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我國水產品概況分析

2020-12-03 水產頻道


  

  一、我國水產品供給形勢

  

  (一)水產品產量實現持續穩定快速增長

  

  我國是世界水產品第一生產大國,產量連續23年居世界首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水產品生產保持了快速增長,產量從1978年的465萬噸增加到2011年的5603萬噸,增加了11倍,年均增長率為7.83%。1978-2011年間,除1998年產量略有下降之外,其他年份都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

  

  (二)近十年淡水產品產量增幅大於海水產品

  

  1996年以前,淡水和海水水產品保持同步增長,1996年以後,海水水產品產量增長相對緩慢,而淡水水產品的產量仍保持高速增長。最近十年,淡水產品產量增長要快於海水產品(如圖1)。1978-2011年間,淡水水產品產量從105.9萬噸增加到2695.2萬噸,海水水產品產量從359.5萬噸增加到2908.0萬噸,年均增長率分別為4.6%和3.9%。

  

  (三)人工養殖技術的普及推廣是水產品產量穩步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隨著天然漁業資源的逐漸減少,全球水產品生產逐漸從天然捕撈向人工養殖方向發展。我國較早就確立了漁業發展「以養為主」的方針,改革開放以後,我國人工養殖水產品的產量佔水產品總產量的比重持續上升。1978年,人工養殖比例僅為26.0%,水產品主要通過天然捕撈獲取。1993年開始,我國人工養殖產量超過天然捕撈產量,隨後幾年人工養殖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2011年,我國人工養殖水產品的產量達到了4023.2萬噸,佔水產品產量的比例達到了71.8%。我國已成功實現了「以捕為主」向「以養為主」的歷史轉變。

  

  (四)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人工養殖中海水養殖面積快速增長

  

  我國的水產養殖主要以淡水為主,但隨著市場上對海水產品尤其是海水魚、蝦和貝類的需求快速增長,海水養殖近年來增長迅速。1978年,海水養殖面積僅為100.6千公頃,到2011年,海水養殖面積增長到2106.4千公頃,所佔比例也由1978年的3.6%增加到2011年的26.9%。人工養殖中海水養殖比重逐年增加。

  

  (五)水產養殖仍以粗養為主,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所佔比重不大

  

  我國水產養殖主要以粗養和池塘精養為主,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比例不高。從海水養殖來看,主要方式有池塘、網箱、筏式、吊籠、底播和工廠化養殖,不同的養殖方式產量不同,適合不同的水產品種。2011年,海水養殖中底播和筏式養殖的產量較多,均超過了400萬噸,而網箱和工廠化等集約化養殖方式所佔比重不高。淡水養殖主要包括池塘、湖泊、水庫等水域粗養和圍欄、網箱、工廠化等高密度精養。其中,池塘養殖最為普遍的,池塘養殖水產品產量佔水產品養殖總量的70%左右。而圍欄、網箱和工廠化等高密度精養的產量不足10%。

  

  二、國內居民水產品消費及變化

  

  (一)水產品消費總量呈波動增長趨勢

  

  2000-2011年間,我國居民水產品消費量總體上呈現波動增長,2000年國內居民水產品消費量為1766.8萬噸,到2011年增加到2980萬噸,增長了40.71%,年均增長率為4.87%。十年間,除2004和2008年消費量出現下降之外,其他年份都是增長趨勢。其中2008年水產品消費下降幅度較大,2009年消費量回升,2010年消費量持續增加,超過了2007年的消費水平。2004年和2008年的消費量下降主要是由於當年水產品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上升所導致。2008年水產品消費者市場價格較2007年上升了14.2%,2004年水產品消費者市場價格較2003年上升了12.7%。

  

  (二)城鄉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量快速增長

  

  從人均消費量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家庭人均水產品的消費量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都呈現較快增長。1985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量分別為7.8公斤/人和1.6公斤/人,2000年則分別達到11.7公斤/人和3.9公斤/人,到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量達到了14.6公斤/人,農村居民也增加到了5.4公斤/人。

  

  (三)農村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增速快於城鎮居民,但消費量仍遠遠低於城鎮居民

  

  城鄉二元結構在水產品的人均消費上也有明顯的體現,城鎮居民的人均水產品消費量遠遠高於農村居民,如表6所示。但是農村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的增長速度卻大大快於城鎮居民。1985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水產品7.8公斤,到2011年增長到14.6公斤,年均增長5.86%;農村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量從1.6公斤增長到5.4公斤,年均增長11.69%,遠遠高於城鎮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量的增長速度。

