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物理系尤力研究組發現寬的d波費希巴赫共振

2021-01-10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物理系尤力研究組發現寬的d波費希巴赫共振

清華新聞網11月20日電 11月13日,清華大學物理系尤力研究組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寬的d波費希巴赫共振及其三劈裂結構的測量》(「Observation of broad d-wave Feshbach resonances with a triplet structure」)的論文。文章報導的寬d波費希巴赫(Feshbach)共振為國際上首次發現,對後續高分波相互作用的研究有著指導性的意義,也為研究與高分波配對相關的量子模擬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機遇。基於它的潛在應用價值,該工作被選為《物理評論快報》的編輯推薦文章(Editors』 Suggestion)。

基於冷原子系統的量子模擬在少體以及多體物理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在冷原子體系中,利用磁場調控的費希巴赫共振技術能夠有效地、甚至任意地調節原子間的相互作用性質和強度。這一巨大的優勢使得冷原子量子氣體成為進行量子模擬的一個絕佳平臺,研究者可以人為構造或調控一些在固體物理材料中難以實現或操縱的量子態,從而實現對這些量子系統性質的模擬和研究。利用s波費希巴赫共振,研究者已成功實現了例如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到巴丁-庫珀-施裡弗凝理論(BEC-BCS)渡越、葉菲莫夫態(Efimov states)等重要量子態的研究。與s波相比,高分波的系統則展現出更為豐富、新奇的現象,比如冷原子氣體穿過高分波費希巴赫共振點時的量子相變,以及p波超流和d波超導中的高分波配對行為。得到穩定的p或d波費希巴赫共振點附近的量子氣體對研究這些高分波系統中的作用機理有重要意義。但是過去研究界一直沒有在冷原子系統中找到這樣的費希巴赫共振。 

圖1.(a) d波費希巴赫共振三劈裂結構產生機理。(b)-(d) 在16 μK、1.2 μK和400 nK溫度下,d波費希巴赫共振附近的原子碰撞損耗比例隨磁場的變化關係。

尤力教授和鄭盟錕副教授領導的一個實驗通過將超冷銣85-銣87實驗系統和多通道量子虧損理論的結合,成功地發現了不會發生兩體偶極自旋翻轉損耗的寬的d波費希巴赫共振,並首次觀測到了d波共振的特徵三劈裂結構。圖1.(b)-(d)所示為該峰在不同溫度下的原子損耗行為,在400 nK的溫度下清晰地展現出三個共振峰。圖1.(a)給出了劈裂產生的機理,即磁偶極-偶極相互作用對具有不同軌道磁量子數的束縛態的能級影響不同。通過理論計算表明,d波的束縛態會劈裂為三個,並且其兩兩之間的間距比例為一個固定的特徵值1/3。該比例與實驗測得的劈裂比例1/2.7(ml』=0與|ml』|=1峰間距/ |ml』|=1與|ml』|=2峰間距)一致,證明所測共振確實為d波。

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尤力教授、鄭盟錕副教授和美國託萊多大學物理系的高波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清華大學物理系博士生崔悅為論文的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物理系低維量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清華大學自主研發項目的經費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19.203402

