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動省域聯通全國聯結世界 改革開放檢驗成都經緯度

2021-01-15 四川新聞網

  東經104.06度

  北緯30.67度

  被神秘的北緯30度線串起,從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一路走來,成都從來是一座方位感很強的城市。

  站在新的時空方位,成都的發展也由此立意:成都是世界的成都、中國的成都、四川的成都。

  聯結世界

  財富論壇、世界華商大會,兩個標誌性「大事件」,向世界傳遞鮮明的信息:未來就在這裡,在成都,在中國

  聯通全國

  首攻交通、大興交通,「成都就像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注入的一股新鮮空氣,充滿活力」

  聯動省域

  以成德同城化合作為新突破,成都充分發揮「首位城市」的帶頭帶動引領示範輻射作用

  高度

  邁向大開放格局的世界級高度:

  「財富之城、成功之都」吸引全球

  2013年6月9日,成都財富全球論壇閉幕後,《財富》雜誌總編輯蘇安迪離開成都之際,這樣評價:「Fortune Global Forum in Chengdu tops all the previous FGF!」(成都財富全球論壇,是歷屆財富全球論壇之最!)

  3個月後,9月25日-—26日,全球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華人商界盛會———第十二屆世界華商大會在成都舉行,下屆世界華商大會主辦機構印尼中華總商會主席紀輝琦繼續為成都點讚:「這次在成都舉辦的華商大會很成功,規模空前,辦會水平高,我們希望能辦得和成都一樣好。」

  同一年度,同一城市,兩大全球頂級財經盛會,兩個代表成都高水平開放的標誌性「大事件」,向世界傳遞鮮明的信息:未來就在這裡,在成都,在中國。蓬勃發展的成都,將「為世界經濟提供動力」。

  財富論壇、華商大會帶來的「大事件效應」不斷拓展:自2012年4月財富全球論壇宣布選址成都以來,來蓉落戶的世界500強企業新增40家,其中2013年新增22家,總數達到252家。今年,成都將舉辦第十二屆米其林必比登綠色交通全球峰會,成為繼上海後第二個舉辦該峰會的中國城市。

  邁向世界頂級舞臺的成都,靠什麼吸引了世界?答案就在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成都面向全球全面提升改革開放水平的足跡裡。

  兩年多來,成都牢牢把握開放新機遇,以更加自信的姿態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城市經濟競爭力、國際影響力和綜合承載力不斷增強。2012年,成都被國務院確定為重點打造的內陸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2013年5月,省委十屆三次全會明確提出,支持成都領先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更好地發揮「帶頭帶動引領示範輻射」作用。成都不辱使命,全域開放碩果纍纍,目前已與22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直接經貿關係,國際化的生產環境、政務環境和生活環境不斷優化。2013年9月1日,成為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後全國第四個、中西部第一個72小時過境落地免籤城市。

  開放越深入,成都越自信。大開放促大發展。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加快建設國際化的開放門戶」到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提出「大力推進對外開放國際化」,成都更加強化產業領域和市域空間的全面開放,既高水平「引進來」,更大膽地「走出去」,深度參與世界城市分工和全球產業合作,打造全球產業、資本、人才匯聚中國西部的首選之地。

  開放越深入,成都越堅定。大開放促大改革。成都正以產業開放、市場開放、合作開放「三個維度」,打造成都開放型經濟3.0版。圍繞全方位推進國際化,不斷完善全域開放體制機制,以高水平的開放倒逼多領域、深層次的改革,贏得更多資源和市場。

  開放越深入,成都越主動。大開放促大合作。以成德同城化合作為新突破,成都充分發揮「首位城市」的帶頭帶動引領示範輻射作用,加快把成都經濟區建設成為國家級國際化大都市經濟圈;以主動參與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新機遇,加快構建多元化的對外經濟合作格局。

  「成都———都成」!聯動省域、聯通全國、聯結世界的大開放格局,為「財富之城、成功之都」匯聚起奮力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的強大發展動能。

  力度

  以市場化為取向的改革力度:

