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衛健委發布2020年第9號公告,批准蟬花子實體、透明質酸鈉、馬乳酒樣乳桿菌馬乳酒樣亞種為新食品原料;另外次公告還批准了β-澱粉酶等5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和1,3,5-三(2,2-二甲基丙醯胺)苯等7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
據介紹,此次獲批的蟬花子實體(人工培植)是由浙江泛亞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也是繼廣東蟲草、蛹蟲草之後的第三個蟲草類新食品原料。泛亞醫藥作為一家集食藥用蟲生真菌「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其科學家團隊2008年開展了蟬花蟲草培育技術的研究,2012年啟動了新食品原料的申報。其間,獨創的蟬花蟲草培育技術——《一種蟬擬青黴菌株及其應用》於2018年獲第二十屆「中國專利金獎」,成為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微生物類發明專利。
蟬花是一種珍稀菌類,具有極高的食、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過去,由於蟬花不是新食品原料,不能用於食品和保健食品,市場用量和產品開發有限,嚴重製約了產業的發展。此次蟬花新食品原料申報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制約蟬花產品開發的瓶頸,使蟬花可順利進入食品和保健品領域,市場需求量將隨之顯著增加,這將對蟬花產品的研發和產業鏈延伸乃至蟲草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相關連結:蟬花(IsariacicadaeMiq.)子實體,又名蟬棒束孢子實體,在我國浙江、廣東、福建、四川等省民間具有食用歷史。蟬花子實體(人工培植)是將蟬花菌種接種到培養基上進行人工培養,經採收子座(即孢梗束)、乾燥等工藝製成,含有蛋白質、多糖等成分,其推薦食用量為≤3克/天(以幹品計)。
根據《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審查管理辦法》規定,審評機構依照法定程序,組織專家對蟬花子實體(人工培植)的安全性評估材料審查並通過。新食品原料生產和使用應當符合公告內容以及食品安全相關法規要求。鑑於蟬花子實體(人工培植)在嬰幼兒、孕婦、哺乳期婦女、食用菌過敏者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資料不足,從風險預防原則考慮,上述人群不宜食用,標籤及說明書中應當標註不適宜人群。
該原料食品安全指標按照我國現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食用菌類的規定執行。此外,黃麴黴毒素B1、黃麴黴毒素B2、黃麴黴毒素G1、黃麴黴毒素G2、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赭麴黴毒素A、玉米赤黴烯酮不得檢出;白僵菌素含量≤3mg/kg。
作者:何易
編輯:周辰
責任編輯:顧一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