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hem.:超活潑金屬氮賓,亦可晶體學表徵

2020-10-15 X一MOL資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

單晶X射線衍射(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現象是一項固體物理學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發現,通過觀察衍射圖案可研究晶體的微觀結構(圖1)。1912年,德國物理學家Max von Laue首次發現X射線衍射,他因此獲得了19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該方法對生物學、化學和材料科學的發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例如,1953年James Dewey Watson和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就是通過X射線衍射的方法得到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

圖1. 單晶X射線衍射現象。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


光解晶體學(photocrystallography)涉及單晶X射線衍射和光化學。通過光照射晶體樣品,致使樣品達到光激發態(產生結構變化或化學變化),並通過單晶衍射來檢測這些變化。近期,哥廷根大學Sven Schneider教授和法蘭克福大學Max C. Holthausen教授團隊利用低溫光解晶體學成功表徵了首例三線態金屬氮(metallonitrene, M–N),LnPt(II)–N,並對其結構、成鍵以及化學性質(C–H、B–H和B–C化學鍵的插入反應)進行了具體的研究,相關成果發表於Nature Chemistry


有機氮賓(nitrene, R–N)是一類非常重要的化學反應中間體,氮原子外圍僅有六個電子,兩個未成對電子分別位於氮原子的兩個p軌道,基態為三線態雙自由基,動力學和熱力學穩定性極低(點擊閱讀相關)。鑑於過渡金屬價層軌道能量和氮原子軌道能量的區別,過渡金屬氮賓配合物(M(NR))可以具備不同的成鍵模式,進而表現出不同的化學性質(點擊閱讀相關)。過渡金屬次氨基化合物(M≡N; nitrido)通常具有金屬氮三重建(圖2a)。有些高活性的M≡N化合物由於分子內電子共振,顯示出金屬氮賓(M–N)的反應性,通常僅作為化學反應中極度活潑的中間體。雖然金屬氮賓配合物對碳氫鍵的插入反應已經被報導(圖2b),但是末端金屬次氨基化合物或金屬亞胺基化合物(nitridyl, M=N)對相對惰性的化學鍵的插入反應仍然研究較少。

圖2. 金屬氮化合物的不同成鍵模式以及反應模式。圖片來源:Nat. Chem.


疊氮化合物的分解反應常用來製備末端氮賓化合物。作者首先對Pt(II)的疊氮化合物1進行了光解實驗。紅外和紫外光譜均證實疊氮基團在光照的條件下會發生分解,並且產物2的熱力學穩定性低,在大於223 K的甲苯溶液中或大於253 K的四氫呋喃溶液中會迅速降解(圖3a)。

圖3. 末端鉑氮賓化合物的製備和表徵。圖片來源:Nat. Chem.


為了進一步驗證產物2的結構,作者選用了光解晶體學的表徵方法(圖4a)。在100 K的溫度下,利用紫光LED照射(390 nm)化合物1的無色晶體(圖3a和圖4b),並且通過單晶衍射來跟蹤光解反應。作者發現疊氮基團會緩慢釋放氮氣,形成黃棕色末端鉑氮賓化合物LnPt(II)–N(2)(圖3a和圖4c)。氮氣最終會在晶胞中遠離Pt–N基團(大於3 Å)。Pt–N鍵長為1.874(11) Å,N–Pt–N鍵角接近於平角(176.0(4)°)。


低溫核磁共振證實化合物2的順磁性(1H NMR譜峰遷移並且變寬)。作者隨後利用變溫超導量子幹涉磁力學對2進行研究(圖3b),在溫度低於170 K時,磁學數據符合三線態LnPt(II)–N的電子結構,大於170 K時,2發生熱力學降解(同時失去順磁共振EPR信號)。

圖4. 光解晶體學實驗設備。圖片來源:Nat. Chem.


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證實化合物2的三線態基態,單線態的能量升高15 kcal/mol。Pt和N原子分別具有0.13 a.u.和1.81 a.u.的自旋密度(圖3c)。自旋軌道耦合效應對自旋態能量沒有明顯的影響(圖3d)。自然鍵軌道分析表明Pt–N之間存在一個極化的σ鍵(圖5a; 鍵級為0.94),N原子周圍s軌道有一對電子,另外兩個自旋相同的電子分別佔據在N原子的兩個p軌道(圖5b)。Pt原子周圍具有四對非鍵的d電子(圖5c)。綜上所述,2的電子結構和有機氮賓R–N類似。

圖5. 化合物2的自然鍵軌道分析。圖片來源:Nat. Chem.


