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性地開發出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方法---基於PfAgo的人工限制酶

2021-01-10 生物谷

圖片來自ACS Synthetic Biology, doi:10.1021/acssynbio.6b00324


2017年2月17日/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教授Huimin Zhao和研究生Behnam Enghiad開創性地開發出一種新的基因工程方法用於基礎生物學研究、應用生物學研究和醫學應用。他們的研究有潛力通過改善DNA切割的精確度和忠誠度為基因組研究打開新的大門。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2月6日在線發表在

ACS Synthetic Biology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rogrammable DNA-Guided Artificial Restriction Enzymes」。

Zhao說,「利用我們的技術,我們能夠構建出高度活性的人工限制酶(artificial restriction enzymes, AREs),這些AREs幾乎對任何一種序列產生特異性,而且能夠產生確定的長度可變的粘性末端。這是生物技術領域的一個罕見的例子,在這個領域裡,人們能夠以一種理性的方式輕鬆地和準確地設計一種想要的生物學功能或試劑。」

限制酶是基因組研究的一種重要的工具:通過在特定的位點切割DNA,它們產生切口,供外來DNA插入,從而實現基因編輯的目的。這個過程不僅是通過自然發生的限制酶實現的,而且其他的AREs近幾年來日益吸引人們的關注。用於「剪切-粘貼」基因編輯的

細菌

免疫系統CRISPR-Cas9和修飾的限制酶TALEN是這類技術的兩個流行的例子。

儘管在基因工程中有用處,但是沒有AREs會產生確定的「粘性末端」。粘性末端指的是DNA梯形結構在限制酶的作用下會產生不平齊的切口,留下幾個突出的核苷酸,它們之間正好互補配對。當插入新的DNA時,粘性末端會提高插入成功率。Enghiad解釋道,「如果你能夠利用相同的限制酶切割兩種不同的DNA樣品,那麼產生的粘性末端是互補的。它們彼此之間發生雜交。如果你使用一種連接酶,那麼你能夠將它們連接在一起。」

然而,限制酶本身有一種重大的缺點:促使它們進行切割的識別序列是非常短的---通常僅為四到八個鹼基對。鑑於這些酶會在這種識別序列出現的任何地方進行切割,因此科學家依賴於發現切割位點在有機體的基因組或質粒中僅出現一次的限制酶。當手邊的DNA長几千個鹼基對時,這經常是一個難題。

這個問題可部分上通過發現的限制酶的絕對數量加以解決:已描述了3600多種限制酶,但僅有250多種限制酶是市場上可買到的。Enghiad說,「在我們的冰箱裡,為了我們的其他研究,我們很可能有100多種不同的限制酶。每當我們想要組裝東西時,我們仔細查看它們,但是發現獨特的限制位點的機率是非常低的。」

「我們的新技術將所有的這些限制酶統一到由一種蛋白和兩種嚮導DNA組成的單個系統中。你不僅能夠替換它們,而且你如今也能夠靶向其他的限制酶不能夠靶向的限制位點。」

Enghiad和Zhao開發的這種技術是通過使用一種從強烈熾熱球菌(

Pyrococcus furiosus

)提取出的Argonaute蛋白(PfAgo)構建AREs。當PfAgo發現它的切割位點時,在一種嚮導DNA的引領下,它能夠識別更長的序列,從而增加它的切割特異性,消除了限制酶帶來的很多障礙。再者,PfAgo甚至能夠比限制酶產生更長的粘性末端,相比於其他的AREs,這是一種重大的益處。

Enghiad解釋道,「當我們開始研究時,我受到一篇針對一種相關蛋白TtAgo的論文的啟發。它能夠使用一種嚮導DNA切割DNA,但僅在高達70℃下才會進行切割。DNA鏈在75℃以上開始分離,這能夠允許一種蛋白產生粘性末端。我推斷,如果一種蛋白在更高的溫度下有活性的話,那麼這種蛋白能夠作為一種人工限制酶發揮作用。」

「因此,我開始尋找這樣的人工限制酶,結果我發現了PfAgo。」

除了替換用於基因工程的限制酶,Enghiad和Zhao認為他們的技術將在生物學研究中具有廣泛的應用。通過產生任意長的粘性末端,PfAgo能夠更加容易地組裝大分子DNA,並且能夠克隆大分子DNA。

