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麼一些經歷?與人相處,明明自己想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但總覺得無話可說。好不容易說出來了,卻總說不到點子上,被人誤解是敷衍。更悽涼的是,一開口就得罪人。
這可如何是好?
一
關於說話這件事,相信肯定困擾著很多朋友,這麼些年來,方法也想了不少,可就是收效甚微。
從前,也困擾著阿信。我也沒少丟人現眼。比如,為了鍛鍊膽識,提升口才,接了公司晚會司儀的活,結果一上臺,腦子裡一片空白。還好,策劃組事先寫好了主持稿,只好尷尬的乾巴巴的照稿念。
當著公司領導員工的面磕磕巴巴,確實丟人。現在回想起來風輕雲淡,但很長一段時間裡成了心結。一度覺得這就是命,恐怕這輩子都不能好好說話了。
不過,我有個特長:厚臉皮,越是逆境臉皮越厚。後來,我還是主動去接司儀的活,吸取教訓,積累經驗。比如主持稿堅持自己寫,上臺前必須對稿,起碼彩排三次以上。
經過多次失敗,總算戰勝了自己的心理障礙。不過,這還不夠糗。
二
我是個暈鏡頭的人,沒對著鏡頭時生龍活虎,一對著鏡頭馬上歇菜,表情立馬僵硬,說話立馬磕巴。
有一次,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緊張的手心直冒汗,對著攝像機的那一剎,仿佛空氣凝結了,時間靜止了,我腦殼裡啥也沒有。腦海裡出現了自我懷疑的一句話「我是誰,我在哪兒,我真的不行,我想跑」。
於是,寒冬臘月天,拍了一次又一次,只有五分鐘的採訪,足足拍了大半個小時,效果還是不能讓人滿意。
這可如何是好?情急之下,我提出給我十分鐘的時間,匆匆忙忙跑進廁所裡,用紙和筆打了個草稿,然後讓人舉在攝像頭上面,照著念。
這些事真實發生過,誰能比我糗?
三
如果細數起來,還有很多很多,多到讓我自己一度懷疑人生。
跟大家一樣,我是真的羨慕那種天生有表現欲,有鏡頭感的人,可是「臣妾做不到啊」。所以,就這麼自我放棄嗎?
並也不想強調什麼厚臉皮之類的大道理,只要你想變強,就必須敢於面對自己的不足,同時,還需要掌握一點方法。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出糗,我總結了一個結論:是我太高估自己了。
我發現,幾乎所有存在表達恐懼症的人,內心其實都高估自己了。比如,說話前,居然不做過任何前期準備工作。
這是大忌!
即便郭德綱上臺前都要對詞,你不會真的以為郭德綱在舞臺上講的相聲選段都是臨時編的吧?即便現掛,也是建立在準備充分,非常熟悉的前提下的。
吹牛要打草稿,其實說話也是。
相信大家都上過《語文》課,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語是說」和「文是寫」,其實二者是不分家的,這門學科鍛鍊的就是「能說會寫」的能力。
奈何,咱們硬是給分開了。
這就導致一個結果,會說的不會寫,會寫的不會說。更讓人沮喪的是,很多人在說話時連草稿都不打了。你會發現越不會說話的人,越不愛打草稿,這就容易導致兩個結果,第一,想到哪說到哪,說來說去說不到點上,容易說錯話。第二,由於高估自己,導致真要說的時候,發現肚子裡沒貨,說不出來。
我們很佩服侃侃而談的辯論家們,但其實他們說話前都是會積極準備素材打草稿的。
當你還在磕磕巴巴想說什麼,人家已經把草稿背誦的滾瓜爛熟。孫武說「以虞待不虞者勝」,有準備對沒準備的人,想輸都難。
四
有位母親讀《滕王閣序》時,異常喜歡「雄州霧列,俊採星馳」,便情不自禁的把兒子起名叫周星馳。
文中寫的什麼「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什麼「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什麼「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小時候憤恨,覺得文章又臭又長,我不認識它,它也不認識我。長大後佩服,驚嘆作者腦子裝的是什麼?疑惑作者到底是怎麼寫出來這篇千古第一駢文的。
實際上,這與王勃的學識才華有很大關係,更與他的一個習慣有關係。
王勃寫文章一定會打草稿,《新唐書》裡記載: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
王勃這個人跟很多網際網路大V一樣,狡猾狡猾的,在公開場合,表現的瀟灑自如,揮筆有如神助,他一定不當眾打草稿。私下裡卻是另一個模樣,他習慣先磨好墨,備好紙筆,有時還喝一點酒,然後蒙頭大睡。等到一醒來,馬上跳下床,拿起筆,一口氣就寫成了,可以不用改動一字。
這種怪異的行為是幹嘛呢?是在打一種特殊的草稿,也就是腹稿,顧名思義,就是在心裡先想好內容,然後再公開寫出來,想好,再寫。
打草稿這件事,其實是小學三年級的教學內容,寫草稿,列大綱。
五
說話如此,寫文章如此,遊說更是如此。
你不會真以為縱橫策士吹牛是不打草稿的吧?什麼「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雄兵」其實是「語文」的結果。擱現在,蘇秦、張儀一定是中文系的高材生。
可是在先秦時代是沒有科舉考試的,所以一個人想遊說諸侯找官做,首先需要上書,把自己的想法、建議、策略寫好送到諸侯面前。如果諸侯感興趣,便會召見策士詳談,如果策士們能說服諸侯就當公務員,說不服就接著回老家種田。
縱橫策士在面試前同樣會把要講的內容提前寫好,背誦,最後再去遊說諸侯。這是一套基本的流程,否則真靠「現掛」?這樣很容易發生大眼瞪小眼,或者說錯話的尷尬情況,嚴重影響說服力。這個世界上其實是沒有「現場直播」這回事的,都是重複彩排的結果。
打草稿,用鬼谷子的話說叫「揣情、飾言、成文章,而後論之」,顧名思義,首先了解情況,其次修飾語言,其次寫成文章,最後才會發表觀點。
你以為是知識?其實是常識。很多時候,說的不好,是因為寫的不好。寫的不好,是因為準備的不好。
說話不打草稿,是說話的大忌。
本文由鬼谷道、鬼谷子智囊團創始人鬼谷信原創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