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故事】「輪船之父」富爾頓

2021-02-23 福建省科技館

1802年的一天,法國巴黎塞納河畔圍滿了人。他們抻長脖子在那裡看熱鬧:河裡,一些人正在打撈著什麼。其中那個領頭的人,渾身水溼,在河裡已經工作了一晝夜,連飯都沒吃。直到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從河底撈上一臺又重又大的機器,他昏倒了,從此病了好長時間。

他,就是羅伯特·富爾頓。富爾頓的父親是英國的一個窮裁縫,流落到美國生下了他。

富爾頓在撈什麼呢?他在撈蒸汽機。

原來,富爾頓在工人們的幫助下,花費了許多時間,建造了一艘長70英尺、寬8英尺、吃水3英尺的輪船。當這艘輪船準備正式試航的時候,誰知在夜間遇上了狂風暴雨,塞納河上風浪洶湧,那艘輪船結構薄弱,加上蒸汽機和銅的鍋爐又非常沉重,船經不起風浪的襲擊,攔腰折成兩段。

富爾頓看到辛勤勞動的成果付之東流,悲痛欲絕。在工人們的幫助下,才總算把蒸汽機和鍋爐撈了上來。

失敗,沉重地打擊了富爾頓。但是,富爾頓並沒有倒下去,沒有灰心,他從失敗中吸取了教訓。

又經過5年的努力,1807年,富爾頓終於在美國紐約建成了另一艘輪船「克萊蒙特號」。這艘輪船長150英尺,寬13英尺,吃水2英尺。然而,許多人嘲笑這艘輪船是「富爾頓的蠢物」。

8月17日,「克萊蒙特號」生火試航了。那天,哈得孫河岸上擠滿了參觀的人群。「克萊蒙特號」裝了40名乘客,隆隆地離開碼頭。

開船不久,出了故障,輪船停滯不前。這時,富爾頓馬上進行修理,很快就排除了故障,以每小時4英裡(1英裡 ≈1.6公裡)的速度破浪前進。

這是世界上第一次輪船航行。從此,富爾頓被譽為「輪船的發明者」。

富爾頓家境貧寒,9歲時父親去世了。他家附近有一家機器鋪,富爾頓從小就喜歡在那裡看工人們怎麼拆機器、修機器,有時還當他們的小助手。漸漸地,富爾頓懂得了機械的一些基本原理。14歲時,富爾頓在別人的指導下,製成了一支氣槍。

後來,富爾頓結識了瓦特,愛上了蒸汽機。他把蒸汽機運用到船上,終於發明了輪船。

富爾頓是一個不知疲倦的人,一生中設計、製造了17艘輪船。每設計一條新船,他總是有所改進,有所創新。他始終不以已經取得的成績為滿足。就在他逝世的那一年,他還設計、製造了一艘快艇。

