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維看世界:圓周率等於4?祖衝之聽了要從墳墓裡衝出來!

2020-08-14 立行蜘蛛

偶爾在某吧上看到了一篇證明π=4的帖子。文中還說為了不讓群眾造槍,政府刻意隱瞞了π=4真相云云。這種文章會有人信?抱著看熱鬧逗樂子的心態點開帖子一看,但確實有人證明出來了!而且有圖有真相!我的天啊,嚇得我瑟瑟發抖!

看了證明的過程,祖衝之計算圓周率採用的是「割圓法」,這位仁兄採用的是「割方法」,真是異曲同工啊!不過,很快就發現其中的伎倆,明顯的邏輯錯誤啊,就如同證明白馬非馬一樣,且當笑料而已。趁著餘興,又在網上搜了一下圓周率,比如計算到多少億位小數之類。正當我感嘆科技如此強大的時候,竟然又看到了一個消息,圓周率真的可以等於4,已經有科學家測出來了!

麻省理工學院的天體物理學家卡爾-約翰·哈斯特從引力波中尋找高維圓周率π,來驗證廣義相對論,他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將π的值計算到了3.115左右。按照這種思想,那麼高維世界的圓周率當然可以等於4了。看來還是自己見識太少,孤陋寡聞啊!沿著這個思路,可以想像一下高維世界的那些事情。

在黑洞中,飛船在裡面移動一釐米,可能相當於現實空間的數萬米,因為黑洞中的空間是收縮捲曲的。一粒光,圍繞銀河黑洞周圍一圈,可能需要10萬年,而這粒光進入黑洞中心可能需要100萬年,那麼這個黑洞的圓周率就只有1/10了。高維空間是捲曲空間,捲曲效應越強烈,蜷縮得越厲害。理論上,圓周率可以是無窮小。

對於三維空間而言,無窮遠處在邊緣。而對於捲曲空間而言,當捲曲率無限大時,宇宙的盡頭並不在無窮遠處,而可能就在星雲中心,若要進入高維世界,並不是飛向無窮遠的宇宙邊緣,而是應該飛向黑洞、奇點之類。又比如,如果在無窮遠處定一個點,然後以這個點為中心畫一個圓,無窮遠處就在中心了。所以高維世界,無窮遠處是可以在中心的。

一條河流彎彎曲曲,而河道的總長度除以源頭到入海口的直線距離,會趨向於π,這是分形圖形的圓周率。因為河水總是在以漩渦切線衝刷河岸,雖然是左右扭曲,但是整體上趨向於一個圓。維度越高,捲曲率越高,這樣的世界,圓周率可以等於3,也可以等於4了。

越微觀維度越高,從宏觀到微觀也會有一個捲曲率。高維宇宙就像一個氣球,以靈子為圓心,離圓心越遠,曲率越小,離圓心越近,曲率越大。球體半徑決定著曲率,在某個半徑上,速度恆定。這就像地球的衛星軌道一樣,同一高度的衛星,速度是不變的。如果速度變小,就會墮落,速度變大,就會飛出太空。高維宇宙有它的曲率,而我們的世界只是在某個曲率半徑上,這個曲率與粒子大小相關。粒子越小,維度越高,曲率越大。因此光並不是絕對直線傳播的,而是有曲率,如果超出某個光速,就會進入新的維度。

高維世界就像捲心菜,只要捲曲度足夠大,它的內在可以無窮大、無窮遠。捲曲體的中心由於能量的維度高,在中心的吸引下,可以向內無限進化,產生內在的進化。大腦就是一個進化球,有著極其複雜的智慧結構。在人類進化過程中,人的大腦容量不斷增加,在200萬年的演變過程中,人腦體積增加了三倍,尤其是在80~20萬年前這段時間的變化過程,為了適應新的環境和頻繁的氣候變化,人腦實現了令人震驚的生長。因為這個進步,人類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創建了各種文明以及複雜的社會行為。

