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旺閒來沒事總喜歡逛小木蟲和丁香園,在論文投稿版塊看到最多的問題就是對投稿後論文處理流程的疑惑或者焦慮。
作為科研「老司機」,阿旺自然非常明白這些「後浪們」的心情,畢竟阿旺多年前也是跟這些大朋友、小朋友們一樣的心態。
只是現在阿旺經歷了太多失敗,歷經各種血淚史,自然心態也就淡然了。想想當年,阿旺曾有過論文提交後一字不改直接接受的輝煌,也有歷經15次投稿才被經受的「折磨」,更有被同一本期刊接受-拒稿-接受的悲喜兩重天經歷。
所以,阿旺看到這些問題,總想嘮叨點什麼,那就嘮10塊錢的吧,也算是科普一下我們千辛萬苦磨出來的文章遞交後發生了什麼。
首先,阿旺想說說中文論文投稿後發生了什麼。當然,對於那些依然通過郵箱投稿的期刊,其實也與建有在線辦公系統的期刊稿件處理流程差不多。
關鍵詞1:查重。
任何一本中文期刊,無論是中文核心、CSCD核心、統計源核心的三核心高端大氣上檔次期刊,還是所謂的普刊(指不是被上述三種核心收錄的期刊),收到來稿後做的第一件事肯定是查重。目前,主要通過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提供的查重系統,而這兩種系統都會向收錄的期刊編輯部提供查重帳戶,供各家期刊編輯部在收稿時查重用。所以,各位作者在淘寶上購買查重時需慎重,很多查重不準或者不嚴。有的雜誌查重沒有通過不會收稿入庫,直接拒稿;也有的雜誌收稿後再拒稿。總之,這一步耗時較短,一般1~5個工作日就可完成。(相關閱讀:論文重複率太高怎麼辦?哪個軟體查重比較靠譜?)
關鍵詞2:初審。
查重通過後,期刊社或者期刊編輯部的編務或編輯會將論文提交給編輯部主任或負責期刊質量的常務副主編,由編輯部主任或常務副主編對論文質量進行初審。很多期刊,這一步退稿率就達到了30%。這一步耗時也不長,一般1~5個工作日即可完成。
關鍵詞3:外審。
這裡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編輯部主任或常務副主編覺得有潛在價值的論文會送交負責外審的編輯進行同行專家評議;第二種是編輯部主任或常務副主編根據文章內容和研究方向指定一名責任編輯,具體負責這篇論文後續的外審、編輯加工、校對直至出版。
目前國內能做到雙盲同行評議(審稿人不知道論文作者、作者不知道論文審稿人)的期刊還比較少,大多是單盲(作者不知道論文審稿人)。這一步耗時相對較長,一般期刊給審稿人的審稿時間是15天。考慮到審稿人自身工作和審稿人數量,這一步一般需要3~30天。
關鍵詞4:覆審。
責任編輯或編輯部主任或常務副主編根據同行評議意見,作出第一次結論:退稿、退修或接受。大多數論文被拒就是在這一步。當然,如果同行評議意見相左,還可能增加一名同行評議專家外審。很少有論文在這一步直接接受。這一步也很快,多數一周內即可完成。
關鍵詞5:退修。
作者根據同行評議意見和編輯意見,對論文進行修改,修回時最好可以提供一份修回說明,對同行評議和編輯提出的意見逐一進行解釋。這一步,期刊編輯部一般給作者一個月時間。
關鍵詞6:修回後。
各家期刊在處理修回後的稿件差異較多,比較嚴格的期刊會在稿件修回後再次同行評議,有的期刊會根據稿件修回情況直接作出決定。
有一點需要說明:並非每本期刊都會發送錄用通知;但是進入到編輯加工狀態的論文,99%可能性是已經接受發表。
圖1 中文期刊處理稿件一般流程
下面,阿旺再嘮叨一下投稿到英文期刊後發生了什麼。有一點與中文期刊不同的是:英文期刊很少有單獨的一本期刊,多數是從屬於Springer、Elsevier、Wiley、SAGE這樣大型出版社。所以中英文稿件處理流程和處理人差異較大。
同樣,任何一本英文期刊收到稿件後,第一步肯定是crosscheck查重。不同期刊對查重率要求不同,但是重複率超過25%的論文肯定會拒稿。這一步一般由出版社的助理編輯完成,稿件狀態為Submitted to the journal。請注意:這時稿件還沒有到主編或編輯手中。(相關閱讀:論文重複率太高怎麼辦?哪個軟體查重比較靠譜?)
