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單位,基於DNA連接酶連接黏性末端的能力,由商業供應商定義

2020-12-06 小鋪情感

●一個Weiss單位(Weiss et al. 1968b)定義為在37"C下,20min內催化將Inmol 3p從無機焦磷酸鹽交換到ATP所需的連接酶的量。

●Modrich-Lehman 單位(Modrich and Lehman 1971)是基於放射性標記的具有3'-羥基和5'-磷醯基末端的d(A-T)n共聚物轉換為耐受外切核酸酶II消化的形式,現在已很少使用。一個Modrich-Lehman單位定義為在標準測定條件下在30min內將100nmol d(A-T)%轉換為外切核酸酶II耐受形式所需的酶量。

●任意單位,基於DNA連接酶連接黏性末端的能力,由商業供應商定義。這些單位往往比定量更主觀,對重視精度的研究者幾乎提供不了什麼指導。

在缺乏有效信息的情況下,大多數研究者必須通過估測建立連接反應,這意味著不可避免地要使用比實際需要量更多的連接酶,而這正是商業公司所尋求的。

作為一個粗略的指南,1Weiss U約相當於60個黏性末端單位(New England Biolabs公司所定義的)。

因此,在16C,30min 內,0.015 Weiss U T4 DNA連接酶應連接50%的用HindII消化的5ugλ噬菌體DNA所得到的片段。T4 RNA連接酶由Silber等(1972) 首次報導,催化單鏈RNA或DNA連接到寡核糖核苷酸或寡脫氧核苷酸( England et al. 1977; Uhlenbeck and Gumport 1982)。