  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

  2013年8月,成都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33條具體舉措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半年後,成都不僅持續發力,而且更加給力———2月27日發布匯集全市31個部門31條舉措的《2014年成都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措施》,教育、衛生、電力、供水、交通等七大公共領域向民營資本開放,民營企業可控股有條件的市屬國企,在工程建設招標管理中政府採購面向中小企業不低於採購總額30%、面向小型企業不低於採購總額18%……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空間得到更為深廣的拓展。至今年1月,成都行政審批事項先後9次「瘦身」,審批時限先後8次提速,成為全國保留行政審批數量最少的副省級城市之一,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來市場活力和群眾滿意的「加法」。

  成都的改革,不僅力沉千鈞,而且從未止步;不僅發力於經濟體制改革,同時發力於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政府「自我革命」。圍繞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促進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成都奮力求突破,矢志從不渝。

  構建「1+10」鼓勵科技創新的政策支撐體系,發布汽車、3D列印、移動網際網路產業技術路線圖,做新一輪新興產業崛起引航者,調整優化三個圈層產業布局……近兩年,成都順應產業發展規律並把握全球經濟發展大勢,從戰略上布局,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推動產業升級、增強內生發展動力的根本舉措,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端產業體系。

  《成都市2013-2014年度重點領域改革工作的意見》部署9大領域23項重點改革;《關於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出政策「組合拳」,26招助力20餘萬中小微企業;推行預算績效管理,成立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支持民間資本「非禁即入」依法平等參與社會建設……近兩年,成都建立公平公開透明的市場規則,加快財稅金融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從解決資源優化配置和效率提升問題的關鍵入手,不斷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建設。

  全國首個3D實景政務大廳2012年5月在武侯區上線試運行;5大類41項公共資源全部進入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以流程再造為突破口進一步實質性減少行政審批事項;今年2月成為西部首個利用大數據平臺共享方式進行組織機構代碼年檢的城市……近兩年,成都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在強化以市場化為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中,更好地發揮好政府的作用。

  成都把改革創新作為根本動力,抓住制約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體制機制問題「對症下藥」,加快建立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深度

  向「深水」邁進的深度:

  改革紅利惠及最廣大群眾

  2013年7月,成都打破行政區劃,設立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管委會,實行市級經濟管理權限,直管雙流縣移交的13個街道和鄉鎮;同年12月,成都出臺新政,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對所有勞動者「一視同仁」:只要在成都「討生活」,就可以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在利益訴求紛繁複雜的情況下,曹家巷一、二街坊棚戶區自治改造按照「改不改由群眾說了算,怎麼改政府說了算」的思路,創新成立自改委,尋找黨委政府、進駐企業、拆遷戶多方共贏的利益均衡點,於2013年7月正式啟動改造。三者看似並無關聯,卻暗指同一個方向:改革沒有完成時,成都正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向「深水區」邁進,以人為本建設「宜人成都」。

  過去兩年來,成都深入實施「立城優城」戰略,大力推進「形態適宜、產城融合、城鄉一體、集約高效」的新型城鎮化進程,其外在表現看似空間規劃的刷新,實質卻是經濟形態和生產力布局的調整和優化。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成都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將直接推動城市產業發生最深刻的結構調整。

  「三縱一橫」二期道路實現通車能力;新川科技園從破土動工到總投資67億元的首批重大產業化項目落戶;全面打響舊城改造攻堅決戰,初步探索出舊城改造的曹家巷自主改造模式;白鷺灣溼地、錦城湖成為市民踏青新去處……天府新區和「北改」建設發展的背後,我們看到的不是簡單的人口分布變化和城市拓展,更重要的是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由「鄉」到「城」的重要轉變,也折射出成都推進改革的重要考量:在重視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注重城市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城鄉統籌發展,注重數量規模增加的同時更加注重質量內涵提升。

  《2013-2017統籌城鄉改革發展工作方案》標誌著成都統籌城鄉「升級版」方略的出爐,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獲第七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將「有機更新」、「四態合一」、「產城融合」理念貫穿於新型城鎮化始終……通過改革創新,以產業聚集為主要特徵的工業化和以人力資本聚集為顯著標誌的城鎮化在融合發展中不斷形成效率高地,有力推動了成都城市空間、城市產業、城市生態、城市管理和城鄉形態的同步轉型和升級。

  關係全市人民「同呼吸共奮鬥」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大力治汙治水,繼去年治理中心城區30條黑臭河渠後,今年將對城鄉183條黑臭河渠開展綜合治理,實現「水清無味」;2月26日發布《成都市大氣汙染防治方案(2014-2017)》,4年左右PM10下降25%、PM2.5下降20%;加快建立生態紅線保護剛性約束的「零容忍」機制,將取消重點生態功能區(市)縣GDP考核,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

