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可持續發展?這場會議上,多個西班牙城市代表來分享

2020-11-28 瀟湘晨報

11月19日下午,在成都市網絡理政中心內,一次特殊的市領導圓桌視頻會議正在進行。會場內,一面屏幕連接起中國和西班牙兩國主要城市代表,圍繞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展開交流與討論。

當天,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西班牙中國理事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西班牙論壇地方合作線上特別會議召開。中國北京市、上海市、成都市、西安市和西班牙馬德裡市、巴塞隆納市、瓦倫西亞市共7個城市代表出席會議並圍繞綠色經濟、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建設等議題發言。

據了解,中國西班牙論壇是中國和西班牙兩國政府首腦議定項目,旨在促進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教育、衛生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國人民的理解和信任。自2003年正式成立至今,已先後在中西兩國成功舉辦了八次會議,為有效推動雙方務實合作、提升雙邊關係做出了積極貢獻。

瓦倫西亞市市長裡波:

打造「15分鐘城市」

「這一項目有助於實現社會經濟更富效率、更可持續發展。」會上,瓦倫西亞市市長裡波表示,該市正在大力打造「15分鐘城市」城市規劃,即市民在離家15分鐘之內,找到所需的一切。為實現這一城市規劃,瓦倫西亞市對每個街區的基礎公共配套設施進行優化,包括教育、醫療、休閒體育設施等。

會上,裡波分享案例。據介紹,在瓦倫西亞市人口最密集的地區,該市將12000平方米的交通路段改造為步行區,從而改變了市民生活與出行的習慣,時常能看到市民在步行區休閒。

裡波還表示,瓦倫西亞市作為地中海城市,城市和海岸的關係也非常關鍵。據介紹,為提高氣候韌性,該市正在對城市北邊的沙灘進行再自然化,計劃打造植物綠洲等。

馬德裡市國際化與對外合作事務專員、馬德裡市議員撒烏拉:

低碳發展不僅綠色,還能產生經濟效應

撒烏拉表示,馬德裡市正從以下幾個方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首先,發展可持續交通。撒烏拉說,在城市的21個街區,馬德裡加大電動用車、零排放公交車的投入量,並增設了不少新能源汽車的充電站。其次,降低城市樓宇的能耗,以削減能源貧困。此外,撒烏拉還指出,必須建立健全低碳發展相關法律法規,為未來新城區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低碳發展是馬德裡經濟復甦的抓手之一。」會上,撒烏拉表示,馬德裡在低碳經濟方面的投入資本回報率是非常好的,計劃動員更多大型企業參與其中,在綠色發展的同時共謀經濟增長。

巴塞隆納市副市長博內特:

建立人人平等受益的智慧城市

「我認為,智慧城市的打造不能加劇地區之間的數字鴻溝。」巴塞隆納市副市長博內特表示,要構建「以人為本」智慧城市。

怎麼做?對此,博內特分享了兩個觀點。首先,在城市大數據的收集、利用中,要注重保障市民的隱私權、參與權,保證其透明度。另一方面,要加強對5g、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監管,保證其使用不會加劇地區之間的信息不平等現象。

博內特表示,如何使用好大數據將是未來的挑戰之一。在巴塞隆納,政府已經嘗試在建立大數據管理的「道德模型」。據了解,巴塞隆納設立了15000個城市傳感器,以幫助政府在改善交通、提高空氣品質、能源消耗廢棄物處理方面做出科學決策,並開發了一系列公共平臺,供普通市民參與。

