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擔心老去這件事!對話70歲王石:我最好奇的是,我沒經歷過的年紀

2020-12-06 騰訊網

2020年,按照中國人的算法,王石70歲了。

60歲那年,他去了哈佛遊學。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此遠離聚光燈。

但今年疫情來襲,他在深圳帶領一眾隊員,用七天時間內登上了十座山峰。而且主動擁抱網際網路,不亦樂乎地在抖音、快手上玩直播。

有人說,王石想出風頭想瘋了!他自己卻不這麼看。「我60歲要遠離聚光燈,70歲我來大出風頭?」

他說,之所以主動出擊,是想傳遞一種信息,積極地面對困境,在疫情期間,他倡導大家,出圈交圈破圈。

今年,王石終於了卻一樁心願。4月2日,王石率萬科全體員工向清華大學捐贈2億股股權,用於建立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按市值估算捐贈總值為53億元人民幣。該筆捐贈成為中國高校歷史金額最大的捐贈。

日前,王石帶著最新自傳《我的改變:個人的現代化40年》亮相上海圖書館,他以《2020,我的改變》進行了主題演講。熱愛運動的王石,保持著讓人羨慕的好身材,完全看不出70歲的年齡。

晨報記者對他進行了獨家專訪。

談財富:我從來也不是富豪榜上的人

新聞晨報:今年4月2日,你率萬科同仁,向清華大學集體捐贈了價值53億的股票,用於共建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你說,這個決定讓你從此遠離富豪榜,也讓你內心獲得了平靜。怎麼看待自己的這個決定?

王石:遠離富豪榜,這話我沒說過,我從來也不是富豪榜上的人。捐贈前那也不是屬於我的。本身那是企業股。應該說是改造之後萬科團隊所共同擁有的。嚴格來講,萬科這50個億,我佔大頭,但我放棄了,其他人也沒有再索取,但不能說,人家沒有索取,那就是我的。我創業一直跟富豪榜沒有關係。

新聞晨報:為什麼說,你創業一直跟富豪榜沒有關係?

王石:1988年萬科進行股份制改造,我放棄了應得的個人股份。1989年5月,有國外代表團到中國進行改革開放訪問。他們來採訪我,記得第一個問題就問,你有多少財富?什麼叫成功,就是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你有多少財富?我說我沒什麼錢。個人股份我宣布放棄了。記得我當時自己買了3萬股,一元一股,銀行存了2萬元,總共5萬元。如果不放棄,當時股票應該值520萬元。1988年,這是個大數字,但我放棄了。一下子這採訪就進行不下去了。我當時被認為是中國改革開放最成功的商人,竟然只有5萬元,而且還包括股票。

新聞晨報:今年的這場捐贈對你意味著什麼?

王石:當時把股票放棄了,放棄了給誰呢?沒有解決。本來想做一個醫院。2015年,建立醫生團隊,就差買地。那個地塊要通地鐵,有震動,這樣會導致成本非常高,後來沒籤,馬上就是「萬寶之爭」,我要退休了,組建的院團也散了。華大基因的汪建對我影響大。他的公共衛生意識非常強。疫情發生後,發現中國在公共衛生方面還是薄弱的。所以我們跟清華一拍即合,達成協議,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所以說是了卻一樁心事,但並不是說這件事情,讓我遠離富豪榜。而是我從來沒有在富豪榜上,從來沒有過。

新聞晨報:你怎麼看待財富?

王石:對錢,我認為很重要。首先表現在我非常羨慕有錢之後可以過上比較體面的、自如的、自娛的生活。但同時也警惕,自己突然有錢,能不能駕馭得住?突然有錢之後,人的狀態就會改變。另一方面,我會思考自己掙錢的目的是什麼,是證明我有掙錢的能力,還是為了積累財富?我覺得我更追求證明自己的能力。賺得越多,證明你的能力越大,所以對我來講就是個能力。

談遊學:在哈佛從「如入煉獄」到如獲新生

新聞晨報:你60歲去哈佛遊學,備受矚目。這段遊學經歷帶給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其中有沒有作秀的成分?