供稿:物理系 編輯:悸寔 華山

相關焦點

  • 清華物理繫於浦研究組在「新型磁電耦合效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清華物理繫於浦研究組在「新型磁電耦合效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21日電 12月18日,清華大學物理繫於浦課題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發表《利用氧離子型柵極實現磁電耦合》(「Electric field control of ferromagnetism
  • 清華物理系研究團隊在新型的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2M-WS2中發現馬約...
    清華物理系研究團隊在新型的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2M-WS2中發現馬約拉納束縛態清華新聞網7月11日電 尋找馬約拉納束縛態是當前凝聚態物理研究的熱點問題。馬約拉納束縛態是實現拓撲量子計算的基礎。近日,清華大學物理系李渭副教授、薛其坤教授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的黃富強研究員及南京大學的張海軍教授合作,在一種新型的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2M-WS2中發現了馬約拉納束縛態存在的證據,這是科學家首次在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中觀測到馬約拉納束縛態存在的證據。
  • 他是傳奇「大滿貫」學霸,清華四大力學第一,物理系神秘「耀神」
    在清華,這所我國一流的至高學府,更是遍地學霸林立、傳奇學生層出不窮,而今天要說的這位清華學霸,卻從無數天之驕子中脫穎而出,再次刷新了人們對於「學神」的認知。這位其貌不揚的男生,就是胡耀文。就讀清華大學物理系,三年績點位於專業第一、平均成績94,大三一年的績點更是達到97.7的超高水平;大學期間所修的16們物理專業課,沒有一門成績低於94分;並且在物理必修、出了名高難度的「四大力學」奪得大滿貫——全部滿分。分析力學、量子力學、電動力學、統計力學,這被視為物理系最難必修課的四門學科,不知是多少學子感到焦頭爛額、叫苦連天的「噩夢」。
  • 清華物理系1949級、1950級老校友相聚母校
    清華物理系1949級、1950級老校友相聚母校清華新聞網4月28日電(通訊員 徐璞珍)4月24日,清華理學院迎來了20多位84歲至92歲高齡的物理系老校友。老校友們中有幾位是專程從哈爾濱、河南等地返京,還有孫良方、錢寧夫婦則是遠道從美國趕來。
  • 清華物理系實驗團隊合作在電場調控質子化控制磁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清華物理系實驗團隊合作在電場調控質子化控制磁性研究中取得進展清華新聞網1月15日電  1月10日,清華大學物理繫於浦、楊魯懿等人的實驗研究團隊和上海交通大學羅衛東的理論研究團隊合作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電控質子過程對SrRuO3磁態的調控》(Reversible manipulation of
  • 清華物理系最厲害的學霸,四大力學獲得滿分,成為學校的傳奇
    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智商都是非常的高,每個人都曾是學校裡的風雲人物。這群頂尖的學生都匯聚在清華北大,互相進行競爭,會使得很多的學生提升得更快,能力變得更強。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一位清華大學物理系的超級學霸。
  • 清華大學物理系在腔光力學系統中提出新的基態冷卻方法
    清華大學物理系在腔光力學系統中提出新的基態冷卻方法清華新聞網10月21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物理系劉永椿副教授、鄭盟錕副教授、尤力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將機械振子冷卻到量子基態的新方法,能夠用於實現宏觀大質量振動物體的基態冷卻,研究成果以《腔內壓縮光力冷卻》(Intracavity squeezed optomechanical
  • 葉企孫創立清華物理系,培養了錢學森、楊振寧,晚年卻要飯度日
    4年之後,葉企孫13歲,他參加了清華學堂的考試並成功通過。沒有人想到,這個13歲的少年進入了無數人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 遺憾的是,進入清華學堂之後的幾個月,中國革命局勢日益嚴峻,葉企孫只能返回上海讀書。
  • 清華生命學院戚益軍研究組揭示植物AGO1促進基因轉錄新功能
    清華生命學院戚益軍研究組揭示植物AGO1促進基因轉錄新功能清華新聞網1月2日電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戚益軍研究組在《發育細胞》期刊(Developmental Cell)發表了題為《擬南芥ARGNAUTE1在植物響應激素和脅迫過程中結合染色質並促進基因表達》(Arabidopsis ARGONAUTE 1 Binds
  • 95歲清華物理系教授在線開課公式:71+1=+∞
    他,叫張禮,今年 95 歲,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也是清華園裡教齡最長的教師。他的教齡與共和國同齡,今年是他從教的第 71 年。他,叫胡嘉仲,今年 32 歲,清華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去年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回到母校任教,今年是他任教的第 1 年。2 月 20 日上午 9:20,胡嘉仲背著電腦包,戴著口罩,騎著電動車來到張禮先生家樓下。
  • 清華標杆課教師 | 物理系徐湛:用赤誠之心教給學生看家本領
    清華標杆課教師 | 物理系徐湛:用赤誠之心教給學生看家本領來源: 清華大學本科教學  蘇婧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背後,是老師對科學真理和教育事業幾十年如一日的熱情和赤誠」,當被問到上徐湛老師《量子力學1》的感受時,物理系62級的王安舟同學如是說,這門課程剛剛被評為清華大學首屆標杆課程。77歲仍活躍在教學一線的徐湛老師是清華精神的代表。
