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股力量已牽引若干年!廣州多中心發展格局要看這些地方

2020-11-25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兩股力量已牽引若干年!廣州多中心發展格局要看這些地方

  「十四五」開局在即,未來城市的發展走勢會如何?

  前段時間,《求是》雜誌刊發最高層領導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為我國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指明方向。在「完善城市化戰略」一章中,文章指出:產業和人口向優勢區域集中是客觀經濟規律。要建設一批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區新城,推動多中心、郊區化發展。

  事實上,廣州多年來的城市建設實踐,正是不斷朝這個方向「進化」。

01/

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新空間格局

  今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上提出,要強化發展平臺的建設:優化「一區三城十三節點」的建設布局,推進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擴容提質;提升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南沙科學城等重大發展平臺,國際金融城、萬博商務區、南站商務區、白鵝潭商務區、白雲新城等主要經濟功能區,以及國際生物島、天河軟體、增城新型顯示等價值創新園區產業承載力和集聚力。

  「一區三城十三節點」布局圖。 南都製圖林軍明

  「一區三城十三節點」,也可以理解為廣州17個產業發展平臺。

  一區: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三城:廣州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南沙科學城;

  十三節點:廣州國際生物島、天河智慧城、中大國際創新谷和南中軸創新帶園區、廣州國際健康城、天河公園智谷片區、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心區、黃埔雲埔片區、增城太平洋夏埔片區、黃埔臨港經濟區、空港經濟區、白鵝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廣州南站商務區和增城珠江國際智能科技產業園片區。

  從上述報告中提到的這些重大發展平臺及主要經濟功能區來看,它們基本上是從中心城區出發,分成兩條軸帶發展。一條是東向沿珠江軸帶,從荔灣、天河到黃埔再往增城;另一條則是南向軸帶,從花都、海珠到番禺再到南沙。

  如果單從這個空間布局上來看,這其實是廣州十幾年前主動作為的結果。

02/

廣州多中心發展格局早現雛形

  當時,站在世紀之交的廣州,正遭遇城市化風暴帶來的各種「大都市病」,如人口與住房之間的矛盾、商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老城區與新城區之間的矛盾等。與此同時,廣州也在思考其對周邊城市的帶動作用。

  珠三角城市群以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帶作為區域發展主軸,構成了一個「人」字形的發展構架。廣州正處於這個發展主軸的交匯點上,要發揮廣州華南地區區域中心城市的作用,也得往東和往南發展。

  2001年,作為全國第一個啟動「城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的廣州,提出了「南拓北優、東進西聯」的城市發展戰略,一改過去城市空間拓展「攤大餅」的傳統。

  按當時規劃要求,廣州城市新空間就集中在兩條軸上,一條是「東移軸」,另一條是「南拓軸」。

  2003年11月,廣州城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出臺3年。廣州對此規划進行了實施總結研討會。研討會上,北京方面有專家認為:廣州從北到南已經有了一個發展軸,這個發展軸是3年來廣州在建設中做得最成功的一點。

  因為從北向南來看,廣州科學城、廣州國際會展中心、廣州國際生物島、廣州大學城到廣州新城、南沙開發區到南沙港區,這些分布在「南拓軸」的重要節點已基本成型,成為了當時廣州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的核心。

  有關專家認為,這些節點的初步成型已經描繪了未來廣州的一個基本輪廓。

  時至今日,這兩個方向仍是廣州城市功能拓展的重要方向。一是經過十幾年來的發展,東部和南部已打下了很好的產業基礎。二是進入大灣區時代,廣州要發揮核心引擎作用,「東移南拓」的戰略尤顯重要。有些重要節點的地位還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比如南沙新區和琶洲島。

  廣州市琶洲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南都記者馮宙鋒攝

  前者於2015年升級為廣東自貿區三大片區之一。2018年又被規劃升級為廣州唯一的副中心,要求強化南沙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功能。而後者近年來不僅在擴建國際會展中心,還引進眾多頭企業,極力打造國家級的「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核心區。

