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普好像很流行。
提起科普,《十萬個為什麼》堪稱當代中青年孩童時期的啟蒙讀物。在那個傳媒手段單一的年代,薄薄厚厚的書頁為無數少年打開了理想的大門。
到了2019年,給孩子們準備的科學文章、動畫、視頻和實驗手冊得到了極大豐富,似乎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與共享,更是寓教於樂的活動形式,是這個時代孩子們度過成長時光的必修課。
小銳卻覺得好像還差了一點什麼。
即使是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作為一個科學擦邊工作者,小銳仍然常常感覺自己的科學知識之不足,從高考智力巔峰滑坡到谷底的感覺並不好受。
這種不好受,在刷微博知乎公眾號,甚至是看電影的時候,感覺更甚。
問問周邊的親朋同事,紛紛表示同感,自己的知識儲備早已在工作中揮灑給了光陰的星辰大海,跟不上時代奔湧的步伐。
科普科普,科學知識普照你我。
或許科普不再滿足於停留在給孩子們講解科學知識上。在這個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年代,學習是終生的習慣,否則即使是一個熟讀《十萬個為什麼》的有為青年,也會遇到看不懂電影的尷尬局面。
抱著對科學知識和科普工作的真摯態度,小銳請來了科學界大牛、科普界太紅的王元卓教授,給大家講講今年院線爆燃電影《流浪地球》裡的科學知識,講講地球到底是如何「流浪」的?
重點提示:王教授的講解將會覆蓋宇宙空間、物理、超級計算、物端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晶片、生物信息、機器人等多個領域的100個左右的知識點,帶你重回智商巔峰,不要不好意思,該拿紙拿紙,該拿筆拿筆。(敲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