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2病毒RNA依賴性RNA聚合酶的三維結構,助力開發新的疫苗和藥物

2020-12-05 生物谷

2020年4月23日訊/

生物谷

BIOON/---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引起的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於2019年12月出現,此後成為全球大流行病。據報導,SARS-CoV-2是β冠狀病毒(betacoronavirus)屬的一個新成員,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SARS-CoV)和幾種蝙蝠冠狀病毒密切相關。與SARS-CoV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MERS-CoV)相比,SARS-CoV-2表現出更快的人際傳播,從而導致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為世界性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冠狀病毒使用一種多亞基複製/轉錄複合物。作為病毒多聚蛋白(polyprotein)ORF1a和ORF1ab的裂解產物而產生的一組非結構蛋白(nsp)組裝在一起以促進病毒複製和轉錄。其中的一個關鍵組分---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 也稱為nsp12)---催化病毒RNA合成,因而在SARS-CoV-2的複製和轉錄周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需要作為輔因子的nsp7和nsp8的協助。因此,nsp12被認為是瑞德西韋(remdesivir, 也稱為GS-5734)等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抑制劑的主要靶點,其中瑞德西韋已顯示出治療SARS-CoV-2感染的潛力。

為了指導藥物設計,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清華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使用了兩種不同的方案:一種不存在DTT(數據集1),另一種存在DTT(數據集2),並利用低溫電鏡(cryo-EM)技術解析出nsp12與它的輔因子nsp7和nsp8形成複合物時的三維結構。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4月10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e of the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from COVID-19 virus」。

細菌

表達的全長SARS-CoV-2 nsp12(殘基S1-Q932)與nsp7(殘基S1-Q83)和nsp8(殘基A1-Q198)孵育在一起,然後純化出所形成的複合物。在這種複合物的存在下製備出低溫電鏡網格,初步篩選後發現這種網格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極佳的顆粒密度。在收集和處理7994個顯微影片後,這些研究人員在2.9埃的解析度下實現對nsp12單體分別與nsp12-nsp8二聚體和 nsp8單體形成的複合物的三維重建,正如之前在SARS-CoV中觀察到的那樣。除了nsp12-nsp7-nsp8複合物,他們還觀察到了對應於nsp12-nsp8二聚體以及單個nsp12單體的單顆粒類型,但這些都沒有給出原子解析度下的三維重建。然而,nsp12-nsp7-nsp8複合物的三維重建提供了完整的結構分析信息。

圖1.SARS-CoV-2病毒nsp12-nsp7-nsp8複合物的三維結構。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b7498。

SARS-CoV-2 nsp12的結構包含一個「右手」RdRp結構域(殘基S367-F920),以及一個套病毒(nidovirus)獨特性的N端延伸結構域(殘基D60-R249),其中這種延伸結構域採用了套病毒RdRp相關核苷酸轉移酶(nidovirus RdRp-associated nucleotidyltransferase, NiRAN)結構。這種聚合酶結構域(即RdRp結構域)和NiRAN結構域由一個界面結構域(interface domain, 殘基A250-R365)連接(圖1A和圖1B)。在清晰的低溫電鏡圖的指導下構建出的一個額外的N端β髮夾(D29-K50),插入到由RdRp結構域中的掌狀亞結構域和NiRAN結構域夾持的凹槽中(圖2)。這種nsp7-nsp8二聚體顯示出類似於SARS-CoV nsp7-nsp8二聚體的保守結構。相比於nsp7-nsp8二聚體,與nsp12結合的nsp8單體的N端螺旋的定位發生了偏移。在nsp8的N端解析出的13個額外的胺基酸殘基表明它的著名的 「高爾夫球桿(golf club)」形狀的長「軸」是彎曲的。

