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科技--人民網

2020-12-01 人民網

1973年 美國發明重組DNA技術

1980年 美國誕生全球首例轉基因老鼠
1983年 美國首例轉基因馬鈴薯產業化

1984年 美批准延熟保鮮的轉基因番茄上市
1985年 中國誕生全國首例轉基因魚
1986年 美國批准轉基因棉花進入田間試驗

1990年 中國轉基因豬誕生
1994年 美國批准抗病毒轉基因西葫蘆種植和食用、抗除草劑大豆商業化
1995年 美國批准抗蟲轉基因玉米商業化
1997年 中國批准發放抗蟲轉基因棉花安全證書

2004年 伊朗批准抗蟲轉基因水稻商業種植
2011年 英誕生全球首例抗禽流感轉基因雞

相關焦點

  • 彭於發:轉基因作物優勢明顯 有充分數據支撐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彭於發做客人民網(趙竹青 攝)> 人民網北京7月19日電(趙竹青 馬麗 魏豔)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彭於發今天在作客人民網科技頻道「再論轉基因」系列訪談時表示,轉基因作物優勢明顯,有大量田間試驗等充分的科學數據支撐。
  • 國外如何管理轉基因?分為嚴格、寬鬆、中間三類型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張大兵做客人民網「再論轉基因」系列訪談。人民網記者 魏豔攝 人民網北京7月12日電(記者 馬麗 魏豔)國外對於轉基因的態度眾說紛紜。「國外徹底禁止食用轉基因食品」,「美國吃的基本上都是轉基因」……到底什麼才是各國對待轉基因的真實態度?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張大兵今天在作客人民網科技頻道「再論轉基因」系列訪談時對此作出梳理。
  • 「美國人吃的食品裡面,70%都有轉基因成份」 農業部回應轉基因大豆...
    6月13日,根據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評審結果,農業部批准發放了三個可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圖為2012年3月27日,在巴西庫亞巴,工人們用收割機收割大豆。(新華社/路透 /圖)針對公眾對於轉基因大豆進口過程的質疑,7月3日,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轉基因安全管理處處長李寧在參加人民網在線訪談時表示:農業部對於進口轉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是以科學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態度是非常審慎的,並不是閃電批准。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和管理也不是秘密的。6月13日,農業部批准了三種轉基因大豆的進口。
  • 農業部:我國轉基因產業化不受任何利益集團控制
    人民網武漢10月17日電(記者 馬麗)我國轉基因產業化是否受到利益集團控制?在今天舉行的「全國媒體記者轉基因報導研修班」上,農業部科技教育司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與智慧財產權處處長寇建平明確表示,我國轉基因產業化不受任何利益集團控制。
  • 正確認識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有關轉基因的謠言轉基因技術發展的如此迅速,那我們身邊又有哪些食品屬於轉基因範疇呢。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說,雜交育種和轉基因兩種技術都是利用基因重組原理實現了基因的轉移與交流,從而滿足高產、優質等需要[4]。轉基因技術於1982年開始應用於醫藥領域,1989年開始應用於食品工業領域,目前最廣泛使用的人胰島素、重組疫苗、抗生素、幹擾素和啤酒酵母、食品酶製劑、食品添加劑等,很多都是用轉基因技術獲得的產品。
  • ISAAA數據顯示:發展中國家是轉基因作物增長主力
    人民網北京2月13日電(記者 趙竹青)2011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新增1200萬公頃,比2010年增長了8%。其中發展中國家增長率達11%,發達國家為5%,前者增速為後者的兩倍。這是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日前在其2011年轉基因作物年度報告中披露的數據。2011年,是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以來的第16個年頭。
  • 我國在轉基因領域的專利技術
    我國對轉基因技術的研究已有20多年。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實行的863計劃,其中就包括轉基因育種項目。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獲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重大育種價值的關鍵基因100多個,轉基因專利總數位居世界第二。
  • 全球生物學界(含中國)對於轉基因安全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
    作者:洪廣玉,網絡直播100多天吃轉基因食品的《北京科技報》記者三、人民網再次刊文:轉基因食品非常安全,我國並沒有出現轉基因食品亂象來源:人民網日前,農業部制定了《2018年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管工作方案世博會指定的食用油均包括轉基因大豆油這篇文章中說:「上海世博會不過只有幾個月時間,就動用了全國科技力量和科技資源,嚴格檢測和避免轉基因食品危害外國來賓的健康。」9月24日,基因農業網主編方玄昌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事實上,上海世博會、北京奧運會指定的食用油均包括轉基因大豆油。