王石:我32歲到深圳創業,很快出名。出名後一直到現在,我很多做法,都有負面解讀。我一直在被誤解。當時去哈佛,那個誤解還不是作秀。而是說你王石裝什麼呢。網上質疑,說哈佛有中文班、老年班嗎?說有中文班,我不在乎,因為沒有中文班。當然也沒有老年班。就這一下,我幹勁就出來了。

新聞晨報:當時你的壓力有多大?

王石:「如入煉獄」四個字可以用來形容我在哈佛第一學期的日子。我壓力大的不得了,都是跟比我女兒還小的人一塊兒學習,我跟不上,作業一天要做四五個小時,才能做完。我原來貪心選了四門課,作業做不過來,放棄了一門,變三門,還是做不下來,又放棄一門。做作業那個累呀,就盼著星期天。周末可以睡覺。他們不是嘲諷老年班嘛,是啊,沒有老年班。我的平衡感一下子就來了。跟小屁孩一起學習,我只是後進生。但如果我跟著全是60歲的一塊兒學習,我是最後一個,肯定會沮喪。外界的諷刺挖苦,反而給我帶來了動力。在哈佛,我原計劃讀一年。很快一年就過去了。我感覺才開始,遠遠不夠。哈佛,讓我如獲新生。

談新書:我很少用徵服兩個字

新聞晨報:傅高義先生為你的自傳《我的改變:個人的現代化40年》作序時寫道:王石在徵服了房地產、金融、登山,滑翔傘和賽艇等領域後,又想徵服學術界,並為世界環境保護做出貢獻。在你的人生中,是不是渴望去徵服一切?

王石:我22年前開始登山。登山前,要花一年時間,接受登山專家的指導。他們非常清楚,在山面前,非常忌諱徵服這兩個字,大山你怎麼能徵服它呢,你要選擇最好的天氣,以最好的路徑進入,必須要小心翼翼,要有感恩的心。登山教會我第一件事就是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我很少用徵服兩個字,但我理解傅高義先生的意思。就是克服和挑戰,你有目標,去克服,去挑戰。

&nbsp>

新聞晨報:在這本書裡,你用了一個章節來探討人的身體,你酷愛運動,但同時你的身體也和普通人一樣,常常遇到各種問題。如何才能跟身體最好的相處?

王石:這是一個認識過程,年輕時雖然喜歡運動,但天賦不夠。先天個子不高,我這個子適合短跑,但爆發力不足。從事體操的話,個子又太高了。但我無意中得到了兩個「運動健將」的稱號。49歲時,我登上了珠峰北坡。當時就想,50歲送自己一個生日禮物,後來一度成為登頂珠峰年齡最大的紀錄保持者。人對自己的身體是一個慢慢認知的過程,和它對話。現在知識越多,越來越容易跟它相處。

新聞晨報:如何保持健康?

王石:比如說,你年輕時能吃能睡能幹活不知累,到一定年齡後,好學習好工作也不知疲倦,但很快發現睡眠不好,如何調整?我用了三年時間,調整到隨時能睡,在飛機上20分鐘打個盹。在床上,一般20秒之內能入睡。關於吃,我們那個年代出生的都是從吃不飽長大的,突然物質過剩後,想吃啥吃啥,如何調節讓吃可以更健康。40歲之前我是喝酒的,酒量不大。40歲之後戒了。後來是戒糖,遠離鹹、油炸,還有四川火鍋。原先這是我最喜歡的,現在也不是完全不吃,而是慢慢調整至比較健康的方式。此外,要會休閒,會遊玩。

談年齡:從未擔心過老去這件事

新聞晨報:有一張你走在哈佛校園裡的照片,戴著墨鏡,背著雙肩包,顯得特別年輕態,你保持年輕的秘訣是什麼?

王石:沒有秘訣,我從來沒有想過保持年輕。我去哈佛之前,是個探險家,我希望我的形象是海明威筆下的那種硬漢,比如《老人與海》裡面的漁夫,是人在大自然面前的狀態,和鯊魚搏鬥。以前我對自己是這樣一種期許。到了哈佛、劍橋之後,我的整個形態,從粗獷的硬漢,變得有點文質彬彬的味道,我特別喜歡,學校的環境與氛圍,無意中讓我的氣質發生變化。

新聞晨報:按照中國人的算法,你今年70歲了。你是否介意跟別人討論年齡,有沒有害怕老去這件事?