這種技術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它的應用範圍從發現新的小分子藥物到設計微生物細胞工廠用於合成燃料和化學物,再到對

遺傳

病和病原體進行分子

診斷

。這些都是Zhao和Enghiad當前正在研究的領域。

Zhao說,「由於它的史無前例的簡單性和可編程性(單個DNA,加上用於靶向的嚮導DNA)以及可獲得性,我們期待在所有的基於限制酶或核酸酶的生物技術應用和基礎生物學研究中,基於PfAgo的AREs將變成一種強大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在分子生物學中的作用就好比是CRISPR技術在

細胞生物學

中的作用。」(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原始出處:Behnam Enghiad, Huimin Zhao. Programmable DNA-Guided Artificial Restriction Enzymes. ACS Synthetic Biology, Publication Date (Web): February 6, 2017,doi:10.1021/acssynbio.6b00324.


2017(第四屆)基因編輯與臨床應用研討會

會議時間:2017.6.9 -6.10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7GeneEditing/

相關焦點

  • Metab Eng:開發出基於CRISPR/Cas9的CasPER,高效地對酶進行基因改造
    2018年8月2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丹麥技術大學、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基於CRISPR/Cas9的方法,從而能夠靈活地對必需的酶和非必需的酶進行基因改造。這有很多應用,包括開發產生基於生物的藥物、食品添加劑、燃料和化妝品的方法。
  • ...組開發出優化基因編輯和追蹤DNA修復的新方法 | Cell Discovery
    > 期刊:Cell Discovery 作者:Jianhang Yin, Mengzhu Liu, Yang Liu, Jinchun Wu, Tingting Gan, Weiwei Zhang, Yinghui Li, Yaxuan Zhou, Jiazhi Hu 發表時間:2019/03/26 數字識別碼: 10.1038/s41421-019-0088
  • Nature:開發出Cas9-MMEJ可編程基因編輯方法,有望治療143種由DNA微...
    2019年4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利用CRISPR-Cas9和一種很少使用的DNA修復途徑編輯和修復一種特定類型的與微重複(microduplication)相關的基因突變。這種可編程基因編輯方法克服了之前在基因校正中所遭遇的低效率。
  • 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Cas9核酸酶 提高基因編輯安全性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問世以來已經在很多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利用這一技術開發的基因療法在醫療健康領域中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CRISPR/Cas9技術能夠對基因組在指定位點進行基因編輯,但是對這項技術的一個常見的憂慮是擔心基因編輯會在不該出現的地方發生。
  • 「管住」脫氨酶,基因編輯不脫靶
    基因編輯技術存在的脫靶效應是影響其能否廣泛應用的主要限制因素。近日,《自然—方法學》在線發表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基因組研究所、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與中科院馬普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合作的最新成果。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左二偉告訴《中國科學報》,這項最新成果即為基於GOTI技術探索解決單鹼基編輯器脫靶效應的方法。目前,以CRISPR/Cas9 系統為核心的基因編輯工具被廣泛應用於造血幹細胞、神經細胞等醫學研究領域。
  • ...開發出能同時對多個基因組位點進行編輯的超強基因編輯工具...
    2020年4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多倫多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技術能同時對基因組中多個位點進行編輯,從而就有望幫助研究不同DNA的組合與人類健康和疾病的關聯。
  • 單鏈DNA介導的人工限制性內切酶PfAgo或可用於捕獲基因簇
    單鏈DNA介導的人工限制性內切酶PfAgo或可用於捕獲基因簇 來源: 生物催化劑設計與改造服務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2-21   今日
  • Science:基因編輯大牛張鋒開發出RESCUE技術,可擴大RNA編輯能力
    2019年7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基於CRISPR的工具徹底改變了我們靶向與疾病相關的基因突變的能力。CRISPR技術包括一系列不斷增長的能夠操縱基因及其表達的工具,包括利用酶Cas9和Cas12靶向DNA,利用酶Cas13靶向RNA。這一系列工具提供了處理突變的不同策略。
  •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女性科學家因開發「基因編輯」工具獲獎!
    她們分別是法國化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nne Doudna),二人因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而獲獎。這是諾貝爾化學獎首次同時授予2名女性科學家。她們二人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人民幣760萬元。
