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可城—地方可持續發展協會東亞秘書處主任朱澍:城市尋求可持續...

2020-12-07 每日經濟網

當前城市應如何更好地認識並運用NbS?朱澍認為,首先,地方政府應該考慮在以後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建設,以及NbS這一城市發展策略進一步的主流化。

「綠色與健康,增強城市發展堅韌性」分論壇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上個月末,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首次提出建設「韌性城市」。

「韌性城市」一般指城市能夠憑自身的能力抵禦災害,減輕災害損失,併合理地調配資源以從災害中快速恢復過來。

近幾年,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城市總體規劃中,均有涉及「韌性城市」的表述。如今,城市應如何採取策略抵禦和應對城市危機,提高城市韌性,已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難點。

而「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簡稱NbS)正是解決這一難點問題的一個有效路徑。

2020年11月16-18日,第四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及「一帶一路」可持續城市聯盟相關活動在成都舉行。在以「綠色與健康,增強城市發展堅韌性」為主題的分論壇上,宜可城—地方可持續發展協會東亞秘書處主任兼中國首席代表朱澍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

朱澍表示,NbS在過去若干年中,已從概念和倡議轉變為具體行動,在當前疫情背景下,未來城市如何對待自然,如何應用NbS,將會決定城市是否能提升自身韌性,並實現與自然和諧共生。

朱澍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NbS十八年:從概念走向行動

2002年,宜可城首次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全球峰會上提出「韌性城市」概念,並與聯合國減災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人居署以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就城市韌性建立合作關係。

一年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屆締約方大會提交的工作報告中建議用NbS應對氣候變化,並將其定義為「一種保護、可持續管理和修復生態系統的行動」。

在朱澍看來,NbS的意義就是將自然生態系統看作是一個人類發展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和載體,並將其應用於解決和應對實際城市可持續發展中所面臨的如氣候變化、氣候災害和疫情等衝擊。「NbS能夠支持我們高效地,從經濟、技術的角度,去應對這些挑戰,從而解決我們的問題。」

據介紹,NbS的內涵是在推進城市發展時,採納更多的基於自然的、綠色的解決方案,並將之與城市的空間規劃和發展戰略進行整合,從而使自然城市的建設成為主流。

經歷了十八年的發展與完善,NbS逐漸從理論走向了實踐。如今已被全球許多城市廣泛應用到了城市建設和城市治理中。雅加達潮間帶陸地的洪水適應策略「稻魚共生系統」、德國漢堡的綠色生態項目、武漢長江主軸濱水公園項目等都是NbS的鮮活案例。

近年來,NbS在中國也日益受到關注。2020年4月16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與大自然保護協會聯合創建的「中國『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合作研究」項目正式啟動,旨在為推動中國NbS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和有力支撐。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也在積極探索NbS的中國應用。

疫情是推進NbS的重大契機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全球各城市的風險防控能力,包括對自然風險、衛生風險,以及社會風險等的防禦能力都經歷了嚴峻的考驗,全球可持續發展也面臨重大挑戰。

在此背景下,NbS也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和意義。朱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講道:「這次的疫情對於推進NbS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契機和反思的關口。下一步我們的城市和家園是不是能夠真正的和諧共生,或是更加的宜居,會不會具有應對像疫情這樣的重大衝擊的韌性,就取決於我們未來的數十年甚至於數個世紀如何去對待自然。」

朱澍還補充道,疫情期間,人們對技術、自然和社會的發展階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包括對於政府角色的理解。

全球新形勢之下,當前城市應如何更好地認識並運用NbS?朱澍認為,首先,地方政府應該考慮在以後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建設,以及NbS這一城市發展策略進一步的主流化。其次,「在戰略設計中,應該將原來傳統的部門工作劃分進一步進行整合,我們認為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城市也應該是一個整體,是一個有機體。」

另外,朱澍提到,還應考慮怎樣通過國際合作和交流平臺,進一步推廣城市應用NbS的成功經驗。

作為全球最大的致力於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地方政府間合作組織之一,宜可城—地方可持續發展協會致力於推廣NbS,以幫助城市實現自然、可持續發展。「我們的會員城市網絡就是推進NbS方式在地方的落實。」朱澍介紹道,通過分享會員城市的成功案例,旨在讓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和利益相關方認識到這一發展策略的意義和價值。

