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北極夏季或不再結冰 全球升溫哪裡最危險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新聞背景】

  巴黎氣候大會召開在即,氣候變化問題再次引起人們關注。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系教授希伯倫·德裡夫胡特帶領研究人員,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最新報告作出預測:在全球發現了多個危險區,其中不少地區在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不到2攝氏度時,就可能發生重大氣候事件,涉及海冰、洋流、凍土、生物圈等。

  目前,科學家在全球範圍內發現一些達到「氣候臨界點」的危險區域,氣候驟然變化很可能引發一場自然災難,這些「氣候臨界點」被描述為由於全球氣候轉暖永久性地改變全球部分地區環境。雖然這項研究很難預測自然災難會在何時何地發生,但暗示著這些區域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輕微變化將醞釀災難性事件。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最新報告,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系教授希伯倫·德裡夫胡特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標題為「全球氣候系統臨界點」,依據氣候模擬模型數據,重點列舉了可能出現氣候陡變的地區。

  北極海冰

  未來十年北極夏季或不再結冰

  北極海冰比深色海洋表面具有更高的反射率,當海冰在較高海洋溫度下融化時,更多的海水將暴露在較高氣溫之下,這將進一步促進海洋吸收更多的輻射,放大了海冰融化效應。較高氣溫限制了冬季時間長度和北極海冰厚度,夏季到來時冬季損失的北極海冰將使冰蓋消融超出一定的大小和厚度,從而使北極海冰覆蓋不穩定,最終將形成無法冰凍的北極地區。近期關於海冰損失和建模研究,使許多研究人員認為,未來十年或者更短時間之內夏季北極將不會再結冰。

  格陵蘭冰蓋

  坍塌或在幾百年內

  格陵蘭冰蓋非常容易受到全球氣溫升高的影響,冰川融化邊緣低於冰蓋邊緣高度,將形成惡性循環,更多的冰蓋逐漸融化消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評估格陵蘭冰蓋負值表面質量流量的臨界點比工業化前溫度高1.9至4.6攝氏度,預計本世紀將達到這一溫度範圍。海冰顯著融化、局部地區氣溫升高、海洋周邊區域升溫以及近期觀測數據均表明,當前氣溫下格陵蘭島和南極洲冰蓋減少是不可避免的。目前,研究人員將格陵蘭島冰蓋坍塌的時間表鎖定在幾百年內,而不是數千年。

  南極西部冰蓋

  融化將帶來海平面大幅提高

  南極西部冰蓋低於海平面,具有水流回饋效應,從而導致浮冰架底部損失,並成為升溫海水的入口處。專家預測稱,未來百年至千年內,南極西部冰蓋將出現坍塌崩潰。然而,海洋加溫和表面大氣溫度的臨界點很可能出現在本世紀。近期一份研究報告表明,冰核記錄數據顯示之前南極西部氣候與冰蓋潛在大規模變化之間存在著較強關聯性,將導致全球氣候異常,特別是對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應當注意的是,冰蓋損失即使是數百至數千年時間範圍,也會導致每100年海平面升高幅度大於1米,這將是20世紀海平面升高幅度的5倍,這對沿海城市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大西洋溫鹽環流

  受氣候變化影響可能驟變

  大西洋溫鹽環流是指源自海洋環流的自然驅動進程、後續熱量和鹽分的內部混合,以及地熱來源。研究報告指出,大西洋溫鹽環流的危險指數高於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因為科學家認為,氣候變化影響海洋熱量和進入海洋的淡水溫度,對環流構成直接作用,其影響力遠大於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

  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現象

  未來會更加穩定持久

  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現象是指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兩種自然現象的合稱,是一個準周期氣候變化,影響範圍橫跨赤道附近太平洋區域。伴隨著全球氣溫不斷升高,將使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現象更加「穩定持久」。

  印度夏季風

  隨氣候變暖得到增強

  印度夏季風與陸地至海洋氣壓梯度和海洋至陸地的溼度平流密切相關,由於全球氣溫升高,陸地溫度升高幅度大於海洋,溫室氣體濃度產生的氣候變化將逐漸增強季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研究報告並未顯示本世紀印度夏季風達到臨界點,但是古氣候重建模型顯示之前印度夏季風已發生顯著變化。

