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近代中文報紙的誕生:第一批竟然是外國人辦的

2020-12-06 無稽崖

前篇《聊聊中國古代最早的報紙——邸報》簡要闡述了「邸報」的由來。不過邸報終究並非非現代意義上的」報「,那麼近代中文報紙又是從何而來呢?

事實上,近代中文報紙是從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移植過來的舶來品。第一批近代中文報紙是在19世紀初由英國傳教士創辦的,主要有:

《察世俗每月統記傳》,1815~1821年,在馬六甲出版,運到廣東散發。《特選撮要每月統紀傳》,1833~1838年,在廣東、新加坡出版。《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1833~1837年,在廣東出版。

《察世俗每月統記傳》

其中,有關《察世俗每月統記傳》最早的記載,可在戈公振先生1927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報學史》中看到。《察世俗每月統記傳》由傳教士米憐創辦並擔任主編,當時創辦此刊的目的在於傳教。對此,其《序》中有很清楚的表述:「故察世俗書必載道理各等也。神理,人道,國俗,天文,地理,偶遇,都必有些。隨道之重遂傳之。最大是神理,其次人道,又次國俗。是三樣多講,其餘隨時順講。」「最大是神理」一句將該報的宗教性質表現得尤為突出。

為何外國人要跑到中國來傳教,而且還是用報刊的形式呢?這裡,不得不談到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19世紀初,英國正處於全盛時期,是世界上最早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生產力大發展下的英國完成了自給自足,國內市場已經不能滿足它的發展了——英國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尋求更大的市場以推銷自己的商品。具有世界上近三分之一人口和傳說中黃金遍地的東方古國中國走入了它的視線。但是,當時的中國統治者推行「閉關鎖國」、「海禁」等排外的政策,隔絕了外界對自己的影響,拒絕了英國互通貿易的要求。所以,打開閉關自守的中華帝國的大門,成為英國對外侵略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侵略中國的第一步。

傳教士就是侵略中國的開路先鋒。利用報刊來傳教,被看做是打開中國大門的重要手段。一位傳教士曾供稱:在中國這樣一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的國家裡,一個能使傳教迅速奏效的辦法,就是出版書報。米憐也曾說:「不管是以何種洗鍊的語言來表達,在傳播人或有關神的知識上,印刷媒體顯然要比其他媒體更佔優勢……「由此,《察世俗每月統記傳》應運而生,掀開了中國近代新聞事業發展的第一頁。

但《察世俗每月統記傳》畢竟只是由外國人創辦的宗教性質的報紙,而且創辦的地點也不在中國,影響也並不是很大,所以不過可以說成是萌芽上的一點雨露罷了。

真正說得上是中國近代報紙起源的應該是《申報》。鴉片戰爭之後,資本主義列強用大炮轟開了中國大門,逼迫清政府籤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在被迫向列強開放的沿海通商口岸出現了一批外商辦的中文報紙,逐步取代之前的那些宗教性質的報刊。

《申報》

其中,上海的《申報》最有代表性和價值,其全稱為《申江新報》,創刊於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創辦人為英國商人安納斯脫·美查。它是近代中國發行時間最久、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報紙,是中國現代報紙的開端和標誌。就政治來看,《申報》本質上是西方殖民主義侵略中國的輿論工具,與此前的《察世俗每月統記傳》等在目的上並無本質區別。就思想文化來看,其出版客觀上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就新聞業的發展來看,它促進了中國近代報業的發展,使中國人認識到了近代報刊的功能,產生了自創報刊的想法,並且提供了辦報的方法和經驗。

就在《申報》創辦一年之後,也就是在1873年8月(清同治十二年閏六月),艾小梅在漢口創辦了《昭文新報》——中國最早在中國境內自資創辦的報刊。雖然它的存在時間不長,但仍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報紙。

要說,中國自辦報紙局面的全面打開,還是要在維新運動之後。自維新運動開始,中國資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開始用自己的聲音說話。維新派發現了報紙在輿論傳播中的重要性,於是各種維新派報紙噴井式產生,打開了中國人自辦中文報紙的局面。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外紀聞》、《時務報》、《知新報》、《國聞報》等報紙。

