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即將過去,為這些推動中國紀錄片發展的力量致敬

2020-11-26 澎湃新聞

紀錄片不僅是觸動人心的文化作品,也意味著深遠廣闊的產業之路。根據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的統計,2017年中國紀錄片產業的直接經濟效益規模已超100億元。

2018年,隨著一個個爆款紀錄片的誕生,目前看到的點擊數據早已超越2017年的紀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紀錄片,了解紀錄片,而這背後就少不了一些人的推動。

在2018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中國十大紀錄片推動者」論壇上,論壇主持人、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蘇六教授認真而幽默地談到:

「其實紀錄片人一直都很低調,但這幾年紀錄片想低調也低調不了,因為的確要火起來了。據我自己的觀察,紀錄片成為媒體的話題越來越多,而且它的持續力也越來越長,這在以往的生態當中很少見。以前我們寫產業報告藍皮書的時候覺得很費勁,要找一些熱點,而現在必須要去篩選到底哪個更熱,篩選往往變成一件很艱難的事情。這一切的背後,就是今天的主角——我們有產業的推手。」

與單純聚集紀錄片創作者、交流創作理念的論壇不同,2018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中國十大紀錄片推動者」論壇邀請年度關注的紀錄片投資機構、創作者、發行傳播方相聚廣州。

「是這樣一群人讓我們的紀錄片成為焦點,讓我們的紀錄片成為文化產業當中一個非常具有特色的品牌,讓我們的傳統媒體或網絡新媒體的生態發生了良性的改變。」何蘇六這樣介紹。

他們為紀錄片投入資本、搭建平臺,聚集合力,創造價值;他們不是單純的導演、製片人、投資人,而承載著貫通整個產業鏈,引導產業形成長期資金鍊良性流動的責任,推動讓紀錄片產品達到社會價值與市場價值的最大化。

他們參與和見證著紀錄片產業鏈的建立和完善,優秀的紀實作品不僅得到傳播,更收穫可持續發展的陽光與土壤。

2018年12月12日,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組委會在廣州圖書館舉行「中國十大紀錄片推動者」論壇,公布2018年度「中國十大紀錄片推動者」者名單,向中國紀錄片推動者致以真誠的感謝與敬意。讓我們和推動者們一起,構建紀錄片的良性發展空間。

>>> 一路同行<<<

紀錄片的發展之路,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於推動,同行的力量,使得中國紀錄片,腳步更加穩健,徵程也更加遠大。一路同行,有你更有力量。

與紀錄片發展「一路同行」的兩位推動者:

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打造全國首個紀錄片首映平臺

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新聞中心周慕明主任

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創建於2003年,至2018年,已有16年歷史。

16年裡,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精心培育與扶持,不斷引導和推動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的發展;

16年的進取不怠,廣州累計了大量的國際資源、媒體資源、影迷粉絲群體等。

量的積累帶來質的爆發,2018年,一個更全面更符合紀錄片需求的首映平臺,在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的大力推動下,在中國,在廣州,誕生了。

「要首映,來廣州,看首映,更要來廣州」。首映平臺的誕生為中國紀錄片產業搭建了更專業的舞臺,吸引全球媒體的關注,助力中國紀錄片走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成為全國首個紀錄片首映平臺。

周慕明:廣州建成於公元前214年,到今天算起來2232年了,廣州在歷史上走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路,未來廣州是一個發展速度非常快的城市,在時間通道裡面,我們願意去推動的是什麼?

我想我們願意推動的是把更火熱的生活,更廣闊的市場,更美好的人生體驗奉獻給我們的業界新聞記者,廣大的市民和遊客,所以我們平心而論,我們前段時間做了一些事情,得到了一些認可,但是我們更願意去做、願意去奉獻、願意去努力的是更美好的明天。

微博紀錄片——刷新紀錄片傳播聲量

微博 臺網運營部電視合作總監 賈保成

微博擁有近4億月活躍用戶。

他時時更新一個又一個紀實節目的爆點;依靠自身強大的社交媒體屬性,集結了60多家的電視臺及機構,利用短視頻、短紀錄片、話題互動等方式主推了一個又一個的爆款,4.1億次的主話題閱讀量,6.8億次的紀錄片短視頻播放量,40億次紀錄片話題總閱讀量;紀錄片的國民討論度在大數據時代也迎來了春天。

在這些強大的數據背後,紀錄片的傳播聲量被微博刷新,被他推上一個新的高度。

微博雖然不生產內容,但是卻做了比生產更重要的事。因為他的投入和支持,使得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紀錄片,關注紀錄片,他促進了中國紀錄片事業的發展。

賈保成:其實微博不產生內容,我們更多依託的是紀錄片的創作者和用戶,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這麼多優秀的紀錄片來讓微博紀錄片作出成績.