  亞馬遜雨林

  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是嚴重威脅

  亞馬遜雨林降水循環與一些因素密切相關,例如:森林濫伐、降水量減少、較長的乾旱季節、日益升高的夏季氣溫導致雨林樹木出現頂梢枯死。以上因素受到厄爾尼諾現象持久性和全球氣溫升高3至4攝氏度的直接影響;此外,日益增多的人類活動性和森林火災將嚴重破壞亞馬遜雨林。雨林損失的重要臨界值與人類森林採伐活動、區域降水量和厄爾尼諾現象、南方濤動現象變化性相互影響。

  珊瑚礁

  過去30年已出現嚴重退化

  過去30年裡,熱帶大西洋和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珊瑚礁出現了嚴重退化,雖然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這一現象,但是研究人員認為,全球氣候變化和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大,對海洋構成的影響與珊瑚礁退化有關。此外還包括一些因素:人為製造的環境汙染、海平面升高、海水pH值降低以及海水溫度升高等。

  【延伸閱讀】

  氣候變化帶來「多米諾效應」

  通常情況下,氣候陡變將對人類和其它生物構成負面影響,這種變化或將改變和破壞原有生態系統。一些觀測數據顯示,土壤和植物的碳循環變化,使土壤逐漸變成碳來源,而不是碳沉積。當前土壤和植物的作用是「水槽」,從大氣層中吸收碳,合併額外的碳加速植物生長,同時土壤儲存碳。然而,科學家研究指出,到本世紀中葉,全球氣溫逐漸升高,降水量蒸發率升高,這將導致土壤和植物變成潛在的碳排放源。

  馬克斯·普朗克氣象學研究所的維克託·布洛金說:「有趣的是,氣候陡變事件將以級聯方式出現,例如:北極永久凍土層開始坍塌融化,之後該地區將出現林業快速發展。對於一些惡性變化,將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不僅帶給人類自然災難,還將影響人類社會生活。」

  目前探測到面臨氣候臨界點變化的多數區域都遠離人們的生活城市中心,但是這些事件的發現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儘管遠離人們生活,卻對人類構成深遠影響。(悠悠)