  • 清華戚益軍研究組在擬南芥長非編RNA系統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清華戚益軍研究組在擬南芥長非編RNA系統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3日電 11月2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生物學研究中心戚益軍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擬南芥中長非編碼RNA的系統鑑定揭示反義RNA調控MAF4基因」(Global identification of Arabidopsis
  • 他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畢生從事研究工作,曾創辦清華物理系
    1911年初,清政府將遊美學務處改為清華學堂,他報考清華學堂獲得錄取,成為清華學堂的第一批學生中的一員。1911年10月因武昌起義爆發,清華學堂停課,葉企蓀轉讀江南製造局兵工中學。1913年夏清華學堂在上海恢復招生,他再次報考並被錄取。1918年6月畢業於清華學校畢業,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習物理,1920年獲物理學學士學位。
  • 曾拒絕美國邀請,一手創辦清華物理系,晚年卻淪為乞丐和學生要飯
    葉企孫出生於光緒二十四年,出生在一個非常富裕的上海家庭裡,因為是書生門第,從小在父親的嚴格教導下,天資聰慧的葉企孫在13歲便考入了當時的清華學堂1918年,葉企孫考取了公費留美學習的名額,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物理系就讀,後又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他在國外一直刻苦研究,刻苦學習,並且還曾經登上了物理學的巔峰,成為了小有名氣的物理科學家。出國6年之後,葉企孫仍不忘正處在水深火熱的中國,他覺得中國現在正需要人才來改變中國的現狀,因此便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在美國的高薪工作回到中國。
  • 他是清華物理系學霸,創造「四大力學」滿分奇蹟,未來值得期待
    結果,他創造出了一個讓人咋舌的奇蹟,成為了清華歷史上第一位四大力學全滿分的「學神」,更獲得了清華本科生最高榮譽——特等獎學金。 可在他參加高考那年,理科錄取分數線卻比往年都要高,清華錄取分數線達到了691分,胡耀文是「踩線」進入清華物理系的,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強手相比,他在入學時就顯得不太突出了。 剛上大一時,他也發現自己和那些參加過全國競賽的同學有較大的差距。
  • 清華生命學院管吉松研究組發文揭示腦中長期記憶的保護機制
    清華生命學院管吉松研究組發文揭示腦中長期記憶的保護機制清華新聞網3月28日電 3月27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研究員管吉松研究組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在線發表了題為「神經活動誘發的組蛋白修飾調控Neurexin-1分子剪切並介導了記憶的保護」(「Activity-induced
  • 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團隊發現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
    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團隊發現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清華新聞網6月20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物理系何珂、薛其坤等人的實驗研究團隊和徐勇、段文暉等人的理論研究團隊合作首次發現了一種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MnBi2Te4,為提升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溫度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並為多種新奇拓撲量子物態和效應的研究提供了一個理想平臺
  • 清華大學物理系與天文系「2019年物理學與天文學優秀大學生夏令營...
    清華大學物理系與天文系將於6月27日(周四)-30日(周日)舉辦「2019年物理學與天文學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夏令營通過講座、參觀和交流等多種形式,幫助有志於物理學與天文學研究的本科三年級同學了解物理學與天文學發展的前沿和清華大學物理系與天文系的發展現狀,提前感受研究生生活,從而有助於同學們選擇未來的研究方向。
  •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周樹雲——享受探索的樂趣(五四獎章獲得者)
    五四青年節前夕,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周樹雲(見圖。資料照片)仍在伏案工作,「每天早上七點半到辦公室開始工作,這是我的常態。」五四運動100周年之際,周樹雲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這位深耕於凝聚態物理領域、在新奇電子結構研究方面作出重要貢獻的青年女科學家深感光榮,她說:「科研就像在秘境中探險,過程漫長而艱辛。
  • 王亞愚受聘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王亞愚受聘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新聞中心訊】王亞愚,1975年2月生,1993年進入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學習,1998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隨後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學習。2007年9月至12月短期訪問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後,於2007年12月正式調入清華大學物理系。  王亞愚教授的主要研究工作是運用精密的電學、磁學、熱學和掃描隧道顯微術等實驗手段來探索凝聚態物質中由於電子間的強相互作用而引起的非常規物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