在接下來,微博將加大對於微博上紀錄片的投入以及扶持,我們希望更多的微博上的年輕人喜歡上紀錄片,並且關注紀錄片,在這兒我們祝願整體中國的紀錄片事業發展的越來越好。

>>> 內容為王 <<<

「內容為王」近幾年一直是中國媒體發展領域的高頻詞之一,在這樣的時代,信息爆炸式增長,媒介觸點無限蔓延,用戶注意力碎片化,內容引爆越來越難實現。

而正是這樣的環境下,堅持做優質內容,堅守內容紅線,就變成了紀錄片行業的一股清流,使得紀錄片行業保持著初心與本真。

兩位「內容為王」的推動者:

騰訊新聞——為娛樂元素增加深度內容與人文力量

「穀雨影像」  紀錄片負責人 宋曉曉

當網際網路用戶疲於娛樂綜藝轟炸的時候,騰訊新聞堅持以「眼界即人生」的內容指引,根據不同的受眾需求構建多元內容矩陣,拓展視野,刺破繭房,實現優質稀缺內容的主流化表達,掀起了一場具有媒體屬性與社會責任感的紀實內容風暴。

系列紀錄片《十年:吾兒勿忘》,展現了地震後再生育家庭的痛與愛,書寫這場災難的集體記憶;《我的時代和我》人物誌紀實欄目,為大眾提供有血肉感和能量密度的內容,並成功獲得了人物紀實欄目從未有過的熱度;思想類對話欄目《十三邀》,引發網絡熱議與思考,帶領受眾在寬闊的世界裡做一個不狹隘的人,並獲得《新周刊》2018中國視頻榜:年度訪談獎。

在海量與碎片化的內容消費時代,騰訊新聞突破圈層和品類界限的內容,以真摯情感實現了深度與廣度的兼顧,為娛樂元素增加深度內容與人文力量,完美詮釋了「紀錄片的大內容」匹配「網際網路的全用戶」!

宋曉曉:對於騰訊新聞來說,我們不拘泥於紀錄片的形式,對我們來說紀實類的節目也屬於紀錄片的一部分,對紀錄片我們更關注的是三個關鍵詞,我們會關注的一個是當代的內容,一個是有批判性的內容,一個是有審美性的內容。

有批判性的內容並不代表我們需要跟這個社會對抗,我們只希望通過我們的作品能夠在觀眾看完之後,引發他們的思考,其實它是一種思維性的創作態度。

浙江衛視——關注現實,電視人的終極初心

浙江衛視 總編室副主任 許繼峰

《西泠不冷》、《中國村落》、《風味人間》、《豐收中國》和《味裡故鄉》記錄三餐四季,釋放人文之美,傳遞中國溫度。

在電視節目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面,浙江衛視用一檔檔極具創意與思想的節目,為「沉悶」的電視螢屏刷上了一抹抹搶眼的「亮色」。

他點燃了電視劇和綜藝板塊的「行業領跑」雙響炮,攜著「電視人的終極初心」而來,將紀實作為2019年內容布局的關鍵詞之一;構建了一種全部一開放、全直播、全裸式的創作模式,打通年輕、打通當下,打通網際網路。

浙江衛視始終傳遞中國溫度,關注現實,堅持電視人的初心。

許繼峰:在這十年裡面我們都保持了對紀錄片上千萬級的支持,對紀錄片來說,錢的支持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團隊和版面,浙江衛視在紀錄片布局這塊,它可以保證我們每年有足夠的版面給紀錄片播出。

另外一個最珍貴的資源就是我們的團隊,幾十年來浙江衛視仍然保持著幾十人的紀錄片團隊,這是浙江衛視有持續好作品出現的一個重要基礎,在當下這個環境裡面,我們現在整個布局也逐漸開放。

