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之城」這樣建!專家學者相聚成都縱論城市可持續發展

2020-11-22 網易新聞

2020-11-18 08:08:40 來源: 四川新聞網

舉報

  陳丹雪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文雯

  11月17日,第四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上,全球專家學者再聚成都,今年大家目光聚焦在「未來之城」。

  一座能夠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之城」是啥樣?面對疫情衝擊,我們期望城市擁有怎樣的韌性?該如何提升城市承載能力,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論壇上,成都向全球借智,也為世界城市發展提供經驗。

  新圖景 城市動能不止,承載力更強

  本屆論壇以「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建設開放共享的未來之城」為主題,這也是論壇首次在可持續發展前加上「高質量」這個定語。

  這正是我們對城市未來的期許。「據聯合國有關機構預測,到2050年可能會有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聯合國人居署中國項目主任張振山說。與會嘉賓認為,一座符合人們期待的「未來之城」,有兩個關鍵點,一是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二是更加強大的城市承載力。

  動力從哪來?智慧城市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數據將成為以後最關鍵的生產力。」成都高新區政務服務和網絡理政辦公室主任陳亮介紹了高新區搶佔先機的做法,「我們在5月8日發布了總投資約174億的34個新基建項目,同時建立新基建供應鏈平臺,目前騰訊、阿里、華為等7家龍頭企業已在成都高新區的供應鏈上面發布了30多個項目。」

  「真正的智慧城市將更多地以人為本。」聯合國人居署中國辦公室國家官員應盛為科技應用描繪出一幅廣闊的圖景:目前世界上存在的數據,大約90%都在過去3-5年中創造,在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每存儲1M字節的數據,其成本大約為1萬美元,現在這個成本已不到2美分。同時智能科技的應用場景也越來越多,可以幫助打擊犯罪、戰勝疾病,甚至促進全世界經濟發展。

  談及城市承載力,「技術」也是重點。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拿電梯舉例:城市高樓因為電梯的存在,讓城市的人口密度大大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也變得更高。「技術進步可以拓展提升城市的綜合能力。」徐林總結道。此外,他也建議,要建設更加節能緊湊的城市,加快城市經濟綠色低碳的轉型,同時強化可持續的生態空間的保護。「比如成都現有的100多平方公裡的公園綠地,應當探索出一套機制,使綠色價值實現轉化。」

  新韌性 讓自然與城市和諧共生

  面對新冠疫情衝擊,城市韌性成為今年嘉賓普遍關心的話題。

  該如何應對挑戰?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二級巡視員劉寧分享了「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即保護、可持續管理和恢復生態系統的行動,從而適應性地應對社會挑戰,同時提高人類福祉和生物多樣性。

  「一方面,將自然融入城市,通過森林和其他陸地生態系統、沿海生態系統等生態系統的保護和管理,營造人與生物和諧共生等多重效應,增強城市發展所需要的彈性和韌性。」劉寧說。同時,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還可以讓居民親近自然,改善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以成都的空間布局為例,通過綠地公園、森林公園結合城市設計,建立更有機、更聯通的生態系統。」

  不只疫情衝擊,今天的城市還面臨著溫室氣體排放、固體廢棄物、交通堵塞等一系列問題。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執行董事Jocelyn給出的破題關鍵是「循環」。在英國倫敦,政府與高校合作,從材料入手對廢物進行循環利用,希望提高物資流動,制定循環經濟路線;美國奧斯汀一年中有400多噸物料因循環利用而不再填埋,「我們希望能夠制定一個共同的發展方向,用循環經濟提升經濟復甦水平。」

