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國際化」、「成都最美」
……
這些標籤,
足以讓成都霍森斯小學
成為不少人眼中「高大上」的小學,
這樣一所國際範兒的小學,
培養的孩子都是為了出國嗎?
聽到記者這樣的疑問時,曾霞連連擺手,「這種說法不準確,成都霍森斯小學就是一所公立小學,是緣於友城合作在教育領域的落地,也是成都持續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的一個縮影。」
▲成都霍森斯小學
曾霞是成都霍森斯小學的校長,更早的時候,她是成都第一所公辦國際化小學——成都蒙彼利埃小學的副校長。作為一名80後,她雖然一直在教育領域,但經歷卻也稱得上豐富多彩,去山區支過教、做過教育行政工作,更是見證了成都教育國際化從無到有,還是成都持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踐行者。
即將過去的「十三五」期間,成都推進實施教育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新增學位約28萬個,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霍森斯小學就是新開工建成的小學之一。破「三點半」難題,成都全面推行課後延時服務,霍森斯小學開設了50餘種延時服務課程。
「隨著成都公園城市建設不斷深入 ,我們把課堂開進綠道、公園,讓學生零距離接觸自然、人文之美,探索空間即課堂的教育模式。」在曾霞眼中,在這5年裡,隨著城市發展,教育領域改革逐步深入,不僅成都霍森斯小學從無到有,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走在了發展前沿,成都以「15分鐘」為半徑,人人都能享受優質教育的「美麗畫卷」也正徐徐展開。
▲課堂
「把好學校建到群眾家門口」
一身黑色工裝裙、一條色彩繽紛的絲巾,傳遞出溫婉而又蓬勃朝氣的氣質,這樣的曾霞無疑是極具親和力的,這從每個路過的孩子熱情的招呼聲中就能看出。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前,曾霞提議先帶記者逛一逛校園,「想知道這所學校特別在哪裡,首先要了解它與其他學校的不同設計開始,需要你自己去觀察。」
▲成都霍森斯小學的校長曾霞
話裡藏謎,立即引起了記者的好奇心。
在高處俯瞰,整個霍森斯小學呈現為五角星造型,而從外部設計到教學樓內每一層獨特的分區,原木色與白色形成了簡約的北歐風,大量的玻璃使用,讓學校整體通透十足。與普通學校不同的是,學校除了開闊的公共空間,還錯落有致地分布著許多設計不同的獨立小空間,不管是在圖書館、劇場,還是休息區,隨處可見的是墊子、懶人沙發,很少看見椅子,這有何用途呢?
▲自習室
「這體現了丹麥教育提倡的多元發展,希望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曾霞說,作為成都和霍森斯市友城合作背景下建設的一所公立國際小學,來自丹麥的建築設計師將丹麥特色融入學校設計中。一路行來,無論是走在中庭還是圖書室,都有許多水池、洞穴一樣的「洞洞空間」,小朋友可以鑽進去玩耍、看書,形成相對獨立的小世界,「這跟小學階段孩童的發育水平和心理需求是相適應的,孩子也需要發呆和靜思的獨立私密空間。」她舉例說,比如在學校的劇場,階梯狀的教室裡沒有桌椅,孩子們可以拿上彩色坐墊,席地而坐,在學校任意空間可以尋找自己舒適的區域或者角落,公眾印象中的「國際範兒」就由此而來。
▲圖書館
而實際上,在霍森斯小學的整個設計建設中,也並不乏有中國特色和成都獨有的教育理念的體現。
2015年,成都高新區與霍森斯市籤署共建 「成都霍森斯小學」合作備忘錄,明確雙方共建一所高起點、高品質、現代化的公辦小學。2017年,成都霍森斯小學正式開建。恰恰就是同一年,成都正式啟動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滿足市民入學需求。