「疫情讓大家明白,城市最緊缺的資源是什麼。」博內特表示,希望全世界能加深城市間的合作,分享交流先進做法,為打造人人平等受益的智慧城市努力。

【來源:四川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萬通發展與國網綜能聯合組織召開新城市可持續發展聯合體第二次會議
    2020年12月26日,萬通發展 (原萬通地產600246.SH)與國網綜能聯合組織的"新城市可持續發展聯合體"(下文簡稱:聯合體)第二次會議在北京貴都大酒店召開 。商湯科技、普洛斯、福建電子、太極股份(002368.SZ)、中國瑞達等聯合體成員單位代表約30多人出席了本次會議。
  • AI如何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百度滴滴曠視華為聯合建言
    論壇圍繞AI與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AI醫療健康與其在全球傳染疾病控制中發揮的作用、AI與城市管理、城市規劃、城市交通智慧化發展、城市生態創新中心等主題,結合當前全球疫情盛行的嚴峻形勢,探討AI如何抗擊疫情,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加速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 成都構建優質會議服務鏈打造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
    面對這個誘人的新興產業,我國各個城市如何找到自己的準確定位,如何搶佔會議產業發展的制高點,進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呢?了解我國會展業發展狀況的人都知道,成都近幾年在會展業發展方面進行了許多積極而有意義的嘗試,並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會展業直接收入,從2008年的13.5億,到2009年的25億,再到2010年的32.1億!
  • 宜可城—地方可持續發展協會東亞秘書處主任朱澍:城市尋求可持續...
    當前城市應如何更好地認識並運用NbS?朱澍認為,首先,地方政府應該考慮在以後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建設,以及NbS這一城市發展策略進一步的主流化。
  • 《2015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正式發布
    北京2015年12月29日電 /美通社/ -- 「2015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今日在京舉辦,論壇上發布了《2015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衡量生態投入與人類發展》,全方位對中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進行調研和展示,為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城市發展難題進行開創性的探索。
  •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會議」|中國綠髮會分享《荒漠化公約》2020年...
    幾世紀以來,人類通過掠奪土地、無節制的進行城市工業化以及不可持續的濫用土地,已經導致了地球三分之一的土地嚴重退化,並且退化趨勢令人擔憂。地球自然資源的消耗在過去三十年裡翻了一番,土地維持地球壽命的能力正在下降。此外,處在危機中的土地受與之關聯的精神和文化紐帶的傳承影響,誘發人類危機和潛在的流離失所,包括對寶貴傳統知識的侵蝕。
  • 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發布:2015年總體趨勢樂觀
    這是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在9月份通過新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後,首份在華發布的城市可持續發展評估報告。  報告依據「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運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和生態投入指數,對中國35個大中城市、長三角核心區16個地級以上城市進行了研究。報告不強調城市在具體指數上的排名,而是劃定了人類發展和生態投入的理想範圍,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目標。
  • 對話哈佛大學教授:後疫情時代城市如何可持續發展
    11月16日,在第四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上,哈佛大學教授愛德華·格雷澤接受了記者的專訪,對後疫情時代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出見解。在書中,格雷澤教授將城市稱作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因為城市的聚集作用,將人類所有最高質量的資源都集合在了一起,並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在採訪中,格雷澤教授也強調了這一觀點,他說中國有著上千年的城鎮化歷史,從某種意義上城市推動著這個文明的發展。然而在城鎮化的進程中,城市同樣面對著問題和挑戰。隨著人口和資源的向城市集中,交通擁堵,汙染等「城市病」層出不窮。
  • 邁爾斯:低碳的智能交通 助力城市可持續發展
    近日,在通用汽車館舉行的「直達2030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論壇」上,奧雅納集團董事會主席約翰•邁爾斯(John Miles)如此描述自己的暢想:新一代超低碳排放的汽車和智能交通系統將成為未來城市交通的關鍵要素。
  •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變化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綠會代表參加會議...