鉑氮賓化合物2的化學反應活性非常豐富(圖6a)。在CO或PMe3存在的條件下,原位生成的2可以發生[1+1]偶聯反應,形成化合物45。另外,2可以和C–H、B–H和B–C化學鍵進行插入反應,形成穩定的鉑氨基化合物6-9。動力學實驗證實鉑氮賓對羰基的親核性進攻是決速步驟(圖6b)。

圖6. 鉑氮的化學反應活性研究。圖片來源:Nat. Chem.


作者最後對鉑氮賓和苯甲醛的反應機理進行了理論計算研究(圖7)。反應熱力學和動力學均不支持氫原子攫取的反應路徑(TS1→I1)。然而,N原子對羰基的親核進攻僅需要跨越16.8 kcal/mol的自由能能壘(TS2),形成相對穩定的單線態中間體I2(2.3 kcal/mol)。從I2出發,既可以經過TS4(17.5 kcal/mol)形成氧雜氮雜環丙烷I3(-4.2 kcal/mol, 可逆過程),也可以經過TS3(13.0 kcal/mol)形成產物6(-75.9 kcal/mol)。理論和實驗均支持第一步對羰基的親核進攻為反應的決速步驟。

圖7. 鉑氮和苯甲醛的反應機理研究(紅色為單線態)。圖片來源:Nat. Chem.


至此,筆者簡要介紹了利用光解晶體學的手段對首例三線態金屬氮賓的合成、表徵以及反應性研究。傳統的分子無機化學家經常利用電子效應/位阻效應來提高相應物種的熱力學/動力學穩定性,從而對高活性物種進行分離表徵。然而,這項研究則利用近期發展迅速的光解晶體學方法,原位表徵了三線態金屬氮賓的固體結構。後續的反應化學也非常有意思,驗證了鉑氮賓雖然具備雙自由基的特徵,但是和苯甲醛的反應歷程卻不涉及自由基化學中常見的攫氫反應(hydrogen atom abstraction)。在筆者看來,這項研究不僅對氮賓化學意義深遠,同樣的方法可以製備其他未被突破的高活性物種,期待更多優秀的基礎研究工作。


A platinum(II) metallonitrene with a triplet ground state

Jian Sun, Josh Abbenseth, Hendrik Verplancke, Martin Diefenbach, Bas de Bruin, David Hunger, Christian Würtele, Joris van Slageren, Max C. Holthausen & Sven Schneider

Nat. Chem., 2020, DOI: 10.1038/s41557-020-0522-4


(本文由LLL_SUSTech供稿)

