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5月,美國的載人登月計劃——阿波羅,正式實施,這項浩大的工程旨在未來的十年裡把美國太空人送上月球,時任總統甘迺迪還雄心勃勃地表示「不是因為它簡單,而是因為它很難」。
這項劃時代的工程有超過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80多個科研機構參加,總人數甚至超過30萬人,耗資更是高達255億美元,相比於美國在二戰時動用10萬人,歷時3年,耗資20億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阿波羅計劃更可謂是石破天驚。
NASA在經歷了數次挫折後,仍堅持不懈。特別是1967年1月阿波羅1號任務中,三名太空人被活活燒死在座艙內。
1969年7月21日,阿波羅11號載著三位太空人來到了環月軌道。科林斯在指令艙留守,等待隊友返回。阿姆斯特朗與奧爾德林駕駛「鷹號」登月艙成功在月球著陸。當阿姆斯特朗扶著階梯踏上月球時,說出那句名言:「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阿波羅11號於7月24日返回地球,太空人受到了熱烈歡迎,時任總統尼克森還親自到現場迎接英雄凱旋。
阿波羅11號的成功,並不是阿波羅計劃的終點,它僅是承上啟下,NASA後續還有更宏偉的規劃。
阿波羅12號於1969年11月14日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11月19日成功登月,五天後安全返回。
接下來登場的自然是阿波羅13號,「13」這個數字在西方意味著不吉利,預示著災難,而阿波羅13號似乎從剛發射就遭到了詛咒。
1970年4月11日,阿波羅13號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將其託舉起的土星5號火箭卻在上升時,由於縱向耦合振動導致二級火箭的一臺推進器提前關閉,險些釀成大禍。幸好工程師臨時延長了其他四臺推進器的燃燒時間,保證了土星5號火箭有足夠的推力把阿波羅13號送入預定軌道。
阿波羅13號終於進入茫茫太空,奔向月球。就在飛船離地球約32萬公裡時,地面控制人員收到了急促的求救呼叫「休斯頓,我們有麻煩了!」原來,阿波羅13號服務艙的二號氧氣罐發生了爆炸,其餘的氧氣罐也受到了波及,燃料電池出現嚴重損壞,情況十分危急。
地面控制人員緊急商討後,決定放棄此次登月任務,現今最關鍵的是讓三名太空人能平安返回地球。
阿波羅13號飛船由三部分組成,登月艙、指令艙、服務艙。發生爆炸的服務艙位於尾部。地面人員要求太空人進入擁有獨立生命維持系統的登月艙,將之作為「救生艇」。飛船繼續向月球奔去,然後利用月球的引力彈弓效應,把飛船「甩」回地球。
阿波羅13號飛船的登月艙,最初設計只夠兩名太空人用兩天,一下子塞進三個人,飛船內的資源變得十分緊張,缺水少食自不必提,電力加熱裝置也被迫關閉,太空人只得在接近零度的低溫中咬牙堅持。他們還必須在如履薄冰的高壓下,保持心態平和,儘量減少呼吸。
可是問題還是來了,他們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升高,已接近危險值。地面控制人員急中生智,要求太空人利用身邊僅有的材料,飛行手冊、膠帶、內衣褲、襪子,製成簡易的空氣過濾裝置,這才成功降低了艙內的二氧化碳濃度。
四天對於地球上的我們也就彈指一揮間,可是對於在阿波羅13號飛船登月艙裡苦苦煎熬的三位太空人來說,真是度日如年。
終於,飛船舷窗外的地球越來越大。三位太空人從飛船的登月艙進入了飛船的指令艙。因為在最初設計時,只有指令艙擁有隔熱措施,能再入大氣層返回地球。
太空人憑藉過人的膽識、高超的技術,在其他設備失靈的情況下,僅以手上的腕錶計時,成功完成14秒點火的壯舉。指令艙以分毫不差的精確軌道進入大氣層。若有半分差池,飛船將被大氣層反彈回深淵般的太空或直接燃燒殆盡,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1970年4月17日,歷經磨難的阿波羅13號終於回到了地球,指令艙濺落在太平洋上。搜救人員火速趕到,三位太空人大體無礙,只有一人因缺水患上了尿道感染,須住院治療。
NASA事後進行了詳細調查,並修改了飛船的設計。此類事件再也沒有發生。
這三位沒能踏上月球,但同樣創造了阿波羅奇蹟的太空人是,吉姆•洛威爾、傑克•斯威格特、弗萊德•海斯。
(轉載請取得授權,否則必究;本文圖片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