  

  (四)城鎮居民水產品消費支出數量及其在肉類消費支出中的比重穩定增長

  

  從人均水產品消費支出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居民水產品支出幾乎保持逐年增長。1996-2005年,我國城鎮居民水產品支出增長相對穩定,2005年以後,我國水產品支出增長迅速,年均增長率均在7%以上。2011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支出達到了354.0元/人,與1996年的131.9元/人相比,增長了1.7倍。

  

  同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身體健康的日益重視,城鎮居民肉類消費結構也正在發生變化。由於水產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多食不會像豬肉等其他肉類那樣易引起心血管疫病,因此,在城鎮居民的肉類消費支出中,水產品的支出比重日益提升。2008年城鎮居民肉類消費結構中人均水產品消費量所佔比重達到10.5%,豬肉人均消費量則由2000年的30.2千克/人下降為2008年的25.7千克/人。

  

  三、我國水產品出口現狀

  

  (一)水產品居國內大宗農產品出口首位

  

  我國是水產品出口大國,改革開放以後,水產品的出口數量幾乎逐年增加。1980年,水產品出口數量為11.2萬噸,1990年,增加到35.8萬噸,2000年,我國水產品出口數量為120萬噸,2011年,我國水產品出口數量再創新高,達到了288萬噸,同比增長18.5%。

  

  在出口量逐年增加的同時,出口額也較快增長,尤其是2004年出口額達到69.7億美元,同比增長27%。2007年,我國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繼續保持穩步增長,但出口增長勢頭減緩。當年水產品出口額達97.3億美元,同比增長4%。2009年水產品出口額107億美元,同比增長1%,貿易順差54.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億美元,水產品佔農產品出口總額(395.9億美元)的27%,較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2011年,我國水產品出口額達到了178億美元,連續12年居國內大宗農產品出口首位。

  

  (二)對蝦、貝類和部分魚類為主要出口品種

  

  我國水產品一般貿易養殖出口的主要品種有對蝦、貝類、鰻魚、羅非魚、大黃魚、小龍蝦、斑點叉尾鮰。2011年上述品種出口額之和佔一般貿易出口總額的50.15%。其中,對蝦出口額所佔比例最大,達到了15.14%,其次是貝類,13.75%。

  

  (三)出口區域主要分布在山東、福建、廣東和遼寧等沿海省份

  

  山東、福建、廣東、遼寧、浙江、海南、江蘇、廣西等沿海省份仍是主要出口省份,出口額之和佔全國水產品出口總額的94.6%。其中,山東省繼續穩居我國水產品出口第一大省位置。福建省出口額同比增長54.5%,繼2010年後繼續位居我國第二大出口省份。山東和福建兩省出口額之和佔全國水產品出口總額的近一半。

  

  四、我國水產品加工概況

  

  水產品加工的發展,可有效解決鮮活水產品集中上市與均衡消費的矛盾,為水產養殖進一步挖掘潛力、增加產量提供了更為廣闊發展空間。然而與畜禽產品相比,我國水產品加工率不高,加工的水產品主要為海水產品。目前水產品整體加工比例佔產量的比重不到30%,這與世界水產品70%以上的加工率相比有較大差距。

  

  (一)水產加工品總量平穩增長

  

  2000年,我國水產品加工量為615噸,2004年,突破1000萬噸,2010年,達到1500萬噸,到2011年,我國水產品加工品總量達到1783萬噸,同比增長9.2%。其中海水加工產品1478萬噸,同比增長9.4%,淡水加工產品305萬噸,同比增長8.1%。

  

  (二)加工水產品中以海水加工品為主

  

  在加工比例上,我海水加工品總量佔水產加工總量的80%以上,佔主導地位;淡水加工品所佔比例保持上升趨勢。2005年,我國淡水加工品總量所佔比例不到10%,2009年,所佔比例突破了15%,2011年,我國淡水加工品總量所佔比例達到17%左右。

  

  (三)水產品加工類型以簡單冷凍加工為主

  

  水產品加工品主要有冷凍水產品,魚糜、幹醃製品,藻類加工品,罐製品,魚粉,魚油製品等,其中水產冷凍品為主。2011年,我國水產冷凍品產量達到了1103.7萬噸,佔全國水產加工品總量的61.9%,其次是魚糜、幹醃製品和魚粉,所佔比例均超過了10%。值得注意的是,魚粉和魚油製品增長較快,同比增長率均在20%以上。

  

  五、水產品供求趨勢分析

  

  (一)未來水產品供給將主要依賴於淡水人工養殖

  