相關焦點

  • Nature Chem.:「雙親性」的鉑(Ⅱ)金屬氮卡賓
    然而,與常見的氮化物配合物和有機硝烯相比,在結構和光譜上定義良好的具有一價氮原子配體的真正金屬氮卡賓仍然難以找到。本文亮點1. 本文報導了鉑(Ⅱ)螯疊氮配合物的光解使金屬氮卡賓的晶體學、光譜學、磁性和計算特性得以實現,該金屬氮卡賓為鉑(Ⅱ)結合的單鍵原子氮二自由基配體。2.
  • Nat. Commun.:類過渡金屬碳催化劑
    多手段結構表徵、反應機理、和分子計算表明:催化劑的活性位為二胺前驅體自組裝而成的緊密排列的石墨氮結構。這種全新活性結構的探究,可為強化學共價鍵的轉化過程中使用非金屬催化劑的理性構築提供可借鑑的思路。背景介紹含氧化合物的加氫脫氧是生物質轉化中的關鍵步驟。
  • 催化周報:Nat. Catal.、Nat. Chem.大合集
    然而,與已有的貴金屬催化羰基化反應相比,鎳催化由於在Ni(0)和CO之間容易形成劇毒、不活潑的Ni(CO)4物種,而受到較少的關注,利用廉價且廣泛使用的一氧化碳(CO)氣體進行鎳催化羰基化反應仍然具有挑戰性,而鎳催化的四組分羰基化反應至今未見報導。
  • Chem. Soc. Rev. 夏永姚綜述:超級電容器的機理、 材料、系統、表徵及應用
    這篇文章回顧了超級電容器存儲機理、表徵手段、系統和相關材料的最新進展,最後,還討論了超電在實際應用中的相關前景和挑戰。其中引入的氮原子主要分為三類:吡啶型氮、吡咯型氮及季型氮。吡啶型氮和吡咯型氮的法拉第反應,可引入贗電容,而季型氮攜帶正電荷可以促進電子轉移速率。如下圖CV曲線上0.2 V下電流的增加歸因於吡啶型氮與吡咯型氮的法拉第反應,而 0.2V和0.4 V之間的氧化還原峰可能是氧醌型贗電容造成的。
  • 2020上半年,中國學者在Chem Rev的表現竟然這麼強
    嚴格審查了各種複合材料中離子運動的模型/理論,以探討設計新型CSE的一般策略,同時針對機械強度和電化學穩定性等特性,也從它們在鋰金屬電池及其他方面的應用角度進行了討論。作為理解離子如何與其複合環境相互作用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還總結了表徵技術,以探究跨不同時空尺度的離子遷移動力學。
  • 利用X射線晶體學及冷凍電子顯微鏡成像技術確定大分子結構
    從X射線晶體學到冷凍電子顯微鏡的幾種不同的成像技術已成功地用於眾多大分子的結構表徵。圖片來源:Sergei Drozd / Shutterstock.com什麼是大分子?儘管多達80%的生物由小分子組成,包括無機離子,有機分子,主要是水,但生物的其餘部分則由大分子組成。大分子可以是蛋白質,多糖或遺傳物質(如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形式。
  • 【乾貨】超全面鋰電材料常用表徵技術及經典應用舉例
    表明從正極材料的NMR譜中可以得到豐富的化學信息及局部電荷有序無序等信息,並可以探測順磁或金屬態的材料,還可以探測摻雜帶來的電子結構的微弱變化來反映元素化合態信息。另外結合同位素示蹤還可以研究電池中的副反應等。
  • 五大化學晶體學資料庫介紹
    為了深入地對晶體學進行研究和探索,幾個著名的晶體學數據中心相繼被建立。這些數據中心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收集、儲存和提供已知化合物的晶體結構數據。因此,越來越多的科學雜誌在發表論文前,把論文有關的晶體學參數、化合物分子式、晶胞參數、空間群、原子坐標及其原子位移參數、精修結果參數等,以電子版的形式存放到這些著名的國際晶體學數據中心。
  • 合成「金屬氮」能量密度為TNT十倍多
    原標題:合成「金屬氮」能量密度為TNT十倍多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成功合成了超高含能材料聚合氮和「金屬氮」,揭示了「金屬氮」合成的極端條件範圍、轉變機制和光電特徵等關鍵問題,將「金屬氮」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相關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綜合性期刊《自然》子刊上。
  • 徐強/鄒如強Chem. Rev.:MOFs如何構建單位點催化劑?
    金屬有機框架(MOFs)是一類由金屬離子/簇和有機連接體構成的特殊多孔晶體材料。由於其結構多樣性、功能可調性和高表面積,不同類型的MOFs基單金屬位點(SMSs)得到了很好的開發,包括金屬連接點和金屬連接點上的配位不飽和金屬位點,以及固定在MOFs上的活性金屬物種。此外,可控的熱轉變可以使MOFs升級為使用活性單原子催化劑(SACs)功能化的納米材料。
  • 氮對焊縫金屬的危害及控制
    氮與氫一樣,在熔池結晶時溶解度突然降低,此時會有大量的氮氣析出,當來不及析出時就會形成氣孔。氮與鐵等形成化合物,並以針狀夾雜物形式存在於焊縫金屬中,使焊縫的硬度和強度提高,塑性、韌性降低,影響了焊縫接頭的力學性能。氮的來源主要是周圍的空氣。