    此次會議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變化分會聯合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氣候變化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主辦,圍繞「中國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的主題展開探討和交流。感謝主辦方的精彩組織和主辦。筆者總結了此次會議的學習筆記和心得(僅代表筆者個人角度)。上午的幾位專家們的報告都非常精彩。先說「同」的部分。
  • 周晉峰:生物多樣性保護助力城市綠色可持續發展
    7月22日下午,應第十二屆國際青年能源與氣候變化峰會籌備委員會邀請,中國綠髮會秘書長、羅馬俱樂部執委、世界綠色設計組織副主席周晉峰博士作為嘉賓出席「城市守望者:桃花源在哪裡?」主題會場,並以生物多樣性保護助力城市綠色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發表演講。
  • 專家學者相聚成都縱論城市可持續發展
    舉報   陳丹雪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文雯  11月17日,第四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上
  • 《模擬城市:我是市長》發展綠色城市能源
    《模擬城市:我是市長》發展綠色城市能源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姆斯特朗雷時間:2020-03-13 分享到:
  • 2014年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年會在北京舉行
    來自國家部委領導、省市經信委、科技廳(局)代表、行業專家、優秀廠商及業界主流媒體約300餘人參與本次年會。   同時,國家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首席科學家萬碧玉以「2014我國智慧城市發展現狀」為主題談到了智慧城市試點的背景、工作思路以及國家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與標準化工作。融創天下副總裁董鴻奇詳細介紹了多種公共服務平臺對智慧城市建設的服務效果;研華(中國)公司工業自動化事業群總經理蔡奇男結合公司業務闡述了如何驅動智慧城市創新。
  • 海綿城市:一條光明的中國特色城市發展之路
    在這種背景下,借鑑西方發達國家在環境保護與社會發展進程中取得的經驗和教訓,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就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就是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就是不給後人留下遺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產。
  • 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人類發展指數廣州居首位
    12月1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北京發布了《2016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報告:衡量生態投入與人類發展》,公布了一套針對中國城市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評估系統,衡量每個城市在收入、健康、教育、環境汙染、資源消耗等方面的表現。  其中,在35個大中城市的人類發展指數排名中,廣州、北京、南京、瀋陽和深圳排名前五位。
  • 西班牙移民科普——西班牙哪些城市居住投資「兩相宜」?
    融合度高的巴塞隆納巴塞隆納的移民融合度大大高於西班牙其他城市,在巴塞隆納,並沒有華人區,因為巴塞隆納的Eixample、Sant Marti、Gracia等地區,都已經成為華人新聚居地的首選地。巴塞隆納華人數量龐大的主要原因是華人企業、商鋪在市中心不斷的增多,從而帶動了華人數量的上升。
  • 香港理工大學跨學科合作成立「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研究範疇跨越多學科合作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由身兼建設及環境學院院長的滕錦光教授領導,副院長是李向東教授,全院共分五大範疇:(一)城市規劃及管理;(二)城市基建;(三)城市環境;(四)城市發展的數碼科技;(五)大廈能源及環境性能;  可持續城市發展研究院轄下共設有二十六個研究小組
  • 生態足跡如何幫助中國創建可持續發展社會(圖)
    國合會2007年年會現場   中國網記者前方報導:今日(11月28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簡稱國合會)2007年會在北京長城飯店隆重舉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合會主席曾培炎、國合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國合會副主席特普費爾先生和布倫德先生、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署執行主任施泰納先生、國合會秘書長祝光耀,以及有關國家和國際機構的代表、駐華使節的代表等出席了會議,共同就《創新與環境友好型社會》這一主題展開討論。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總幹事裡皮在會上作了發言。
  • 成都市發改委:新發展理念引領城市能級上臺階
    生產需求穩步回升,發展動能不斷積聚,經濟發展韌性和活力持續增強,成都取得這樣的成績,為決勝「十三五」、奪取「雙勝利」起著「壓艙石」的作用。一座城市選擇什麼樣的發展理念,就有什麼樣的發展狀態。今年5月,位於成渝發展主軸上的成都東部新區迎來正式掛牌,進一步推動成渝相向發展;今年6月,中國(成都)西部科學城瞄準世界一流、發布戰略規劃,點亮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創中心;今年11月,天府國際機場校飛試飛,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最大的機場項目即將引爆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