  隨著水產養殖技術水平的提高和先進技術的逐漸普及,再加上受出口和國內消費需求日益增長的雙重拉動,未來一段時期我國水產品產量仍將保持持續穩定增長。根據《國務院關於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的「到2015年,我國海水產品產量穩定在3000萬噸左右,海水養殖面積穩定在220萬公頃左右,其中海上養殖面積控制在115萬公頃以內」的發展目標,可以預見,未來我國水產品產量增長主要依賴於淡水產品的產量增加,尤其是淡水人工養殖規模的擴大和產量增長。

  

  (二)淡水產品產量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從可能性來看,我國淡水產品產量的增長還是有較大空間。首先,目前淡水養殖主要以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種、完善依靠天然餌料的粗養和池塘的簡單精養為主,像網箱、工廠化養殖等集約養殖方式所佔比例仍然較低,通過擴大集約化高密度精養面積可以保證淡水產品產量的穩定增加。其次,隨著漁業科技的發展,通過品種改良和對中低產池塘進行標準化改造,水產品的單產也將逐漸提高,這也為總產增加提供了可能。

  

  (三)國內水產品消費和出口將保持較快增長,出口品種變化不大

  

  從國內需求來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結構的調整,再加上水產品的營養價值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重視,國內居民對畜禽肉類消費的比例將會逐漸下降,對水產品的需求將會快速增長,根據FAO對全球水產品的需求預測,2003年全球人均水產品消費量是16.5公斤,到2030年將增長到19-21公斤。而我國居民家庭水產品人均消費潛力更大,要達到2030年世界平均水平,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水產品消費還需要分別增長60%和354%。此外,餐飲行業的蓬勃發展更是進一步提升了水產品的在外消費總量。同時,漁業養殖技術的進步促使大量的水產品能夠以低廉的成本規模化養殖、持續穩定的供應,刺激了消費需求。

  

  從出口來看,近十年我國水產品出口也以較快的速度增加,未來出口仍將保持增長態勢。出口品種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仍然將以蝦和貝類為主;這將與國內的消費形成互補,我國水產品國內消費主要以魚類為主,蝦蟹為輔。

  

  六、政策建議

  

  根據前述分析,未來保障我國水產品供需均衡,主要應當從擴大水產養殖規模和提高養殖產量上著手,通過調整養殖結構、推進標準化健康養殖、加強疫病防控等來提高淡水養殖產品產量,切實保障水產品安全、有效供給。

  

  (一)拓展人工養殖面積,加強養殖基礎設施建設

  

  建立基本養殖水域的保護措施和漁業水域灘涂佔用補償機制。合理控制、科學規劃近海、江河、湖泊、水庫等大中型水域養殖容量。穩定池塘養殖面積,進一步挖掘池塘養殖潛力。積極擴展深水大網箱等海洋離岸養殖,大力支持和發展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等高密度精養。加大低洼鹽鹼地、稻田等宜漁資源的開發力度。加快推進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加強循環水工廠化、網箱養殖等設施漁業裝備建設。推進水產養殖機械化、自動化,加快提高水產養殖業裝備水平。

  

  (二)普及推廣優良水產品種

  

  針對當前水產養殖中良種覆蓋率低的現狀,大力普及推廣優良水產品種,發展各地區的特色魚、優質魚,打造知名水產品牌,拓展水產品市場。加大對漁業新品種培育的投入力度,開展名優水產品市場推廣活動。積極開展養殖技術培訓,提高人工養殖管理和技術水平。

  

  (三)加大水產養殖的資金投入,加快科技創新

  

  加強對現代漁業建設的財政支持,爭取財政投入增幅不低於大農業投入的增幅水平。調動社會投入漁業的積極性,加大對水產養殖小額信貸的支持,探索養殖權抵押質押及流轉方式,增加對水產養殖戶的信貸支持,促進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漁業投融資格局。擴大漁機補貼的產品種類和支持力度。加強漁業科技領軍人才和骨幹人才培養,建立跨學科、跨領域的科技創新平臺,重點圍繞品種培育、疫病防控、飼料營養、質量安全和資源養護等關鍵環節開展聯合攻關、技術集成,加快成果轉化應用。

  

  (四)做好水產養殖的防災防病工作,保障水產品安全

  

  建立並完善與氣象、疫病和海洋等部門的漁業防災減災協調合作機制,提高災害預警預報和防禦,及時、準確和實效地救助水產養殖過程中的事故險情。加強漁民安全生產的技能培訓,提高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防控並舉,努力實現科學防災、主動避災和有效救災。進一步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提高應急處理能力。