  • 熊宇傑&高鵬&陳萌Chem:一個,兩個,還是三個?鐵原子團簇所含的鐵原子數對氧還原反應有何影響?
    過渡金屬基催化劑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受限於它們在酸性介質中的低ORR活性和結構穩定性, 因此發展高活性、高穩定性的過渡金屬催化劑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1、在與氮摻雜碳材料複合的Fe簇中,實現了Fe原子數的精確調控;2、氮摻雜碳上的Fe2簇在酸性介質中表現出優異的氧還原性能;3、通過調節Fe簇中的Fe原子數,可以調節氧吸附行為可以由特定數量的調控;4、從Fe團簇入手,可以確定氮摻雜碳的氮種類和氮含量。
  • 小小的Fe-Cu金屬團簇點亮電化學氮還原道路
    電化學氮還原(NRR)以H2O作為氫源,具有反應條件溫和、能量轉換效率高等優勢,得到研究者的廣泛關注。目前,主要用於電催化還原N2的電催化劑有金屬(Ru、Pd、Au等)、金屬氧化物(Fe2O3、W18O19、BiOBr等)、金屬硫化物(FeMoS等)、黑磷、氮化物(C3N4、MoN等)、碳化物(MoC等)和單原子(Mo、B、W、Ru等)。
  • 超全面鋰電材料常用表徵技術及經典應用舉例
    雖然SEM的解析度遠小於TEM,但它仍是表徵電池材料的顆粒大小和表面形貌的最基本的工具  李文俊等利用密封轉移盒轉移樣品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了針對金屬鋰電極的掃描電鏡的樣品託架,研究了金屬鋰電極在Li的嵌入和脫出過程中表面孔洞和枝晶的形成過程。  (2)透射電鏡(TEM)  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的形貌和特性,在關於表面包覆以及闡述表面SEI的文獻中多有介紹。
  • 醫用植入金屬含鎳危害人體 以氮代鎳將成新材料
    正是由於鎳元素對人體的危害,許多國家對日用和醫用金屬材料中的鎳含量制定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相關標準中所允許的最高鎳含量也越來越低。鑑於含鎳醫用金屬材料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專家建議最好的辦法就是嚴格禁止或限制各種直接接觸人體的金屬材料中的鎳含量。
  • :Cu、Co雙金屬嵌入式富氮介孔碳催化劑...
    :Cu、Co雙金屬嵌入式富氮介孔碳催化劑用於ORR和HER 【引言】 氧還原反應(ORR)的研究對於金屬-空氣電池和燃料電池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而析氫反應(HER)則在電催化水分解制氫以及其它制氫領域扮演了重要角色。
  • EBSD晶體學織構基礎及數據處理
    晶體學及織構基礎1.1 取向(差)的定義及表徵晶體的[100]-[010]-[001]坐標系CCS相對於樣品坐標系SCS:RD(rolling direction, 軋向)-TD(transverse direction, 橫向)-ND (normaldirection,法向)(或
  • 科學網—晶體學一百年
    圖片來源:《自然》 1914年,德國科學家Max von Laue因發現晶體如何衍射X射線而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桂冠,這一發現直接推動了X射線晶體學的出現。從那時以來,研究人員利用衍射推算出了越來越多複雜分子的晶體結構,從簡單礦物到石墨烯等高科技材料,甚至還包括病毒。
  • 初中常見活潑金屬與稀酸反應的常見圖像匯總
    常見活潑金屬和稀酸反應的圖像是初中化學中的常見考點,也是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考試中常遇到的一類難題,學生在作業和考試中的錯誤率較高,筆者認為,造成學生錯誤率較高的原因除了是對活潑金屬和稀酸反應的規律理解和掌握不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在審題時沒有看清活潑金屬和稀酸反應的圖像中坐標軸的含義,常見坐標含義為氫氣質量和時間,還有氫氣質量和稀酸質量、氫氣質量和金屬質量
  • 繼金屬氫之後金屬氮也被成功合成了 所有氣體要金屬化的節奏?
    說起金屬氫可能很多人對17年的新聞都不陌生,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宣布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塊金屬氫(儘管很快這玩意就被玩壞了),但仍然引起了一時的轟動。如今,我國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宣布,將普通氮氣成功合成為金屬氮。繼金屬氫之後,又一氣體被變成了金屬,實在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