王石:我從未擔心過老這件事。也不介意談論年齡。對我而言,更多不是說要追求青春,反而我最好奇的是,我沒經歷過的年紀,就是現在。尤其70歲之後,為什麼這麼說?過去人到70古來稀,按照傳統觀念,這是到了知天命,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齡。不要再有什麼非分之想,不要再有什麼活力了,更多的應該是頤養天年,你還要追求什麼東西,但對我來說應該不是。所以在這個不確定當中,充滿了好奇。如果什麼都確定,那就乏味了。

新聞晨報:那如何面對老?

王石:問題不在老不老,不在於你的樣子怎麼樣,而在於你真正的活力在什麼地方,你對生命是否充滿了好奇心。其次,在好奇心下,你有沒有能動的活力,人病怏怏的,再好奇心也沒用。我44歲時醫生給我下判定,說我下肢可能會癱瘓,然後我就去登上了珠峰。即使明天癱瘓,我也已經很夠本了,我珠峰都上了兩次了。但我沒有癱瘓,這種心態對我很重要。在疫情期間,我尊重隔離,但能不隔離時我就主動出擊,我不能因為這個環境,心理被隔離。到了這樣年紀,別人說你怎麼青春活力,都是胡扯。其實我心裡非常清楚。問題在於,你要去面對它,正視它,你才知道怎麼去調整這種心態,怎麼去善待它。

談人生:人生要攀登三座山峰

新聞晨報:你曾經把人生的不同階段,比喻成一座座山峰,你的人生可以分成幾個階段,登上了哪些山峰,還有哪些山峰要去攀登?

王石:我過去曾總結過,人生要攀登三座山峰,第一是珠穆朗瑪峰,這是物理山峰的高度。第二,生命挑戰最高峰的極限。我要挑戰的,是人類登頂珠峰的最大年紀。第三,知識山峰。我現在的總結,人生還是三座山峰,第一是珠峰,第二是知識山峰,第三是公益山峰。不再是顯示自己,現在更多的是,如何利用你的資源,人脈關係,來讓社會更美好,這是我個人的三座山峰。知識山峰還在登,第三座山峰現在才開始,疫情發生後,我的作用開始發揮了。

新聞晨報:你覺得人生最美好的風景是什麼?

