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小於1微米的晶體三維測定!以前50至100微米的都不可以

2021-01-20 博科園

晶體結構的三維分析需要對晶體進行完整三維觀察,像粉末一樣小的晶體,邊緣小於一微米,只能用電子輻射來分析。利用電子晶體學,從技術上講是不可能全面觀察單晶的。由維也納大學化學系蒂姆·格魯恩領導的研究小組對這種微小晶體進行了改造,這樣就可以看到全景了,研究成果現發表在《自然通訊》上。通常,晶體學家使用x射線檢查樣品,然而尺寸對x射線結構分析非常重要:邊緣小於50至100微米的晶體太小,無法產生可測量的信號。

電子晶體學是一個相當新的發展,無機化學系成員、x射線結構分析中心主任蒂姆格魯恩表示:現在可以證明,可以分析邊緣小於1微米的晶體——這包括許多迄今逃脫三維結構測定的晶體。電子與比x射線強得多的物質相互作用,亞微米大小的晶體在電子輻照下產生特有衍射圖像。這些為結構分析提供了數據,然而樣品盒阻止了360度的旋轉:目前只有一個旋轉軸可用,而穩定精密部件所需的金屬棒不能被電子穿透。

在任何方向上,只有大約75度旋轉是可能的,這給了最多300度的有價值數據,這導致了一個錯誤的結構分析。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PSI的同事想出了一個巧妙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項研究提出了兩種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準備了樣品夾以便從各個角度觀察晶體,一個樣品盒包含數十個晶體,足以完成數據並提供一個不失真的三維視圖。一種簡單、容易獲得的方法是用細刷擾亂載體材料,即超薄碳層。

因此,碳層的各個部分會捲曲起來,就像你觸摸觸碰我不碰的水果一樣。晶體粘附在捲髮上,形成隨機的方向,可以從非常不同的角度輕鬆地選擇幾種不同的晶體。第二種溶液用尼龍纖維覆蓋碳載體,地表就像一片被原木雜亂覆蓋的森林。這再次導致許多隨機取向的晶體時,沉積在樣品中。然而,尼龍纖維是通過靜電紡絲沉積,這需要額外的設備,而且比用刷子撫摸要複雜一些。這兩種測量方法都為晶體提供了完整的三維結構分析數據集。

這種類型的組合數據集在蛋白質晶體學中很常見,但在化學晶體學中就不那麼常見了。研究利用了這樣一個事實,即數據合併對化合物的作用與對蛋白質的作用類似。在這兩種情況下,只需要5顆晶體就可以完成數據。研究沒有避免這個問題,而是演示了如何向電子束揭示晶體的隱藏面,這兩種解決方案都出奇地簡單,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實現。