圖2.N端NiRAN結構域和β髮夾的結構。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b7498。

SARS-CoV-2 nsp12-nsp7-nsp8複合物的整體結構與SARS-CoV中的相似,1078個Cɑ原子的均方根偏差(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 rmsd)為0.82。然而,有區分這兩者的關鍵特徵。通過低溫電鏡圖,這些研究人員得以構建出SARS-CoV-2 nsp12(包括除S1-D3和G897-D901以外的所有胺基酸殘基)的完整結構。相比之下,SARS-CoV nsp12中的前116個胺基酸殘基沒有被解析出來。在SARS-CoV-2中解析出的NiRAN結構域的部分(殘基4至28和51至249)由8個螺旋組成,在N端有一個五股β摺疊(five-stranded β-sheet)(圖2A)。在SARS-CoV-12病毒結構中,他們另外解析了殘基A4-R118。這些構成了具有5個反平行β鏈和兩個螺旋的結構體。殘基N215-D218在SARS-CoV-2病毒nsp12中形成了一個β鏈,而這些殘基在SARS-CoV nsp12中不那麼有序排列。這個區域與包括殘基V96-A100的連結觸,從而有助於穩定其構象。因此,這四條鏈形成了一個緊湊的半β桶結構。因此,他們將殘基A4-T28和Y69-R249確定為完整的冠狀病毒NiRAN結構域。通過對N末端殘基的解析,他們還能夠確定一個N末端的β髮夾(D29至K50,圖1A和2A)。這個β髮夾插入到由RdRp結構域中的掌狀亞結構域和NiRAN結構域夾持的凹槽中,並形成一組緊密接觸,以穩定整體結構(圖2B)。另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他們觀察到C301-C306和C487-C645在沒有DTT的情況下形成二硫鍵。然而,在DTT存在的情況下,螯合鋅離子存在,並且與在SARS-CoV中觀察到的位置相同。

這種聚合酶結構域採用病毒聚合酶家族的保守結構,由三個亞結構域組成:手指亞結構域(殘基L366-A581和K621-G679)、掌狀亞結構域(殘基T582-P620和T680-Q815)和拇指亞結構域(殘基H816-E920)(圖1)。這些催化性的金屬離子在合成RNA的病毒聚合酶的幾個結構中觀察到,不過在引物-模板RNA和核苷酸三磷酸(NTP)不存在的情形下是觀察不到的。

SARS-CoV-2病毒RdRp結構域的活性位點由掌狀亞結構域中保守的聚合酶基序A-G形成,並且它的構型類似於其他的RNA聚合酶(圖1A和3A)。由胺基酸殘基611-TPHLMGWDYPKCDRAM-626組成的基序A包含經典的二價陽離子結合殘基D618,這在大多數病毒聚合酶中是保守的,包括HCV ns5b(殘基D220)和脊髓灰質炎病毒3D

pol

(殘基D233)(圖3,B和C)和基序C(殘基753-FSMMILSDDAVVCFN-767)包含在兩個β鏈之間的轉彎處的催化殘基(759-SDD-761)。這些催化殘基在大多數病毒RdRp---比如HCV ns5b中的317-GD-319和脊髓灰質炎病毒3D

pol

中的327-GD-329---中也是保守的:第一個殘基是絲氨酸或甘氨酸。

在這種結構中,與其他RNA聚合酶一樣,模板/引物進入通道、NTP進入通道和新生鏈出口通道都帶正電荷,是溶劑可接觸到的,並匯集在一個中央空腔中,在這個中央空腔中,這些RdRp基序介導模板引導的RNA合成(圖3D)。模板/引物進入通道、NTP進入通道和新生鏈出口通道的配置與SARS-CoV中的相類似,也與HCV聚合酶和脊髓灰質炎病毒聚合酶等其他RNA聚合酶相類似(圖3,B和C)。NTP進入通道由一組親水性殘基形成,包括基序F中的K545、R553和R555。據預計RNA模板通過由基序F和G夾持的凹槽進入由基序A和C組成的活性位點。基序E和掌狀亞結構域支持著引物鏈。產物-模板雜交體通過RNA聚合酶前側的RNA出口通道退出這個活性位點。