《國聞報》

其中,《中外紀聞》為維新派最早創辦的報紙。其原名為《萬國公報》,由康有為於1985年8月17日正式創辦及刊行。《中外紀聞》是資產階級早期政治團體的機關刊物,維新派的重要輿論機關。它除選登「閣抄」、譯載新聞外,又載「格致有用之書」,探討「萬國強弱之原」,提出言政敷治的建議,在中國近代政治史、新聞史上有一定地位。該報的出版使廣大官員和知識分子「漸知新法之益」,為改良派政治團體的建立和改良運動的進一步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是中國近代報刊產生的實質性標誌。

而維新運動時期維新派最重要的、影響最大的機關報,則是《時務報》。《時務報》於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創刊,由黃遵憲、汪康年、梁啓超創辦。該報以變法圖存為宗旨,猛烈抨擊封建頑固派的因循保守,在中國南方地區影響較大。

同一時期的北方,《國聞報》——維新派創辦的第一份日報,成為了變法時期維新派在當地的輿論重鎮,與上海的《時務報》南北呼應。《國聞報》與《時務報》除了是當時維新派重要的宣傳工具,還在客觀上向國人宣傳和引進了大量的西方先進知識和文化,啟蒙和解放了國人的思想,進而激發了廣大知識分子抵禦侵略、振興中華的熱情。雖然當時的報紙在編輯出版上還不是特別成熟,但已經漸漸接近近現代報紙的基本形態,同時創造了報刊新文體,推動了政論寫作的發展,是中國新聞史上的一大進步。

民國舊報紙上的廣告

維新報紙之後,中國人自辦報紙成為中文報刊的主幹。近代中文報紙就是由此產生並不斷發展的。但為何邸報無法演變成為近代報紙呢?

一方面是政治體制原因。在封建專制政治中,古代報紙邸報被嚴格定位在有利於專制統治的框架內,內容被長期限制於朝政信息,停滯在抄傳官吏文書狀態。作為封建統治者的信息傳播工具,邸報是封建專制體制內事物,是中國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皇權至上的君主專制制度的具體反映,不可能反映社會大眾即被統治階級的的思想。

另一方面是時代發展的需要。邸報的信息量小,只包含上層統治者的政治思想,不能滿足社會上日益增長的信息方面的需求。而西方產生的近代報紙則兼有新聞、評論、廣告和文學作品等多方面內容,可讀性較強,信息量較大,新聞時效性較強,滿足了大眾對信息的需求。西方報紙便取而代之,成為近代中文報紙的起源。這也是邸報和近代報紙的區別之處。

