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網際網路的探索通過新的糾纏技術得到了新啟發

2020-08-26 網際網路潛伏者

開發量子計算機的「量子網際網路」所必需的傳統糾纏方式,並不十分適合當今非量子網際網路所使用的光纖電信網絡。但是,研究人員想出了一種新的方法來生產這種更相容的顆粒。

在當今的通過光纖電纜連接的電信網絡中,傳輸的光子往往會在幾公裡內被電纜製成的材料吸收。為了避免信號惡化,以固定間隔建立中繼器以放大信號。

類似的問題將成為魔鬼在量子通信乃至量子網際網路方面的努力。橫濱國立大學的Tomoyuki Horikiri及其同事正在通過開發糾纏光子的新來源來解決這個問題。

用於兩光子梳的波長轉換器


他們的發現發表於8月12日的《Communications Physics》上

當一對粒子或量子位的量子態不可避免地與另一個粒子的量子態相連時,它們就會糾纏在一起。因此,無論距離如何,對一個量子比特執行的測量將始終與對另一量子比特進行的測量相關。

這種糾纏是流行科學解釋中著名的「遠距離動作」,是未來任何量子通信基礎設施的關鍵。

利用這種怪異的現象,研究人員可以使用糾纏的光子在兩個位置之間傳輸信息。發送器有一半的糾纏光子,接收器有另一半。例如,兩個用戶可以建立一個隨機秘密比特串,以通過共享糾纏進行加密。

但是長距離量子通信也遭受光纖損耗,糾纏的光子由於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而變得糾纏,裝載量子存儲器的量子中繼器對於延長量子通信的距離是必不可少的。中繼器存儲用戶發送的光子的量子狀態。通過測量光子進行的糾纏「交換」有效地將糾纏傳播到更長的距離上,就像跑步者在接力賽中交出接力棒一樣。

量子中繼器通過在光和物質之間重複交換量子態來工作。這需要與量子記憶兼容的糾纏粒子源。不幸的是,量子存儲器通常吸收光束光譜的窄寬度(稱為線寬),但是傳統的量子糾纏光子對源具有寬光譜。這導致糾纏的光子對與量子存儲器之間的耦合非常差。

到目前為止,開發糾纏光子源的努力一直難以滿足中繼器-量子存儲器兼容性和實際應用的所有要求:大量光子(用於大量通信),窄線寬和高糾纏保真度。

幾十年來,產生糾纏粒子的最常見方法是一種稱為自發參數下轉換(SPDC)的技術。它使用晶體將單個高能光子轉換為成對糾纏的光子,而原始能量只有原來的一半。

Horikiri說:「這對於量子信息實驗非常有用。」 「但是對於寬帶量子通信來說,SPDC與量子中繼器所需的量子存儲器生產所涉及的非常窄的能量轉換並不十分兼容。」

