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的時候,當然是免不了一陣比較和囉嗦,
沒結婚的,比工資,比工作,比房子;
結了婚的,比另一半的收入,學歷,和能力;
沒有孩子的,被催著要孩子;
生了孩子的,被逼著要二胎;
最受不了的是,這兩年結婚生子(堂,表)兄弟姐妹特別多,我們的孩子也要被拿出來比身高,體重和機靈勁兒。
姑姑毫不客氣地跟我說:你看你那麼矮,娃也比同年齡的矮半頭,得想想辦法......
我心裡鬱悶:沒事,孩子嘛,還小,等長大了再說。
「長大?我跟你講,別等了,俗話說,爹矬矬一個,娘矮矮一窩,你可別耽誤了孩子。」
明明是關心我的話,可聽著心裡很不爽。
話說回來,孩子矮,當娘的比誰都急,恨不得替她長几釐米。
「補鈣,拉伸,增高藥,激素針」這些到底管不管用?聽聽兒科專家怎麼說。
一、傳說中的增高法,管用嗎?
1、買鈣片
每次帶女兒去藥店,都被推薦買鈣片。
我也曾猶豫過,是不是要額外補充鈣質?但其實,寶寶只要奶量充足,壓根不需要補鈣。
盲目補鈣,寶寶不僅無法吸收,還會影響鐵,鋅的吸收,導致便秘,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引起結石風險。
2、拉伸動作
說到長個子,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運動。
「拉伸,跳躍,倒立......」
有段時間,我每晚跟老公拽著寶寶的腿拉伸,說多了都是淚啊。
聽了醫生說才明白,太小的孩子不適合複雜運動,尤其是一歲以下的寶寶:骨骼,脊椎,大動作都未發育完全,不恰當的運動會造成寶寶身體損傷。
3、民間進補土方法
提到這個,我最有話說。
之前做補習班的時候,我這兒有兩個男孩子,同齡人。一個正常吃喝,另一個家裡整天各種藥膳,當歸,西洋參,人參,鹿茸......每天進補的男生,身高連續三年沒長,而且性早熟了,小學就長鬍子了。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至今還沒有批准任何一種具有增高功效的藥品。
那些號稱含「生長素」的補品,可能有性激素的成分,即使短時間內身高會增長,但會導致寶寶性早熟。
加速骨骺端的閉合,讓寶寶的身高過早定格,再也長不高了!
說到這裡,我心揪住了,難道我女兒就沒機會長高個?遺傳定生死?
現實情況是,去年9月發布的《中國兒童身高管理現狀調研報告》顯示,超過50%的孩子沒有達到遺傳身高。
可見有超過一半的孩子,身高潛力沒有得到良好發育。
二、把握3個關鍵點,突破遺傳身高
1、抓住後天的30%機會
俗話說:「爹矬矬一個,娘矮矮一窩」,很多人認為母親的身高對孩子的影響更大,或者說遺傳決定一切。
其實身高並不像人們口口相傳的那樣,只隨父母一方的身高。
它取決於兩者共同的基因,佔比總共百分之七十,其中的30%是靠後天的環境影響的。
也就是說,我女兒還有30%的機率,突破遺傳身高的限制。
2、人生兩個增高期
突破遺傳,並不是簡單盲目吃喝就能達到的。
先來了解一下,孩子在什麼時候長的最快。
嬰兒期和青春期,這2個時間點大家一定要把握住。
3、記錄寶寶生長曲線
每個時期生長速度是不一樣的,家長要及時了解記錄。
上面的表格,並不是要求寶寶完全按照這個來,它只起到參考作用。
有經驗的父母更看重的是生長曲線,只要身高體重一直往好的方向變化,這就非常棒了。
一旦發現問題,及早就醫。
我侄女兒去年一年沒長個,體重也沒升,幼兒園老師建議去趟醫院,發現肚子長蟲了。
因此,只有發現問題,找到根源,才能對症下藥。
三、秋天這樣做,娃才能長高高
1、吃的對
沒添加輔食的寶寶一定要吃夠奶,保證每日奶量的攝入。
奶量攝入不足,寶寶有什麼表現?
體重增長不達標。
如果寶寶是母乳餵養,每次吃奶時間少於10分鐘。
寶寶每天排尿少於6次。
如果寶寶不好好睡覺吃奶,可能攝入奶量不足。
寶寶排便不規律,大便少而幹硬。
加了輔食的寶寶,要營養均衡,優先考慮蛋白質的攝入,越是小的孩子越需要蛋白質。
說到這點,我就不得不吐槽我婆婆一下,女兒六個月加輔食的時候,她恨不得孩子全喝粥,說這樣才能吃飽。
因此,大家要注意,吃飽不等於吃的好,吃的對。
注意補充VD:每日 400 IU 以上的維生素 D 能讓寶寶有更好的鈣吸收,促進骨骼生長。
這個很容易做到,剛生完孩子的時候,婦幼就給我女兒開了VD,一般的藥店均有賣。
大部分維生素都可以從飲食中獲取,只有VD是曬太陽得來的,總不至於為了補充維生素D。在太陽底下使勁兒曬,夏季那麼熱,哪受得了。
2、養成規律睡眠
都知道長個需要生長激素,而這種激素是在夜間分泌,集中在夜間11點——凌辰3點,並且需要深度睡眠狀態下才能大量分泌。
睡得好,睡得飽,對孩子的成長和智力發育非常關鍵。
保證臥室黑暗,沒有光汙染,以免幹擾激素分泌,所以愛玩手機的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了!
3、做合適的運動
當然了,運動不是強度越大,時間越長越好,凡事有個度,合適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最後,還有一種天然的增高劑,那就是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
曾經有個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將一批長期受壓的孩子安置到和睦歡樂的家庭中,3個月後,95%以上的孩子,身高顯著增長。
缺愛的孩子,情緒壓抑,精神狀況不好,幾乎都有睡眠障礙,家長可不要小看這點,「心理性矮小症」的案例不在少數。
多陪伴,合理膳食,規律作息,寶寶才會發育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