2018年4月,彼時還在擔任成都蒙彼利埃小學副校長的曾霞進入籌備組,參與霍森斯小學的建設,「當時這種學校教職工提前介入學校建設的方式還很少見。」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曾霞依舊記憶猶新,每次她來現場看進度的時候都會帶上兒子並隨時徵詢他的意見,「一所優質的學校,要讓身在其中的孩子喜歡、快樂成長。」曾霞笑著說,比如孩子都喜歡塗鴉,因此在建設中她就建議在每層樓都設計一個塗鴉牆,最終這些都得到了保留。
2018年9月,成都霍森斯小學正式開校,這是繼蒙彼利埃小學後成都第二所國際化公辦小學,「從人氣冷清到書聲朗朗,周邊教育公共服務跟不上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在曾霞看來,成都霍森斯小學僅僅是成都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的一個縮影,「把好學校建到群眾家門口」,讓群眾享受來自丹麥的高質量多元化國際教育,這個夢想在成都已經「照進」了現實。
說話間,陽光透過中庭掛著的巨大燈具灑在鋪滿書的臺階上,燈具中是四個白色圓球中混雜著一個黑色圓球,寓意《醜小鴨》的故事,教導小朋友不自卑,做最好的自己,「向美而生 向上而行」的辦學精神在此表達的淋漓盡致。
▲霍森斯小學美麗的校內空間
破「三點半」難題的50門延時服務課程
10月最後一天,成都霍森斯小學在桂溪生態公園搞了一場戶外親子體育活動,這場結合定向越野、親子徒步和冬季長跑等綜合體育項目而設計的親子「mini」馬拉松打卡活動,出乎意料地受到了家長們的熱切參與和強烈反響。
當然,這也並不僅僅只是一場親子馬拉松。「從語文、美術、科學、體育四門學科出發。」曾霞說,其實這就是霍森斯小學踐行的「生活即教育、空間即課程、世界即課堂」的課程理念,所謂空間即課程,在曾霞看來,無數的美好正在「空間」中發生,或一朵花落,或一聲蟲鳴,或一樹金黃,空間裡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都在訴說著「秋」的蜜語,在這樣一堂被大自然緊緊包裹著的沉浸式的課中,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認識自然、更能感知世界的美好。因此,學校在在課前就分年級設置了「遇見秋天」這堂課的前置任務單,學生有一周的時間將這個計劃落實執行。活動結束後,學校還舉辦了一個小小的展會,呈現孩子們的項目式學習成果。
▲透明的教師辦公室拉近老師和學生距離
這樣的「空間即課程」在霍森斯小學還有很多場景。曾霞告訴記者,成都已建成不同等級的城市綠道超三千公裡,這些綠色的「毛細血管」串起的公園、綠地,就是一個天然的大課堂,在滿足學生多元發展和幸福成長的需要下,提出了符合學校學生需求的,前瞻性、多元化、層次化、個性化的「Happyin幸福素養」課程建設。「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設置了綠道課程、公園課程等等不同的課程,將傳統文化傳承普及、青少年素質拓展、科普實踐等諸多要素融入錦城湖公園、桂溪生態公園、竹藝村、浦江茶園等場景,通過這些課程進一步拓寬孩子的視野。」
2019年2月,為破解「三點半」難題而實施的《成都市中小學課後服務實施意見》,霍森斯小學對於課程設置的改革更加深入。「我們是公立學校,首先是落實國家課程,再開發校本課程來促進其他課程的學習。」曾霞告訴記者,在課程設計上,霍森斯小學充分利用友城資源開設了戲劇課程、樂高課程來開發孩子的動手協作能力,也會有手工創意課程和戶外教學等丹麥常有的課程,比如藝術裝置課、陶藝課、木作課、繪畫課、編程課等等50餘門,涵蓋了藝術類、科創類、體育類和學科類等多個門類,讓孩子們在延時服務階段有一個完全動手的多功能的空間,家長的參與率非常高。
▲學校劇場
在曾霞看來,霍森斯小學被稱為「成都最美的小學」,並不僅僅是校園美麗,豐富的課程設置是不是符合孩子的需要,這才是霍森斯小學的核心競爭力。曾霞還告訴記者,現在學校開設的一些課程、設施也面向學校周邊社區居民開放,讓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15分鐘公共服務圈」帶來的便利。
▶ 來源 | 紅星新聞
原標題:《【十三五故事】成都霍森斯小學校長曾霞:5年,「成都最美小學」從無到有,再到創新前沿》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