博科園|研究/來自:維也納大學參考期刊《自然通訊》DOI: 10.1038/s41467-019-11326-2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實現小於1微米的晶體三維測定!以前50至100微米的都不可以
    晶體結構的三維分析需要對晶體進行完整三維觀察,像粉末一樣小的晶體,邊緣小於一微米,只能用電子輻射來分析。利用電子晶體學,從技術上講是不可能全面觀察單晶的。由維也納大學化學系蒂姆·格魯恩領導的研究小組對這種微小晶體進行了改造,這樣就可以看到全景了,研究成果現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科學家首次在矽上集成50微米厚鍺
    微米厚鍺,新結構幾乎完美無缺,最新研究將讓包括X射線技術在內的多個領域受益。過去,科學家們需要利用昂貴且耗時的焊接技術,但由於晶體網格內有瑕疵,迄今為止,將厚的單片鍺層集成在矽上的嘗試屢屢失敗。另外,在熱應力下,矽晶圓會變形,鍺層也會開裂,使得到的電子元件無法使用。 現在,由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瑞士電子學與微電子科技中心(CESM)、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以及米蘭—比可卡大學的科學家們攜手找到了解決辦法。
  • 3微米雷射晶體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微納光電子功能材料實驗室在3微米雷射晶體研究中取得進展。近年來,無序晶體材料以超寬帶的發光特性,成為超快雷射領域重要的增益介質。隨著1.15微米半導體雷射技術的發展,鈥離子(Ho3+)3微米中紅外發光的泵浦問題得以解決。因此,研究鈥摻雜CaGdAlOO4晶體(Ho:CaGdAlOO4)對於實現直接雷射二極體泵浦的中紅外超快雷射具有實用價值。
  • :光碟機動有機微米晶體的自主類鞭毛運動—「硬晶體」的「軟運動」
    為了能夠實現用光來驅動材料進行類似生命體中鞭毛一樣的非線性機械運動如波動、螺旋運動以及大幅度的彎曲運動,人們需要採用可以將光能通過光化學反應轉化為機械能的光機械響應材料。之前,人們已經在聚合物和液晶材料這類具有彈性的典型「軟材料」中實現了光誘導下的非線性振蕩運動。但是,在「硬」材料(如分子晶體)中,實現這種非線性光機械響應運動還存在著挑戰。
  • 復旦研究表明小於0.5微米大氣顆粒物危害更大
    中國網11月4日訊(記者王龍龍 閆景臻)日前,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等發布研究論文,稱粒徑小於0.5微米的大氣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危害更大。該論文發布在公共衛生領域權威期刊《環境與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 全新的3D列印功能材料,實現了百納米至微米級別電子3D列印
    打開APP 全新的3D列印功能材料,實現了百納米至微米級別電子3D列印 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發表於 2020-11-18 15:18:04
  • #搞笑段子#全智能數控車床,誤差小於1微米,看著太震撼了!
    #搞笑段子#全智能數控車床,誤差小於1微米,看著太震撼了!來源:輕鬆休閒一小下 原標題:#搞笑段子#全智能數控車床,誤差小於
  • 光學天線幫助QC雷射器執行亞微米級掃描
    採用了微型半導體量子級聯(QC)雷射器的頻譜掃描儀,可望用於手持設備,使其可以讀出幾乎任何樣品的化學成分。不幸的是,QC雷射器的波長處於微米級,把掃描儀的解析度限制在了微米級。現在,QC雷射器的共同發明人——哈佛大學的Federico Capasso教授,設計出了一種光學天線,通過以納米級的精度對雷射點聚焦,可以使QC雷射器執行亞微米級的掃描。 在QC雷射器上安裝光學天線,可以把它的解析度提高到其光線波長的100分之一,也就是說,對於7微米的雷射,解析度可達70納米。
  • 化學所成功製備橢球形結構基元三維光子晶體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所光化學院重點實驗室合成製備了具有良好單分散性的磁性γ-Fe2O3@SiO2核殼結構橢球形膠體顆粒,並且利用外加磁場控制非球形顆粒的軸向取向,通過傳統對流自組裝法組裝得到橢球基元三維光子晶體
  • 西湖未來智造微米級3D列印完成數千萬元融資
    l 歡迎在文後留言申請長期轉載授權l微波通訊、光電互聯、高精度三維封裝根據西湖大學工學院特聘研究員、西湖未來智造創始人兼CTO周南嘉,西湖未來智造可以實現微米、亞微米級精度的金屬、介質、光波導等材料的3D列印,可以通過3D列印
