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心臟支架「砍價」背後的故事:報價只需469元,是如何賣上萬?
看過《藥神》這部電影的人,都會被電影中一句話所感嘆:如果說這世界上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沒有人怕死,只是都不想死而已。
當走進醫院的那一刻開始,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是從銀行流水帳單裡面划過,這是美國一家醫院公司的老闆所說。而我們都明白,藥既然是治病的,但也是要賺錢的,如何能平衡這兩點,是當今所有人所需要的的答案。
一方面患者抱怨藥很貴,看不起病;另一方面,生產藥的公司又無奈地說自己的藥根本就不賺錢,每年還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去研發新的藥物。但是在11月份的時候,國家對於心臟支架進行集中採購,對於高價的心臟支架進行「砍價」,沒想到一砍,竟然將動輒上萬元的心臟支架,砍到了僅有469元,甚至還有下降的空間。
一時間,所有人都在感謝國家努力的同時,也引起很多人的討論:一副僅有469元的心臟支架,如何能賣到上萬元呢?本期就來看一下心臟支架「砍價」背後的故事。
心臟支架總體毛利率高達70%以上:
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中國的心臟支架基本是進口,但隨著中國對心臟支架的需求原因,這時候開始冒出了從事心臟支架研發的公司,而其中最為有名的莫過於樂普醫療、微創醫療等,它們也成為國內有名的醫療上市公司。
根據目前最新的數據顯示,國產心臟支架出廠價格為3000元左右,甚至2600元也有,這就說明了,一個僅要3000元的支架,盡然可以看到500元不到,中其中的毛利潤好大70%左右,也正如網友們說的:賺錢的速度都超過了生產支架的出廠速度。
雖然聽起來有些彆扭,但相信諸位心中都不是滋味,如此高的毛利潤,可見心臟支架是一個「躺著賺錢」生意。
層層代理,成本逐步上升:
對於A股300多家的上市醫藥公司進行調查可以發現,銷售費用佔到公司營業收入60%左右的企業有40多家,也就是說,這40多家公司,光是依靠代理銷售藥品,每年賺到的錢就已經佔到一大半,這無形之中,就給藥品的成本在增加。
再加上心臟支架行業的銷售模式一般都是「低價代理」,也就是說,從出廠的那一刻開始,第一個代理的人,用最低的價格拿下心臟支架,然後下一個代理人,則需要花更高的價格購買上一個代理人,於是多級代理,成本層層疊加,到了醫院最後,成本也過完,最後由消費者買單。
然而再加上一些不法商家惡意抬價、壟斷、甚至出現黃牛等情況,即便有便宜的心臟支架,到了病人跟前,也是天價。為了治病,掏空積蓄,畢竟在生命面前,這些東西都顯得不再重要。
伴隨國家出手集中採購後,所有的中間環節全部砍掉,心臟支架直接從國家到醫院,一步到位,醫藥行業降價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老百姓要看得起病,更要抬得起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