相關焦點

  • 我國水產品大進大出,並演變成為淨進口國
    2.1 我國水產品出口量變化 2000-2009年的10間,我國各類水產品出口量一直維持在150萬t左右,但2009-2011年的三年間出口量猛增到280萬t左右,之後一直維持在300萬t以下,而近兩年又有小幅下降,2019年出口量為288萬t。
  • 上半年湖南水產品價格上漲 牛蛙價漲近九成
    今年上半年我省水產品價格上漲。圖為市民正在購買水產品。 華聲在線7月27日訊 記者今天從湖南省畜牧水產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省水產品市場交易量同比基本穩定,大宗淡水魚及特種水產品價格多數上漲。預測下半年大宗淡水魚價格還將小幅上漲。 牛蛙價漲近九成 據我省水產品定點市場監測,今年上半年,水產品市場供應充足,交易活躍,交易量基本穩定。
  • 有機肥行業發展概況及特徵分析(附報告目錄)
    有機肥行業發展概況及特徵分析(附報告目錄)1、 行業發展概況和趨勢我國有機肥的施用歷史悠久,1965 年以前,我國農業生產一直以有機肥料為主。>3.2.7 有機肥料行業發展主要特點3.2.8 有機肥料行業發展影響因素第4章: 近五年中國有機肥料行業經濟指標分析4.1 近五年有機肥料行業財務指標分析4.1.1 行業經營效益分析
  • 2020年版中國海洋漁業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漁業發展迅速,水產品產量連續二十多年位居世界**。近年來,中國海洋漁業生產總體穩定,海水養殖產量穩步增長,遠洋漁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是僅次於濱海旅遊業和海洋交通運輸業的大海洋產業。
  • 2020中國水產品大會在廈門召開
    本次大會力邀全國42家行業協會作為協辦單位,六大技術體系、三家科技聯盟、多所水產高校、科研機構等作為支持單位,還吸引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等13家海外機構作為國際協辦單位,在業內引起廣泛關注與參與,來自水產行業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跨領域嘉賓,媒體人等近1000人參會。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宣布大會開始。
  • ASC可持續水產品將成為我國「爆款」?涵括燈塔水母ASC乳山牡蠣?
    2009-2019年我國水產品總量(萬噸)好在近兩年,水產品作為食物中一種優質的蛋白質來源逐漸被消費者認可接受,成為餐桌肉食的新主角,伴隨日益成熟的冷鏈運輸體系和電商系統,逐漸打破往常的地域限制,開始進入更多消費者的視野,同時得益於國人對於品質產品的需求增長,僅一年多時間以來,國內ASC水產品近兩年的發展終於加速了一把。
  • 盤點近10年來,我國柑橘產業的研究方向,未來何去何從?
    我國的柑橘產業能否有些突破? 我們來看一下近10年(2010-2019)來我國的柑橘產業研究發展狀況: 其中與柑橘系統發育分析相關的文獻影響力最強 我國柑橘研究熱點主要有組學研究、抗氧化、系統發育分析
  • 科學網—水產品加工出路在「精深」
    不過,近年來,隨著國際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我國水產品加工行業在技術水平、裝備狀況、質量控制等各個方面均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未來應該加大科技研發,實現由「初級」向「精深」的華麗蛻變。 良好基礎 重要抓手 近年來,我國水產品加工學科的科研工作有了很大的發展。
  • 拯救長江水生生物,從2020年元旦開始我國將禁漁十年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長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也是維護我國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2019年初,農業農村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了《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方案》明確,從2020年元旦開始,分步驟推開,禁漁十年。
  • 天眼查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膠捲相關企業...
    科技日報曾在報導中提到,數十年來,攝影人用膠捲記錄下生活中每一個精彩瞬間,從難忘的家庭回憶到改變世界的重大歷史事件,隨處都可以見到膠捲的身影。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含「膠捲」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膠捲相關企業不足5,000家,超6成為個體工商戶。 地域分布上,北京市的膠捲相關企業數量最多,近700家,佔全國相關企業總量的14.05%。江蘇省和廣東省位居第二、三位,分別擁有超過400家相關企業。
  • 你吃過ASC認證水產品嗎?比如燈塔水母ASC牡蠣?ASC鹽田蝦?
