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速可3D列印生物醫學部件

2021-01-12 騰訊網

這張圖片顯示的是細胞粘附在由冷噴3D列印生成的鈦合金上,展示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不用膠、螺絲、加熱或其他傳統的粘合方法,康奈爾大學領導的一合作項目開發出一種3D列印技術,通過超聲速將粉末顆粒一起粉碎以製造多孔金屬材料。

這種被稱為「冷噴塗」的技術形式使得多孔結構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比傳統製造工藝製造的類似材料堅固40%。這種結構的小尺寸和多孔性使其特別適合於打造生物醫學組件,比如置換的關節。

該團隊的論文「SolidStat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 f P o r o u s T i - 6 A l - 4 V b y Supersonic Impact」(超聲速衝擊固態增材製造多孔Ti-6Al-4V)發表在《應用材料》上。

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Atieh Moridi是康奈爾大學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系的助理教授。

Moridi說:「我們專注於製造多孔結構,多孔結構在熱管理、能量吸收和生物醫學方面有很多應用。我們不再只把加熱作為粘合的輸入或驅動力,而是使用塑性變形來將這些粉末顆粒粘合在一起。」

Moridi的研究小組專注於通過增材製造工藝製造高性能金屬材料。增材製造不是將一大塊材料雕刻成幾何形狀,而是一層一層地構建產品,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方法,讓製造商在創造產品時擁有更大的靈活性。

然而,增材製造也有其自身的挑戰。其中最重要的是金屬材料需要在超過其熔點的高溫下加熱,這可能導致殘餘應力累積、變形和不必要的相變。

為了消除這些問題,Moridi和他的合作者開發了一種方法,使用壓縮氣體噴嘴在基板上點燃鈦合金顆粒。Moridi說:「這就像繪畫,但三維中構建的東西要多得多。」

這些粒子的直徑在45~106微米之間(1微米是1米的百萬分之一),運動速度約為每秒600米,比聲速還快。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速度,以另一種主流的添加劑工藝,直接能量沉積為例,其噴嘴以每秒10米的速度遞送粉末,Moridi的方法相比快了60倍。

粒子的出射速度並不是越快越好。研究人員必須仔細校準鈦合金的理想速度。通常在冷噴印刷中,顆粒要在臨界速度和侵蝕速度之間找到最佳點加速,臨界速度時將形成緻密固體,而侵蝕速度時顆粒碎裂得太厲害,無法粘住任何東西。

區別於傳統校準方式,Moridi的團隊使用計算流體動力學確定了一個速度,這個速度稍稍慢於臨界速度。當粒子以這種稍微慢一點的速度發射時,會形成更加多孔的結構,此形態對於生物醫學應用非常理想,比如用於膝關節或髖關節的人工關節,以及顱面部移植。

Moridi說:「如果我們將這種多孔結構植入體內,骨頭就可以在這些多孔內生長,形成生物固定。這有助於降低假體鬆動的可能性。這很重要。如果假體鬆動引起很大的疼痛,患者必須進行多次修正手術來取出植入物。」

雖然這個過程在技術上被稱為冷噴塗,但它確實涉及一些熱處理。一旦這些粒子碰撞並結合在一起,研究人員就對金屬進行加熱,金屬成分擴散到彼此之間,像均勻的材料一樣沉澱下來。

Moridi說:「我們只專注於鈦合金和生物醫學應用,但該工藝的適用性可能遠遠不止這些。」「基本上,任何能承受塑性變形的金屬材料都能從這一過程中受益。」這為建築、交通和能源等大規模工業應用開拓了很多機會。」 (曾欣欣)