二:出版社助理編輯對稿件進行查重、形式審查(主要是看格式)後,如果認為不符合格式要求,可以直接將稿件退回給作者,稿件狀態為sent back to authors。如果查重和形式審查通過,助理編輯會將稿件分配給主編或編輯,這時稿件狀態為With editor。有些期刊稿件狀態為Editor assigned,或者Editor invited,這個階段都是在尋找可以處理這篇稿件的責任編輯(handling editor)。
三:主編/編輯/責任編輯會根據稿件內容及質量作出外審(external evaluation)或拒稿的意見,這一步相當於中文期刊的初審。
當然,也有像BBRC這樣的期刊,可以有編委直接作出final decision。多數期刊會邀請不少於2位同行評議專家對稿件的科學性、學術性、創新性及語言質量進行評價。這時,稿件狀態為under review/in evaluation。
論壇中有人經常問,為什麼peer review的時間一直在變,這是在不停更換審稿人。有些期刊投稿後,稿件狀態直接為peer review,其實這是並沒有進入同行評議程序,而是系統自動默認的狀態。
四:主編/編輯/責任編輯根據同行評議意見作出decision。同樣,不排除再次邀請專家進行同行評議。還有一種可能,同行評議意見很好,但是主編/編輯/責任編輯拒稿,這是期刊賦予他們的權力。遇到這種情況appeal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
五:與中文期刊不同,英文期刊文章接受後絕大多數直接轉到出版社了,這個時候與期刊編輯部的關係就不是很大了。出版社會要求作者籤署版權轉讓協議等等一系列文件,部分期刊還需要支付稿件處理費(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六:校樣返回後,多數論文會首先在資料庫online publication,相當於中文論文的網絡首發。所以,對於一些需要有頁碼的童鞋來說,要想加急,聯繫主編作用就不大了;要想早點正式見刊,那就需要聯繫給您發送proof的出版社publication department。
圖2 英文期刊處理稿件一般流程
幾個小tips:
1、 無論中文還是英文期刊,現在對倫理學要求都很嚴格,而且會越來越嚴格。所以,所有涉及人體或動物的研究,均需要在文中闡述倫理學聲明,最好能提供倫理審查批准機構名稱和批准號。臨床隨機對照研究,必須要提供臨床註冊號。
2、 越來越多的期刊投稿時,需要提供通信作者的機構郵箱,而國內目前機構郵箱尚未普及。所以,這就需要各家機構的科技處負責人在單位網站建設時添加郵箱功能,以方便單位科研人員論文投稿。
3、 ORCID號在中、英文期刊中的使用頻次越來越高,部分期刊強制性要求提供通信作者ORCID號,否則無法完成投稿或者出版流程。作為科研人員的「學術身份證」,ORCID號今後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大,所以花一分鐘去註冊吧https://orcid.org/ 。(相關閱讀:被科研人員忽略的ORCID —— 如何註冊和使用?意義何在?)
4、 無論中文還是英文期刊,在投稿前請認真閱讀投稿指南或者Guidelines for authors/authors』 instructions,一份結構清晰、語言流暢、格式符合要求的論文會贏得編輯的好感,甚至於有些期刊對於不符合格式要求的論文會直接拒稿。
5、 投稿前,請確定好作者姓名和單位,無論中文還是英文期刊,很多期刊都已經不接受在投稿後更改作者姓名了。
6、 關於英文論文是否需要潤色。聽聽一本Q1區的歐洲期刊主編怎麼說吧,「如果作者的語言不過關,建議在投稿前潤色,因為投稿後主編還是會要求語言潤色;與其投稿後浪費時間,還不如投稿前早點潤色,一方面語言好會贏得編輯好感,另一方面也沒有浪費後續稿件處理時間」。
7、 任何期刊提供的稿件處理時間,都是平均時間,所以您的文章可能就是被平均的那篇。那就耐心等待,注意查看郵箱,不必一直登陸系統查看。
8、 不必埋怨國外期刊編輯不給你回郵件,大多數期刊編輯都是無償兼職,他們本身的科研和工作任務就非常繁重,而且老外處理事情都有schedule,他們會安排好處理你論文的優先級的。所以,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The End-
版權聲明
本文由阿旺老師原創
歡迎轉發本文至朋友圈
公眾號轉載請後臺留言聯繫
時刻關注問題論文!為中國科研誠信體系建設添一份力!
優秀的你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