  成都每一次改革突破,無不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改革紅利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北改」工程、二環路「雙快」工程、免費公交、環城生態區「六湖八溼地」建設等一大批民生工程的順利推進,也反覆證明:堅持「三視三問群眾工作法」,就能凝聚群眾力量,夯實基層基礎,不斷將改革開放推向深入。

  速度

  快捷融入全國全球經濟體系的速度:

  交通先行助推發展提速升級

  一條道路升級一座城市。

  2013年5月30日,經過1年奮戰,全國首個快速路和快速公交系統「雙快」合一的城市道路———二環路「雙快」工程建成通車。

  運行近一年來,市民越來越喜歡新二環路了:公交車擁有獨立的專用通道,在沒有交通信號燈的獨立運行體系中實現快速準點,平均運營速度比普通公交快1倍;新二環既服務於城內,也服務於城外,是城市巨大的轉換環,為此三環路車速提高15%、一環路提速20%、放射狀主幹道提速31.13%。

  以「超常決心」建成的新二環路,既是一項緩堵保暢的「民生工程」,還是成都打通融入全球交通大循環的重要節點之一。

  兩年來,成都大力推進「交通先行」,首攻交通、大興交通,打響一場又一場交通建設的硬仗。

  「頭頂上的通道」向全球快速延伸。雙流國際機場躋身世界最繁忙機場之一,第二航站樓投入運營,新開通9條國際直飛客運航線、3條貨運航線,旅客年吞吐量超3340萬人次,成都新機場選址獲批……成都正成為歐洲、中東連接中國及東北亞地區的航空中轉樞紐,以及面向東南亞的國際航空門戶樞紐。直飛倫敦航線開通後,成都或中西部地區的旅客到倫敦僅需10小時左右,比之前縮短6到8小時。

  陸路運輸與航空協力,使成都更加緊密地融入全國全球交通大循環。開往波蘭羅茲的五定班列,打開了成都通往歐洲的全長9826公裡的「鐵路絲綢之路」,12天就能抵達羅茲,是目前國內到達歐洲最快的五定班列。

  成都快步向公交都市邁進。2012年2月23日,地鐵18個站點同時實質性開工。到「十二五」末,成都軌道運營裡程將達到150公裡。未來的成都,將編織成公交、地鐵、BRT快速公交、有軌電車「四網合一」的公共運輸體系。

  今年2月,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對「交通先行」戰略進行了提升。對外交通將加快由「國內交通樞紐」向「國際性區域交通樞紐」轉變,全域交通將由「以中心城區為重點」向「全域互聯互通」轉變。成都將進一步建強全國第四大航空樞紐、第五大鐵路樞紐和西部公路主樞紐,打造城區和市域兩個「半小時交通圈」。

  交通先行,塑造了成都的區位新優勢,助推經濟社會發展提速升級。

  成都走得更快了。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連跨3個千億臺階,突破9000億元大關,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和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

  成都走得更遠了。成自瀘高速等一批出蓉大通道建成,成渝、成綿樂等一批快鐵幹線加快建設,將成都與成都經濟區、成渝經濟區周邊城市連為一體,拓展了成都的航空樞紐腹地範圍。

  成都走得更自信了。2013年12月,知名財經雜誌《第一財經周刊》發布對國內400個城市的全新分級,成都位居15個「新一線」城市榜首。沒有圍牆的「成都辦公室」,成為越來越多全球投資者開拓中國西部市場的區域總部。

  「成都就像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過程中注入的一股新鮮空氣,充滿活力。」全球最大客運航空公司之一的英國航空公司這樣道出選擇開通成都直飛航線的理由。在速度與速度的交匯中,成都融入全球城市體系、參與全球產業分工的步伐更加自信從容。執筆:成都日報首席記者蒲薇陳偉何曉蓉

  經緯成都

  「二月春風似剪刀」,用來形容2014年春天的成都最為合適不過。作為春節後的第一次重大會議,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成都市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剪裁出成都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書」和「路線圖」。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全面深化改革疾風勁吹,改革開放已成為中國社會各個階層的普遍共識和各方利益的最大交集。在這一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遷中,機遇與挑戰交織,問題與任務疊加,如何定位自己的發展坐標和改革路徑,是織就我們這座城市錦繡未來的關鍵。