  • 深圳造微納米3D印表機繪製微米地圖
    神奇盒子用「墨水」列印微納米級材料  把溶液通過微米級的噴嘴擠出,形成小於1μm-10μm(微米)直徑的液滴,再通過電場力拉伸,在高精度3D運動平臺的配合下,可以做出直徑為0.01μm-1μm的點、線的各種組合,實現單根納米纖維和單個量子點的有序沉積。這就是電流體動力3D印表機的工作原理。
  • 晶體缺陷的測定及其與固體性質的關係
    而這些缺陷大致分為如下幾類:點缺陷(零維缺陷,圖1)包括填隙原子、空位、替換雜質原子和填隙雜質原子;線缺陷(一維缺陷,圖2)包括邊緣位錯和螺旋(形) 位錯;面缺陷(二維缺陷)包括堆垛層錯、孿晶界、多晶晶界等;體缺陷(三維缺陷)包括宏觀的或亞微觀的空穴、雜相等。
  • 僅需幾秒,深圳造微納米3D印表機繪製微米地圖
    如今,在深圳,國人自主研發的微納米設備,也聚焦於微觀世界,所生產的產品衝破國外壟斷,運銷歐洲和北美,甚至賣到了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常春藤高校等世界頂級科研機構,其中的微納米3D列印系統不但可以列印出有序排列的人造細胞支架等微納米級別的生物工程製品,甚至可以打出納米級別的電路,製備柔性電子器件,助力人們的醫療健康和便捷生活。
  • 微米級別的晶體「花」長什麼樣?
    從自然界的生物礦化中得到啟示,科學家們在實驗室中得到了微米級別的、形狀如花一般的晶體。借鑑自然界中硅藻和鮑魚殼的形成過程,來自哈佛大學的晶體生長研究科學家維姆·諾度因(Wim Noorduin)及其團隊改進了實驗室中晶體生長的方法——通過改變溶液的溫度、酸鹼度以及二氧化碳的濃度,實現晶體生長過程的可控。
  • 可擴展的亞微米級增材製造
    《Science》報導了一種通過空間和時間上聚焦超快雷射來實施一個投影來實現層層並行列印來克服了以上的弊端。這一辦法可以使得高通量列印效果提高到三倍的數量級,並拓展了列印形狀設計的空間範圍。研究人員同時展示使用這一方法進行列印的效果,時間尺度為一位數毫秒尺度,納米線的寬度小於175nm,區域為截面的一百萬次的倍數以上。
  • 電子顯微鏡下的遠古細胞:直徑僅50微米似嘴唇
    很多這種微小細胞的直徑只有0.002英寸(50.08微米),被認為出現在恐龍時代以前。  北京時間4月20日消息,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刊登了一組照片,展現了電子顯微鏡下被放大100萬倍的遠古細胞。  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圖片是用電子顯微鏡拍攝的,通過著色讓它們看起來像令人驚異的奇怪生命,圖上的彩色物體是硅藻屬,是直徑僅有0.002英寸(50.08微米)的單細胞生物,據悉它們出現在恐龍時代以前。
  • 金屬頂刊:高大上的技術,揭示微米尺度裂尖塑性區
    導讀:本文採用高解析度電子背散射衍射(HR-EBSD)與聚焦離子束(FIB)加工技術,藉助鎢單晶中的幾何必須位錯(GND)來表徵其塑性區的三維形狀。文章發現,幾組實驗中,在相對較高的溫度下,塑性區的3D形狀不再局限於裂紋尖端之前,而是變為蝴蝶狀分布,從而更有效地屏蔽了裂紋尖端,抑制了裂紋的擴展。
  • 亞微米半自動倒裝共晶貼片機
    T1是一款多功能貼片機,提供高達 5 微米的貼片精度,適用於各類倒裝晶片、普通晶片的貼裝,可處理最小晶片間距低至 50 微米。燒接 (金錫、C4、銦、共晶) 膠粘工藝 固化 (紫外線、溫度) 機械裝配亮點: 貼裝精度:優於5 μm 元件尺寸:0.125 mm x 0.125 mm - 100
  • 有機半導體激子擴散距離可達8微米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1日報導,美國羅格斯大學研究人員發現,激子在有機半導體晶體紅熒烯中的擴散距離是以前認為的1000多倍,該距離與激子在製備無機太陽能電池的矽、砷化鎵等材料中的距離相媲美。科學家認為,新的研究發現有望讓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成本更低、性能更卓越,或許可以取代矽基太陽能電池。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自然·材料學》雜誌在線版上。
  • 瞄準微米級3D列印技術,讓列印物品「五臟俱全」
    可以實現微米、亞微米級精度的金屬、介質、光波導等材料的3D列印;也可完成由金屬、介質組成的任意三維結構,1小時內即可製成任意結構的印刷電路板……憑藉自主研發的三維精密製造技術,不久前,西湖未來智造公司(以下簡稱西湖未來智造)完成數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