>>> 社會責任<<<

紀錄片作為人類的生存之鏡,它擔當著時代良心,肩負著社會責任,而把推動紀錄片作為己任的同仁們,更是這份社會責任的忠誠踐行者。

「社會責任」推動者:

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推動紀錄片文化成為城市文化品牌

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巡視員 李偉

如何用高端的方式去提升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讓大眾有更高層次的文化享受,讓文化引領社會風氣,不斷推動城市煥發活力,這是每一個城市建設者都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2013年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以下簡稱廣州市社科聯)與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開始交流合作,用紀錄片去傳播傳統文化,留住城市印象、留住城市文化。

廣州是一座擁有兩千二百多年的歷史名城,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在這幾年裡,廣州市社科聯深耕廣州文化品牌的創建與推廣,與央視聯合攝製了《黃埔軍校》、《穿越海上絲路》和《廣州故事》,深入挖掘廣州獨具特色,文化鮮明的廣州精神和文化魅力,充分展示活力廣州和魅力廣州的城市形象,推動紀錄片文化成為城市文化品牌,向世界傳播廣州的聲音和中國的價值。

李偉:這幾年來廣州市社科聯在圍繞著廣州建設紀錄片城的主題,積極推進專家學者開展紀錄片城的課題研究。中央新影集團每年都拍攝一部紀錄片,我們每年分兩季,上、下半年每季舉辦20場向大眾、市民朋友進行紀錄片的展映,我們向廣州地區高校進行紀錄片作品的徵集活動,開展這一系列的活動。

我們深耕廣州的文化品牌,我們拿到這個獎項,給我們帶來了更大的鼓勵,接下來我們會更把這項工作做實做強做深,進一步推動廣州紀錄片城的建設,傳播好廣州的形象。

百度·好看視頻——踐行社會責任,致敬優質內容

百度富媒體業務部高級總監 曹曉東

目前在短視頻行業,低俗、娛樂化的內容越來越多;有價值、有內容的東西很少。

或許你知道《我在故宮修文物》,一個個文物學家將一件件破損的文物給修復過來,但你是否知道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讓無數塵封在資料館多年的破損的珍貴人文社科優質老膠片材料得以重見天日,把它們修復完整,並轉換為數字遺產得以永久保存呢?

百度·好看視頻開展「紀錄片守護者計劃」,組織一系列大眾公益點映活動,以高流量傾斜扶持優質紀錄片內容,護並傳播優質的文化遺產,讓這些埋在時光裡的優質內容徹底重生。

作為內容平臺,他們致力於尋找和發現優質的紀錄片內容,堅守著傳遞正向價值觀的社會責任,成為保護、推動、復興紀錄片行業的忠誠踐行者。

曹曉東:好看視頻是在一個短視頻的行業,但目前的短視頻行業有太多的低俗內容以及娛樂化內容,我們想尋找一個差異化的發展路線。

我們希望未來有更多知識性的、有優質內容、有價值的短視頻,以及給我們的孩子傳遞傳遞更好的社會價值和社會效應。我們要做一個你們敢跟孩子看,可以長時間看的產品。

>>> 藝術與票房<<<

 2017年國產紀錄片《二十二》取得了1.7億的票房成績,在中國電影行業,票房過億已經見慣不慣,但對於紀錄片卻是邁出了一大步,這樣的數據和個案的成功激勵但也提醒著我們,紀錄片進院線,藝術電影進院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可喜的是,在這條路上,已經有人走得很遠,而且步伐堅定。

馬燈電影——為紀錄片做商業護航

馬燈製片人 張慧婷

2015年,《喜馬拉雅天梯》以1156萬的票房創造了國內「人文類紀錄電影」的票房記錄。

2017年,《岡仁波齊》以1億票房創造了「實驗藝術電影」的票房記錄。

2019年,深入田野與土地,聚焦「秦腔」、「花兒」、「說書」、「皮影」等民間藝術和黃埔兩岸民間藝人生活狀態的中國首部巨幕音樂紀錄電影即將上映。

一部部紀錄片在院線創造奇蹟,馬燈電影在紀錄片選取方面也頗有心得。一直堅持故事性,他們覺得只有有了好的故事,才可能與觀眾產生化學反應,才能推給觀眾。

馬燈電影聚焦藝術電影投資,為有溫度、有力量、有普世價值的藝術電影照片,為藝術紀錄片保駕護航,是中國藝術電影市場的開拓者。

張慧婷:我們選片的標準首先要有非常好的故事,故事是根本,有了好的故事,它才能和觀眾之間產生化學反應,我們才可以推給觀眾看。

大象點映—開啟全新紀錄片觀影模式

大象點映創始人、CEO  吳飛躍

一部好的電影如何找到對的人,在對的地點,讓更多的觀眾看到呢?