    在這樣的消費背景下,過往一直「不受重視」的ASC水產品,卻因其認證體系能滿足消費端對品質與安全的需求,終於等來了這個難得的發展時機。 負責任與可追溯是ASC水產品的核心 為什麼ASC水產品能滿足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需求?
  • 規範生產的幹制水產品均可放心食用
    近段時間,有媒體報導"魷魚絲含有甲醛」,引起消費者的恐慌,紛紛致電本報,了解真相。為此,記者採訪了國家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標準法規室主任王聯珠和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林洪教授,並走訪青島市北洋食品有限公司了解情況。
  • 民生大數據:近十年食品不良事件分析報告
    摘要 :本報告使用DataFocus系統,數據來源於由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收集的2004年到2017年的關於食品、膳食補充劑和化妝品的不良事件和產品投訴報告的信息,案例主要從年份、產品類別方向分析不良事件總體發生頻率的變化趨勢,找到不良事件發生較多的三類產品,並對其中數據明顯異常的兩類產品進行進一步分析,從引發事件後果方面分析不良事件的影響程度,以及從當事人畫像中分析如何通過從特定人群角度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
  • 多地水產品曾檢出孔雀石綠 禁用獸藥網上偷偷賣
    11月25日,周卓誠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孔雀石綠已在我國養殖業禁用16年,但它對活魚防病有「奇效」,讓水產品商家鋌而走險,偷偷濫用。  京津兩地水產市場商家透露,活魚零售、轉運商以及生產企業都有可能使用孔雀石綠。面對即將到來的國家食藥監總局的抽檢,一些水產品商家選擇將活魚下架。  孔雀石綠網上能買到  在淘寶上搜索「孔雀石綠」,能找到多個售賣孔雀石綠的商家。
  • 浙江湖州市農畜水產品檢測中心關於水產品中孔雀石綠藥物殘留檢測...
    浙江湖州市農畜水產品檢測中心關於水產品中孔雀石綠藥物殘留檢測技術開發取得成效2018-07-13 12:1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湖州市農產品質管站        瀏覽量湖州市農畜水產品檢測中心年初就制訂全年的工作重點,其中提升水產品藥物殘留檢測能力成為今年湖州市農畜水產品檢測中心的重點工作之一。自5月份以來,市農畜產品檢測中心一直致力於水產品中孔雀石綠藥物殘留檢測技術開發。從人員、儀器、檢測環境、藥品試劑、檢測方法等方面進行新項目新方法可行性研究。
  • 光伏、核電、風電業概況及市場前景分析
    光伏、核電、風電業概況及市場前景分析 發布時間:2018-06-04   來源:中國投資諮詢網
  • 聚焦|我國中藥材及飲片質量概況
    本文對2019年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藥材和飲片質量概況進行了數據匯總,並就有關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議。 雖然不同地區的抽驗目的、抽樣環節、品種數量、覆蓋範圍、檢驗項目等各有不同,但總體質量數據和信息仍然可以反映當前我國中藥材及飲片的質量概況,為相關部門加強中藥材及飲片質量管理、修訂和完善中藥材及飲片標準、制定監管政策、進一步規範中藥材市場、加強對中藥生產企業的監督和檢查提供依據。
  • 福建鰻鱺產業發展問題及對策分析_淡水養殖(鰻魚養殖)_水產養殖網
    鰻鱺也是我國出口創匯最主要的水產品之一,2017年我國對日本的出口烤鰻35576噸、活鰻6781噸,出口年創匯7億美元~8億美元,已成為我國水產品出口創匯的主力軍。品種概況(一)區域分布鰻鱺,又稱河鰻、淡水鰻,一般指鰻鱺目(Anguilliformes&nbsp)、鰻鱺科(Anguillidae&nbsp)、鰻鱺屬(Anguillia&nbsp)的魚福建鰻鱺產業發展形勢分析類,目前已鑑定分類的鰻鱺屬有19個種(含亞種),除歐洲鰻鱺(Anguillaa&nbspn&nbspg
  • 兩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獲生物安全證書,為近十年來第二批
    這是近十年來第二批獲得生物安全證書的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批准清單顯示,此次獲批玉米品種為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申報的轉epsps和pat基因耐除草劑玉米DBN9858,生產應用區域為北方玉米區。大豆品種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申報的轉g2-epsps和gat基因耐除草劑大豆中黃6106,生產應用區域為黃淮海夏大豆區。
  • 北京天文館天文專家:今年中秋月近十年來最亮
    10月3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今年農曆八月的月亮印證了這句老話,天文專家告訴記者,今年農曆八月最圓的月亮將出現在10月4日(農曆八月十六)下午2時10分。當晚公眾可一賞皎潔最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