圖3.RdRp核心區域。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b7498。

作為2-乙基丁基L-丙氨酸磷醯胺(2-ethylbutyl L-alaninate phosphoramidate)前體藥物的Sp異構體,瑞德西韋(remdesivir, 也稱為GS-5734)已被報導能夠抑制SARS-CoV-2病毒增殖,因此具有臨床潛力。這些研究人員將根據這項研究的結果簡要地討論它的潛在結合和抑制機制。鏈終止核苷酸類似物的療效需要病毒RdRp來識別並成功地將它們的活性形式整合到生長中的RNA鏈上。索非布韋(sofosbuvir),即2'-F-2'-C-甲基尿苷單磷酸酯(2'-F-2'-C-methyluridine monophosphate),是一種靶向HCV ns5b的前體藥物,已被批准用於治療慢性HCV感染。它通過結合HCV ns5b聚合酶的催化位點而發揮作用。

鑑於瑞德西韋和索非布韋都是核苷酸類似物,以及SARS-CoV-2 nsp12和HCV ns5b聚合酶的催化位點在結構上的保守性,他們基於與結合到HCV ns5b上的索非布韋的疊加,對二磷酸瑞德西韋(remdesivir diphosphate)與SARS-CoV-2 nsp12之間的結合進行了建模(圖4A)。總的來說,他們發現SARS-CoV-2 nsp12與ns5b的空載狀態(Apo state)的相似度最高。鑑於ns5b在空載/延伸/抑制狀態下的構象變化,這似乎表明催化殘基D760、D761和典型的D618將發生構象變化,以便與這些二價陽離子形成配位鍵(圖4B)。後者將與基序F中的變構殘基R555一起錨定進入的核苷酸或抑制劑的磷酸基團(圖4C)。在HCV ns5b延伸複合物或它與二磷酸索非布韋(pp-sofosbuvir)形成的複合物的結構中,一個關鍵的特徵是整合到RNA鏈上的二磷酸索非布韋與N291(相當於SARS-CoV-2中的N691)相互作用,但由於它的糖基上發生氟取代,它不能與S282和D225連接成氫鍵網絡(圖4D),不過這是讓進入的天然核苷酸保持穩定所必需的。然而,瑞德西韋保留了一個完整的核糖基團,所以它可能能夠像天然底物一樣利用這個氫鍵網絡。此外,SARS-CoV-2 nsp12中的T680也可能與瑞德西韋的2'羥基形成氫鍵,當然也可能與進入的天然NTP形成氫鍵(圖4D)。此外,基序F中的V557的疏水側鏈很可能讓+1模板RNA鹼基尿苷保持穩定,使得尿苷與進入的三磷酸瑞德西韋(ppp-remdesivir)進行鹼基配對(圖4E)。

圖4.瑞德西韋在SARS-CoV-2病毒nsp12中的摻入模型。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b7498。

SARS-CoV-2在全球範圍內的迅速傳播突顯了開發新的冠狀病毒疫苗和藥物的必要性。SARS-CoV-2病毒聚合酶nsp12看起來是開發新藥物的一個很好的靶點,特別是考慮到瑞德西韋等先導抑制劑已經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考慮到核苷類似物的結構相似性,這項研究中討論的結合模式和抑制機制也可能適用於其他的此類藥物或候選藥物,包括在