相關焦點

  • 全球升溫哪些地區最危險
    目前,科學家在全球範圍內發現一些達到「氣候臨界點」的危險區域,氣候驟然變化很可能引發一場自然災難,這些「氣候臨界點」被描述為由於全球氣候轉暖永久性地改變全球部分地區環境。雖然這項研究很難預測自然災難會在何時何地發生,但暗示著這些區域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輕微變化將醞釀災難性事件。
  • 北極夏季海冰最早2035年可能完全消失
    變暖中心  北極變暖的速度超過地球其他區域的兩倍,意味著自前工業化時期至今北極的平均溫度已經上升了2-3℃,而整個地球升溫約為1℃。此外,這種變化還在加速:升溫的0.75℃發生於過去10年。  對許多科學家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夏季海冰什麼時候會完全消失,其消失將如何影響整個地球?  北極海冰對氣候和天氣的影響遠超出北極地區。海冰明亮的白色可將太陽熱量反射回大氣層,同時還能隔離下方的海洋。寒冷的北極和炎熱的熱帶之間的溫差驅動著風和洋流,進而影響全球的天氣。  為了更好地預測北極的未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過去的類似情況。
  • 北極溫度再創新高度,這個夏季可能很炎熱,全球正在經歷最熱一年
    甚至經濟學家也參與進來,因為全球氣候的改變很可能造成經濟方面的問題。現在全球出現了很多極端天氣,實際上已經給我們提出了警告,愛護大自然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現在全球氣溫升高,已經將要變成一個不可逆轉的事情,引起了很多方面的擔憂,甚至聯合國也專門開會進行探討,希望能夠找到解決的方法。最近,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了,很多全球升溫的新證據,再次引起全世界的矚目。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 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升溫,北極熊會滅絕嗎?來看看專家是怎麼說的!
    這是今年夏天朋友圈最熱門的消息啦,媒體紛紛報導北極熊要滅絕了,連我都中招了。但是看了一些文章和資料之後發現,其實北極熊的數量是在增加的,而且今年夏天的北極並不比去年夏天熱,也就是說北極熊暫時是不會滅絕的,大家可以放心啦。
  • 地球危險了!北極恐怕將要面臨夏季無冰的危機
    眾所周知,北冰洋是全球四大洋之一,雖然是四大洋中最小的,但北極有厚厚的冰層,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儲集之一。但是多年以來,人類觀測到北極冰層在持續融化,並且融化速度不斷加快,專家表示,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
  • 創造-67.8度極寒的全球最冷小鎮:如今又創造38度高溫,北極最熱
    兩個居住地都創造了零下67.8度的極低溫度,是目前全球公認的最冷的兩個小鎮以及居住地,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維爾霍揚斯克似乎要更加特殊一些,因為這裡如今不僅擁有最冷的溫度,也擁有了最熱的溫度(北極圈內)。先來說說這裡究竟有多冷吧,這樣才能夠理解這裡擁有38度高溫是一件多麼驚人的事情。
  • 北極可能會在短短15年內出現「無冰」的夏季
    氣候變化給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區造成了巨大的災害。最近一項研究表明, 北極可能在15年內出現夏季基本上沒有海冰。這項研究使用統計模型來預測北極海冰的未來數量,模型顯示北極可能在2030年到2040年的十年中夏季無冰,這種情況最有可能發生在2034年。
  • 再升溫8度,地球將不再是適宜生活的星球,如何阻止地球升溫?
    如果地球升溫 7 度,在赤道和熱帶地區,尤其是高溼度的悶熱地方,人體根本無法正常散熱,只需幾個小時,就會因為內外交迫的高溫而出現嚴重問題。如果升溫 11 或 12 度,以現今的全球人口分布來說,將有一半的人會在高溫下出現危險。地球可能變得這麼熱嗎?
  • 正在「升溫」的北極城市:挪威特羅姆瑟的故事
    加速升溫正在改變北極不僅是特羅姆瑟這座位於極圈內的城市,整個北極都在因氣候變暖而改變。據挪威極地中心發布的報告,科學家多年來收集的數據證明,北極正以驚人的速度升溫,且幅度遠高於地球上其他地區。2014年,挪威政府在關於北極政策的報告中指出,北極地區氣溫上升的速度驚人,是全球平均升溫水平的兩到三倍。1980年以來,巴倫支海冰蓋消失了近一半的面積,這佐證了氣候變化對北極帶來的影響。中國冰川學家秦大河2014年在《地理科學進展》上發表了《氣候變化科學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論文。
  • 30年升溫10℃「新北極」正在形成
    30年升溫10℃ 「新北極」正在形成今日視點挪威的朗伊爾城,位於斯瓦爾巴群島上、朗伊爾河谷的下遊,這裡地處北緯研究顯示,長期凍結的北極地區已經開始進入全新的氣候系統,其特徵是冰層融化、溫度上升和降雨天數的增加,這三個數值已遠遠超出了以往的觀測範圍。蘭德勒姆對美國能源與環境行業新聞網站記者說:「全球變暖之下,北極的變化如此迅速、如此顯著,以至於其年復一年的氣候波動正在超出過去的範圍,這標誌著北極向新氣候狀態的過渡。」