相關焦點

  • 你好啊,未來之城!
    論壇採用「成都主會場+線上雲會場」方式,來自中外城市、國際機構及跨國企業代表、知名學者共同聚焦新形勢下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新需求,探討城市在經濟增長、社會發展、資源利用及環境保護等方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與新路徑。連續四年,世界目光聚焦成都,在成都尋找可持續發展的答案。四年來,從規格到話題,從嘉賓分量到舉辦成效,都在邁向更高更寬更國際化。
  • 城市創新向何處去:一場以人為尺度的發展凝思
    在全球化與城市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城市創新究竟是指什麼?其理論框架、本質屬性似乎難以一言概之。 在12月23日舉行的可持續發展與城市創新研討會上,多位國內知名城市規劃與治理領域的專家圍繞這一主題,展開了不同角度的論述。研討會由北京大學城市治理創新研究院和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研究會聯合主辦。
  • 「未來之城」這樣建!專家學者相聚成都縱論城市可持續發展
    舉報   陳丹雪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文雯  11月17日,第四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上
  • 《2015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正式發布
    北京2015年12月29日電 /美通社/ -- 「2015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今日在京舉辦,論壇上發布了《2015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衡量生態投入與人類發展》,全方位對中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進行調研和展示,為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城市發展難題進行開創性的探索。
  • 中國人口發展經驗有助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每年這一天,都再次提醒我們人口問題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緊密相關」。那麼,當前全球人口整體面臨哪些問題?各國人口發展合作進展如何?對人類可持續發展又有何影響?人口問題日益突出 發展合作亟待強化東西吃多了,胃會不舒服;人口太多了,地球會扛不住。
  • 細說德國環保時尚品牌LangerChen的可持續發展歷程
    不斷在新聞中出現的環境惡化消息,一再提示,正在發生的現實並不是科幻小說,「可持續性」成為全球面臨的共同課題,而每一個人都應該為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盡一份力。時尚行業的環保與可持續發展不是新概念,對LangerChen而言,可持續發展是品牌的一部分DNA,是發展的初心,關注的領域,更是身體力行貫徹的原則。
  • 世界將繼續城市化 |《2020年世界城市報告—可持續城市化的價值...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巴黎協定》、《新城市議程》、《仙臺減少災害風險框架》和《阿迪斯阿貝巴行動議程》共同構成了成員國國際發展政策、建議、目標、目的和指標的支柱。在這些文件中, 地方政府被認為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合作夥伴。城市的作用貫穿於各種協議之中,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可持續發展目標11」及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城市維度。
  • 中法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期間活動安排
    第四屆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   國際旅遊文化節   主辦:   法國駐漢總領事館   武漢市旅遊局   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管委會   武漢市蔡甸區人民政府   承辦:   武漢市蔡甸區林業和旅遊局   武漢市蔡甸區文化體育局   武漢市蔡甸區農委   武漢市蔡甸生態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 可持續,才美麗:歐萊雅中國發布2016/2017可持續發展階段性成果
    自聯合國正式啟動《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世界期待中國為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近日,中國政府更將可持續發展提到戰略新高度,以綠色繪就美麗中國新畫卷,以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了中國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對可持續發展的務實思路以及為世界可持續發展做貢獻的決心和大國風範。
  • 生態足跡如何幫助中國創建可持續發展社會(圖)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合會主席曾培炎、國合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國合會副主席特普費爾先生和布倫德先生、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署執行主任施泰納先生、國合會秘書長祝光耀,以及有關國家和國際機構的代表、駐華使節的代表等出席了會議,共同就《創新與環境友好型社會》這一主題展開討論。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總幹事裡皮在會上作了發言。
  • 中法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期間活動安排-新華網
    湖北日報訊 第四屆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國際旅遊文化節主辦:法國駐漢總領事館武漢市旅遊局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管委會武漢市蔡甸區人民政府承辦:武漢市蔡甸區林業和旅遊局武漢市蔡甸區文化體育局武漢市蔡甸區農委武漢市蔡甸生態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 普惠:邁入航空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隨著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持續發展,這種創新精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尤其是在像普惠這樣的公司中。更具效率的發動機、消耗更少的燃油從而產生更少的碳排放,這些將對確保航空業的未來增長能夠以可持續的方式進行管理具有關鍵意義。
  • 可持續服裝設計師如何對廢料設計?
    可持續服裝設計中的一項最重要的回收途徑就是將廢棄的衣服提供給慈善機構。一些世界範圍的自發性慈善機構將廢棄的服裝物品進行重新分配,有的在當地或國家的商店銷售,有的運往海外給其他經銷商。也有穿著者將服裝投入服裝銀行或二手商店,或投入街邊收集系統。
  • AI如何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百度滴滴曠視華為聯合建言
    論壇圍繞AI與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AI醫療健康與其在全球傳染疾病控制中發揮的作用、AI與城市管理、城市規劃、城市交通智慧化發展、城市生態創新中心等主題,結合當前全球疫情盛行的嚴峻形勢,探討AI如何抗擊疫情,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加速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 歐萊雅:可持續發展新探索
    在華發布第二份可持續發展國別報告歐萊雅公司高層向與會領導贈送歐萊雅中國2011可持續發展報告(左起:歐萊雅集團亞太區總裁卓賽、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塗猛、歐萊雅中國總裁蓋保羅、環境保護部法規司處長李靜雲、歐萊雅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安鞏、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主任陳佳貴、中國婦女雜誌社社長韓湘景、全國保護母親河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次旺平措
  • 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發布:2015年總體趨勢樂觀
    這是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在9月份通過新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後,首份在華發布的城市可持續發展評估報告。  報告依據「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運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和生態投入指數,對中國35個大中城市、長三角核心區16個地級以上城市進行了研究。報告不強調城市在具體指數上的排名,而是劃定了人類發展和生態投入的理想範圍,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目標。
  • 城市如何可持續發展?這場會議上,多個西班牙城市代表來分享
    會場內,一面屏幕連接起中國和西班牙兩國主要城市代表,圍繞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展開交流與討論。當天,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西班牙中國理事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西班牙論壇地方合作線上特別會議召開。中國北京市、上海市、成都市、西安市和西班牙馬德裡市、巴塞隆納市、瓦倫西亞市共7個城市代表出席會議並圍繞綠色經濟、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建設等議題發言。
  • 後疫情時代的人類可持續發展
    【光明國際論壇筆會】作者:馬尼希·巴布納疫情使可持續發展議程更具緊迫性新冠肺炎全球大規模流行無疑嚴重幹擾了202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但並未削減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各國只有經歷重大而長期的結構性變革,才能真正推進更可持續的發展道路。5月20日,一對戴著口罩的母子走過智利聖地牙哥聖何塞醫院附近。
  • 中國為落實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在促進南南團結與合作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南方中心——的執行主任卡洛斯·科雷亞的眼裡,中國在南南合作領域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 2015年9月,聯合國通過了以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核心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旨在消除貧困、消除飢餓、促進男女平等、應對氣候變化、加強可持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在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總幹事瓦羅瓦亞女士看來,中國正在為落實議程注入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