王石:人生最美好的風景是未知的,無限風光在險峰。

相關焦點

  •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你不知道我的事,所以不用猜測我的性取向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你不知道我的事,所以不用猜測我的性取向繼續讀Call me by your name的原版小說的時候,突然很好奇作者的性取向,所以就看了一些對他的採訪。我覺得他對這樣的年齡差的心理捕捉太精確了,就好像他真的親身經歷過一樣。
  • 70歲中國旗袍奶奶,走向國際T臺,驚豔世界:等我老了,也要這樣美
    《愛情公寓》裡有這樣一句話,讓人記憶深刻:不管我們幾歲,只要信仰年輕,我們就依舊年輕;人老了不是最慘的,心老才是最可怕的,心老了青春就真的救不回來了。多少人懼怕美人遲暮的悲哀,可奶奶從來沒擔心過。去年,看到電視上有選美比賽,她就報名了;沒想過拿什麼名次,卻一不小心成了冠軍。
  • 我在北上廣當「老漂」:7口人擠90平房子,來北京10年沒去過天安門
    結婚後,看到女兒女婿工作這麼忙,平時我就幫他們做做家務,自從外孫出生後, 我的任務又多了帶孩子這一項。來北京這麼多年,我幾乎沒怎麼出去玩過, 甚至連天安門都沒去過。 我女兒家住在北六環外,離地鐵站遠,離北京那些有名的景點更遠。
  • 15件旅行中最後悔的事,我經歷過7件,你呢?
    件旅行中最後悔的事你經歷過幾件呢?小編的建議是,如果你的箱子夠放,可以帶兩雙,根據當天的旅行安排,選擇鞋子,如果箱子不夠放,那就帶上一雙舒適、百搭的鞋子,無論穿哪件衣服都可以。打卡人多門票貴的景點誰的旅行,沒遇上過「不去後悔,去了更後悔」的景點呢?
  • 王石210分鐘跨年演講 總策劃人畢嘯南幫你劃重點
    29歲的畢嘯南從來沒想過自己會給67歲的王石及其老友們策劃一場主題為「回歸未來」的演講活動。他覺得這對於自己太有挑戰,拒絕王石團隊一次後,第二次他答應了。他感激王石給予年輕人的這份信任和機會。事實上,王石也從沒想過,自己要在今年舉辦這場活動。按照原先的規劃,活動時間應該在2021年。因為那一年,他正好70歲,準備退休。
  • 年紀大了容易出現「加齡臭」?提醒:45歲後做好4件事,老了沒味
    年紀大了容易出現「加齡臭」?提醒:45歲後做好4件事,老了沒味1、做好衛生工作上了歲數之後,老人的運動能力下降,體力也會下降,總喜歡睡覺,在衛生這塊就不大注意了,以此作為家裡人一定要給老人做好衛生工作,經常換洗衣物,定期洗澡,每天用熱水泡腳的好習慣。
  • 「我宮口開到三指,卻只能自己排隊繳費」:婚姻裡這件事最傷感情
    文/龍火火這輩子,生孩子成為了我的噩夢,無論婆婆再怎麼想催我生二胎,我都鐵定了心不會生,就因為這件事,父母也說我不孝,但我從來沒有後悔過。我生孩子的時候沒有經驗,不知道有無痛針這回事。生完孩子後,住了幾天院,公婆假惺惺地送來湯湯水水說是要我補身子,其實我很清楚,他們就是擔心他們的孫子沒奶水吃。我聯繫我閨蜜帶來了我最愛吃的菜,然後我直接向公婆表態,生孩子這件事讓我很傷心,我這人別的記不住,就仇記得特別牢,出院後別指望我帶孩子,我得去休養,以彌補他們對我的精神傷害。
  • 故事:不愛打扮的妻子突然試起禮服,我跟去發現她瞞我這件事
    1我的初吻是在雁門城外的一個小亭子裡。這是我再次見到顧安後,腦海裡湧現出的第一個念頭。我從來都不相信世上有這麼巧的事情出現,彼此杳無音信的十二年後,我和顧安各自的小孩竟然在上同一個興趣輔導班,我的兒子六歲,他的女兒五歲。我站在教室門口目送兒子進去,然後準備轉身離開,就在這時,我看見了我左後方的顧安,雖然那麼多年沒見,但還是一眼就認出了他。
  • 我所理解的臨終關懷(「老去的生命」主題徵文來稿)
    【編者按】  從9月26日重陽節開始,我們即陸續發布「老去的生命
  • 田樸珺為何能從王晶片中的火辣女郎到吸牢王石,走上貴族之路?
    1984年,33歲的王石在深圳創辦萬科時,3歲的田樸珺還是需要媽媽抱的娃娃。2003王石成作為為攀上珠峰中最年長的人,在山頂拍照留念時,肯定想不到遠在香港的片場一位妙齡女郎通過王晶的介紹正在和梁家輝拍攝火辣的戲份,在為藝術「獻身」。
  • 對話70歲硬核奶奶:最近拉25磅加重片,能動一天就動一天
    於是,在今年疫情期間,她和健身房的教練們一起參與抖音直播教學。【對話陳繼芳】澎湃新聞:當初是什麼原因,促使你鼓足勇氣走進健身房這塊「年輕人的領地」?陳奶奶:這是機緣巧合,我之前打過12年羽毛球,膝關節疼痛就戒了。改跑馬拉松,膝蓋還是不行,一時又找不到與羽毛球強度相匹配運動,人就漸漸胖起來了。