相關焦點

  • 用鋁合金材料3D列印Eurostar E3000衛星部件
    目前該系統的最新版本Eurostar E3000,可裝載100個轉發器、若干天線,並且有效載荷功率範圍從4千瓦到最高14千瓦。如今,空客防務和航天公司在英國宣稱,他們已經使用鋁生產了第一個航天質量的3D列印部件。該部件是英國國家空間技術計劃下面一個兩年期的研究和開發項目的成果。英國國家空間技術計劃是由Innovate UK和英國航天局共同發起的。
  • 2020年中國3D列印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金屬3D列印...
    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爆發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不斷完善,目前已形成了3D生物列印、有機材料列印、金屬列印等多種列印模式,我國3D列印材料仍以工程塑料為主。2019年7月,主營業務為金屬列印的鉑力特在科創板上市,前瞻預計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的爆發期。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因此,它提供了一個範式轉變生物列印通過減少需要生物仿生材料和可製造性之間的妥協。全向3D列印技術的發展:從屈服應力流體到懸浮液。(A)在非自愈的屈服應力流體中進行全向列印。(上圖)使用可移動墨水的3d列印血管網絡示意圖。(下圖)3D微血管網絡的螢光圖像,通過在可光解聚的Pluronic F-127-diacrylate基體內全向印刷油墨(染成紅色)製成。標尺,10毫米。複製從[13]。(B-F)懸浮介質中的全向列印。(B)印在顆粒懸浮液中的小型俄羅斯娃娃。
  • 未來器官也可以用3D列印——3D生物列印技術
    對人身體各部位的複製是高度定製化的產品,通過3D列印這些部件可以與身體完全契合,與身體融為一體。以骨骼為例,當人體的某塊骨骼需要置換,可掃描對稱的骨骼,再列印出相應的骨骼,最後通過手術植入體內。3D列印技術還可用於細胞列印,細胞列印屬於較為前沿的研究領域,是一種基於微滴沉積的技術——一層熱敏材料
  • 上海3D列印:一篇文章帶你了解陶瓷3D列印
    大多數3D列印陶瓷都屬於技術範疇,但基於擠壓的列印工藝(下文討論)主要與經典陶瓷一起工作。陶瓷列印有哪些優勢呢?陶瓷3d列印有以下的一些特性。相比於其他材料他更具美感,觸覺性也更為優越,在化學抗性、生物相容性方面表現出眾,所以陶瓷3D列印常常會用於3D列印的醫學應用當中。陶瓷還有較好的電絕緣性和高強度的特點。
  • 從墨水出發,顛覆生物3D列印
    採編:孟詳睿、周俊  排版:謝鳴洲  公司   |   產品   |   火視觀點  公司名片公司名稱:CELLINK創立時間:2015年1月公司屬地:瑞典所屬行業:生物科技公司網址:http://www.cellink3d.com
  • 超聲速客機項目近期發展
    但在民用航空領域,因受限於經濟性、舒適性、安全性等因素,以及由於該技術與空域監管領域存在的其他潛在衝突等,超聲速客機一直難以投入市場,實現其商業價值。儘管如此,其在時間效率等方面所具備的優勢仍深深吸引著技術開發商、製造商持續不斷地進行相關研究探索,以期早日實現人類可承受的超聲速飛行。在當下疫情肆虐的嚴峻形勢下,近年來一些航空機構所開展的民用超聲速飛行項目仍在持續推進。以下呈現一些項目的發展情況。
  • 4WEB醫學的3D列印脊椎側桁架系統獲得FDA市場準入許可
    來源:3dprintingindustry桁架的力學之道之前,4WEB 醫學已經推出了一些創新的3D列印植入系統如ALIF前路脊柱桁架系統、頸椎桁架系統、截骨術的桁架系統。現在,隨著宣布他們的3D列印脊椎側桁架系統也得到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準入許可,4WEB 醫學在植入物領域的影響力繼續擴大。      這在脊柱治療領域,對於3D列印植入物解決方案來說可以說是一個裡程碑。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此外,模塊的可堆疊性使它們能夠像玩具磚一樣進行交互,提供可伸縮性和數千個潛在的幾何配置。最終,俄勒岡小組的目標是擴大技術和使用微型籠子生產實驗室製造的器官代替人類移植。 俄州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副教授luizbertassoni博士說:「使用專利持有者非常容易,它可以像lego一樣堆放在數千種不同的配置中,以匹配幾乎任何東西的複雜性和大小。」
  • 國外3D列印腎臟的最新進展!
    因此,關於再生醫學的研究已大大增加,再生醫學可以被定義為「替代,工程化或再生人類細胞,組織或器官以恢復或建立正常功能的過程」(Chris Mason&Peter Dunnill)。據說,由於包括3D列印在內的新製造技術,再生醫學正在不斷發展。簡而言之,生物3D列印就是利用逐層製造技術來結合細胞和生物材料,以產生功能類似的有機部分。
  • 細菌「活墨水」可用於3D生物列印
    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版、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告了一項3D生物列印領域的最新突破:歐洲科學家團隊研發出一種包含細菌的「活墨水」,可依據所添加細菌的不同種類,形成各種不同的三維結構,未來有望用於皮膚和器官移植。皮膚和器官移植可以拯救很多患者,但這項技術存在來源不足、排異反應等弊端。