臨床試驗

中證明有效的法匹拉韋(Favipiravir)。除了其他的有前景的藥物靶標(比如SARS-CoV-2的主蛋白酶)之外,這個靶點還可以潛在地支持開發抗冠狀病毒混合物,從而潛在地可用於發現廣譜抗病毒藥物。(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Yan Gao et al. Structure of the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from COVID-19 virus. Science, Published online: 10 Apr 2020, doi:10.1126/science.abb7498.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三維精細結構—新聞—科學網
    /婁智勇教授/王權教授等組成的「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了新型冠狀病毒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單元「RdRp-nsp7-nsp8」複合體的三維空間結構,整體解析度達到2.9 埃(Å)。
  • 新冠病毒重要藥物靶點-RNA聚合酶精細結構獲解析—新聞—科學網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我國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瑞德西韋抑制新冠病毒RNA依賴性RNA聚合酶...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SARS-CoV-2是一種正鏈RNA病毒,它的複製是由病毒非結構蛋白(nsp)的多亞基複製/轉錄複合物介導的,這種複合物的核心成分是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的催化亞基(nsp12)。
  • 饒子和院士團隊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的結構(瑞德西韋的靶點)
    他們利用大腸桿菌表達了全長新冠肺炎的nsp12(S1-Q932),並與在大腸桿菌中共表達的nsp7(S1-Q83)和nsp8(A1-Q198)孵育後,純化複合物,利用冷凍電鏡獲得了一個2.9解析度的複合物的三維重建結構,就像在SARS冠狀病毒nsp12-nsp7-nsp8複合物中觀察到的那樣,新冠肺炎的nsp12的結構包含一個「右手」聚合酶域(S367
  • 靶向SARS-CoV-2 RNA基因組的小分子配體及核糖核酸酶靶向降解嵌合體開發
    作者針對2020年世界流行的COVID-19,通過分析其基因組結構特徵,開發了可以通過靶向SARS-CoV-2 RNA基因組影響病毒移碼的小分子化合物;同時以此小分子為基礎發展了核糖核酸酶靶向降解嵌合體,通過細胞核糖核酸酶破壞病毒基因組,證明SARS-CoV-2 RNA基因組也是一類可成藥靶點。
  • Nature:針對RNA轉錄和剪接的新觀點!磷酸化調節著RNA聚合酶II對不...
    如今,我們為這一思考添加了一個關鍵的新層,這增強了我們對剪接和主要的轉錄複合物RNA聚合酶II的理解。」Young的實驗室一直處於研究凝聚物形成方式和時間以及它們在基因調控中的功能的最前沿。在當前的這項新的研究中,Young和他的同事們,包括論文第一作者Eric Guo和John Manteiga,將他們的精力集中在基因進行轉錄時發生的關鍵轉變,其中轉錄是基因激活的一個早期步驟:依據基因的DNA模板產生RNA。首先,產生RNA所需的所有分子機器,包括稱為RNA聚合酶II的大型蛋白複合物,在給定基因上進行組裝。隨後,對RNA聚合酶II的特定化學修飾允許它開始將DNA轉錄成RNA。
  • 微生物所在流感病毒聚合酶調控RNA合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由於流感病毒易發生基因重配和抗原突變,現有疫苗無法提供持久性保護,再加上流感病毒的耐藥性問題出現得越來越頻繁,開發新型的抗病毒藥物已然迫在眉睫。流感病毒聚合酶對於病毒複製增殖和宿主適應都具有重要作用,並且在不同類型流感病毒中較為保守,是抗病毒藥物研發的重要靶點。因此對於流感病毒聚合酶工作機制的探索一直是研究熱點。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3 21:32:50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Quan Wang、中科院武漢病毒所Peng Gong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新冠病毒(SARS-CoV
  • RNA疫苗或成新冠疫情終結者?|rna|新冠疫苗|滅活疫苗|疫苗
    滅活疫苗( Inactivated vaccines)滅活疫苗是通過加熱、化學手段或者輻射等方式使病毒失去活性,這些滅活後的病毒無法在體內複製,但仍可觸發免疫效應。滅活疫苗也被廣泛使用,早前在針對脊髓灰質炎病毒的疫苗和某些類型的流感疫苗中曾應用過這一技術。九月初,中國政府已經緊急批准了由Sinovac Biotech公司開發的滅活COVID-19疫苗,限量使用於高危人群[4]。
  • 【科技前沿】饒子和/婁智勇/鄧菲首次解析了分段負義RNA病毒聚合酶...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報告了血小板減少症伴隨著重度發燒的症候群病毒(SFTSV)L蛋白的全長冷凍電鏡結構,解析度為3.4Å:L蛋白包含三個功能部分的原子模型(核酸內切酶,RNA依賴性RNA聚合酶和帽結合結構域)和兩個結構域(具有阻斷劑基序的臂結構域和羧基末端套索結構域)。
  • 禽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亞基「真相」被揭示