  •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辦事不能過三手
    她說,是這樣的,之前營業部做了一筆車貸給一個嫁過來的女的,然後呢,這個女的還了三期後就直接把車開到了湖南那邊,回了娘家,多次打電話也不聽,發簡訊也不回,連續三期未還,結果,農行這邊做了一個什麼事呢,就是貸款車都裝有GPS定位的,通過GPS定位,當天晚上就開車跑過湖南,讓人悄悄連夜把車給拖了回佛山這邊,這女的第二天一看,車沒了,報警,車被盜了,警察局那邊受理並登記
  • 到底,多大年紀才算老?
    在年輕人眼中,只要年過半百的都是老人,但我們知道,50歲和60歲有很大不同,更不用說往上還有70歲、80歲和90歲,各位朋友,到底多大年紀才算老? 按照咱們國家《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規定,年滿60歲即為老年人。其實,這只是一個法律上的說法,具體到每一個人那標準是不一樣的。
  • 資深媒體人媽媽:放心給娃看電視,是因為我做到了這四件事
    擔心孩子們沒有節制力,一不小心就沉迷下去了但小E今天請到的這位媽媽,她卻說給娃看電視不一定是壞事,只要你能做到這幾件事……周小立資深媒體人這幾天,她正在重看《藍色星球2》第N遍,因為終於等到了中文版。很多人會質疑:「你給寶寶天天看電視?」「小孩怎麼能看電視,傷眼睛的!」「自從有了寶,我家電視就再也沒開過。」「為了不給娃看電視,我家連電視機都沒有。」……類似這樣的話,很多家長肯定都聽(說)過。好像只要給寶寶看電視,家長就是「罪人」,是不負責任。
  • 世界主義者王石
    他放棄了70歲再登珠穆朗瑪峰的計劃,因為海外求學要佔據他大量精力。這位不斷自我更新的企業家、公益人,在多年經營和公益實踐中,已經自覺借鑑先進國際經驗(並產生了深遠影響),如今,在接受西方教育的重塑之時,更大的視野和格局,正在主導他的思維和行動。
  • 這3件事「學生黨」八成都做過,回憶起來很甜蜜,學生黨:我全中
    滿滿的好奇心讓我們開始探索和觸碰那些「明令禁止」的事,等到畢業後,就老是會想起童年時候的記憶,有些記憶因為時間的久遠成了片段。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回憶,那些年,我們八成都做過的3件事。偷偷跑去上網學校每天中午和傍晚對於學生黨而言就是最好的時光,大家有多少人曾經在未成年的時候借用別人的身份證去網吧開黑打遊戲?當時筆者還記得可以辦臨時卡,不過現在為了嚴防未成年上網已經沒有這項功能了。有的同學網癮上來了,呼了一群好哥們好姐們偷跑出去上網,在家裡的時候跟爸媽說去好朋友家做作業補習功課去,實則在網吧打遊戲,相信不少人還有被父母抓住的「經歷」吧。
  • 中國好不好,去了才知道!美國著名電視製片人:我喜歡中國的十件事
    近日,塞利格在美國《動漫雜誌》發表了《我喜歡中國的十件事》一文,其靈感源於與朋友的一次對話。這個朋友很少旅行,聽到的關於中國的消息大多是負面的,他決定為朋友寫下五個自己愛上中國的理由。不知不覺中,他的清單上寫下了十件事。
  • 你經歷過最危險的事是什麼?
    我叼著煙說:你爸媽剛跟我打電話,問我你去哪了,你在這幹嘛呢?那姑娘連忙跑過來,她的臉色慘白,看起來是被嚇慘了,然後我看到她身後的男人,大概三十歲出頭的樣子,眼神陰鷲面色不善,陰森森的盯著我。我朋友根本沒想到別的就把電話掛了,我在心裡罵了一千遍他大爺,但還是強作鎮定笑嘻嘻的把電話放口袋。那男的還是死死的盯著我們,這就是一張罪犯的臉,眼睛裡全是戾氣。
  • 萬科創始人王石:登頂珠峰體驗過瀕死狀態 如入天堂
    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日前在一則視頻中稱,曾在登頂珠峰下撤的途中曾體驗過瀕臨死亡的感覺,感覺被太陽照著,臉發熱,懶洋洋的,想坐下來休息。這種狀況差不多持續了半個小時,他才從那種幻覺中出來。王石說,根據心理學的調查,瀕死體驗就好像進入天堂一樣。
  • 有個90歲的老頭叫袁隆平,我吃過他家大米
    雖然年紀小的緣故,未能經歷那段歲月,但小時候常聽村子裡和袁老同齡的爺爺奶奶說過,那個時候水庫乾涸、草根、樹葉、蟲子、老鼠都吃光了,為了飽腹人們甚至跑5、60裡地去廟裡吃觀音土,觀音土沒法消化,雖然人有了飽腹感,但長期缺乏營養,久而久之肚子裡的觀音土集結堅硬的一團,敲起來硬邦邦的,人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