  • 研究員開發出產生強大3D列印部件的混合PDMS彈性體
    近日,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成功使用PDMS彈性體混合物3D列印複雜幾何形狀,各種常見的矽基有機聚合物。3D列印的PDMS具有優異的拉伸強度,可用於模塑或澆注PDMS。  然而,通過對增材製造工藝進行一些調整,由給定材料製成的3D列印部件可以比由相同材料製成的傳統製造的部件更堅固。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在尋求優化用於3D列印的PDMS(聚二甲基矽氧烷或矽樹脂)方面剛剛取得類似的成就。
  • 基於3D列印的可生物降解材料人造牙應用
    因此,在項目中有必要選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作為基礎部分,不可生物降解的材料作為頂部。近年來,人們不斷探索和研究聚羥基烷酸酯的特性,以發展其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如縫合、心血管補片、創面敷料、引導組織修復/再生裝置、組織工程支架等。3.2 PHB 的特徵和屬性P(3HB)是PHA基團中最簡單、最普遍的一種,也是PHA聚合物中最早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的一種。
  • 口腔醫學領域3D列印材料的研究進展
    另外,由於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性,可以使其能夠與陶瓷、玻璃、纖維、無機粉末、金屬粉末等形成新的複合材料,在口腔醫學中,聚乳酸、聚己內酯、聚富馬酸二羥丙酯等屬於比較常見的3D列印材料。聚乳酸(PLA)是一種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的環保材料,能在特定條件下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會造成環境汙染,對環境保護非常有利,是公認的環境友好材料。
  • 盤點3D印表機型的各種應用分類
    打開APP 盤點3D印表機型的各種應用分類 撒羅滿3d列印 發表於 2020-03-20 16:28:05 (文章來源:撒羅滿3d列印) 3D列印技術可以運用生活中的許多領域,這一期,撒羅滿將帶您走進3D列印技術類型的具體分享,同時為您展示印表機類型的列印方式,帶您更全面的了解3D列印領域。
  • 迷之列印:全方位解讀生物3D列印產業
    3D生物列印是一個非常交叉和融合的學科,它集合了機械、材料、細胞等多種相關領域的技術 ,是一種利用3D增材製造原理,利用生物材料、生長因子、細胞等活性材料,以重建人體組織和器官為目標的跨學科、跨領域的新型再生醫學工程技術。
  • Science:膠原蛋白做「墨水」,3D生物列印出會跳動的心
    他們開發了一種叫做Freeform Reversible Embedding of Suspended Hydrogels(FRESH)技術,以膠原蛋白為生物墨水,3D生物列印了人類心臟的功能性部件(血管、瓣膜和心室搏動),並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和保真度。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
  • 3D生物列印新突破:細菌墨水可列印任何三維結構
    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在開發3D列印技術,隨著3D列印製造人類器官的實現,幾乎已經沒有什麼東西不能用它列印出來了。現在,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3D列印平臺,通過使用細菌墨水,可以列印出任何三維結構。
  • 3d列印材料大全,看看你知道幾個
    在3d列印領域,3d列印材料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3d列印材料是3d列印技術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在某種程度上,材料的發展決定了3d列印能否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目前,3D列印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光敏樹脂、橡膠材料、金屬材料、陶瓷材料等。另外,彩色石膏材料、人工骨粉、細胞生物材料、砂糖等食品也用於3D列印領域。
  • 浙大教授發明新型生物3D列印
    將來,人類肉身中部件的修復、更新,可能會大量地依靠材料科學。3D列印活體器官延長壽命的夢想儘管遙遠,但我們正向它一步步逼近。 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賀永教授課題組發明了一種新型生物3D列印方法,能夠操控不同種類的細胞形成特定結構的微球,進而長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組織。 這一方法將為體外重建類器官,為開發更為高效的器官晶片、實施更有效的細胞治療等,提供有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