  • 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吹響智慧黨建「集結號」
    人民網1月13日電 為提高黨建工作數位化、智慧化水平,探索內容科技在黨建工作中的新應用、新空間,近日,人民網人民創投啟動第三屆人民網內容科技大賽,聚焦「智慧黨建」方向,面向社會各界徵集優秀項目、案例。本屆大賽由人民網指導,人民網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主辦,人民日報社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支持。據大賽組委會介紹,大賽包括智慧黨建產品評比和智慧黨建空間典型案例展示兩部分,項目徵集期為2021年1月6日至4月30日,可通過人民網創投頻道或關注人民創投微信公眾號(ID:renminct)進行報名。
  • 作為生物反應器的轉基因作物
    發布時間: 2010-01-12 09:22   來源: 荊楚網   進入電子報   作物可通過轉基因技術被改造成生物反應器,用來生產糖類物質(如澱粉)、生物能源(如乙醇)、可降解生物塑料(如聚羥基烷酯)、動物抗體(如病毒抗體)、口服疫苗(如B肝疫苗)、藥用蛋白(如人生長激素)和工業酶製劑(如植酸酶)等,具有可大規模生產,生產過程簡單
  • 人民網發布《2019,內容科技(ConTech)元年》白皮書
    人民網北京3月27日電 今日,人民網組織編寫的《2019,內容科技(ConTech)元年》白皮書正式發布。  點擊觀看==》 人民網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編輯、副總裁羅華致辭 報告將內容科技(Content Technology,縮寫為ConTech)定義為,
  • 重磅消息帶來轉基因概念的春天,機構推薦這些個股
    消息面上,12月30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發布公告,擬批准頒發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192個植物品種目錄予以公示除189個轉基因棉花品種、1例轉基因大豆品種外,有兩例國產轉基因玉米品種尤為引人關注。這是2009年8月國家頒發2個水稻和1個玉米品種轉基因生物(生產應用)安全證書後,首次擬對除棉花以外的農作物頒發農業轉基因生物(生產應用)安全證書。
  • 2014年度「人民網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揭曉
    人民網北京12月17日電(萬丹妮)今天下午,人民網「最具潛質新聞人大賽」研究論文獎總決賽暨人民網獎學金頒獎典禮在清華校園舉行。頒獎典禮現場公布了2014年度人民網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特等獎5000元;一等獎3000元;二等獎2000元;三等獎1000元)。
  • 中國科技熱點述評:回應公眾關心的五個轉基因問題
    中國科技熱點述評2019院士群體是我國科技工作者中的優秀代表,是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的重要發現者、生產者和創建者。院士群體有義務也有責任告訴公眾、解答公眾最為關心的科技熱點問題,拉近和公眾的距離,使公眾了解最新科技知識和前沿進展,讓公眾理解科學,讓科學普惠人民,助力提升我國公民的整體科學素質。
  • 2019全國科技周——上海科技節轉基因科普活動(上海站)啟動儀式在...
    5月20日上午,以「明明白白轉基因」為主題的2019全國科技周—上海科技節轉基因科普活動(上海站)啟動儀式暨科普講壇「科普進校園」在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樹華多功能廳舉行。
  • 新媒體環境下科學知識對爭議性科技態度的影響——以轉基因為例
    本文系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重大課題計劃「轉基因生物技術發展科普宣傳與風險交流」(2016ZX08015002)資助。網際網路加速了科學傳播,為受眾直接參與新科技發展的討論提供了新的機會。在眾多與科技相關的公共討論中,以轉基因技術受到的爭議最為持久而激烈。面對民眾的強烈質疑,科學家常常感嘆民眾對科學問題缺乏認知和理解,認為這是不少民眾對科技發展成果和產品產生抗拒和排斥的根本原因。為提高科普活動效果,在進行科普宣傳時需要因人而異,在知識的側重和科普方式方法上應進行針對性的設計。
  • 科普解讀:轉基因技術目前應用在哪些領域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與中國科協科普部聯合編寫的《理性看待轉基因》指出,傳統育種是依靠品種間的雜交實現了基因重組,而轉基因育種是通過基因定向轉移實現了基因重組,兩者本質上都是通過改變基因及其組成以獲得優良性狀。
  • 當基因科技遭遇世俗觀念,「轉基因人類」將何去何從?
    近日,新書《轉基因人類:幸福的尤剛》由作家出版社推出。這部作品展現的是基因科技與世俗觀念的碰撞,科幻也能折射人性的善良與醜惡,荒誕的劇情中是人性與人倫的悖論。作者吳楚,江蘇揚州人,新銳科幻作家。《轉基因人類:幸福的尤剛》中,尤村的潑皮尤二接連迎來先天性肛門閉鎖的孩子。經檢查,可能存在遺傳因素。在醫生的建議下,尤二咬牙花了兩萬塊,帶著第三次懷孕的妻子紅梅去省醫院做了基因矯正治療,這一次,紅梅生下一個健全的嬰兒——尤剛。
  • 拜耳杜邦中國化工們開始斥巨資搶轉基因「種子」,小崔白忙活了...
    據界面報導,拜耳的三大主業分別是醫藥、消費品醫療與作物科學(即農化),去年9月正式將前核心業務——材料科技分部獨立出去。在剝離出材料科技業務後,作物科學成為了拜耳醫藥業務(2015年營收153.08億歐元)之後的第二大業務,在2015年實現營收103.67億歐元。
  • 事業單位科技知識:醫學中的轉基因
    轉基因,就是科學家利用工程技術將一種生物的一個或幾個基因轉移到另外一種生物體內,從而讓後一種生物獲得新的性狀。比如,將抗蟲基因轉入棉花、水稻或玉米,培育成對棉鈴蟲、卷葉螟及玉米螟等昆蟲具有抗性的轉基因棉花、水稻或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