03/

交通資源向新發展空間投放

  為了加快向兩個新軸向空間的拓展,在規劃實施的前幾年,廣州高強度加大這兩個方向的交通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僅地鐵這塊,往東方向,就提出建設5號線和6號線;往南,則有3號線和大學城專線4號線。而且,廣州地鐵3號線和5號線目前正在加建東延段,並有望在兩三年後陸續開通。

  從近幾年的觀察來看,廣州後續的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同樣往這兩個新軸向空間投放。特別是隨著國家級戰略——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的進行,廣州東向南向軸帶上一些節點平臺的地位隨之得到提升後,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更是向它們傾斜。

  廣州地鐵18號線連接廣州東站和萬頃沙站,經過廣州城市發展南向軸的海珠、番禺、南沙。

  比如時速高達160公裡的廣州地鐵18號線和廣州地鐵22號線破土動工,在為南沙發展「提速」的同時,也希望廣州能立足南沙,與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城市群發生關聯,更好地參與「廣深港澳科創走廊」的建設。

  又如琶洲,則因為其重要的產業功能定位,讓它獲得了更多的資源。如去年底開工建設的穗莞深城軌琶洲支線,將讓廣州實現「高鐵進城」。屆時,從廣州南站到琶洲只要10分鐘,到白雲機場僅需半個小時,讓坐高鐵和乘飛機無縫對接。

  今年5月,廣州琶洲港澳客運口岸碼頭項目動工,計劃在明年開通琶洲至香港國際機場的水上航線,全程預計120分鐘直達,為琶洲會展經濟再助一臂之力。

  番禺萬博商務區。 南都記者鄒衛攝

  萬博商務區此前雖然只是番禺區的重大發展平臺,但因其地處番禺北部的華南板塊核心位置,屬於廣州南拓重要節點,因此在近年來廣州新一輪的發展中,也搭上地鐵建設快車。這裡不僅有地鐵7號線在此設站,未來18號線也將在此交會。雙地鐵給萬博商務區帶來更大的人流同時,也意味著帶來更大的商機

  去年,廣州市政府提出萬博與漢溪長隆連片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商旅融合發展典範區域。這個產業新戰略地位的提出,與雙地鐵的存在不無關係。

04/

多中心格局將從這些地方誕生

  據2013年出版的《廣州城記》一書記載,「東移軸」涉及的拓展空間四五百平方公裡,即增城南部片區和廣州開發區片區;「南拓軸」涉及的拓展空間也有四五百平方公裡。

  新拓展的空間,如果沒有產業的引進,沒有新的就業機會,縱然有「城」的形態,也只會淪為「睡城」。華南板塊就是前車之鑑。十年大手筆的「造城運動」,造就了華南板塊樓盤林立,匯聚了近百萬人口。

  萬博商務區的誕生,就是要治華南板塊之痛的一副湯藥:一是引進天河城等業態,爭做「廣州第四商圈」,為喚醒這些消費人群而來;二是以現代信息服務業為區域主導產業,吸引了YY、虎牙直播等企業總部進駐,為創造新增量經濟而生。

  從2007年緊抓廣州「南拓」機遇,歷經十多年的發展,僅1.5平方公裡的萬博核心商務區,已成為廣州南拓軸帶上難得的新地標,稱它為袖珍版珠江新城並不為過。

  再來看廣州當下正在發展的重點平臺,特別是上述17個產業平臺,明顯與廣州新興戰略產業布局有關,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建設有關。其中不少已呈現出「產城融合」之新氣象。廣州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天河智慧城自不必說,正在興建中的南沙科學城、廣州南站商務區等已露崢嶸。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新興產業的聚集,有了這兩個要素的同時注入,註定了這些重點產業平臺,未來將有望形成廣州新的區域中心。當這些區域中心一步步走強成為一個個新興之城時,自然也和國家提出的「建設一批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區新城」的多中心、郊區化發展戰略兩相吻合。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DF532)

