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轉基因領域的專利技術

2020-12-05 同花順財經

我國對轉基因技術的研究已有20多年。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實行的863計劃,其中就包括轉基因育種項目。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獲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重大育種價值的關鍵基因100多個,轉基因專利總數位居世界第二。

作為轉基因研發實力的重要體現,中國發表的轉基因作物研究SCI論文也已處於世界前列。可以說,中國科學家在水稻功能基因組學及基因克隆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玉米、小麥、大豆、棉花功能基因研究也步入了世界的前列。

在產品研發上,我國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比如,科學家利用轉基因水稻作為「生物反應器」,生產出可供人類使用的人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作為人工血漿替代物在醫學上有廣泛而重要的用途,該成果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

(來源:農業農村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

來源: 人民網

相關焦點

  • 我國抗除草劑轉基因技術突破重圍
    2011年,全球耐除草劑性狀的轉基因農作物佔到總轉基因農作物種植面積的59%。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美國孟山都等公司在投巨資開展基因研究和開發的同時,申請並獲得了上百項與草甘膦抗性相關基因的專利。目前推廣的抗草甘膦作物品種中,有69.2%由孟山都研成。   我國每年因雜草引起損失約佔糧食總產的10%。
  • 堅定不移推進我國轉基因技術研究應用
    農業是現代生物科學發展前沿和生物技術應用最重要的領域之一。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是發展現代農業、實現科技創新、確保糧食安全的戰略選擇和必由之路,也是目前國際科學技術競爭的焦點。一、全球轉基因作物發展勢頭強勁,不可阻擋最近,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發布了全球轉基因作物育種產業發展的最新統計資料。
  • 【十問】我國該不該批准「轉基因」生產?
    「轉基因」,是指運用科學手段從某種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將其轉入另一種生物中,使之與另一種生物的基因進行重組,從而產生特定的具有優良遺傳形狀的物質。不久前,我國農業部首次向轉基因糧食作物頒發安全許可。這預示著,過不了多久,我們的餐桌上就會出現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有沒有危險?轉基因技術該不該商業化?本刊就此專訪了國家環境保護部首席專家薛達元。
  • 對於轉基因食品,你有什麼看法,你支持轉基因食品的發展嗎?
    轉基因食品的專利問題:這個屬於專利保護等方面,並非我長項,因此主要來源於轉基因作物技術領域的專利問題解析:轉基因作物的智慧財產權分為:1.專利保護,發明方法的保護和植物新品種技術內容「本身」的保護。2植物新品種保護。對於例如轉基因作物這樣的植物新品種,我國專利法規定可以通過專利保護其發明方法。
  • 科普解讀:轉基因技術目前應用在哪些領域
    21世紀以來,以轉基因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生物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農業、醫療、工業等各個領域,成為國際上研究應用的焦點,同時也由於環境和食品安全風險的爭議受到質疑。從轉基因技術在作物育種上的應用與實踐來看,隨著科學技術進步,育種技術從最初的自然馴化、人工選擇、人工誘變、雜交育種,逐步發展到現在的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分子設計育種和轉基因育種技術。
  • 單克隆抗體技術與藥物的專利淺析
    下面梳理單抗藥的專利相關情況。1. 抗腫瘤領域該領域上市的單抗藥多達31個,有一半以上是重磅級產品,涉及PD-1/L1、CD20、HER2等19個靶點,但已有部分專利到期或即將到期。表3 其他疾病領域代表單抗藥的核心專利二、單克隆抗體藥物技術的專利分析單克隆抗體的製備從最早的小鼠雜交瘤技術開始,發展到全人抗體的發現技術,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第一代抗體技術:雜交瘤單克隆抗體技術;第二代抗體技術:嵌合抗體和人源化改造單克隆抗體技術;第三代抗體技術:全人源單克隆抗體技術
  • 前瞻熱點:轉基因育種市場空間巨大
    2020年以來,我國在種子領域政策頻出:批准了兩例轉基因玉米和一例轉基因大豆形狀;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品種專利保護;加大非法轉基因打擊力度;提出2020年修訂一些種業法律法規。這些政策的出臺,大概率是在為轉基因的商業化鋪路,疊加蟲害影響,轉基因推廣大概率會加速。
  • 轉基因植物新材料育種價值評估
    在世界各國加快培育生物產業、搶佔生物經濟發展先機的激烈競爭中,智慧財產權成為佔領生物技術制高點,圈佔世界生物遺傳資源的有力工具。據不完全統計,主要發達國家和國際生物技術公司在農業生物技術領域部署的專利、品種權等智慧財產權數量估計在30萬件以上。
  • 轉基因生物技術育種: 機遇還是挑戰?
    摘要 轉基因生物技術是一項全新的育種技術, 也是當前國際上進展最快、競爭最激烈的研究領域之一。自20世紀90年代生物技術育種誕生以來, 轉基因作物的商品化應用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就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
