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國科學家發現非瘟病毒DNA連接酶的關鍵位點殘基,疫苗研發指日可待?

2021-01-19 養豬在線

(點擊音頻聽知識,讓學習更輕鬆)


復旦大學及四川大學合作發現非洲豬瘟病毒DNA連接酶的關鍵位點殘基

2019年1月23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線發表了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甘建華課題組與李繼喜課題組合作的關於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來源的DNA連接酶(AsfvDNAL)的研究成果。

該研究用X-射線晶體學方法解析了AsfvDNAL與不同類型DNA複合物的結構,揭示了AsfvDNAL結合和催化底物連接的分子機制,為針對非洲豬瘟病毒DNA修復通路蛋白的藥物設計提供了結構基礎。

非洲豬瘟病毒具有傳染性,可引起豬的高致命性疾病。ASFV DNA連接酶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易出錯的連接酶之一,它催化ASFV DNA修復過程中的DNA連接反應,在病毒基因組的誘變中起著重要作用。1月23日,復旦大學甘建華,李繼喜及四川大學/喬治亞州立大學Huang Zhen共同通訊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發表題為「Structure of the error-prone DNA ligase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identifies critical activesite residues」的文章,報導了四個獨特的活性位點殘基(AD結構域的Asn 153和Leu 211;OB結構域的Leu 402和Gln 403)對AsfvLIG的催化效率至關重要。


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一種雙鏈DNA病毒,具有高度的傳染性,可在家豬和野豬中引起致命的疾病。ASFV基因組的大小在170到190 kb之間,編碼150多個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參與了ASFV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包括基因表達、DNA複製、病毒組裝、進入宿主細胞和抑制宿主免疫應答。AsfvLIG由419個胺基酸組成,是迄今發現的最小的DNA連接酶之一。AsfvLIG在中心有一個腺苷化結構域(AD),在C端有一個OB摺疊結構域(OB);AD和OB結構域在同源蛋白中都是保守的。除了AD和OB結構域外,許多DNA連接酶都有一個DNA結合域(DBD),這對於底物結合和連接過程至關重要,而AsfvLIG的N端區域(NTD)與其他連接酶DBD結構域沒有相似之處。


AsfvLIG的結構示意圖
AsfvLIG包含四個獨特的殘基,包括AD域的Asn 153和Leu 211,以及OB結構域的Leu 402和Gln 403。雖然他們不參與直接催化過程,這些殘基可能與其相應的NTD或DBD結構域協同工作,這些位點殘基對缺口的識別和催化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該文章發現的4種獨特的結構特徵可以作為小分子設計的潛在靶點,這可能會損害ASFV的基因組修復,並有助於今後對抗這種病毒。該項目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870721,31470724,31670878,21572146,21761132029)和中國重點研發項目(2016YFA0500600),四川省重點研發項目(2018NZ0151)資助支持。


為切實做好當前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加強非洲豬瘟防控技術科研攻關,2019年1月25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非洲豬瘟綜合防控技術科研攻關的通知,通知要求重點推進非洲豬瘟疫苗創製,積極開展技術合作,各級各類農業科研單位要充分利用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的技術和硬體條件,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加快研發進程。