2015年,《我的詩篇》登上大熒幕,以C2B眾創點映模式發行,205座城市、1000場放映,80%的告上座率,成為世界電影史上的一個壯舉。

大象點映通過眾籌點映的方式,找出喜歡紀錄片的觀眾,讓他們沉澱在平臺上,把一部又一部的好電影持續的帶給他們,在全國的範圍內在建設一個熱愛紀錄片、喜歡文藝電影的社群,開啟了全新的紀錄片觀影模式,為紀錄片點亮了一盞燈。

吳飛躍:怎樣讓好的電影走進大家夢寐以求的環境和觀眾見面,大象點映做了一個創新之舉。

通過點映的方式,把喜歡紀錄片的觀眾找出來,沉澱在我們的平臺,然後把一部部好的電影帶給他們,在全國範圍內建設一個熱愛紀錄片、喜歡文藝電影的社群。

>>> 跨界·去未來<<<

在新媒體時代,未來的紀錄片必定是具有高度媒體融合屬性的,兼存社會價值、產業價值以及新型傳播模式的紀錄片業態,如果能夠做到通過媒體融合,讓傳統紀實內容受眾和網際網路受眾從割裂走向互融,這會是中國紀錄片振興並走向成熟與壯大的最強動力。

人民日報新媒體——全新維度,解讀中國

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 副主任  劉曉鵬

在新媒體浪潮下,傳統媒體舉步維艱,有些媒體難以維持正常運營,面臨停刊或倒閉的困境。為走出困境,順應發展潮流,眾多傳統媒體開始進行轉型,與新媒體融合,開闢新的發展道路。

人民日報作為黨媒,在轉型發展這塊,是眾多媒體的領導者;中央廚房更是行業內的典範,時時打造爆款,用不同的新方式,呈現不一樣的中國。

2018年,人民日報用微視頻《中國一分鐘》展示了一個瞬即萬象、跬步致遠的中國;引爆線上線下的「時光博物館」,追憶時光裡屬於每個中國人、每個中國家庭的感動,用情感傳遞力量,讓記憶告訴未來,匯聚起四十年家國傳奇;全新搭建人民號平臺,創造兼具主流價值與創新活力的內容生態。

劉曉鵬:在新媒體時代,我們發現紀錄片好像突然被大家所關注了,且熱度在不斷上升。而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我們國家在往前走,我們的文化、社會都在往前發展,尤其是現在網際網路上海量的內容,越是有海量的內容,有品質感、精品的內容價值會愈加凸顯。

新華社全媒體報告平臺——國家相冊——再現歷史深處的記憶

新華社廣東分社副總編 葉前

留住記憶的方式有各種各樣,有些喜歡用視頻,有些喜歡用照片,而新華社就喜歡用照片,將記憶永久的留住。

1892年以來上千萬張歷史照片,它們其中有包含著記者們對歷史的擔當,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的情懷。

新華社這上千萬張照片對其背後的故事進行再採訪、再挖掘、再解讀,並運用新的技術手段讓這些靜態的照片活起來、亮起來。

照片雖無言,歷史卻有聲。新華社全媒體報告平臺用《國家相冊》重新喚醒了我們民族的集體記憶。

葉前:媒體是一個跨界的後來者,在很多優秀的紀錄片面前我們很稚嫩,但是我們願意一起來做大紀錄片這個大家庭。

媒體還有一份責任與擔當,用我們的筆,用我們的鏡頭,用我們的平臺為中國的紀錄片同行鼓與呼。

推動者在紀錄片這個領域當中是一個幕後的英雄。我們常說做紀錄片不容易,但現在比起以往來講,容易了很多,因為有政策的指導和引領,有平臺和資本,有這樣的推動者在扶持和支持紀錄片發展,中國很快會迎來一個紀錄片新時代。