  • 基因晶片技術在轉基因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基因晶片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前沿性生物技術。該技術具有快速、高效、大規模、高容量、高並行性等特點。轉基因食品是用轉基因生物技術生產和加工的食品,也叫基因修飾食品(GMF),具體包括2類:包含基因修飾組分的食品和食品基料;由基因修飾生物生產,但並不包含基因修飾組分的食品。轉基因食品作為一種新型的食品種類,其安全性一直是人們所關心的熱點。
  • 「十二五」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家畜病毒病基因工程疫苗...
    2013年1月19日,國家863計劃「十二五」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家畜病毒病基因工程疫苗創製」課題年度總結會議在上海舉辦。課題主持單位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以及課題參加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軍事醫學科學院軍事獸醫研究所、武漢中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參加了會議並進行了課題匯報;來自中國農科院科技局和中國農業大學的管理專家和技術專家參加了會議;科技部農村中心相關同志應邀出席本次會議並在會議上就課題管理發表意見。
  • 【用科學擊碎流言】美國人又不吃轉基因了?
    其實,只要你關注過新華社的消息便會知道,就在4個月前,一種轉基因三文魚剛剛在美國獲得批准上市。還有,就是目前美國轉基因技術的專利全球最多,而且在貨架上轉基因食品不需要標註是否為轉基因,只要種植者和養殖者不說,美國就沒人知道自己吃進去的東西是不是跟轉基因有關。
  • 袁隆平弟子:國民對轉基因一知半解-袁隆平,弟子,轉基因,一知半解...
    在水稻生物技術研究方面,中國站在世界的前列。2001年,中國科學家成功地完成並公布了世界上第一張秈稻全基因組物理圖譜,這種數據浩繁、複雜的測序工作的完成,證明中國已擁有很高的生物信息學研究水平。這一成果被譽為「水稻領域的具有最重要意義的裡程碑」,對「新世界人類健康與生存具有全球性的影響」。
  • 全球生物學界(含中國)對於轉基因安全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
    雜交育種一次要改變成百上千個基因,而轉基因育種不過是精準地識別和利用優良基因,大大提高育種效率,也擴充了農業育種的資源庫,這些優勢最終讓轉基因作物具有增產、保護環境、改善食品營養和安全的好處。基因工程並不算「新生事物」,早在1972年,科學家做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例基因工程,比手機的誕生還早一年。此後,轉基因技術於1982年應用於醫藥領域,1989年開始應用於食品工業領域。
  • 我國初步建轉基因農產品品系特異性精準檢測體系
    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通過攻關篩選並設計了基於轉化事情的通用核酸引物和探針,初步建立了轉基因農產品品系特異性的精準檢測技術體系。    通過查詢網上公用資料庫和轉基因產品申報材料,系統收集並分析了我國批准商業化的25種轉基因產品的信息資料。
  • 又說美國人不吃轉基因了?
    就在前天召開的「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年會暨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懇談會」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陳章良列舉了春節過後一個轉基因謠言微信轉發的例子。他說,我自己就是研究轉基因科學的,真的感到科普工作太重要了,食品科普工作任重而道遠。  其實關於轉基因的事,本版以前都說過N多次了,今天為啥又要說?
  • 一文帶你釐清航天育種和轉基因育種
    相關統計數據表明,自1996年首個轉基因育種作物上市以來,到目前為止,全球轉基因作物累計種植面積已經超過20億公頃,這些轉基因作物為全球76億人提供了食品、飼料等。我國每年也從國外進口大量的轉基因作物,如轉基因大豆、玉米等。我國對轉基因作物持謹慎態度,對於轉基因作物種植的審批監管也非常嚴格。
  • 農業掀起「基因」浪潮,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技術商業化提速
    廣義基因工程技術中的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備受關注。說到基因編輯,其近年來的發展可謂是叱吒風雲,在醫學領域大放異彩不說,又屢次角逐諾獎。當走在科技前沿的基因編輯遇上正在追趕科技的農業,它們之間所發生的奇妙化學反應將為農業帶來全新的發展機會。
  • 地熱發電技術為環保添助力 一文了解該領域專利布局情況
    本文通過對地熱發電技術進行專利檢索與分析,探析該領域的專利布局情況,以期為行業發展提供參考。 專利技術快速發展 從全球範圍來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地熱發電領域的專利申請人主要以美國為主,其他申請量較多的國家有德國、日本和法國。進入21世紀後,地熱發電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快速增長,特別是近10年,全球專利申請活動一直處於活躍期。
  • 農業部再度明確發展轉基因 國內轉基因產品名單一覽
    中央對轉基因工作要求是明確的,也是一貫的,即研究上要大膽,堅持自主創新;推廣上要慎重,做到確保安全;管理上要嚴格,堅持依法監管。今年中央1號文件強調,要「加強農業轉基因技術研發和監管,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慎重推廣」。  廖西元稱,目前全球轉基因研發發展勢頭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