  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於儒海介紹了成都在公園城市建設中的成就和經驗。「現在成都有一個新的名稱叫作雪山下的公園城市,這其實也反映了成都自然生態和人類和諧共存的營城思想。」他以成都圍繞錦江作帶狀城市公園為例,作公園時第一步並不是作規劃景觀,而是治水,「這一方面是在公園裡建城市,另一方面也是解決老城空心化問題的有效途徑,讓環境為城市創造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宜可城—地方可持續發展協會東亞秘書處主任朱澍:城市尋求可持續...
    「韌性城市」一般指城市能夠憑自身的能力抵禦災害,減輕災害損失,併合理地調配資源以從災害中快速恢復過來。近幾年,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城市總體規劃中,均有涉及「韌性城市」的表述。如今,城市應如何採取策略抵禦和應對城市危機,提高城市韌性,已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難點。
  • 瞧,他們今天在成都討論未來之城長啥樣
    >本次論壇以「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建設開放共享的未來之城」為主題,聚焦新形勢下未來城市發展新需求,探討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與新路徑。「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已連續4年在成都舉辦。從第一屆入選國際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到本屆論壇上全球推介公園城市與可持續發展,成都都做了些什麼?
  • 你好啊,未來之城!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帶來巨大衝擊後疫情時代如何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建設開放共享的未來之城?一場在成都舉行的高層論壇給出答案������11月16日至18日,第四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及「一帶一路」可持續城市聯盟配套會議在成都舉行。
  • 城市規劃專家李曉江:組團緊湊發展拒「攤大餅」,成都東部新區發展...
    會上,李曉江介紹,東部新區位於成渝發展主軸主幹,有利於帶動成渝中部地區城市快速崛起,推動成渝相向發展。同時,東部新區位於成德眉資中心腹地,有利於推動成都與德眉資三市同城化發展,推動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提升,打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和動力源。  對成都而言,規劃建設成都東部新區是成都建設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示範區的重要抓手。
  • 產城相融 健康永寧邁向國際化小城市
    產城相融 健康永寧邁向國際化小城市 一座健康產業日益興盛、優勢產業健康發展的「健康之城」將在永寧呈現。    百舸爭流之下,一座健康產業日益興盛、優勢產業健康發展的「健康之城」正清晰呈現。以健康之名農業小鎮繪就新藍圖    過去,永寧鎮是一個普通的農業小鎮,外界對她的認知並不多。轉機發生在2008年,這一年,成都市決定在永寧鎮建設「成都國際醫學城」,打造西部健康產業集群,帶動成都市現代服務業進一步發展。    站在西部發力,人們不僅要追問:為什麼是永寧?
  • 從深圳到成都:辦賽營城 促城市有機更新
    在為大運會做好賽事服務的同時,東安新城將促進產、城、人相互融合,形成可進入、可參與的公園城市示範區。依託強大的區位條件,東安湖體育公園將發揮賽事的人氣吸附效應,通過高標準、高質量的設計、建設以及場館運營,助力成都東進。而作為成都大運會的另一個核心場館群,鳳凰山體育公園存在的價值和其對周邊板塊的強勢帶動力也不容小覷。
  • 成都「十四五」目標:在高質量發展中衝向世界城市
    ,基本建成以創新為新動能的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以協調為新形態的融合性發展先行區、以綠色為新優勢的可持續發展先行區、以開放為新引擎的雙循環發展先行區、以共享為新局面的人本化發展先行區。統計顯示,近五年成都經濟增速高於全國0.8-1.7個百分點,經濟總量佔全省比重保持在36%-38%左右。發展潛力方面,成都各項指標不斷向好,為未來進一步發展蓄勢集能。2019年末,成都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裡,服務人口超2200萬人,常住人口1600萬,躋身超大城市之列。經濟總量在2019年末居全國第7,已與全球排名42位的芬蘭相當。
  • 成都空港新城發展藍圖:以天然河道劃分六個城市片區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未來將擁有6條跑道  具備年旅客吞吐量9000萬人次  貨郵吞吐量200萬噸的承載能力  「一座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發展變遷,一定要放在它所處的時代環境中來看陳衛東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成都由過去的內陸腹地逐漸成為國家向西、向南開放的前沿。正在建設中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位於成渝相向發展的主軸線上,未來將擁有6條跑道,具備年旅客吞吐量9000萬人次和貨郵吞吐量200萬噸的承載能力,將成為成都對外開放、連接世界的樞紐和窗口。
  • 杭州、成都、合肥、寧波……專家解讀:誰在定義下一代科技之城?