相關焦點

  • IN-FUSION一種高效無酶連接技術
    在傳統的分子克隆中,我們經常通過PCR技術擴增得到目的基因後,先構建T-A克隆載體,將基因在大腸桿菌中進行擴增,然後酶切陽性T-A載體和目標載體,最後進行目的基因和目的載體的連接。這個過程大概需要1-2周來完成,而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1、載體多克隆位點和基因內部酶切位點的局限性;2、基因克隆過程中需要添加酶切位點,可能會帶入非特異性擴增;3、對於長片段與目標載體的連接效果差;4、無法實現大規模載體的構建。
  • 研究提出檢測染色體末端連接修複方法
    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表題為「Multiple end joining mechanisms repair a chromosomal DNA break in fission yeast」的文章,首次報導了一個在裂殖酵母中檢測染色體上進行的末端連接修復的方法
  • DNA體外連接的基本原理及方案
    【基本原理】   利用DNA 連接酶把目的DNA 片段和載體DNA 連接在一起,成為一個新的重組分子。目的DNA片段被限制酶消化後其末端只可能有3種形式:   (1)帶有相同的粘性末端:用同一種酶或同尾酶處理可得這樣的末端。
  • DNA重組技術的基本工具(1)
    1.基因工程的定義2.同一種限制酶一定能切出相同的黏性末端,相同的黏性末端不一定來自同一種限制酶的切割,但同樣能相互連接。大多數限制酶的識別序列由6個核苷酸組成,例如,EcoRI、SmaI限制酶識別的序列均為6個核苷酸,也有少數限制酶的識別序列由4、5或8個核苷酸組成。DNA分子經限制酶切割產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兩種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圖1-3)。當限制酶在它識別序列的中心軸線(圖中虛線)兩側將DNA的兩條鏈分別切開時,產生的是黏性末端,而當限制酶在它識別序列的中心軸線處切開時,產生的則是平末端。
  • 基因的分子手術是相當複雜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是連接酶
    並在DNA連接酶的作用下,使同一DNA分子的兩端連接成環狀,或使兩個分子連成一大的線狀分子。不同限制性內切酶切割DNA產生的三種不同類型的末端(表3-3)。基因的分子手術是相當複雜的過程,除了需要限制性內切酶外,還需要其他- -些工具酶包括連接酶、DNA 聚合酶、RNA聚合酶、核酸酶、末端修飾酶等,對DNA或RNA進行各種各樣的修飾。其中最重要的是連接酶。
  • DNA重組技術的基本工具
    DNA分子經過限制酶切割後產生的DNA便拓牧專東場有兩種種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當限制酶在它識別序列的中軸線兩側將DNA的兩條鏈分別切開時,產生的是黏性末端,而當限制酶在它識別序列的中軸線處切開時,產生的平末端。
  • 中國科大揭示了E3泛素連接酶識別羧基端精氨酸-降解決定子的分子...
    中國科大揭示了E3泛素連接酶識別羧基端精氨酸-降解決定子的分子機制 高等真核生物細胞通過降解清除不需要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以維持胞內蛋白質分子的正常水平及功能
  • 幾種具有非模板依賴的DNA合成功能的酶中,末端轉移酶是最有效的
    活的dut突變體的重組和自發性突變頻率增高,原因是由ung基因所編碼的尿嘧啶-DNA糖基酶會切除尿嘧啶殘基,導致DNA鏈形成暫時性的斷裂和缺口。ung大腸桿菌中摻入DNA中的尿嘧啶殘基--般會被小的單體酶尿嘧啶DNA糖基酶(預測分子質量25 664Da)切除,此酶會切割鹼基和磷酸脫氧核酸骨架之間的N-糖苷鍵,形成一個脫嘧啶位點。
  • 接頭瀕臨滅絕,因為大多數克隆和亞克隆使用已知序列DNA進行
    含有兩個或三個限制性內切核酸酶識別位點(見第7章,方案11)。合成接頭是小的、自我互補的合成DNA片段,通常長度為8~16個核苷酸,復性形成平末端雙鏈分子,含有一個限制性內切核酸酶識別位點。例如,在復性後,一個攜帶EcoR I識別位點的合成接頭可能有如下序列。
  • 第三節 目的序列與載體的連接
    一、粘性末端連接   如果目的序列兩端有與載體上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位點,則同一限制酶切開產生的粘末端,在降低溫度退火時,能重新互補結合,在DNA連接酶催化下,目的序列就與載體DNA鏈相連接(見圖20-5)。
  • 中國科學家發現非瘟病毒DNA連接酶的關鍵位點殘基,疫苗研發指日可待?
    (點擊音頻聽知識,讓學習更輕鬆)復旦大學及四川大學合作發現非洲豬瘟病毒DNA連接酶的關鍵位點殘基
  • 方法較繁,需要λ核酸外切酶、S1核酶、末端轉移酶
    圖3-15雙酶切進行定向重組連接(引自Snyder & Champness,1977)平末端連接(blunt end ligation) 是指在T4 DNA 連接酶的作用下(可加入適量的RNA連接酶),將兩個具有平末端的雙鏈DNA分子連接成雜種DNA分子。
  • OKR陳凱:步法7:連接:團隊OKR與個人OKR的連接
    當走進更深層次,協同連接會體現出組織再設計的訴求,以及傳統崗位設計的進化,正在由傳統的基於能力模型和績效標準而形成的「千人一面」,演變成為個體特質與組織目標結合而成的「千人千面」。因而正在由勝任力走向創造力,由外到內,由形到神,由崗到人,由保持到創造,由靜止到動態。
  • 工程中使用的工具酶很多,包括限制性內切核酸酶、DNA 連接酶
    連:即在體外將不同來源的DNA分子重新連接起來,構建重組DNA分子。.轉:即將重組連接的DNA分子通過-定的方法重新送入或細胞中進行擴增和表達。選:從轉化的全群體中將所需要的目的克隆挑選出來;鑑:就是進行對篩選出來的重組體進行鑑定,因為有些重組體並非是所需要的,必需通過分析鑑定。
  • 選擇性必修3 《生物技術與工程》 | 第3章 第1節 重組DNA技術的基本工具
    【提示】科學家用到了限制酶、DNA連接酶、載體等「分子工具」。限制酶能識別雙鏈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並將DNA雙鏈切斷,形成具有黏性末端或平末端的片段。DNA連接酶催化磷酸二酯鍵的形成,即催化一個DNA片段3'端的羥基與另ー個DNA片段5'端的磷酸基團上的羥基連接起來形成酯鍵。
  • Nature:有史以來第一次看到泛素連接酶的工作細節
    因此,一種藥物可能一開始就起作用了——靶向一種酶,然後告訴這種酶,『停止活動』,這可以阻止癌細胞生長。這些癌細胞似乎處於休眠狀態,但仍然有一些小事情發生,最終使這些癌細胞能夠繞過這種藥物。結果是,為了保持在癌症產生耐藥性的能力之前,我們需要能夠針對許多額外的致病蛋白,因此,限制可用藥的蛋白質的分布是一個嚴重的缺點。」
  • ...開創性地開發出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方法---基於PfAgo的人工限制酶
    儘管在基因工程中有用處,但是沒有AREs會產生確定的「粘性末端」。粘性末端指的是DNA梯形結構在限制酶的作用下會產生不平齊的切口,留下幾個突出的核苷酸,它們之間正好互補配對。當插入新的DNA時,粘性末端會提高插入成功率。Enghiad解釋道,「如果你能夠利用相同的限制酶切割兩種不同的DNA樣品,那麼產生的粘性末端是互補的。它們彼此之間發生雜交。
  • 三相交流電的描述及連接方式
    三相交流電動勢是由三相交流發電機產生的。如圖(a)所示是旋轉磁極式三相交流發電機的示意圖,它主要由定子和轉子組成。三相電動勢由三角函數運算法則可知,三相對稱電動勢在任意瞬時的代數和為零。由相量圖可知,三相對稱電動勢在任意瞬時的相量和為零。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三相電動勢到達最大值或者零值的順序是錯開的,3個電動勢到達最大值或者零值的先後次序叫做相序。如上圖所示,3個電動勢的相序是U相-V相-W相-U相,這樣的相序叫做正序。若到達最大值或者零值的次序是U相-W相-V相-U相,則稱為負序或逆序。
  • 瑪拉項目的目標是使用新的基於DNA的納米技術來對抗細菌
    其次,最具創新的產品不能自由銷售,因為這將導致過度使用,進而阻礙商業投資。由歐洲委員會FET開放計劃資助的MARA項目就是一個例子。該項目由奧地利理工學院領導,得到了一個跨學科聯盟的支持,該聯盟正在尋求用一種新的基於dna的納米技術來對抗細菌,以取代常規的抗生素研究。這種方法利用了3種新的互補技術。 第一種稱為自主檢測核酸(AUDENA),是一種新的病原體相關抗原檢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