  •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女性科學家因開發「基因編輯」工具獲獎
    她們分別是法國化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nne Doudna),二人因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而獲獎。這是諾貝爾化學獎首次同時授予2名女性科學家。​她們二人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人民幣760萬元。
  • 劉如謙再出手,一天兩篇頂級論文,再次升級CRISPR基因編輯系統
    劉如謙等人於2016年首次提出的單鹼基鹼基編輯系統比傳統的CRISPR/Cas9編輯系統更可控,但也會在基因組範圍發生隨機的「脫靶」突變,並且檢測這些隨機突變的唯一方法是進行全基因組測序,這是一種既繁瑣又昂貴的方法。因此,基因編輯技術走向臨床應用仍面臨很大的問題。
  • 一文讀懂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
    基因編輯技術是一種通過使用靶序列特異性工程核酸酶來操縱真核基因組的新興治療手段,包括模型細胞系的開發、疾病機理的發現、疾病靶標的確定、轉基因動植物的開發和轉錄調節。由於基因編輯技術在促進基因組中序列的正確校正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優勢,基於基因編輯的療法正被積極地開發為治療多種疾病的下一代治療方法。
  • 細菌的另一種防禦系統,也能基因編輯
    Doudna獲得,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即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界中潛在的基因編輯工具並不止於CRISPR,還有更多的工具仍有待人類開發!緊接著,研究人員發現每一個DNA片段都會與帶有互補鹼基序列的RNA相連,這使得他們意識到一種叫做逆轉錄酶的酶從附著的RNA中合成了DNA,並由此形成了一個由RNA、DNA和酶組成的複合體。
  • 我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RNA編輯系統,編輯效率最高可達80%
    最近,科學家們已將胞苷脫氨酶或腺苷脫氨酶與CRISPR-Cas9融合在一起,構建出可編程的DNA鹼基編輯器,從而為校正致病性突變提供新的機會。除了對DNA進行編輯之外,ADAR腺苷脫氨酶也被用於對RNA進行精確編輯:將腺苷(A)轉換為肌苷(I),即A→I轉換。
  • 動物所通過人工合成gRNA骨架進一步拓展Cas12b/C2c1基因編輯工具盒
    近年,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及其相關應用成為生命科學領域備受關注的熱點研究方向。基於這種技術,科學家們可高效、快速、便捷地對感興趣的基因進行編輯,在基礎科研、農業和醫學的發展中具有重要應用。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團隊此前報導開發出基於CRISPR-Cas12b/C2c1的第三種CRISPR基因組編輯工具。
  • 細菌的另一種防禦系統,也有基因編輯潛力
    Doudna獲得,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即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基於這項由細菌/古菌的防禦系統改造而來的技術,研究人員能以極高精度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並有望更改某些生物的生命周期。
  • 科學家開發出新方法篩選新的癌症藥物靶標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癌症與血液疾病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篩查方法,即利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在小鼠體內測試上千個腫瘤基因的功能。他們利用這種方法揭示出新的藥物靶標,從而可能潛在地改進PD-1檢查點抑制劑(一類新的有前景的癌症免疫療法)的療效。
  • Science | 科學家成功開發新型檢測技術,可實時檢測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脫靶效應有可能導致基因突變,其不確定性和未知的安全風險限制了基因編輯技術的推廣應用。目前的基因編輯技術尚無法精準靶向目標序列,並不產生脫靶效應。科學家認為,既然無法完全避免,為安全起見,更好地了解、控制可能產生的脫靶效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脫靶檢測方法的開發成為了基因編輯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
  • 基因編輯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研究者Thomas Gonatopoulos-Pournatzis表示,我們花費了多年來開發能同時檢測Cas9和Cas12a酶的組合性基因編輯技術,隨後我們將這些酶類進行結合開發出了ChyMErA系統;研究人員嘗試了多種方法來誘導基因片段缺失,但並沒有哪一種手段會比ChyMErA更加有效;研究者發現,ChyMErA能夠成功剔除基因片段,隨後研究者在大規模篩查中利用該技術來系統性地分析基因如何進行結合來發揮作用
  • Cell:開發出基於CRISPR的方法研究lncRNA的功能
    如今,在一項開創性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貝絲以色列女執事醫學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來鑑定和確定lncRNA在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對化療藥物產生耐藥性中所起的功能作用。這種新技術將來自公開可獲得的藥理學資料庫的信息與前沿的CRISPR技術相結合,篩選影響治療反應的編碼基因和非編碼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