研究人員通過將晶體放置在蝴蝶結狀的光學腔中,對該技術進行了改進,並且能夠成功地將糾纏的光子通過光纖傳播超過十公裡,並重複了一次,總總距離為20公裡。

繼這一概念驗證之後,人們就可以通過低損耗的光纖電纜部署新的量子內存兼容糾纏光子源,研究人員現在希望通過多個中繼器節點部署更遠距離的技術。

相關焦點

  • 新技術改善量子通信,糾纏聲子
    -聲音的量子粒子-為潛在的新技術打開了大門量子通信-通過粒子(通常是糾纏的光子)發送信息,它有可能成為最終的安全通信通道。在一篇新論文中,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分子工程學院(PME)的科學家展示了一種新的量子通信技術,該技術完全繞開了這些通道。通過將兩個通信節點與一個通道連結,他們證明了這種新技術可以在節點之間以量子原理方式發送信息,而無需佔用連結通道。
  • 改善量子通信的糾纏聲子新技術
    量子通信,即通過量子粒子,通常是糾纏的光子,發送信息,它有可能成為最終的安全通信渠道,竊聽量子通信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通過光子在傳統的通道,例如光纖線路上通過光子發送量子信息較困難:攜帶信息的光子經常被破壞或丟失,使信號變得微弱或不連貫。通常,必須多次發送一條消息,以確保它能夠運行。
  • 實現「按需」生成量子糾纏態!荷蘭將挑戰無法竊聽的量子網際網路
    ▲以金剛石中氮-空位量子位為基礎的量子網絡的印象畫。一直以來,量子糾纏現象(又名量子纏結)研究的一大技術難題是,實驗室中生成的量子糾纏的消失速度比生成新的糾纏態的速度要快。由TU Delft的羅納德·漢森(Ronald Hanson)教授領導的科學家小組通過運用一個新穎改良的智能糾纏協議以及對量子糾纏態的精心投射,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批能夠按需生成這類量子連結的開山鼻祖,這一成果為將來實現多個量子節點的連結打開大門,並為打造世界上第一個量子網絡打下基礎。在理論上,利用量子糾纏的力量,科學家們能夠建立一個信息無法被截取或竊聽的量子網際網路。
  • 世界紀錄的糾纏存儲為量子網際網路聯盟樹立了裡程碑
    來源: QuTech-Delft巴黎索邦大學的研究人員實現了量子糾纏在兩個量子存儲器器中高效轉移。這一成就為未來量子網際網路的可擴展性帶來了關鍵要素。連接多個位置的量子網際網路是全球量子技術路線圖的關鍵一步。
  • 量子糾纏——促生量子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魔幻技術
    在量子力學理論中,當若干個粒子相互作用時,各粒子的特性會綜合為整體性質,無法單個描述,只能表述整體性質,因此稱為量子糾纏現象。物理學家們已經利用量子糾纏技術成功實現了數十公裡距離的量子信息傳遞,這為量子計算機和量子網絡的發展和應用奠定了基礎。
  • 新紀錄!光—物質量子糾纏實現50公裡光纖傳輸,量子網際網路要來了?
    新紀錄!光—物質量子糾纏實現50公裡光纖傳輸,量子網際網路要來了?從古老的電話線撥號上網到今時今日的光纖上網,經典網際網路的速度和流量已經提升了數百倍之多。但比起未來的量子網絡,這種飛躍不值一提——量子通信的傳輸效率將比5G的光纖信道高出上億乃至萬億倍。量子網絡是一個美好的前景:1秒內下載億萬部高清電影,不易被破譯竊聽,可以保證通信安全保密……然而,由於量子信息無法複製,因此人們不可能通過經典網絡發送這些信息。
  • 量子通信技術,開啟一個新的通信時代,我國在此領域的探索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量子通訊是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新型交叉學科,是量子論和資訊理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碼通信、量子遠程傳態和量子密集編碼等,近來這門學科已逐步從理論走向實驗,並向實用化發展。高效安全的信息傳輸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
  • 量子網際網路的新突破:黑客可能將成為歷史
    有了量子網際網路,數據是安全的,連接是私密的。  新冠疫情期間,全世界有大量的人都只能在家工作,許多人也更加意識到,通過網際網路發送敏感信息存在著許多安全風險。信息科學家所能提出的最好方法,就是儘可能地讓你的信息很難被攔截(或者被黑掉)——儘管目前來看還不可能。
  • 用量子顛覆世界:量子網際網路時代正在誕生
    7月23日,據外國媒體報導,美國能源部公布了一項將全力打造量子網際網路的計劃,目標是在未來10年內建成全國性的量子網際網路,並希望美國能夠藉此引領量子網際網路新時代。那麼量子網際網路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美國要致力於建立這個「第二網際網路」?量子網際網路在未來發展中會遇到哪些艱難險阻呢?
  • 量子網際網路,量子糾纏實現發送超過50公裡的光纖!