相關焦點

  • 最早在天津創辦的兩份英文報紙 第一份僅存在5年
    最早在天津創辦的兩份英文報紙  作者:張 石 文/供圖  天津開埠以後,隨著僑民的不斷湧入,不少外國人開始在這裡興辦教育文化事業,其中以商人、學者或政治家為主體的外國報人憑藉實力和特權,在天津開辦報紙,逐步推動了近代天津報業的發展。
  • 近代的黃埔軍校,為中國造就大量人才,它的誕生和一個外國人有關
    黃埔軍校的誕生為我國增添了不少的軍事人才,在戰爭年代以來,國軍的主要思想雖然與我軍相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國軍內部確實有很多傑出的人才
  • 國內英文報紙是幫中國人學英語還是讓外國人讀
    張平:《 21 世紀小學生英文報》 9 月 2 號正式出版,我們辦的一個互動網站在上周也正式推出了,我們專門找了北京的國際學校,找了 4 個外國孩子讀我們的文章,現在在網上就能聽到《小學生報》的內容,真正做到線上、線下互動。另外,小學生英文報的誕生使我們走出了跨媒體平臺的一步。  網友:中國日報網站為什麼想起辦一份線下報紙還是小學生報。
  • 北京創辦第一份英文報紙
    北京市第一份英文報紙《今日北京》(《Beijing Today》)將在本月十一日正式創刊。    《今日北京》是一份《北京青年報》主辦的對開十六版、雙面彩色印刷的英文報紙,每周五出版。    該報將以北京的新成就、新面貌、新發展和新變化為主要報導內容,如實展示今日北京人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風貌,介紹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京味民俗文化。
  • 外國人的中文試卷遭國人吐槽,網友:終於獲得平衡感!
    今天勵志學生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外國人考的中文試卷,一起來找找平衡感吧!一、麵條試題其實有的時候我們在做英語試題的時候,我們苦思冥想半天,或許在外國人看來就是一個笑話的題目,當然中文也是,比如下面的這幾道試題。
  • 高佑思談李子柒: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短視頻第一人
    李子柒在一眾知名網紅中的名氣並不是最高的,但她卻是最特別的,比她出名的網紅太多,像晚晚、papi醬、還有最近頻上熱搜的阿沁、林小宅等都比她活躍比她出名,但在國外,李子柒卻是外國人眼中當之無愧的短視頻網紅第一人。
  • 近代鏡子怎麼誕生的?它當時製造的工藝竟然是絕密!保密方式絕了
    近代鏡子怎麼誕生的?它當時製造的工藝竟然是絕密!保密方式絕了文/小軒分享歷史鏡子是現代人們生活中的必備品,誰家不用鏡子,反正小編天天都要照,不照心裡就發慌。別看這小小的一面鏡子,它的歷史可長著呢,你有想過現在用的鏡子是何時何地怎麼誕生的嗎?史上第一面近代鏡子的價格可貴了,而且製造工藝在當時可是絕密,保密方式五顆星。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來看看。在遠古時代,人類沒有鏡子,但是他們在平靜而清澈的水面上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後來,原始人類在打造石器時,發現了一種叫黑曜巖的石頭,磨平後可以隱約照到人,這就是石鏡。
  •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是如何誕生的(圖)
    人文主義者認為古希臘體育符合「人性」,重視個人幸福,因而大力宣傳,並在近代體育思想和實踐中,繼承古希臘體育遺產,在很大程度上使近代體育在定期舉辦運動會、注重身體全面發展、運動項目的內容和形式等方面都受到古希臘體育的影響。  2.資本主義工業化生產和資產階級的教育方式為奧林匹克運動的興起提供了適宜的土壤。
  • 外國人學中文被難倒,「注音」學習法令人爆笑,網友:蒼天饒過誰
    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強,因此,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不少外國人也開始學習中文,這可著實難倒了外國友人,他們的學習方法十分有趣,一起來看看吧!1.看到這個注音學習方法,各位小夥伴仿佛看到了當初自己學習英語的時候。在各種單詞上標註拼音,漢字,來靠近似音記住單詞的發音。
  • 竺可楨 近代「問天」第一人
    他擔任所長16年,為我國近代氣象事業做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他在全國範圍內廣泛設立測候所,遠至西藏拉薩,高至峨眉山、泰山的頂部,都開展了氣象觀測。氣象研究所自辦或合辦測候所28個,協助地方興辦測候所50多個,加上接管北洋軍閥時期北京、青島的觀象臺,形成了我國氣象觀測網的雛形。1930年之前,中國天氣預報領域一直是被外國人所壟斷,這一年,竺可楨將天氣預報「主權」收回。