相關焦點

  • 北京出現「女多男少」格局,這些地方性別比失衡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導讀: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已出現「女多男少」的格局。與此同時,廣東、天津、貴州、廣西、福建和青海6大地區的性別比超過108,這些地方的性別比仍然較為失衡。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 者丨陳潔 廣州報導編 輯丨耿雁冰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已出現「女多男少」的格局。
  • 培育多個中心城市,中西部七省哪些地方可以勝出
    東部沿海省份:「雙子星」或多中心 相比中西部一些省份「一市獨大」,東部沿海省份城市格局,多是「雙子星」或者多中心。 像遼寧的瀋陽、大連,山東的濟南、青島,浙江的杭州、寧波,廣東的廣州、深圳,都構成了省份「雙子星」格局。
  • 距地球65億公裡外,拍下「葫蘆狀」星體,有股力量牽引人類
    與此同時,太陽源源不斷為地球提供光和熱,每天定時的能量補給,才繁育出這麼多的生命。距地球65億公裡外,拍下「葫蘆狀」星體,有股力量牽引人類!其中有一個地方被稱為柯伊伯蒂,這一地方非常神秘,人類試圖用科技的力量了解它。
  • 2018年即將過去,為這些推動中國紀錄片發展的力量致敬
    根據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的統計,2017年中國紀錄片產業的直接經濟效益規模已超100億元。2018年,隨著一個個爆款紀錄片的誕生,目前看到的點擊數據早已超越2017年的紀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紀錄片,了解紀錄片,而這背後就少不了一些人的推動。
  • 雙循環格局下地方金融的定位與發展戰略
    本次金融論壇年會在農科城楊凌舉辦,對陝西,特別是楊凌地方金融和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衷心的希望地方金融機構以本次年會為契機,在積極吸收、借鑑和充分利用論壇成果的基礎上,持續完善政策措施,優化創新體制機制,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勇擔陝西社會地方經濟高速度增長、高質量發展的偉大使命,為陝西在雙循環發展格局下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注入更加強勁的力量。
  • 湘江未來5年規劃!這些片區將有「大發展」!
    哪些未來會有大發展?這是每一個購房者關心的,近期湘江早報發布的《智匯「十四五」| 國土局:一極驅動、三軸牽引、多點支撐、全域美麗》一文中透露,這些湘江片區將有大發展。其中多個片區被點名,我們一起來看下!
  • 廣州規劃未來10年發展戰略 升格為國家中心城市
    繼2000年廣州開國內大城市先河制定了《廣州城市建設總體戰略概念規劃綱要》之後,昨日廣州召開了《廣州城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2010-2020年》專家研討會,再開國內先河,首次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三規合一」。
  • 葉小文:從以社會和人為中心的牽引現代化觀看「人類的明天」
    他將現代化理解為利用人類所掌握的先進科學技術來促進生產,提高社會的生產力,從而促進其社會、文化的發展。顯然,在他所理解的現代化中,經濟發展的目的在於推動社會、文化發展,經濟並不是目的,社會和文化的發展才是目的。這是一種以社會和人為中心的牽引現代化觀(或稱發展觀)。這一深刻思想,對於我們正確觀察和把握「人類的明天」,很有啟示。
  • 如何看個股支撐點
    【開篇閒聊】//30秒新聞速讀//關鍵詞:GDP10強城市隨著地方經濟數據陸續公布,中國城市競爭格局再次刷新。2019年全國GDP總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和天津。前十名中,除了武漢,均屬四大城市群,其中長三角城市群佔據3席,京津冀、珠三角、成渝城市群均佔2席。
  • 廣州:中國南部發展的啟明星
    把優良的稻穗贈給了廣州從此,從此稻穗飄香年年豐收,廣州便成為嶺南最富庶的地方,因此廣州有了羊城和穗城之稱。廣州一年四季到處鮮花綻放、花團錦簇,所以被稱為花城。廣州2005年將東山區、芳村區分別合併到越秀區、荔灣區,2014年蘿崗區合併到黃浦區,至今形成了越秀、荔灣、天河、海珠、白雲、黃埔、番禺、南沙、花都、從化和增城等11區格局。
  • 【地評線】大洋網評:奮力譜寫廣州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熱烈慶祝...
    邁向「十四五」,廣州和全國全省一道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發展階段,承擔著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必須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握大局大勢,找準歷史方位,明確目標任務,為全省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發揮重要支撐作用,奮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扛起廣州擔當、作出廣州貢獻。「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
