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紀錄的糾纏存儲為量子網際網路聯盟樹立了裡程碑

2020-10-30 工程學習

量子網際網路聯盟財團是歐盟量子旗艦項目第一階段資金的一部分。來源: QuTech-Delft

巴黎索邦大學的研究人員實現了量子糾纏在兩個量子存儲器器中高效轉移。這一成就為未來量子網際網路的可擴展性帶來了關鍵要素。

連接多個位置的量子網際網路是全球量子技術路線圖的關鍵一步。在這方面,歐洲量子旗艦計劃於2018年啟動了量子網際網路聯盟。這個由史蒂芬妮·韋納(QuTech-Delft)協調的財團由來自8個歐洲國家的12個大學領先研究小組組成,與20多家公司和研究所密切合作。他們結合自己的資源和專業領域,為未來量子網際網路和所需技術的藍圖。

量子網際網路使用一個有趣的量子現象將網絡中不同的節點連接在一起。在正常的網絡連接中,節點通過來回發送電子或光子來交換信息,使它們容易受到竊聽。在量子網絡中,節點通過糾纏連接起來,這是愛因斯坦著名的"遠處的怪異動作"。這些遠距離的非經典相關性不僅允許直接傳輸以外的安全通信,而且允許分布式量子計算或增強傳感。

然而,構建大規模量子網絡的一個主要挑戰是能夠在遠距離節點之間產生這種相關性。原則上,如果糾纏可靠地存儲在量子存儲器中,這一挑戰是可以克服的。通過將長距離拆分為幾個較短的段,可以在這些基本鏈路的末端之間創建糾纏,然後連接它們,直到兩個初始節點糾纏。量子存儲器器件存儲糾纏,確保在執行連接之前在所有段上創建糾纏。該協議稱為量子中繼器。

關鍵參數是量子存儲器器件的效率:如果一個設備在記錄或檢索糾纏光時失敗,量子中繼器無法正常工作。例如,存儲和檢索效率從 60% 到 90% 的顯著減少糾纏分布在 600 公裡距離內的平均時間,通常為兩個數量級。QIA 聯合體的目標之一是通過構建使用不同物理平臺進行糾纏的高效內存器件,為量子中繼器技術奠定基礎。

在2020年10月的《Optica》在線刊上,朱利安·蘿拉特教授及其在卡斯特勒·布羅塞爾實驗室(索邦大學、CNRS、ENS-PSL大學、法國大學)的團隊報告了為這一努力邁出的期待已久的一步。他們演示了將糾纏光束存儲和回收到兩個量子存儲器中,總體效率高達 85%。與該領域以前的作品相比,這一值增加了三倍以上。

"這一成就是我們實驗室10年實驗發展的結果。現在,它為進一步研究開闢了道路,因為許多潛在的網絡架構都承擔了這種可擴展性的效率價值,"LKB 博士生、論文的主要作者之一 Félix Hoffet 說。

巴黎的實驗涉及一個非常拉長的雷射冷卻的原子組合,其基礎是稱為電磁誘導透明度的協議。控制雷射束使介質透明,並減慢攜帶信息的衝擊信號光。當信號包含在合奏中並關閉控制光束時,信息將轉換為原子的集體激發,直到控制光束再次打開。Laurat 的團隊首先生成了兩束纏繞的光束,然後按照此協議將它們映射到兩個記憶中。通過使用特定的原子轉換,並在每個記憶中達到非常大的吸收,研究人員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書寫和讀出糾纏,同時保持非常低的噪音汙染。

玻璃室中雷射冷卻的3釐米長的原子組合被用作量子存儲器。來源: LKB

"我們的記錄效率首先需要強有力的理論努力,以更好地了解我們之前實施中的限制因素,然後進行實驗性的探索,將所有必需的成分組合在一起,"前瑪麗居裡博士後研究員、論文另一位主要作者曹明濤補充道。亞歷山德拉·謝裡梅特,前瑪麗·居裡研究員,也是論文的作者,在模擬整個過程和考慮到這個原子系統中多個能量水平的複雜性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Optica》中報導的工作是進一步調查的墊腳石。然而,建設大規模網絡的道路仍然面臨挑戰。例如,高效的量子存儲器設備也需要有很長的存儲時間,才能比丟失更快地創建糾纏。此關鍵功能還可以同時存儲不同信息。QIA 財團正在從理論上和實驗上處理這些方面。例如,Laurat教授在巴黎的團隊正專注於開發"空間多路復用"記憶,這些記憶可以同時存儲多個狀態,以便並行化量子連接。