細胞也是一個進化球,會產生內進化。原核細胞沒有成型的細胞核,DNA等細胞物質分散在細胞質中。比如衣原體、支原體、藍細菌和古細菌等,它們都是單細胞原核生物。真核細胞有完整的細胞核和基因系統,比如動物、植物、真菌等都是真核生物。從原核細胞到真核細胞期間經過了漫長的20億年,這是一個內進化的過程。原始細胞沒有精細控制大分子的能力,而是隨著內進化,慢慢利用分子進行記憶,製造生化武器,積累化學反應的資料庫,提高光熱能量利用效率,等等。這個工程確實很龐大,但是時間似乎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心靈是生命的高維中心,也會產生內進化。人們常說,心靈是最遙遠、最廣闊的地方,宇宙的盡頭就在我們的心中。雖然只是抒情,但從高維世界視之,也是有道理的。生命不僅有物質進化史,還有心靈進化史。動物的心靈比較原始,不過一些動物也有了初級的心靈功能。大象會流眼淚,會埋葬同伴,海豚智商頗高,情感也豐富。人心的修煉更是無極限,精神的追求沒有止境。

最後,終於相信了圓周率等於4!講到這裡,祖衝之是不是要從墳墓裡衝出來呢?我看也不用了,科技是不斷發展的,要是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那些大神都要從墳墓裡衝出來,這世界豈不亂了。