  • 實現供需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新格局·新起步·新氣象——智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2)孫學工 陸江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願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牽引和創造新需求
  • 播種夢想二十年,廣州科技活動周再出發
    「讀人心」的「智能之家」; 2003年專家報告會倡導「依靠科學,戰勝非典」,17年後以展覽形式匯聚一批抗疫科技成果,再次堅定人們用科技戰勝疫情的信心……20年來,廣州科技活動周記錄了科技發展的步伐,也見證了廣州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徵程。
  • 購物中心如何做好連廊,這些案例值得研究
    聯商網消息:隨著購物中心項目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分多期建設或跨越市政道路的項目也不斷湧現。被道路割裂分成多棟樓的購物中心如何融會貫通整個商場的客流,成了擺在購物中心面前的首要問題,天橋因此成了一座必要的建築設施,一道獨特的城市風景線。
  • 陰陽交替碎步慢跑 兩大特徵強化多頭格局
    其一是儘管是連續震蕩但大盤還是處於上漲趨勢當中,8個交易日滬指上漲超2%,顯示了當前多頭市場的特徵;其二在指數的震蕩之中,個股分化也十分劇烈,藍籌權重股與中小成長股的行情走勢向兩個方向演化。綜合來看,雖然大盤從趨勢上看依舊強勢,但連續巨量寬幅震蕩的出現導致股指短線調整在所難免,預計後市大盤震蕩整理概率較大。
  • 民營企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肩負重大歷史使命
    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是我們黨長期執政、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力量。在新發展階段,致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廣大民營企業肩負著重大使命。一是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爭當解決「卡脖子」問題的生力軍。
  • 新發展格局十問 - 黨員教育移動培訓網上專欄
    一、「新發展格局」何時提出?2020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國內循環越順暢,越能形成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引力場,越有利於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越有利於形成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新優勢。」
  • 智庫報告|國研中心課題組:未來全球產業分工格局變化分析
    從過去幾十年的實踐上看也是如此,製造業部門是全球跨境投資、國際貿易的主體。目前,支撐全球經濟發展的很多重要製造業部門,其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都已是高度全球化的。 既然製造業部門是全球產業分工的主體,那麼過去幾十年中製造業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是否發生了變化?儘管關於「去工業化」的討論很多,但總的看製造業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是穩定的。
  • 【深度】胡波:全球海上多極格局與中國海軍的崛起(下)
    全球海上多極格局,構成了中國海軍崛起及海權發展的大背景和大環境,而中國海軍崛起的程度、範式和路徑,也會影響這一多極格局的內涵和特徵。國際上往往習慣誇大中國海軍的能力和意圖,通常套用傳統大國海上興衰的範式來解讀中國海軍的裝備發展和海上行動。這些解讀或研究,至少忽視了正在形成的全球海上多極格局和中國海軍面臨的特殊地緣及技術環境。
  • 牽引動力:防疫為先、發展為重、師生為本、安穩為上
    疫情防控期間實驗室堅持需求導向,加強本領域國內外優勢力量協作,組織相關老師向國家、行業和地方共提交40餘份重大、重點項目建議。同時,實驗室還完成了「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書」的初稿撰寫。此外,在學校組織下,實驗室相關團隊積極參與雲南省近期提出的昆明至麗江的高速軌道交通示範線預可研論證工作,進一步鞏固學校在該項目中的技術牽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