來源:網絡

 錄音:李夢楠  編輯:袁媛  校對:袁媛

相關焦點

  • 非瘟疫苗研發麵臨三大難題,當前除了生物安全防控別無他法
    該公司銷售執行總經理陸偉告訴記者,目前從專家們對非瘟疫苗研究的研點來看,難以攻克有三點,一是目前研究不出來有效的滅活疫苗;二是在沒有滅活疫苗的情況下,儘管研究出來的減毒活疫苗已在臨床上表現出相對有效,但存在散毒和安全性不好的難題;三是由於非瘟感染的細胞沒有細胞器,致使批量生產很困難。
  • 全球豬業發展大會紀要:非瘟疫苗研發難一蹴而就,生豬產業呈現三大...
    要聞 全球豬業發展大會紀要:非瘟疫苗研發難一蹴而就,生豬產業呈現三大趨勢 2019年5月22日 11:02:21
  • 非瘟早期監測事關重大!什麼檢測方法能更早發現病毒?
    檢測背景:今年6月,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第二批非洲豬瘟現場快速檢測試劑名單,包括26個企業的34個產品。但是實驗室測評和篩選產品時,檢測樣品類型僅限於樣品盤的類型,包括豬血液和豬組織樣品。所以目前市面上的非瘟檢測試劑盒,對於血液樣本的檢出率和檢測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 非瘟後死剩下的肥豬留作種用,非洲豬瘟是否可以在中國實現淨化?
    成功防控新冠病毒的措施主要有:樹立風險意識;建立統一的指揮和防控體系;加強組織管理和宣傳教育;聯防聯控;外防輸入內防輸出;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實行風險分級管理,這些防控措施都可以被我們豬場借鑑,用以防控豬群傳染病,特別是像非洲豬瘟這樣的烈性傳染病。
  • 基因密碼神來之筆 「重磅」流感疫苗誕生記
    周德敏教授:我們團隊完成了對弱流感病毒的全基因掃描,有的基因位點密碼子修改為UAG容易導致該病毒返祖,但是我們也發現了不容易導致返祖的基因位點,將3個以上這樣的位點密碼子修改為UAG,則病毒不再出現突變回野生型病毒的風險。
  • ...CoV-2病毒RNA依賴性RNA聚合酶的三維結構,助力開發新的疫苗和藥物
    細菌表達的全長SARS-CoV-2 nsp12(殘基S1-Q932)與nsp7(殘基S1-Q83)和nsp8(殘基A1-Q198)孵育在一起,然後純化出所形成的複合物。在這種複合物的存在下製備出低溫電鏡網格,初步篩選後發現這種網格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極佳的顆粒密度。
  • 姜世勃教授:新冠病毒疫苗能否研發成功,取決於病毒
    他與我們探討了從SARS爆發到現在已經過去17年,但為什麼還沒有研發出高效的抗冠狀病毒藥物和疫苗?需要吸取什麼樣的經驗教訓?又如何做好新冠病毒藥物和疫苗的研發?姜世勃教授從專業的角度進行了分享。他認為,相比於SARS,中國科學家在此次新冠肺炎中的表現創造了多項紀錄,但是新冠病毒藥物和疫苗的研發仍然面臨考驗。
  • 非瘟下,如何完善豬場缺失的功能?豬價和疫苗可期待但不能等待!
    前言2018年8月初,非洲豬瘟從北到南席捲我國養豬業,生豬產能急劇下降,生豬行業動蕩不已,防非抗瘟儼然成為了養豬關鍵點,以豬場生物安全為重點升級的豬場數見不鮮,但我們要用實踐說話,這一點揚翔頗有發言權。非瘟之下,養豬人應有借他人之法鑑己身的思想觀念,學習先進經驗,拓寬防控思路。
  • 南非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或將使疫苗效力減弱
    目前為止,501Y.V2毒株在英國、法國、瑞士、日本、奧地利、尚比亞等少數病例中被發現。一些專家認為,這種近期在南非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除了較以往新冠病毒更易傳播外,也可能使得新冠疫苗效力減弱。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表示,科學家們正研究這些變異新冠病毒,以了解它們傳播的力度,及目前批准的新冠疫苗是否能夠使民眾免受感染。
  • 美國成功研製出非洲豬瘟疫苗了?中國的疫苗什麼時候能面市?
    能治療目前在中國肆虐的非洲豬瘟疫情嗎?參與非瘟疫苗最新研究的Douglas Gladue表示:「我們認為這個疫苗是有可能商業化的。」據悉,他們研製的這款疫苗在初期實驗非常成功。小規模驗證表明保護率100%,免疫豬也沒有向未免疫豬傳播病毒。
  • 俄媒:科學家發現病毒致命弱點 有望促成通用疫苗研發
    參考消息網2月16日報導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2月12日刊載題為《所有病毒的致命弱點?科學家發現可能幫助研製通用疫苗的「終極答案」》的報導稱,美國麻薩諸塞綜合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困擾人類的大多數病毒的致命弱點,而且可能很快開發出通用疫苗。
  • 疣豬為何能抗非瘟?科學家發現6種微生物對非瘟有效