相關焦點

  • 祖衝之與圓周率
    有一位德國數學家曾經這樣說過:「歷史上一個國家所得到的圓周率的精確程度,可以作為衡量這個國家當時數學發展水平的一個標誌。」祖衝之推算出的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後第七位有效數字,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圓周率,西方直到1573年才由德國奧託較為精確地計算出來,比祖衝之晚了1100多年!後來荷蘭人安託尼茲也算出這個近似分數,於是歐洲人就把這個稱為「密率」的近似分數叫 「安託尼茲率」。
  • 圓周率是如何計算的?祖衝之的『綴術』居然失傳了
    根據相似形可知:任何一個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都是一個常數,把這個常數稱為圓周率π。如果使用一根軟繩測量圓的周長,再除以圓的直徑,只能得到圓周率大約等於3的結果,更加精確的結果只能依賴計算。第一個把π計算到3.14的人是古希臘的阿基米德。
  • 祖衝之如何算出圓周率?用編程還原計算過程,結果令人感嘆不已
    圓周率π約等於多少?相信小學生也能張口回答:3.1415926。這個數是怎麼來的?回答:是祖衝之算出來的!今天,我們要詳細了解祖先生使用的圓周率算法,並且通過Scratch3.0編程還原整個計算過程,是不是很期待呢?
  • 唐豆薈丨祖衝之與圓周率的故事
    祖衝之在數學上的重要貢獻是求得了圓周率的七位小數的精確值。他所提出的圓周率的密率,比荷蘭工程師安託尼茲早了1000年。因此,日本數學家三上義夫建議,把原來以安託尼茲命名的圓周率的密率,改為「祖率」,以紀念祖衝之。         所謂圓周率,就是圓周長與直徑長之比。
  • 沒有阿拉伯數字,沒有小數點,祖衝之怎麼記載圓周率?
    (一)圓周率是指圓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我們習慣性把它簡稱為π,而它的具體值也是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其中由祖衝之計算出的值比西方早了近一千年,最重要的是準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即3.1415926,也因此把圓周率稱作是「祖衝之圓周率」。
  • 祖衝之算圓周率時,算盤還沒被發明,他用了何種方法計算出的
    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世界上第一個將圓周率精確到七位的,就是我國祖衝之,直到一千年以後,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和法國數學家維葉特兩人才將圓周率後七位給算出來,證明了祖衝之算出的圓周率是正確的,在相同的時間裡,德國科學家將此稱之為安託尼茲率,但仍然別有用心的人說,這段歷史是中國偽造的,而且他們還舉出了種種例子。
  • 中國古代圓周率π的計算史:祖衝之和圓周率的高效計算
    本課程介紹中國古代圓周率的計算史。首先從劉徽割圓術講起,通過介紹割圓術的算法思想和計算方法,以及劉徽不等式的證明,探尋其中所蘊含的對現代數學影響巨大的數學思想。接著介紹了祖衝之對於圓周率的高效運算和他所得到的的高精度結果。由於記載著他的方法的《綴術》失傳,後世學者為探索其可以精確的計算圓周率結果的方法,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嘗試,本課程也一一進行了簡單介紹。
  • 圓周率你知道多少?看了以後才知道自己還是太年輕了
    圓周率(Pai)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希臘字母π表示,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π也等於圓形之面積與半徑平方之比。是精確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形狀的關鍵值。 在分析學裡,π可以嚴格地定義為滿足sin x = 0的最小正實數x。
  • 今天3.14是世界圓周率日 圓周率是怎麼算出來的?
    今天是國際圓周率日。如果現在突然要你背π的值,你能背到幾位?我大概可以背到20多位:3.1415926535897932384626。話說回來,只要能記得3.1415926,回到古代就夠你用的了。圓周率是什麼?
  • 圓周率已被算到31.4萬億位,為啥還在計算?算盡後的後果有多大?
    世界上少有絕對的事情,比如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圓,就算用圓規旋轉一圈,也只是無限接近於圓,而圓周率是圓周長度和直徑的比值,迄今為止已經被算到了31.4萬億位。
  • 今天圓周率日 你一定背過3.1415926
    在2011年,國際數學協會正式宣布,將每年的3月14日設為國際圓周率日。而這,是為了我國古代偉大的數學家祖衝之。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談到祖衝之,就必須得聊下割圓法(割圓術)。
  • 今天圓周率日:你一定背過 3.1415926
    今天是國際圓周率日。如果現在突然要你背π的值,你能背到幾位?我大概可以背到20多位:3.1415926535897932384626(小編對著蒼天發誓:這絕對是背出來的)。話說回來,只要能記得3.1415926,回到古代就夠你用的了。圓周率是什麼?
  • 祖衝之是如何把圓周率算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的?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數學的一點小科普,祖衝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他把圓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比歐洲早了一千多年。今天,筆者給大家揭秘他是如何計算圓周率的。第一步,作圓的內接正多邊形。
  • 古代沒有計算機,祖衝之是怎樣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七位的?
    祖衝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他在數學、天文曆法和機械製造三方面,為我國的科學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貢獻是,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七位,確定了圓周率數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
  • 3月14日——國際數學節(圓周率日)
    π也等於圓形之面積與半徑平方之比,是精確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形狀的關鍵值。在分析學裡,π可以嚴格地定義為滿足sin x = 0的最小正實數x。圓周率日圓周率日是慶祝圓周率π的特別日子。正式日期是3月14日,由圓周率最常用的近似值3.14而來。
  • 知否| 今天圓周率日 你一定背過3.1415926!
    如果現在突然要你背π的值,你能背到幾位?我大概可以背到20多位:3.1415926535897932384626(小編對著蒼天發誓:這絕對是背出來的)。話說回來,只要能記得3.1415926,回到古代就夠你用的了。圓周率是什麼?
  • 圓周率已達到小數點後31.4萬億位,仍未停止計算,有什麼用處?
    話雖如此,可凡事總要有個度,將圓周率小數點後的數字精確到幾十、幾百位已經夠多了,但是現在卻已經達到了31.4萬億位,而且這個數值還在不斷增加,計算仍未停止,這麼做究竟有何用處?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假如某天它算盡了,會出現什麼後果?
    ——杜甫《絕句》圓形被稱為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的物體形狀。在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就被要求計算圓的面積,除了要知道圓的半徑之外,還要利用圓周率,因為圓周率是一個無理數,所以老師會讓我們就取小數點後兩位來進行計算,也就是3.14。
  • 3.14圓周率日,原來你是這樣有趣的π!
    不不不,今天還是一個特殊的節日,國際數學協會設立的國際數學日,也叫圓周率日、π日。原因很簡單,π約等於3.14嘛!一塊產於公元前1900年到1600年前的巴比倫石匾上,記載著圓周率= 25/8 = 3.125;古埃及文物,萊因德數學紙草書(Rhind Mathematical Papyrus)則記載圓周率等於16/9的平方,約等於3.1605。 早在古代,數學家們就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似乎無法得到精確數字。
  • 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如果哪天被科學家算盡了,會有多嚴重?
    2019年3月14日,谷歌宣布圓周率現已到小數點後31.4萬億位,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但我們都知道圓周率是算不盡的無理數,只可能無限接近於最後的數值,但如果哪天被科學家算盡了,會有多嚴重?在2500多年前,古希臘大數學家畢達哥拉斯證明了畢達哥拉斯定理(也就是勾股定理)等許多重要的定理,並提出了「萬物皆為數」的觀點,即:世界是由數組成的,世界上的一切沒有不可以用數來表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