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鏈DNA介導的人工限制性內切酶PfAgo或可用於捕獲基因簇
來源: 生物催化劑設計與改造服務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2-21 今日/總瀏覽:2/3285
限制性內切酶是一識別DNA序列並在識別序列或識別序列附近進行切割的細菌蛋白。大多數限制性內切酶如II型限制酶,只能識別較短的DNA序列(如4-8bp),這大大限制了這種酶在DNA重組技術中的應用。為了克解決以上難題,已有相關蛋白質工程研究工作被報導,如通過將DNA結合域與核酸酶域(鋅指頭結合蛋白ZFNs或類轉錄激活子核酸酶TALENs)融合而成的人工限制性內切酶(Artificial restriction enzymes, AREs);或在體外利用CRISPR-Cas9系統設計的AREs。這些已報導的AREs具有比天然存在的限制酶更高的特異性,但它們切割DNA之後並不能生成明確的黏性末端或平末端,並且這類AREs的活力不高。基於這些因素,限制了已報到的AREs在體外的應用。
Argonaute是一類可結合在短的核苷酸序列上的蛋白,它在所有生物中都很保守。在真核生物中,Argonaute蛋白參與了RNA沉默或者RNA嚮導的RNA切割;而在原核中,Argonaute蛋白可以在短的DNA序列的引導下切割ssDNA或ssRNA。而近期,來自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人員,藉助來自古細菌Pyrococcus f uriosus裡的Argonaute(PfAgo),以5』端磷酸化的ssDNA為嚮導,實現了分子克隆和DNA fingerprinting。據研究人員介紹,PfAgo能夠切割靶定DNA序列形成明確的黏性末端,在切割過程中,先將PfAgo、ssDNA及線性雙鏈DNA孵育在87-98 °C高溫環境下,PfAgo在ssDNA引導下結合和切割退火後的單鏈模板;然後再將孵育溫度降低,讓切割後的DNA退火形成具有明確黏性末端的雙鏈DNA。小編認為,pfAgo介導的體外切割,從操作上來講,嚮導RNA為單鏈DNA,可直接合成,相比於Cas9系統的嚮導RNA,ssDNA的獲得更為方便且穩定;另外,PfAgo介導的切割或可用於大片段的捕獲,將基因組與pfAgo、ssDNA混合,然後根據文章所所報導的步驟進行定點切割,進而撈取我們所想要的大片段。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