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不久,一則名為「多地奢侈品門店大排長龍」的消息上了熱搜。北京朝陽區某SKP商場爆滿,即使在工作日,仍有不少人在奢侈品門店選購商品。甚至,在一些門店,要等待15分鐘以上才能入店。在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原來疫情影響到的只有我」的時候,央行發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截止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高達854.28億元!
不會節制,變味的「消費自由」,值得每個人深思。靠著每月最低還款過度,苦苦支撐到下個月發工資,深陷在還完一波再來一波的惡性循環的人,不在少數。
小華就是其中之一,口紅、衣服、包包、奢侈品,凡是看上眼的東西,哪怕刷爆信用卡都必須立刻拿下,以「富養自己,及時行樂」為口頭禪的她,習慣用未來的錢滿足當下的欲望,殊不知一次工作上的疏忽,讓她丟了工作,巨大的經濟空洞瞬間將她籠罩在了黑暗之中,最後,她不得不賣掉了僅有的一套房來填補虧空。
「所有命運贈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生活中,每個人或許都會有毫無節制地放縱慾望的時候,但是縱慾帶來的自由和滿足,其實都是暫時的;但縱慾帶來的代價,卻藏在生活的暗處,不會消失。
02
提起22歲,你會想到什麼?充滿希望、充滿活力、是人生裡的大好時光;但也有人說,是一個被欲望操縱的支離破碎的人生——那是22歲的小何的人生。他曾經是某985院校法律專業的一名高材生,本該前程似錦,但「負債十萬」四個字,就像是一把利刃,把他本該擁有的一切,齊齊斬斷。而這一切惡果,皆源於縱慾。他說:「30歲之前,我的人生不屬於自己,屬於那些P2P的經營者。」
大學的時候,為了滿足消費欲,小何迷上了校園貸。那時的他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每個月還兩百塊而已,從生活費裡省出來就好了。但是,欲望是很難填平的,從最開始的一部手機,慢慢變成了動輒幾百上千的名牌服飾,甚至是一輛車,最終欲望將他吞噬,人,成了欲望的載體。
正如他自己後來回憶那段經歷時說的那樣:「第一次發現借錢這麼容易之後,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然後就有無數次。直到最後的總金額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直到最後我不得不去面對自己的家人。」本以為那些「來得容易」的錢是「自由」的通行證,沒想到卻變成了壓倒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
03
人在不斷成熟的過程中,其實就是不斷學會節制,只有這樣才能面對好自己的欲望、情緒、執念。人要節制自己的欲望,要掌控自己的需求。因為欲望太多的人,不可能會滿足的。
太多人的欲望被無限放大,從一時的必要需求轉為炫耀的心理,是不經意間的,很多人,並不是輸在能力上,而是輸給和自己的能力不匹配的欲望上。
擁有了富人的消遣方式,卻沒有富人的消費能力,月初消費著消費不起的商品,月末承受著承受不起的債務。他們不知道,不顧自己的能力放縱心中的欲望,真的會毀掉自己的人生。
《一個購物狂的自白》裡的女孩麗貝卡,她購物成癮,衣帽鞋包多得家裡都堆不下了還毫無節制。結果就是,搞砸了工作,也弄丟了愛情。電影裡有這樣一句臺詞:「這世界一團糟,是因為東西被拿來愛了,而人卻被拿來用了——被欲望用了。」
04
聰明的人生,是懂得節制。《論語》云: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黃帝內經》講:飲食有節。這些和我們民間常說的「吃飯要吃八分飽」不謀而合。節制,作為一個主觀的行為,最能充分表現一個人的自控力。
節制絕對不是對一種束縛,它意味著對自身有一種合理控制,意味著我們對事情的發展有長遠且清晰的規劃。
欲望總是會迫使我們想要立刻擁有一切,讓我們做出很多急功近利的事,但真正高級的人生,不僅在於合適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更是控制自己在不合適的時機不做不該做的事。節制並不是對幸福的一種抹殺,很多時候,一時的克制是為了更多的「甜」。我們都想要肆意放縱人生,殊不知放縱的前提是要學會收斂和節制。
從每一件小事,比如控制熬夜,控制體重,控制消費,到控制內心的妄念和衝動。學會節制,才有真自由,生活的幸福也將如約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