相關焦點

  • 中國紀檢監察報:央視4集系列紀錄片《傳薪者》——薪火相傳 致敬大師
    央視《國家記憶》從10月29日開始播出4集系列紀錄片《傳薪者》,以中宣部推出的首批哲學社會科學界德業雙馨專家學者為主角,及時紀錄播出這些文化界大師的感人經歷,向「文化國寶」致敬,反映他們的卓越貢獻,探尋他們身上閃耀的思想光芒和所體現的時代精神。  這組系列紀錄片,讓我們有幸深度走近大師,沐浴大師的思想和智慧,得到引導和啟迪。
  •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即將開幕,這些事兒你應該知道!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即將開幕,這些事兒你應該知道! 相信很多小夥伴們對這場盛會期盼已久 那麼,關於航天大會的這些事兒 你都知道嗎?
  • 2018即將結束過去的心情說說 告別2018展望2019年寄語句子
    2018年已經到了尾聲了,馬上就要迎來全新的2019年了,不管2018年這一年過得有多麼的不如意,都希望在全新的2019年之中可以有個新的開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8即將結束過去的心情說說,告別2018展望2019年寄語句子。希望你們喜歡。
  • 紀錄片《熱的雪》以誠意製作致敬先輩傳奇
    今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鹿鳴影業有限公司承制的六集劇情紀錄片《熱的雪——偉大的抗美援朝》(以下簡稱《熱的雪》)發布「堅守版」海報及終極預告,戰火紛飛的震撼場景、出其不意的排兵布陣、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壯烈犧牲……都深深映入觀眾眼中,刻在觀眾心裡。
  • Above & Beyond 紀錄片即將在2018年1月下旬正式上映
    Above & Beyond 在日前也宣布即將在1月份推出全新專輯《Common Ground》,但你以為這樣就已經足夠了嗎!其實 Above & Beyond 在明年除了新專輯的發售,粉絲們期待已久的紀錄片也即將上映。
  • 紀錄片《被點亮的星球》即將首播,國內流媒體爭相布局紀錄片
    從BBC的《藍色星球》到《美麗中國》《地球脈動》,中國受眾對紀錄片質量的上限在高山仰止的作品中被不斷刷新。因而,對國內出品的紀錄片一直懷抱有期待。《被點亮的星球》這部即將上線的紀錄片背後,折射出國內流媒體巨頭們爭相投入紀錄片這一新賽道的激烈競爭局面。
  • 過去10年,全球最佳紀錄片110部
    這部以人物為主導的電影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引發了人們對目無法紀,法律秩序的崩潰以及是否應該以暴制暴這些問題的深度思考。本片被描述為捕捉到了1975年陷入困境的美國精神以及迪倫在那年秋天演奏的歡樂音樂。據悉本片不會以傳統紀錄片的形式展開敘述。
  • 紀錄片"自然的力量"登陸央視 呈現前所未見的中國
    原標題:《自然的力量》呈現前所未見的中國 日前,在央視紀錄片頻道原創自然類紀錄片《自然的力量》的首映禮上,大氣磅礴的畫面,引人入勝的動物故事,引得在場觀眾不住讚嘆。為了這部片子,總導演李文舉離開正在上初中的女兒一去便是5年之久;同樣為了這部片子,總攝影師王路曾多次身處險境,用他們的話說,「我們都是《動物世界》迷。」
  • 記錄美麗中國 ——央視原創紀錄片推介會側記
    新聞出版廣電工作者在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實處的過程中,需要腳踏實地不懈努力,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即日起,本報特闢《新徵程 新舉措》專欄,報導全行業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創新之舉。
  • 匯集中國頂級文物,這部中英合拍紀錄片火了
    前不久熱播的紀錄片《中國的寶藏》呈現了中國頂級文物,將「過去」與「現在」聯繫起來,為觀眾提供了一個了解傳統和現代中國的窗口。節目邀請英國節目主持人阿拉斯泰爾·蘇克帶領觀眾踏上博物館尋寶之旅,他對中國歷史十分著迷,正如他在節目中所說:「驚奇於她的美和數千年文明的深度……如果不了解中國的過去,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今天的中國。」
  • 兩會為中國和世界發展凝聚力量
    兩會向世界傳遞明確信息:中國將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面對外部環境變化,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召開的特殊兩會,註定會留下深深的歷史印跡,為中國乃至世界發展凝聚力量。