    量子網際網路為新科學技術提供絕對的防竊聽通信和強大的分布式傳感器網絡。然而,由於量子信息無法複製,因此不可能通過經典網絡發送此信息。量子信息必須通過量子粒子傳輸,為此需要特殊的接口。因斯布魯克的實驗物理學家本·蘭揚,他的研究在2015年獲得了奧地利啟動獎,正在研究未來量子網際網路的這些重要交叉點。現在研究團隊,已經創造了物質和光之間量子糾纏轉移的記錄。
  • Nature:新型量子中繼器發布,人類邁向量子網際網路時代
    量子網際網路可以用來發送不可破解的信息,提高 GPS 系統的精度,並支持基於雲的量子計算。二十多年來,由於很難在沒有損失的情況下通過遠距離發送量子信號,創建這樣一個量子網絡的夢想在很大程度上一直遙不可及。
  • 讓我們通過量子糾纏的現象,來探索靈魂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作者有話說作者近期關於引力場和量子物理的研究,遭到了不少網友的質疑和否定。作者並是不接受不了質疑和否定的聲音,只是否定的理由如果是因為量子世界目前沒有人能研究明白,沒得到科學證明,所以作者的觀點就一定是錯的!這是什麼邏輯?是不是很可笑?
  • 清華大學突破量子糾纏接口新紀錄,實現25個量子接口之間量子糾纏
    新智元推薦 來源: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學院【新智元導讀】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教授研究組在量子信息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25量子接口(Quantum interfaces)用於實現量子信息在光子和存儲粒子(通常為原子)之間的相干轉化,是連接量子存儲器或量子計算單元與光量子通信通道間的重要界面。類似於經典接口的廣泛應用,量子接口是量子信息領域的基本元器件,實現量子接口之間的糾纏是構建量子網絡和未來量子網際網路的一個基本要求。
  • 我國科學家用新技術實現11公裡量子糾纏「純化」
    量子糾纏是實現量子通信的重要基礎,但糾纏態非常脆弱容易消失。
  • 量子網際網路背後的科學
    當現代網際網路以經典計算機(現在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揚聲器和恆溫器的類別)之間的比特流進行流量傳輸時,量子網際網路將攜帶根本不同的信息單元,即量子比特或者量子位大自然中最簡單的實例—或0的問題。計算機晶片通過停止一些電流而讓其他電流流動來處理信息。硬碟驅動器通過將磁鐵鎖定在向上或向下位置來存儲文檔。
  • 量子網際網路取得突破性進展,量子信息以90%準確度傳送44公裡
    量子網際網路技術使用的是qubits;一種無法被完全測量的粒子,它們像一直在旋轉的骰子一樣保持混沌態。而相互引入的一對qubits的狀態,則會以一種'糾纏'的方式變得明確。我們可以將這些糾纏在一起的qubits想像成一對骰子--雖然每一個都可以落在任何數字上,但無論相隔多遠,它們相加的和都一直是7。在這種條件下,一個位置的數據會立即反映出另一個位置的數據。
  • 美國發布量子網際網路規劃
    基於糾纏的量子網絡的首個原型系統並沒有使用量子內存和中繼器。而是使用SDN(軟體定義網絡)技術來執行傳統的波長路由和光纖網絡中的分配來建立量子節點之間以及量子節點與糾纏光子源(EPS)之間的量子路徑。與經典中繼器的操作不同,量子中繼器在光子傳輸時不會放大處於糾纏態的光子。相反,量子中繼器可以通過消耗第二個糾纏對的資源,在額外的距離間隔上「跳躍」糾纏屬性。實現這一點所需的創新是糾纏交換的量子過程。
  • 科學家已經實現44公裡距離的量子傳輸,量子網際網路可能即將到來
    「這是建立一種技術的關鍵成就,它將重新定義我們進行全球交流的方式。」量子網際網路技術使用量子位;仍懸浮在可能混合狀態下的未測量粒子,就像是骰子還沒有完全落定顯示最終結果。相互引入的量子位以最終被測量後變得顯而易見的方式「糾纏」其身份。
  • 量子雷達:使用量子糾纏作為目標檢測的微波量子照明新型檢測技術
    一支由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院、麻省理工學院、英國約克大學、義大利卡梅裡諾大學的科學家聯合組成的一個研究團隊的物理學家發明了一種新的雷達原型,該原型使用量子糾纏作為目標檢測的方法。量子力學成功集成到設備中可能會對生物醫學和安全行業產生重大影響。該研究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進展》雜誌上。
  • 中美科學家:治癒量子糾纏的致命弱點
    該研究描述了如何允許比所謂的本地操作和經典通信(英語:local operations and classical communication,縮寫:LOCC)更廣泛的物理操作,這一直使量子科學家由於有時的數學困難而陷入困境。該研究使表徵給定量子態的確切糾纏成本成為可能。該研究工作結束了一種糾纏理論中的長期的探索,即稱為「量子態的PPT精確糾纏成本」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