  被神秘的北緯30度線串起,從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一路走來,成都從來是一座方位感很強的城市。歷史的坐標只能標明歷史而無法照亮未來。如今,左連絲綢之路經濟帶、右挽長江經濟帶,作為國家新一輪向西開發開放的樞紐城市,成都確立了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中國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四川省「首位城市」的發展定位。

  站在新的時空方位,成都的發展也由此立意:成都是世界的成都、中國的成都、四川的成都。

  經緯萬端,幾度拋梭織得成?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生產力的解放使成都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如今成都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的加速期、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的攻堅期、推進現代化國際化的關鍵期,城市發展又來到緊要關頭。發展中的問題、發展後的問題要由改革來逐一化解,新的經濟結構、新的發展方式也要由改革來逐步實現。城市的新陳代謝倒逼我們必須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推進轉型升級,通過改革創新增添制度新活力。

  經濟行穩致遠的硬幣背面,是改革創新的勇氣和敢於向關鍵部位動刀子的魄力。改革是輻射全部社會生活的重大變革,改革的關聯性和互動性考究著城市的路徑選擇。

  自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成都借新一輪向西開發開放之東風,著力於面向全球全域開放的高度、市場化取向改革的力度、人本治理的深度、加快融入全國全球經濟大循環的速度,將加強頂層設計與鼓勵基層創新相結合,開創了成都改革開放的新局面。

  如今,隨著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的召開,成都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已有的探索和經驗,也化為成都改革開放的自覺與自信,鐫刻於這座城市的發展經緯之中。