  • 2018中國十大品牌年度人物之孫楊:為國家品牌的建設貢獻力量
    12月18日,由品牌聯盟主辦的2018十大品牌年度人物暨中國品牌40年40人頒獎盛典在京圓滿舉行。中國國家遊泳隊隊長孫楊榮獲「2018中國十大品牌年度人物」榮譽獎項。2018年,他包攬雅加達亞運會男子200米到1500米自由式項目的四塊金牌,實現了亞運會賽場的「大滿貫」。他用驕人成績把中國帶向泳壇強國之列。
  • 「世界因你而美麗——2018-2019影響世界華人盛典」致敬傑出華人
    回顧過去十二年,自2007年首屆舉辦以來,華人盛典秉承「表彰華人典範,展現華人風採,讓傑出華人代表成為全體華人榜樣」的宗旨,十二年來,向每一年度在世界科學研究、公共事務、體育競技、文化藝術等不同領域裡做出卓越貢獻的傑出華人致敬,也為能夠和夢想一起飛揚的一顆顆希望之星們由衷喝彩。
  • 《航拍中國》第二季亮相2018年央視紀錄片巡展
    網易娛樂4月27日報導4月26日,「春紀——央視紀錄頻道2018重點紀錄片巡展活動」在珠海舉行,十多部國內外頂級大片重磅亮相。重磅大片精彩巡展紀錄片受眾調查數據顯示,CCTV-9 在平臺影響力和內容品質方面獲得了觀眾高度肯定,國家級紀錄大片和國際級紀錄大片的節目品質是觀眾最突出人口的地方。本次活動中,頻道精選兩部超級IP《航拍中國》和《如果國寶會說話》拉開了央視紀錄頻道2018重點紀錄片系列巡展的序幕。
  • 央視cctv12 愛奇藝聯合出品紀錄片《中國司法》向世界講述中國法治...
    《中國司法》主要從縱向發展線索來描繪我國當代司法的歷史景深,展現我國傳統司法的得失,為我國司法和多年來司法機關奮發改革取得的輝煌業績作一個寫意與工筆兼具的畫像,展現當代中國司法制度自信和司法歷史傳統的文化自信。司法歷史是制度的歷史,也是人的歷史。
  • AlphaGo 光臨魔都,紀錄片《阿爾法圍棋》即將公映
    2017年5月,「中國烏鎮·圍棋峰會」 AlphaGo 挑戰包括柯潔在內的中國棋手團隊,備受中國的觀眾和棋迷關注。那時AlphaGo的身份是一名棋手。2018年6月16日,幾乎週遊了世界一圈的AlphaGo再一次來到了中國,它有了一個中文名,叫「阿爾法圍棋」。
  • 「重磅發布」媒體融合、現實題材:紀錄片發展的兩個關鍵詞
    《瞬間中國》《手創中國》《傳承》《國家記憶》《大國工匠》《外國人在中國》《舌尖上的中國》《走遍中國》《記住鄉愁》《中國味道》《稻米之路》等11部紀錄片收視率破0.5%,超過多數晚間黃金時段綜藝節目。總體向好的同時,通過對各細分領域收視數據的對比分析,也可以看出當前紀錄片發展的一些趨勢性特徵和若干值得注意的特點,我們總結出來供從業人員和關心、支持紀錄片發展的各界人士參考。
  • 中國移動將如何深入推動5G的發展
    當前,以5G、人工智慧、雲計算等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新型信息技術多點突破、融合創新,引發鏈式變革,產生乘數效應,將進一步拉動全球經濟實現長期可持續增長。 3.商業競爭範式:科技創新成為構築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支撐 過去十年,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型企業取代美孚、中國石油、沃爾瑪等資源型企業成為全球市值領先企業。
  • 紀錄片《中國》定檔12月7日亮相
    以寫意之美,溯歷史之源紀錄片《中國》定檔12月7日亮相  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伯璟文化」)聯合出品,伯璟文化攝製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中國》,即將於12月7日19時30分登陸湖南衛視、芒果TV。
  • 青平:為全球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經過近四年的實踐檢驗,中國主張、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和促進作用日益凸顯。高瞻遠矚把準脈,彰顯中國主張。習近平總書記在演講中提出的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創新、共贏、公正、普惠方向發展的中國主張,充分彰顯中國應勢而為、勇於擔當的大國引領作用,為經濟全球化進程指明了方向。合作共贏開良方,貢獻中國方案。在這篇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的觀點,指出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只有走合作共贏之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機遇、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