  • 北極變暖,未來或現「無冰之夏」?
    通常情況下,一年中隨著季節交替,北極地區海冰面積也會產生變化。夏季氣溫高,海冰會融化,9月份面積最小;而在寒冬剛剛結束的3月,海冰面積會達到峰值。圖: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 NSIDC.org~有數據統計,自1979年以來,9月份觀測的北極海冰年最小覆蓋範圍縮小了40%左右。1979-2000年之間,9月份北極海冰最小覆蓋面積為670萬平方公裡。
  • 北極升溫正在釋放遠古生物?
    在2020年以來,聽到關於北極氣候變化的也不少。例如:北極38度高溫,甲烷爆發,野火大規模燃燒等等,而北極的升溫主要就是影響這些情況產生。根據NOAA發布的新數據指出,北極海冰也創下了新低,海冰最低覆蓋率的時候已經是直逼2016年,成為了120年紀錄之中的第二高。
  • ...2050年完全實現零碳排放量 升溫幅度不超過1.5°C以應對全球暖化
    環境科學家Debra Roberts是IPCC發布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其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未來幾年可能是我們歷史上最關鍵的時期」。自19世紀以來,全球平均氣溫已上升1°C,為12萬年以來最熱的時期。2015年,絕大部分全球各國領導人在巴黎會面,討論如何減輕全球變暖帶來的破壞性後果,籤署《巴黎協定》。
  • 人類雄心:重新凍結北極
    北冰洋的冰蓋一直在以如此之快的速度縮小,以至於科學家們預計,在未來幾十年的某個時候,冰層將在夏季的幾個月裡完全消失。這種變化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不僅僅是對北極熊、海豹和其他依賴冰生存的動物來說。但隨著越來越藍的夏季北極吸收越來越多的能量,它正從行星空調變成加熱器。冰層的減少已經「對全球氣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或者說是反饋,這已經在加劇全球變暖,並有可能破壞氣候系統的穩定」。北極冰層正在迅速減少,事實上,一些科學家認為,我們需要採取激烈的措施來保持世界頂部的白色,不僅僅是試圖減少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 北極又出事了?為什麼北極融化的速度比南極快?
    北極又出事了!研究表明,北極融化速度早已超過南極!據北極理事會北極監測與評估項目的一份報告顯示,北極融化的速度比預期的要快得多,到20世紀30年代末,北極地區甚至可能在夏季無冰。先前的研究預測,到本世紀中葉,北極將在夏季無冰。雖然北極的前景黯淡,但南極也有一線希望:冰層的融化速度比之前想像的要慢。
  • 假如北極的夏天沒有冰 北極熊將在何處安身?
    你是否能想像,到本世紀中葉,北極的夏季可能就沒有冰了,原來在海冰上行走的北極熊將在何處安身?由於海水升溫,亞北極的生物種類可能一路遷移到南極,導致海洋生態系統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8月31日晚,一場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討論在浦江創新論壇·未來(科學)論壇的直播間展開,多國學者就這個關係人類未來命運走向的話題展開討論。
  • 北極南極差異大(組圖)
    ① 北極冰蓋迅速融化北極大冰蓋正在迅速融化,有一半的冰蓋可能在本世紀末消失。幾十年後,整個北極地區在夏季可能不再結冰。南極的冰融化相對慢些,但如果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大約200英尺。  ② 北極是大洋南極是大陸  北極地區是一個被陸地環繞的結冰大洋。南極則是一塊被大洋包圍著的、由山脈和湖泊組成的大陸。  ③ 南極企鵝和北極熊  企鵝生活在南極,而北極熊生活在北極。
  • 南冰洋升溫延緩為哪般
    在近幾十年中,南冰洋溫度幾乎未見上升,而北極氣溫快速攀升,兩者之間形成鮮明對比。相關研究表明,自1950年後,南冰洋海表溫度平均每十年升高0.02℃,而全球海表溫度平均每十年升高0.08℃。綜合性海洋環流模式模擬結果顯示,南冰洋對於溫室氣體外強迫的變暖響應相當遲緩。然而,古氣候觀測結果和海洋環流模式模擬結果均表明,在千年的時間尺度上,南冰洋的變暖幅度與北極相差無幾。
  • 北極海冰何時會消失?科學家預測,北極或15年內夏季無冰!
    北極的冰蓋如同冰箱一樣,對於調節地球的氣候至關重要。它不僅影響區域氣候,而且影響全球的天氣模式和海洋環流。隨著更多海冰融化,變暖的步伐加快,氣候系統的平衡也隨之而來。目前科學家們的一個共識是,北極夏季在本世紀的某個時候肯定會出現無冰狀態。
  • 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升溫再次敲響警鐘
    2020年註定是人類歷史上的關鍵時期,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美股壟斷震驚世界、澳大利亞山火頻發、美國大選驚心動魄;根據美國宇航局公布的數據,2020年還是人類歷史上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至工業革命以來,地球平均溫度上升了大約1.1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