    「它們正在用自己不同的先天稟賦、後發追趕,試圖定義出中國下一代科技之城。」四個城市,四種模式成都商報-紅星新聞:您提出這四座城市後,大家都非常好奇,為什麼是這四座城市?再看合肥,這座城市的整體發展也許不能與杭州、成都相比,但合肥也有絕對「優勢」:當年,城市爭取來了中國科技大學,這所大學全名中國科學院附屬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是郭沫若兼任,匯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等一大批著名科學家。此外,學校創辦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因此這裡的人才能級非常高。
  • 四種模式助推城市發展 建設未來之城
    多元板塊的整合,讓中天城投在城市發展與城市更新的過程中,有效地推動城市生活服務體系、產業配套體系、運營管理體系及人文與生態體系的升級。對中天城投而言,城市發展與更新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建築空間更新、建築方式創新,更是生活、產業、服務和人文的多元更新,是賦予城市新未來的綜合更新。
  •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零的突破"與一座城的崛起
    事實上早在去年2月4日,園區就迎來了首家復工企業;2月11日,首個在建項目實現復工……到去年3月初,生物城企業復工率已達100%。  敢於復工,因為有底氣。園區企業康諾亞生物醫藥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正式復工前一天,公司負責人迎來一群特殊的「客人」——一個由醫療專家等組成的企業復工核查專家組,專程趕來指導核查企業疫情防控和生產組織準備情況。
  • 未來已來!曹山未來城以「美麗中國」打造「未來城市」
    一山兩湖四軸、五心七廊十二板塊、十八條主題旅遊線路、三十六大主題業態」,打造「產城運營+旅遊度假+生態休閒+文化科技+高端居住+康養生活」一體化超級閉環,綻放一個全齡、全業態、全生命周期、全時、全域、全季、全景、全享的國際文旅度假康養目的地,一塊可創造、可設計、可擁有一切可能的土地,一座夢想中的未來城市,一個世界心世界。
  • 成都公園城市建設入選《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特別版》
    來源: 紅星新聞1月1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發改委獲悉,日前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信息中心等機構共同發布《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特別版》(以下簡稱《報告》),立足人類發展視角,系統總結中國人類發展進程、評選代表中國人類發展成就的重要成功經驗,
  • 心中的未來城市 究竟是個什麼樣(組圖)
    據了解,這座未來城市的長度大約為 900米,寬度是500米,其水上部分的結構有60米高,而水下結構則有120米深,這有助於保持海上之城在水中的整體穩定。  按照建築師的設想,這個海上之城未來將是一座施行聯合國標準管理的國際化城市,這裡的居民將來自世界各地。它是為那些探索和研究海洋的研究人員、學者和學生所設計的。
  • 華潤未來之城什麼時候交房?
    華潤未來之城什麼時候交房?位於成都東進區域,享政策紅利,龍泉驛區的高人氣樓盤,明年大運會的承建商,價值極高,預計2022年12月底交房。華潤置地作為城市綜合投資開發運營商,秉承央企責任, 與成都共東進。
  • 成都新開樓盤:東安新城中心,華潤置地未來之城周邊有哪些配套?
    成都新開樓盤:東安新城中心,華潤置地未來之城周邊有哪些配套?,背景強盛,華潤多個高管成為未來之城業主;位於成都東進橋頭堡東安新城核心區;國際賽事舉辦權——2021年世界大運會落址東安,直接刺激區域發展,帶來區域面貌的快速升級;那麼,未來之城周邊有哪些配套?
  • 環球融創未來城 打造「千億級樂園主題城市」
    樂園、教育、公園、居住、文創、旅遊……放眼天府之南,在成都城市中軸天府大道上,有一個匯集這些關鍵詞於一體的項目——環球融創未來城。入川5年,融創持續深耕四川,作為「美好城市共建者」,與城市發展一直保持著高度貼合,環球融創未來城則是其又一力作,致力於打造成為「千億級樂園主題城市」。
  • 就在成渝發展主軸!成都高新全力打造未來科技城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全文今年6月中旬,成都高新區發布信息,在遵循「公建優先、生態優先、功能布局優先」的原則下,加速推進成都未來科技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將推進33個重點項目,未來科技城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新引擎,是成渝雙城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代表作之一,是成都高新區全力打造的重點項目,是成都高質量發展邁向新徵程的標杆。未來科技城還面向全球徵集城市設計方案,努力成為具有成都特色的「未來表達」。
  • 國際金融論壇:專家學者「解碼」全面可持續發展
    本屆年會以「全面可持續發展:共商合作與危機應對」為主題,深入探討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經濟、金融的影響以及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路徑和舉措,為構建全球開放共贏新格局建言獻策。  本屆論壇首次面向全球觀眾提供在線直播。
  • 近200位專家學者「解碼」全面可持續發展
    本屆年會以「全面可持續發展:共商合作與危機應對」為主題,深入探討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經濟、金融的影響以及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路徑和舉措,為構建全球開放共贏新格局建言獻策。  本屆論壇首次面向全球觀眾提供在線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