料圖:在海底沉寂了150多年地美酒。   中新網3月19日電 據外媒報導,美國研究人員正在研發一種所謂好的基因改造食品,可以避免喝了酒以後,第二天早上頭疼。
  • 新食品原料HMB,健康食品新概念
    隨著人們對食品的健康愈來愈重視,新食品原料已成為了關注的焦點。那什麼是新食品原料呢?通俗來講,新食品原料是指在我國無傳統食用習慣的以下物品: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從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離的成分;原有結構發生改變的食品成分;其他新研製的食品原料。
  • 食品檢驗的類型及其管理規定
    出廠檢驗項目、企業必備出廠檢驗儀器的相關要求應執行《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食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2016版)》及各類現行有效的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等規章、規範性文件的相關規定。食品安全標準中規定了出廠檢驗項目的,也應一併執行。
  • 海融科技:深耕烘焙食品原料二十年,登陸創業板走向新時代
    上海海融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海融科技,股票代碼:300915)12月2日正式登陸創業板。公司深耕烘焙食品原料近20年,專注植脂奶油、巧克力、果醬等烘焙食品原料的研產銷。本次IPO擬募資約4.3億,其中約3.8億擬用於擴產。
  • 島內民怨沸騰 臺當局宣布暫緩日本核災地區食品開放
    針對在島內引發巨大反對聲浪的日本核災地區食品開放問題,臺行政管理機構16日表示,沒有健全查核管理機制,就沒有開放問題,「開放沒有時間表」。這意味臺當局將暫緩日本核災地區食品開放。  臺行政管理機構發言人稱,接下來還有3場有關核災食品的公聽會,將由民間團體主持。據介紹,目前民間團體提出的爭議點有6大類、50多項。
  • 臺灣五種食品添加銅葉綠素鈉 專家:無須太擔心
    臺灣五種食品添加銅葉綠素鈉 專家:無須太擔心     市場內色彩鮮豔的魚板正等著消費者選購
  • 雀巢的「轉基因食品」之亂
    檢測報告由綠色和平組織委託香港基因晶片開發有限公司出具,報告結論中認為該湯料中的大豆中含有一種抗除草劑基因,而該食品是他們5月在北京一家連鎖超市中購買的。實際上,綠色和平組織早在1999年11月就在香港宣布,通過檢測,發現雀巢公司的百福鮮豆漿和百福豆腐花含有基因改造成分。
  • 網紅蘭香子能否作為食品原料使用?
    最近有多位朋友與客戶致電中食安信,諮詢蘭香子能否作為食品原料加到食品中。為此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分析。主要在我國湖北省、江蘇省等地區進行栽培種植,在《湖北省中藥飲片炮製規範》(2009年版)和《河北省中藥飲片炮製規範》(2003年版)中均以光明子為正名將其收錄,《中藥大辭典》及《現代中藥材鑑別手冊》中對也對光明子進行了具體的描述。通過查找並確認國家已發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質名單》、獲批的新食品原料公告及現行有效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中均未明確指出蘭香子可作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
  • 食品冷庫溫度溼度有了明確規定
    近日,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發布了《關於食品冷凍庫經營規範和監督管理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對食品冷凍庫的倉儲管理做出了明確詳細的規定。  《意見》規定,食品冷凍庫內食品堆碼應整齊,與牆面距離應不小於30cm,與地面距離應不小於10cm,與頂部照明燈具距離應不小於50cm,照明設備應加裝防塵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