  原標題:改革開放檢驗成都經緯度

相關焦點

  • 「低空開放特區」加快推進空域體制改革
    一、空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但進展緩慢。  自2008年以來,我國低空開放大致經過了提出、實踐、政策完善、進入實施四個階段。2008年,國家空管委提出在長春、廣州、海口實行飛行管制分區改革試點。2010年,《關於深化低空空域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低空空域改革試點自2011年起開始向全國推廣。
  • 深化改革開放 聚力創新發展 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
    這五年,我們融入國家戰略、攜手合作共贏,雙向開放取得明顯成效。堅持以大通道促進大開放,實施「蓉歐+」戰略,成都國際鐵路港建設高水平推進,天府國際機場開工建設,雙流國際機場加快擴能改造。獲批自貿試驗區。國際合作園區建設穩步推進。成功承辦《財富》全球論壇、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等國際性會議。國際(地區)航線達到96條。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數達到278家,駐蓉外國領事機構達到16個。
  • 開放大學試點轉型改革發展研究
    從2009年開始的三年間,北京開放大學在北京市教委的指導下,醞釀籌措,實現了從廣播電視大學到開放大學的更名。2010年10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北京、上海、廣東、江蘇、雲南等省或直轄市的五所廣播電視大學被列為「開放大學建設模式探索」試點單位。2012年7月31日,北京開放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和上海開放大學同時成立。從此,現代遠程教育揭開了新的歷史篇章。
  • 極簡審批制度改革在全國推廣!海南重點改革邁出新步伐,看看這些...
    極簡審批制度改革在全國推廣! 1月12日上午,海南「十三五」建設發展輝煌成就第二場主題新聞發布會在海口舉辦,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農墾集團總公司、省政務中心、省發展改革委、省委政法委等單位以「重點改革邁出新步伐」為主題,重點介紹了海南在全國率先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農墾體制改革、
  • 北京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已滿半年 患者花費中耗材檢驗佔比下降
    原標題:基層醫療機構診療量增40% 今年6月15日,本市啟動醫耗聯動綜合改革。昨天,市衛健委和市醫保局介紹了改革半年成效。改革啟動以來,患者門急診次均費用、出院例均費用中,醫用耗材和檢驗所佔比例下降,基層醫療機構診療量增長40%。
  • 改革開放40年來湖北監獄工作的回顧與思考
    一、改革開放四十年湖北監獄工作的簡要回顧(一)在監獄體制上,由「監企社合一」向「全額保障、監企分開、收支分開、規範運行」新型監獄體制轉變改革開放後直至監獄體制改革前,湖北監獄系統沿襲的是發端於計劃經濟時代「監企社合一」的監獄管理體制。
  • 「八大變」與「六不變」——改革開放40年來湖北監獄工作綜述
    驕人的成果,得益於改革開放。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湖北監獄工作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司法部、省委省政府、省委政法委和省司法廳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在繼承中發展,在改革中創新,推動全省監獄工作實現了歷史性轉變,為維護湖北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 四十年說|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九條經濟學智慧
    漸進式改革開放的經濟學智慧有三:(1)通過漸進而非畢其功於一役的方式推進改革,有助於規避爭議,減少改革的阻力。這一點在改革開放初期全國上下不同利益群體對要不要改革、如何改革、要不要對外開放、如何開放、「姓社姓資」等問題存在激烈爭論的時點上尤為重要。(2)降低改革開放不確定性可能造成的衝擊,減小試錯成本。
  • 中國改革開放對世界的貢獻
    來源:求是網習近平同志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指出:「40年來,中國人民始終敞開胸襟、擁抱世界,積極作出了中國貢獻。」「今天,中國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說,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改革開放到現在發生了哪些大事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  編者按: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招。
  • 「成都元素」亮相全國科技活動周閉幕式 端出「熱辣十足」科技味...
    5月26日,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閉幕式舉行,成都市科技活動周中的「成都元素」亮相此次閉幕式,成為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全民科普行動的一大特色。  在活動現場的全國亮點展播中,「蓉城科學之夜」活動作為全國地方特色活動在現場分享,迎接「科學之夜」燈光秀的四川科技館、12位科學明星的科學紅毯秀、「成都造」AI機器人的人機共舞等活動集錦亮相閉幕式,端出了一道「熱辣十足」的科技味「川菜」。
  • 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的重要特徵
    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用冷戰思維看待和平崛起的中國,一方面,企圖讓中國的改革開放儘量符合他們的意願和利益;另一方面,又不甘心自己的衰退並抵制建立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不時製造摩擦,圍堵中國,遏制中國崛起。我國所面臨的國際環境總體有利,但正面和負面因素相互交織。
  • 改革開放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原標題:改革開放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這是對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總結,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偉大決心和戰略定力。
  • 向世界傳遞全方位開放的鮮明信號
    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保護主義與「逆全球化」思潮抬頭的背景下,堅持開放發展的中國,毅然敞開胸懷,擁抱世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推進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雙向開放」……從全國兩會傳來的聲音,再次昭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堅定決心,也彰顯了東方大國面對世界「不確定性」致力於同各國聯動發展、互利共贏的擔當與自信。
  • 改革開放40年徵文1000字 2018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心得體會
    這場改革的目的是在以維持共產主義制度為前提,改變現有生產中不適應時代與發展需要的管理體制和政策,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場改革在農村率先獲得突破,並隨之在全國各大城市以及經濟特區以迅猛的速度開展起來。  改革開放的影響是顯著的,其中成就也是巨大的。
  • 艱苦奮鬥再創業 改革開放再出發
    大改革大開放,極大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由貧窮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實現跨越式發展;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循序打開,對外開放全方位推進。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世界震撼的偉大成就,創造了持續高速增長的奇蹟。
  • 改革試點十年,貿易方式、開放體系不斷拓展— 義烏:續寫「買賣全球...
    2011年,國務院正式批覆《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義烏成為全國首個由國務院批准的縣級市綜合改革試點,這也意味著浙江在轉變國際貿易發展方式上擁有了先行先試權。義烏市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正逢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十周年。新年伊始,記者在義烏感受到新型貿易蓬勃發展、開放體系全面拓展、廣大中小微企業走向世界……我們不妨通過三個關鍵詞,重新認識試點十年後的這個「世界小商品之都」。
  • 改革開放與中國的變遷
    對歷史經驗的總結非常重要,中國的改革以問題為導向,針對的是原有體制的弊端,而不是把原來的體制推翻。  1982年9月,中共召開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次大會上,鄧小平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概念強調,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不能照搬外國的模式和經驗,而必須根據本國國情,走自己的路。會議決定全面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
  • 大慶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推選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慶舊貌換新顏。得益於改革開放這一偉大政策,建市以來,大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經濟轉型穩步推進,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幸福感獲得感實實在在。
  • 開放世界的人文靈韻《原神》×桂林聯動紀錄片發布
    開放世界的人文靈韻《原神》×桂林聯動紀錄片發布 新聞 官方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