相關焦點

  • 創裡程碑記錄的量子存儲
    創紀錄的水平由八個歐洲國家的大學研究小組組成的量子網際網路聯盟科學研究團隊,近日用一組僅2.5釐米長的銫原子陣列,使量子存儲器的存儲和檢索效率,達到了裡程碑創紀錄的水平。這是未來建立跨越洲際,大規模量子通信網絡的關鍵一步。
  • 清華首次實現25個量子接口之間量子糾纏 刷新紀錄
    清華大學供圖(原標題:清華團隊刷新量子接口糾纏數目紀錄)薛丁格的貓、愛因斯坦和波爾的辯論……100多年前科學家把量子力學帶進大眾視野,從此對於量子力學的探索就伴隨著人類社會的每一步。近年來,量子計算機、量子網際網路,這些詞彙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媒體頭條,「量子」時代似乎未來可期。
  • 清華大學突破量子糾纏接口新紀錄,實現25個量子接口之間量子糾纏
    相比於先前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組保持的4個量子接口之間糾纏的世界紀錄,糾纏的量子接口數目提高了約6倍。該成果4月20日發表於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教授研究組在量子信息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25個量子接口之間的量子糾纏。
  • 量子網際網路,量子糾纏實現發送超過50公裡的光纖!
    量子網際網路為新科學技術提供絕對的防竊聽通信和強大的分布式傳感器網絡。然而,由於量子信息無法複製,因此不可能通過經典網絡發送此信息。量子信息必須通過量子粒子傳輸,為此需要特殊的接口。因斯布魯克的實驗物理學家本·蘭揚,他的研究在2015年獲得了奧地利啟動獎,正在研究未來量子網際網路的這些重要交叉點。現在研究團隊,已經創造了物質和光之間量子糾纏轉移的記錄。
  • 新紀錄!光—物質量子糾纏實現50公裡光纖傳輸,量子網際網路要來了?
    新紀錄!光—物質量子糾纏實現50公裡光纖傳輸,量子網際網路要來了?從古老的電話線撥號上網到今時今日的光纖上網,經典網際網路的速度和流量已經提升了數百倍之多。但比起未來的量子網絡,這種飛躍不值一提——量子通信的傳輸效率將比5G的光纖信道高出上億乃至萬億倍。量子網絡是一個美好的前景:1秒內下載億萬部高清電影,不易被破譯竊聽,可以保證通信安全保密……然而,由於量子信息無法複製,因此人們不可能通過經典網絡發送這些信息。
  • 中國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來源:中國新聞網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據悉,這一成果也刷新了所有物理體系中最大糾纏態製備的世界紀錄。然而,要實現多個量子比特的糾纏,需要進行高精度、高效率的量子態製備和獨立量子比特之間相互作用的精確調控。而量子比特數目的增加,使得操縱帶來的噪聲、串擾和錯誤也隨之增加。這對量子體系的設計、加工和調控要求極高,對量子糾纏和量子計算的發展構成了巨大挑戰。多粒子糾纏的操縱作為量子計算不可逾越的技術制高點,一直是國際角逐的焦點。
  • 中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首次實現18個量子比特的糾纏中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星報訊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中科大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陸朝陽、劉乃樂、汪喜林等通過調控六個光子的偏振、路徑和軌道角動量三個自由度,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
  • 中國科大潘建偉團隊實現18個量子比特糾纏,再度刷新世界紀錄
    昨天,中國科學家又刷新一項世界紀錄!中國科大潘建偉和陸朝陽領銜的團隊宣布,成功將量子糾纏的比特數提升到了 18 位。他們以 6 光子系統為基礎,利用光子的 3 個自由度,推出了 18 位量子比特的量子糾纏系統。
  • 美國發布量子網際網路規劃
    芝加哥大學普利茨克分子工程學院教授、阿貢國家實驗室高級科學家大衛·奧沙洛姆稱網際網路項目是美國量子研究計劃的主導者。美國能源部及其17個國家實驗室將成為該項目的骨幹。該計劃是能源部今年2月5日-6日舉行的「量子網際網路藍圖研討會」的成果。研討會確定了未來量子科學應用的領域、優先研究方向和實現量子網際網路的主要裡程碑。
  • 量子網際網路背後的科學
    當現代網際網路以經典計算機(現在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揚聲器和恆溫器的類別)之間的比特流進行流量傳輸時,量子網際網路將攜帶根本不同的信息單元,即量子比特或者量子位大自然中最簡單的實例—或0的問題。計算機晶片通過停止一些電流而讓其他電流流動來處理信息。硬碟驅動器通過將磁鐵鎖定在向上或向下位置來存儲文檔。
  • 中國學者刷新多比特量子糾纏態世界紀錄!
