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書單 · 第十三期江汀
江汀,安徽望江人,1986年出生,畢業於青島理工大學,現居北京。著有詩集《明亮的字碼盤》《來自鄰人的光》《寒冷的時刻》。曾參與發起北京青年詩會,參加詩刊社第31屆青春詩會;獲閣樓詩歌發現獎、《安徽文學》詩歌獎、胡適青年詩人獎,入圍第14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最具潛力新人獎提名。
隨身攜帶的閱讀史
江汀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寫詩,但與此同時,我也一直在閱讀。我樂於列出這份書單。
首先是那本泛黃的《裡爾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綠原譯本。2005年秋天,我在網上讀到裡爾克的詩作,那是馮至譯的幾首短詩,其中有《秋日》和《沉重的時刻》。回到圖書館,我找到了那本《裡爾克詩選》和一本《致青年詩人的十封信》。隨後,我在學校附近的新華書店,買下了同一版本的《裡爾克詩選》。
相同的時期,我也是在同一個文學網站(理想藏書,www.lxbook.org),讀到黑塞的《彼得·卡門青》。我記得自己用了兩個晚上讀完這本書,這也是我青年時期的重要事件之一。就像是發生在夢境中一般,我決定去做一個詩人,正是由於裡爾克和黑塞的引導。
接下來是《卡爾維諾文集》,同樣來自2005年的大學圖書館。那套書有著淺黃色的精裝封面,印著卡爾維諾的頭像,我最喜歡《寒冬夜行人》和《我們的祖先》。後來再版的時候,《寒冬夜行人》的譯名被改為《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我似乎始終無法接受這個新的名字。
隨後,我就需要提到「20世紀世界詩歌譯叢」了。對我們這一代詩歌寫作者來說,它們幾乎就是必修書目。其中我最早接觸到的是《20世紀俄羅斯流亡詩選》,2007年從長沙定王臺書市買下它。2008年,我在青島圖書館讀到曼德爾施塔姆的楊子譯本、卡瓦菲斯的黃燦然譯本。2009年仍然是在那裡,我讀到保羅·策蘭,為此還曾寫下一首詩。閱讀耶胡達·阿米亥則是在2010年,在宋莊的某座院子裡,那是小姑的朋友潘漠子的藏書。
2008年,我從青島文化市場的某家書店,買了一本《詩與宗教》,隨後,我又買到同一套叢書中的《啟迪:本雅明文選》。《詩與宗教》使我開始熟悉德國浪漫派詩人的脈絡,尤其是諾瓦利斯;《啟迪》則引導我喜愛上了本雅明的優雅文風,也正是通過他,我才得以進入卡夫卡的世界。隨後,我又讀到本雅明的《單行道》。
2009年,我讀到的卡夫卡文集是黑色封面,上海譯文出版社的4卷平裝本,第一卷是《城堡》,第二卷是《審判》和《美國》,第三卷是短篇小說集,第四卷是書簡。當然了,第三卷對我影響最大。
如果一直列下去,這份書單會顯得冗長。我只能揀選前10本,那麼這似乎是一份「25歲以前的書單」。現在,這個故事快要講完了。我可以補充上尤瑟納爾和穆齊爾,具體地說,是兩個短篇小說《王佛脫險記》和《烏鶇》,它們是我2008年的閱讀經驗。而在這份書單的結尾,我知道自己會列上沈從文。
我確實隨身帶著自己的閱讀史。我沒有來得及列入自己熱愛的其他眾多作家,有機會的話,我願意將這些故事詳細展開。它們平凡但是悠長,也和我的具體生活歷程牢牢地捆綁在一起。記得閱讀戈特弗裡德·凱勒的《綠衣亨利》(它是《彼得·卡門青》的重要源頭)時,我曾用筆抄錄下自己喜愛的一個句子。在這裡,我很願意將它再次摘錄下來,作為結尾:
「他懷著兒童般的利己主義,看見自己前面一有火焰放光,就去摸索,並不曉得愛情是什麼,也不曉得這些東西能夠燒身!」
江汀 書單
1,《裡爾克詩選》,(奧地利)裡爾克著,綠原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1月
2,《彼得·卡門青》,(德國)黑塞著,胡其鼎譯,百花文藝出版社,1983年8月
3,《卡爾維諾文集》,(義大利)卡爾維諾著,譯林出版社,2001年9月
4,20世紀世界詩歌譯叢,河北教育出版社
5,現代西方學術文庫,《詩與宗教》和《啟迪:本雅明文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6,《單行道》,(德國)本雅明著,李士勳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8月
7,《卡夫卡文集》,(奧地利)卡夫卡著,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年11月
8,《東方奇觀》,(法國)尤瑟納爾著,劉君強、老高放譯,灕江出版社,1986年10月
9,《在世遺作》,(奧地利)穆齊爾著,徐暢譯,商務印書館,2018年2月
10,沈從文別集,沈從文著,中信出版集團—楚塵文化,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