    從本文研究我們可以看出,目前市場上一些益生菌、發酵方式等對抗非瘟是確實有一定效果的。西班牙的一項研究表明,糞便微生物群移植有助於對非洲豬瘟病毒(ASFv)提供部分保護。文章指出,非洲豬瘟病毒在非洲疣豬體內只以亞臨床的方式傳播,鑑於該病毒在歐洲造成家豬和野豬100%的死亡率,這一事實又是如何解釋的,引起科學家的好奇。疣豬糞便微生物群可能有助於提供保護,防止ASF病毒。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研究人員寫道:「加上遺傳差異,歐亞豬瘟和非洲疣豬對ASF的易感性差異可能與其他因素有關。」
  • 重磅好消息:我國新冠疫苗現大突破!病毒終極剋星終於來了!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疫苗一直被視為終結這場戰疫的終極武器,是新冠病毒最大的剋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哪個國家先研發出有效的新冠疫苗,哪個國家就是全球人的救星。據了解,目前全球有超過100種候選新冠病毒疫苗正在開發中,但令人沮喪的是,在5月22日以前,有明顯進展和積極成果的疫苗沒有一個。
  • 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真的嗎?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是什麼
    據國內媒體報導,最近,華中農業大學狂犬病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基因組生物學》在線發表論文稱,他們在揭示狂犬病致病新機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論文通訊作者趙凌教授表示,這次研究找到了一個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並找到了控制這個開關的關鍵位點,未來可以研發出既能對抗病毒又能抗腫瘤的藥物。趙凌說,狂犬病的致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給治療帶來很大的難度。此外,被犬咬傷後接種疫苗需要打4到5針,有的患者會中途放棄,導致免疫失敗。「這項研究,我們持續進行了5年。
  • 解析Science新冠病毒論文:S蛋白電鏡圖首次公布
    研究共發現和提出了3個關鍵點:再度確認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結構是疫苗應對的關鍵區域;2019-nCoV的刺突蛋白與細胞ACE2受體親和力要高於SARS-CoV;特異性針對SARS-CoV刺突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RBD)的多克隆抗體不能與2019-nCoV結合,兩種病毒的抗體具有限制性
  • 非瘟背景下豬場到底要不要打藍耳苗?
    當下豬場對於疫苗免疫顯得比較糾結,特別是藍耳病疫苗,在一些非瘟陽性場拔牙穩定後,由於接種藍耳疫苗而引起非瘟復發的情況也比較多,但另一方面,豬場也擔心如果不做藍耳疫苗,一旦暴發藍耳病,也會帶來較大經濟損失,那麼,在非瘟背景下豬場到底要不要打藍耳苗?
  • 一種基於小分子染料的蛋白質標識技術以及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
    通過識別蛋白質複合體結合界面上的關鍵位點和界面拓撲結構,可以準確定位藥物靶點,從而幫助研究人員針對結合界面的關鍵位點開發特異性結合的小分子或肽基化合物,這在抗腫瘤靶向藥物的研發中有巨大的應用價值。胰蛋白酶可以分離出暴露區域的精氨酸殘基和賴氨酸殘基(如 PD-1 中的K78)K78)。這些殘基經過質譜分析測定後,可以定位結合界面的關鍵點位。首先,蛋白質複合體與過量的小分子染料混合後,小分子染料以非共價鍵形式覆蓋蛋白質複合體的「溶劑可及」的非界面區域,而「溶劑不可及」的界面區域則不能吸附小分子染料(圖1-A)。
  • 幾種具有非模板依賴的DNA合成功能的酶中,末端轉移酶是最有效的
    活的dut突變體的重組和自發性突變頻率增高,原因是由ung基因所編碼的尿嘧啶-DNA糖基酶會切除尿嘧啶殘基,導致DNA鏈形成暫時性的斷裂和缺口。ung大腸桿菌中摻入DNA中的尿嘧啶殘基--般會被小的單體酶尿嘧啶DNA糖基酶(預測分子質量25 664Da)切除,此酶會切割鹼基和磷酸脫氧核酸骨架之間的N-糖苷鍵,形成一個脫嘧啶位點。
  • 非瘟時期,豬場拔牙,拔的是什麼?
    首先,大家應該相信非瘟是可防可控的,這也是行業內專家一致的觀點,但是,非瘟是有腿的病毒,它可不是老老實實在原地待著的,如果條件允許,它可以隨波逐流,不斷地攻城略地,所以,現階段非瘟疫情仍有零星散發,值得注意的是:不是非瘟病毒減弱了,而是生豬整體存貨少了,豬群密度低了,讓外人看上去疫情形勢基本穩定,但是處於行業內的朋友知道,這只是所謂的掩眼法,各地區的生豬存欄、豬價就是各種問題的體現
  • 中國科學家開發重組蛋白新冠疫苗
    作者:王之康 應厚非7月29日,《自然》在線發表的一篇最新論文顯示,中國科學家領銜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款重組蛋白候選新冠疫苗,在非人靈長類等動物模型中完成的實驗表明,這款疫苗能誘發強烈的針對新冠病毒的保護性免疫應答和病毒中和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