    ,並成功操控其實現全局糾纏,刷新了固態量子器件中生成糾纏態的量子比特數目的世界紀錄。2017年,團隊與中科大潘建偉和朱曉波團隊、中科院物理所鄭東寧團隊、福州大學鄭仕標教授等合作10比特超導量子晶片,實現了當時世界上最大數目的1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糾纏,打破了之前由谷歌和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保持的紀錄,使得我國在量子計算機研究領域進入國際第一梯隊。VeUednc此前,中國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創造了操縱12個超導量子比特實現糾纏的紀錄。
  • 中國物理學家成功實現相距50公裡光纖的存儲器間的量子糾纏
    中國一個科學家小組將量子存儲器連接在50公裡以上的光纜上,比之前的紀錄高出40多倍。科學家說,這一壯舉是邁向防黑客網際網路的重要一步。但是,網際網路上也充滿了黑客試圖攔截重要或敏感信息的信息。為了進行反擊,物理學家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在薛定'的貓的幫助下,那隻著名的假死貓科動物試圖揭露亞原子粒子的怪異本質。提出的解決方案是一個由怪異的量子力學世界統治的新網際網路。這樣的網際網路有一天可能成為安全發送,接收和存儲數據的標準。
  • 我國實現50千米的量子存儲器糾纏
    在一項發表於《自然》雜誌的研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首次讓由50千米光纖相連的兩個量子存儲器實現糾纏,不僅大幅刷新了此前的紀錄,也為構建基於量子中繼的量子網際網路奠定了重要基礎。 根據量子力學理論,兩個處於糾纏態的粒子無論相距多遠,都可以保持一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兩個粒子的狀態密切相關,只要測定其中一個粒子,就能獲知另一個粒子在此刻的狀態。
  • 光—物質量子糾纏實現50公裡光纖傳輸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奧地利科學家創造了物質和光之間量子糾纏傳輸距離的新紀錄——首次用光纜將量子糾纏傳輸了50公裡,比以前的數字高出兩個數量級,可用於構建實用的城際量子網際網路。        量子網際網路有望提供絕對防竊聽的通信和強大的分布式傳感器網絡。
  • 中國科學家威武:量子糾纏存儲重大突破!
    據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量子存儲研究上取得重大進展,實現了兩個存儲單元之間的高維糾纏、多自由度的超糾纏,對實現遠程量子保密通信具有重要意義。量子糾纏是實現遠距離量子通信、可擴展線性量子計算的核心,而要構建大信息量、長距離的量子通信網絡,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高維糾纏的量子存儲問題。
  • 潘建偉團隊實現50千米的量子存儲器糾纏
    在一項發表於《自然》雜誌的研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首次讓由50千米光纖相連的兩個量子存儲器實現糾纏,不僅大幅刷新了此前的紀錄,也為構建基於量子中繼的量子網際網路奠定了重要基礎。根據量子力學理論,兩個處於糾纏態的粒子無論相距多遠,都可以保持一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兩個粒子的狀態密切相關,只要測定其中一個粒子,就能獲知另一個粒子在此刻的狀態。
  • 遠距離高保真量子隱形傳態實現!向建立量子網際網路邁出重要一步
    據《PRX量子》報導,美國研究團隊利用現有材料和最先進的量子裝置,搭建了兩個測試臺,首次在44公裡的遠距離內實現了保真度大於90%的量子隱形傳態。此研究是建立未來量子網際網路的重要舉措,或將徹底改變安全通信、數據存儲、精確傳感和計算領域。在量子網際網路中,儲存在量子比特中的信息通過糾纏,實現遠距離信息傳輸。
  • 量子網際網路的探索通過新的糾纏技術得到了新啟發
    開發量子計算機的「量子網際網路」所必需的傳統糾纏方式,並不十分適合當今非量子網際網路所使用的光纖電信網絡。但是,研究人員想出了一種新的方法來生產這種更相容的顆粒。在當今的通過光纖電纜連接的電信網絡中,傳輸的光子往往會在幾公裡內被電纜製成的材料吸收。
  • 用量子顛覆世界:量子網際網路時代正在誕生
    7月23日,據外國媒體報導,美國能源部公布了一項將全力打造量子網際網路的計劃,目標是在未來10年內建成全國性的量子網際網路,並希望美國能夠藉此引領量子網際網路新時代。那麼量子網際網路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美國要致力於建立這個「第二網際網路」?量子網際網路在未來發展中會遇到哪些艱難險阻呢?
  • 科學網—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量子存儲實現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帶領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