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棄了70歲再登珠穆朗瑪峰的計劃,因為海外求學要佔據他大量精力。這位不斷自我更新的企業家、公益人,在多年經營和公益實踐中,已經自覺借鑑先進國際經驗(並產生了深遠影響),如今,在接受西方教育的重塑之時,更大的視野和格局,正在主導他的思維和行動。
王石 深圳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一 攝
6月8日中午,受王石召集,中城聯盟、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歐美同學會2005委員會三個機構的秘書長們在北京會面,討論王石提出的一個動議。
62歲的王石穿著黑色的修身西服,裡面是藍色襯衣,沒有系領帶,看上去只有50歲左右,身材極好,沒有發福,更沒有這個年齡普遍的「將軍肚」。他的皮膚不再像登山時那麼黝黑,眼神裡少了幾分倔強,多了幾分柔和。他的談吐溫文爾雅,除非他急了,這時仍能感受到那個性格崢嶸的王石。
王石是以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輪值主席的身份召集這個會面的。應邀前來的這幾家機構的企業會員,在中國都有相當的影響力,不少企業已開始了國際化進程。當然,王石也是這三家機構的理事。
王石向幾位秘書長介紹了一個嶄新的計劃:動員那些已經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們,聯合成立一家致力於全球環保的公益基金會。他需要這些機構會員的支持。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2013年夏季高峰會將於8月召開,王石希望該公益基金會可以在這次峰會正式公布。
「做環保,不得不從民族主義者轉變為國際主義者。」參加完這個會面後,趕到朝陽公園附近的北京萬科中心接受《中國慈善家》專訪時,王石說,「現在已經全球化。你賺錢的資源是非洲的、拉美的,你的產品是銷往歐洲、全球的。你做公益、做環保也應是全球的。」
王石的這個公益計劃,可謂雄心勃勃,這是中國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即便是在高度國際化的香港,包括邵逸夫、李嘉誠等在內的大企業家,其龐大的公益事業仍舊局限在中國和中國人身上,始終未曾以國際化視野走出去。而中國大陸的企業家就更沒有具備如此視野和格局的了。
王石喜歡挑戰自我、超越自我,這一股子勁頭和精神愈老彌堅。在帶領萬科成長為世界最大住宅企業之後,他又開啟了萬科的國際化進程,打造跨國公司;在登珠峰、玩漂流之後,他又到美國哈佛大學訪學,邊「啃」英語邊攻歷史;在參與發起創辦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和萬科公益基金會之後,他又參與發起創辦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深圳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在擔任國內數家基金會的理事長之後,他又開始擔任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美國的董事;在為國內環保出錢出力之後,他又開始為全球的環保貢獻心力。
無論是發展個人興趣,還是參與公共事務,王石都在以超前的國際化視野,引領中國企業家邁入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