現在,美國把富爾頓的故鄉賓夕法尼亞州的蘭開斯特縣命名為「富爾頓縣」,用以紀念這位「輪船之父」。

相關焦點

  •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科學家傳記繪本講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我深以為然,回首歷史,中國從近代發展到如今,那些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為科技創新而執著、為人民的幸福而努力的科學家們,實在是令人尊敬。可以說,正是由於他們無私的獻身於科學才造就了今日的中國,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那麼,中國究竟有哪些科學家呢?他們的一生有何成就?
  • 「雜交穀子之父」趙治海故事將登熒幕 講述中國科學家「谷魂」
    中新網石家莊11月25日電 (記者 李茜)以「雜交穀子之父」趙治海為故事原型的影片《谷魂》近期拍攝完畢,並將作為建黨100周年獻禮片明年上映。該影片全方位、多角度再現了趙治海創造「張雜谷」,對世界糧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的歷程。中新網記者近日對該影片主創人員進行了專訪。圖為製片人張李林。
  • 中國遺傳學之父,曾九死一生回國效力,最終為什麼又出走美國?
    然而,有一位中國遺傳學之父,在建國之前曾在九死一生的狀況下回國效力,而後,他卻又心灰意冷、出走美國。那麼,這位遺傳學之父是誰?他又為什麼會在回國之後又一次離開祖國呢?正文這位中國遺傳學之父就是李景均,他出生於1912年。由於李景均的家庭條件較好,因此,他自幼就接受到了較為先進的教育。
  • 中國遺傳學之父,曾九死一生回國效力,最終為什麼又出走美國?
    然而,有一位中國遺傳學之父,在建國之前曾在九死一生的狀況下回國效力,而後,他卻又心灰意冷、出走美國。那麼,這位遺傳學之父是誰?他又為什麼會在回國之後又一次離開祖國呢?但是,李景均卻始終心繫著仍處於戰火之中的祖國,當時,他在與妻子完婚後,就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美國安穩的生活,坐上了駛向中國的輪船。
  • 古代科學家的故事,伽利略,現代科學之父
    伽利略伽利略是17世紀的科學巨匠,屢建科學奇勳。人們反而廣泛流傳著這樣的故事:當伽利略被迫籤字時,他嘴裡卻喃喃說著——「不管怎麼樣,地球仍在轉動!」由於好友們的拯救,伽利略總算獲準監外執行,被押回老家阿塞特。那裡離佛羅倫斯很近,但教會規定他不許去佛羅倫斯。宗教裁判所的判決隨後又改為在家軟禁,指定由他的學生和故友A.皮柯羅米尼大主教在錫耶納的私宅中看管他,規定禁止會客,每天書寫材料均需上繳等。
  • 「計算機之父」童年的故事學習案告訴你計算機的發明過程
    A、出示句子,相機指導朗讀:①這個思維奇特的小男孩兒,就是後來被世人稱為「計算機之父」的英國科學家阿蘭.圖靈。②在許多人眼裡,小阿蘭有些「怪」,因為他經常幹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③阿蘭是個特別的學生,他的思維經常是跳躍的,學習成績也不穩定。B、從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什麼?
  • 影片《谷魂》將登熒幕 講述「雜交穀子之父」趙治海的故事
    人民網石家莊11月27日電 (楊文娟)以「雜交穀子之父」趙治海為故事原型的影片《谷魂》近期拍攝完畢,並將作為建黨100周年獻禮片明年上映。該影片全方位、多角度再現了趙治海創造「張雜谷」,對世界糧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的歷程。
  • 黃峻講述中國核潛艇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黃旭華院士感人故事
    黃峻講述中國核潛艇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黃旭華院士感人故事 2019-12-05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才財雙全的管家——記「現代化學之父」 羅伯特.波義耳(科學家信主的故事,推薦!)
    波義耳即刻回答:「不能!我們已經失去了犯罪的自由!我們應當盡心竭力地服事上帝!」 才華展露 在17世紀中期的英國倫敦,有一群品行端正、志同道合的年輕科學家,常常聚在一起探討數學、化學、神學和物理學等領域的問題。他們沒有固定的地點,亦沒有固定的組織,所以被人戲稱為「影子大學」。
  • 沉沒的輪船,它的身上發生過什麼故事呢?
    遺憾的是,這座輪船在戰爭中被擊沉了。事實上,輪船被擊沉是一件極為尋常的事,對於在潛艇裡面的士兵來說,只要是會有威脅的可能,都會直接擊沉。二戰時期,就有著名的輪船被擊沉過,對於咱們國人來說,卻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它是屬於日本的阿波丸號,這艘輪船還是很先進的,全長有五萬英尺,最快時速有二十節,原本製造出來的原因就是旅遊,結果由於戰爭的原因,日本就對其改造了,更方便戰鬥。
  • 8位科學家故事被編成繪本,講述生動故事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青蒿素發現者屠呦呦、中國第一代航天人梁思禮……這些被譽為「共和國脊梁」的科學家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如何讓科學家們的人生經歷和奮鬥故事以更加新穎有趣的方式走近孩子們、發揮榜樣引領作用?
  • 人坐輪船、汽車坐輪船不新鮮,火車坐輪船過海了解一下
    人坐輪船、汽車坐輪船不新鮮,火車坐輪船過海了解一下 說起輪船大家都不陌生,即使沒有親自坐過,也一定聽說過。輪船行駛在水面之上,通常都是用來運人的,也有運汽車的。要說輪船運送火車,相信很多人都表示質疑,火車體積龐大,而且非常重,一節車廂重60噸左右,火車坐輪船不怕把輪船壓沉嗎?
  • 憶說:外灘9號輪船招商局的前世今生
    這裡最先是美國旗昌洋行的產業,1891年被輪船招商局買下,今天看到的大樓已由輪船招商局重新翻建。解放後大樓由上海港務監督局等單位使用,故又叫港監大樓。外灘中山東一路上的6號、7號、9號三幢樓,都是輪船招商局先後從外商手裡買下的房產。6號、7號分別由輪船招商局屬下的中國通商銀行和上海電報局所用。當輪船招商局買下旗昌洋行9號樓時,輪船招商局總部即由6號、7號遷入到9號樓。
  • 誰是「中國原子彈之父」?
    另外,中國的核彈事業也確實是在毛澤東「大力協同辦好這件事」的指示下,各條戰線協作攻關的結果,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有很多,把「中國原子彈之父」的帽子戴在錢三強頭上,不少組織領導者和科學家有看法的。這也是改革開放後有關「中國原子彈之父」的討論和不同觀點形成的原因所在。
  • 中國遺傳學之父,曾九死一生回國效力,卻因受排擠被迫返回美國
    在眾多的高端人才中,有這樣一位被譽為中國遺傳學之父的人,他曾冒著九死一生的風險回到中國,然而,最終他卻又一次放棄了中國的生活,轉而出走美國。那麼,在這位中國遺傳學之父的身上,究竟發生過什麼樣的曲折經歷呢?
  • 「非著名科學家」于敏逝世 他從不以「中國氫彈之父」自居
    那位「腦袋永遠20歲」、名字長達28年都是絕密的「非著名科學家」老於同志,還是走了。2019年1月16日13時35分,于敏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301醫院逝世,享年93歲。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這裡面並沒有「中國氫彈之父」——儘管這一說法流傳甚廣,就在今天于敏去世時,它也是媒體引用、朋友圈傳播最多的詞之一。1961年,于敏在原子核理論領域的研究漸入佳境,但在與著名核物理學家錢三強的一次談話後,開始轉入氫彈原理研究和核武器研製。
  • 蒸汽與人力的對決:鴉片戰爭中的英軍蒸汽輪船VS清軍車輪船
    但遭遇速度遠比自己快的火輪船後,只有死路一條。輪船憑藉卓越的動力,還屢屢作為登陸艦,將英軍部隊運送登錄上岸,並提供火力支援。  後浙江巡撫劉韻珂開創製船事,令龔振麟依前式製造更大的車輪船,龔振麟又用1個月時間造出了可以航海的車輪船。這種車輪船雖然還是人力驅動的,但是擁有較為複雜精密的機械裝置,要比古代的車船先進一些的,由此可見龔振麟的匠心。  雖然在鎮海還未完工的車輪船和龔振麟仿製的卡龍炮一起落到了英國人手裡,但到吳淞之戰前夕,清軍已經擁有了五艘車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