  • 從革命報刊的發展看近代立報意義
    本文主要通過對近代中國歷史上革命派和保皇派的報刊發展過程及對其報刊思想進行分析和闡述,目的在於思考從近代開始中國報刊在歷史上扮演的角色以及近代報人辦報的意義所在。通過這一事件,孫中山本人深深地感受到報紙的威力,並且開始思考如何利用報刊的這種威力進行革命思想的宣傳。「對於報紙左右社會之力量,至能達成政治力量所未能完成之任務,有深受其惠之深切認識,而覺革命主義之借報紙宣傳,收效必能速於置郵,是無疑也。」除了倫敦蒙難一事,與革命派思想相佐的保皇派創辦報刊對孫中山的辦報意識也是一種強有力的刺激。事件二,戊戌變法後,維新逐漸走向保皇。
  • 誰是「中國新聞報紙之父」?
    林語堂在英文版的《中國報刊與輿論史》一書中,將這位曾經的科舉失意者推崇為「中國新聞報紙之父」。 王韜歸來後,於1874年在香港創辦了第一份由華人創辦的中文報紙——《循環日報》。此報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出版時間較長、影響極大的報紙之一,是我國近代第一家提出變法自強的報紙;它以「強中以攘外,諏遠以師長,變法以自強」為宗旨,要為振興中華、抵禦外敵而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這也是一張以政論為靈魂的報紙。 1897年,隱居上海的王韜生命走向了盡頭。
  • 騰訊、TapTap、中文在線《蒼藍境界》等被公安部文化部點名,全國「掃黃打非」辦嚴肅查處一批案件
    訪問三文娛網站3wyu.com查看產業必讀文章公安部文化部全國「掃黃打非」辦嚴肅查處一批網路遊戲違法犯罪重大案件,騰訊企鵝媒體平臺
  • 外國人學習中文到底有多難?外國人哭暈怎麼有這麼難的語言
    今天在外國版知乎Quora上面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帖子「外國人學習中文的感受是什麼?」來一起去體驗一下外國人學習中文的感受。很多網友感慨道學習中文簡直太難了,是地球上最難學的語言。他認為中文很難學好,覺得即使10年、20年、30年後,也可能無法掌握憂鬱、悲傷、抑鬱等中文詞彙,如果真要學會可能要跟老師一起用很長的時間來學習。這位網友繼續評論道,在學習中文最剛開始階段,學習音節的音調,是特別困難的!
  • 中國法律人起源近代 六代法律人為"法治中國"前赴後繼
    《方圓》總第323直到近代,受西方法律制度影響,才產生了律師、法官這些法律職業群體。  比較而言,西方的法律職業則誕生得早很多。義大利波倫尼亞的法學教育在11世紀末即已大放異彩,在13世紀末,幾乎所有西方國家的較大型大學都有一座法學學院。西方著名法哲學家韋伯曾在闡述西方專業官吏的興起時說,由於司法程序的發展,歐洲的法律專家迅速崛起成為一種職業,司法程序的細密化要求決定了法律專家的地位。
  • 趣讀丨外國人學中文大型翻車現場
    /郎朗妻子、韓混血德吉娜的大碴子味兒中文讓很多人直呼上頭/那麼,外國人的真實漢語水平到底什麼樣呢?見到的外國人十有八九能用迷醉的中文點菜/五道口的各種韓國餐廳在這裡見到韓國留學生講中文的概率極高 /Wikipedia/
  • 11世紀,中國鑽井技術西傳歐洲,導致了「第一批自流井」的誕生
    中國深鑽技術,於11世紀中葉發明,大約在11世紀末或12世紀初傳入西方,並首先傳入歐洲,成功地鑽出了第一批自流井。李約瑟博土在《中國與西方在科學史上的交往》中述道:「在古代四川,從有些鑽孔湧出的天然氣已被用來煮熬從別的鑽孔抽出或流出的滷水。沒有跡象表明1000年中這項技術傳到其他文化中。
  • 外國人不懂中文英文,違反交規怎麼辦?上海「阿sir」街頭執法視頻火了
    不過這位外國朋友完全聽不懂中文 騎車的外國男子告訴陳金愷,自己匆忙出門忘了帶護照,但自己有中文名字。然而因其口音濃重,陳金愷聽成了「王茲子」,卻無法確定。靈機一動,他指著對方的手機表示,讓他把名字打在手機上,對方的中文名字竟然叫做「王獅子」。王獅子還高興地對陳金愷解釋,自己很喜歡中國,因此特別選了幾個他喜歡的中文字作為自己的中文名字。
  • 外國人學中文有多難?看看就知道了!
    中文難學這件事,被老外吐槽已經不是一天兩天——在許多語言裡,要拒絕一個人,可以說「等你先學好中文再來見我吧」。而聽不懂一個人所說的話,可以說「你在說什麼呢?聽著和中文似的」。以至於法語裡「c』estdu chinois」(這是中文吧)已經成為了固定用語,爵士歌手賽日·甘斯布還有一首歌,歌名就叫「女人啊,你簡直就像中文一樣」。
  • 黑人留學生微博中文大罵中國媒體 驚呆網友調侃稱其中文八級
    因為他在微博上用一段「霸氣側漏」的流利中文大罵中國「傻逼媒體」,語句中不乏地道的「馬勒戈壁」「草泥馬」等髒字字眼,看得網友們那叫一個目瞪口呆,「這中文比中國人還順溜呢?!」 「什麼破玩意兒的媒體」 這位名叫@boogjohn小覺的網友19日下午在微博上發飆了,微博是這樣說的:「******,偷偷拍了我的照片,沒有經過我同意還登上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