    繼2008年8月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禽流感病毒RNA論文之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迎芳領導的課題組和饒子和院士領導的南開大學、清華大學和生物物理所聯合實驗室,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析了該RNA聚合酶PA亞基剩餘的氨基端(PAN)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從而基本完成了對流感病毒聚合酶PA亞基的結構生物學研究工作。他們的研究結果清晰地揭示了PA蛋白具有核酸內切酶功能。
  • SARS-CoV-2複製轉錄複合物中解旋酶-聚合酶偶聯的結構基礎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閱讀原文摘要SARS-CoV-2是2019-2020年暴發的大流行的病原體。SARS-CoV-2基因組在複製和轉錄時需要RNA依賴性RNA聚合酶全酶(Holo-RdRp, 由亞基nsp7 / nsp82 / nsp12組成)和一系列輔因子。其中一種輔因子是nsp13解旋酶。
  • 科學網—新冠病毒「複製機器」核心部件的三維結構現身
    魡解析度電子顯微結構   本報訊(記者黃辛)近日,「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冠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新冠肺炎藥物奠定了基礎。
  • 細化新冠病毒RNA基因組的結構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是一種單鏈RNA冠狀病毒,它的出現引起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的新型冠裝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當前,尚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或是疫苗。此外,我們對SARS-CoV-2的了解還很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當前治療方法的開發進展。
  • Molecular Cell:中國科學家揭示A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複合體的三維...
    Resolution」的論文,揭示了流感病毒RNA聚合酶複合體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物理所劉迎芳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組等中外多方參與的實驗室通過使用最新的高解析度單顆粒冷凍電鏡三維重構技術,解析了含有A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大部分成分的4.3埃解析度的四聚體電鏡結構。該複合體涵蓋了流感病毒聚合酶催化活性的核心區域。
  • Nature重磅:高福/施一首次解析了砂粒病毒科聚合酶結構,對於藥物開發有重大意義
    這些病毒編碼一個大型的多域依賴RNA的RNA聚合酶,用於病毒基因組的轉錄和複製。病毒聚合酶是主要的抗病毒治療靶標之一。但是,尚不知道砂粒病毒聚合酶的結構。砂粒病毒科基因組包括兩個僅編碼四種病毒蛋白的RNA片段:包膜糖蛋白前體,核衣殼蛋白,基質鋅結合蛋白(Z)和大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L)。L蛋白是具有轉錄和複製活性的多結構域機器。與其他分段負義RNA病毒(sNSVs)相似,複製是從頭開始的,並且涉及互補RNA(cRNA)中間體。但是,完整的砂粒病毒科聚合酶的結構及其潛在的RNA合成機制仍知之甚少。
  • CellReports|施一/高福課題組解析出SARS-CoV-2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的結構
    -2」的研究文章,該研究通過Cryo-EM技術解析了SARS-CoV-2核心聚合酶複合物nsp12-nsp7-nsp8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並發現SARS-CoV-2的這個核心聚合酶複合物與SARS-CoV的相比,酶活性更低,熱穩定性更差。
  • 中科院等多團隊基於冠狀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 開發出新型抗新冠...
    截至4月22日,全球新冠確診病例已超過250萬例,超過17萬人死亡。目前尚無可用於預防和治療新冠的臨床有效疫苗或特定抗病毒藥物。新冠病毒是引起全球COVID-19爆發的病原體,是一種有包膜的、單正鏈RNA病毒,SARS-CoV-2主蛋白酶在其生命周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入侵細胞後,新冠病毒會立即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合成自身複製必需的兩條超長複製酶多肽(pp1a和pp1ab)。
  • RNA疫苗或成新冠疫情終結者?
    牛痘疫苗成功消除了當時肆虐人間的天花,愛德華也因此被稱為疫苗之父。在此之後,人類繼續成功地用疫苗控制和根除了許多嚴重的動物傳染病(例如經典的豬瘟、牛瘟)和人類傳染病,如小兒麻痺症、麻疹、腮腺炎、流感等[2]。 疫苗的種類不同,但發揮作用的機制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