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殼周刊 | 物理學中十大著名思想實驗(下)

2021-01-21 果殼中的物理

思想實驗可以挑戰前人的結論,建立新的理論,甚至引發人們對世界認識的重新思考。本期就讓小編帶領大家接著上期繼續領略餘下五個物理學中著名思的想實驗~

6.拉普拉斯妖

牛頓之後的時代,經典力學在描述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成功,人們逐漸的相信世界是可以用物理定律機械地描述的。比較極端地,拉普拉斯就相信機械決定論,認為世間萬物(包括人類、社會)都逃不過確定的物理定律的掌控。

#實驗#「我們可以把宇宙現在的狀態視為其過去果以及未來的因。如果一個智能知道某一刻所有自然運動的力和所有自然構成的物件的位置,假如他也能夠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那宇宙裡最大的物體到最小的粒子的運動都會包含在一條簡單公式中。對於這智者來說沒有事物會是含糊的,而未來只會像過去般出現在他面前。」——拉普拉斯

拉普拉斯提到的「智能」,便是後人所稱的「拉普拉斯妖」。倘若拉普拉斯妖是存在的,那這個世界也太可怕了:你我的行為全部都可以通過計算得出,我們的命運也全都被物理定律+初始條件嚴格的定出了,沒有什麼會是計算之外的,那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幸運的是,混沌理論和量子力學的發展,讓拉普拉斯妖永遠也不可能存在了。量子力學告訴我們,物理量都是有不確定性的,不可能無誤差地精確測量。而混沌理論則表明,只要涉及3個及更多的物體,初始條件的極其微小的差別將導致最後結果的千差萬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拉普拉斯妖是基於經典力學可逆過程的,然而真實的系統確實滿足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原理)的不可逆過程。因此世界仍是充滿不確定性充滿了驚喜的,人也可以憑藉自己的主觀努力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7.麥克斯韋妖

中學時我們都曾學過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孤立系統的不可逆過程熵總是在增加。「落葉永離,覆水難收;欲死灰之復燃,艱乎其力;願破鏡之重圓,冀也無端;人生易老,返老還童只是幻想;生米煮成熟飯,無可挽回...」這些都是熵增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反應,它現在也已經成為了物理學中最牢不可破的原理之一。然而當年麥克斯韋卻曾提出過一個對熵增原理的詰難,非常令人困惑。

#實驗#一個絕熱容器被分成相等的兩格,中間是由「麥克斯韋妖」控制的一扇小「門」,容器中的空氣分子作無規則熱運動時會向門上撞擊,「門」可以選擇性的將速度較快的分子放入一格,而較慢的分子放入另一格,這樣,其中的一格就會比另外一格溫度高,系統的熵降低了。可以利用此溫差,驅動熱機做功,而這是與熱力學第二定律相矛盾的。

對於這個詰難的反駁,可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有人可能以為麥克斯韋妖在打開、關閉門的時候需要消耗能量,這裡產生的熵增會抵消掉系統熵的降低。然而開關門消耗的能量卻不是本質的,它可以任意降低到足夠小。對於麥克斯韋妖的真正解釋,直到20世紀才被揭開。關於熵的問題向來比較難懂,因此我直接引用趙凱華先生在《新概念力學·熱學》中的話:「麥克斯韋妖有獲得和存儲分子運動信息的能力,它靠信息來幹預系統,使它逆著自然界的方向進行。按現代的觀點,信息就是負熵,麥克斯韋妖將負熵輸入給系統,降低了它的熵。那麼,麥克斯韋妖怎樣才能獲得所需的信息呢?它必須有一個溫度與環境不同的微型光源去照亮分子,這就需要耗費一定的能量,產生額外的熵。麥克斯韋妖正是以此為代價才獲得了所需的信息(即負熵)的,這額外熵的產生補償了系統裡熵的減少。總起來說,即使真有麥克斯韋妖存在,它的工作方式也不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

8.雙生子佯謬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建立了全新的時空觀,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難以接受。因此自從提出以來,狹義相對論就受到了各種詰難,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雙生子佯謬。但是無論如何詰難,狹義相對論都可以很完美的給出解釋,所有的佯謬都被一一化解,研究這些佯謬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狹義相對論的時空觀。

#實驗#在狹義相對論中,運動的參考系時間會變緩,即所謂的動鍾變慢效應。現在設想這樣一個情景:有一對雙胞胎A和B,A留在地球上,B乘坐接近光速的飛船向宇宙深處飛去。飛船在飛出一段距離之後掉頭往回飛,最終降落回地球,兩兄弟見面。現在問題來了:A認為B在運動的時候時間變慢,B應當比A年輕;而同樣地,在B看來,是A一直在運動,是A的時間變慢了,A應當比B年輕才是。那麼兄弟倆究竟誰更年輕呢?狹義相對論是否自相矛盾了?

事實上,理解雙生子佯謬的關鍵,是要清楚A和B的地位並不對等:兩人中只有B經歷了加速過程,B在飛船掉頭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要經歷一次加速。因此,只有A才是處在狹義相對論成立的慣性系當中,只有A的看法是正確的:當兄弟倆見面時,B比A更年輕。類似的效應已經被精密實驗所證實了。其實只要用狹義相對論做詳盡的計算,也能夠從B的角度理解為什麼B比A更年輕,但是這不得不做繁瑣的計算,這裡就不給出了。至此我們可以放心地說,狹義相對論在這個問題上是沒有包含矛盾的。但是出去旅遊一圈的雙胞胎兄弟居然回來就比較年輕了,這一點可是顛覆了大多數人的世界觀的...可是這是事實,不信也得信呀!

9.等效原理

在中學裡大家都學了質量的概念,然而事實上是有兩種不同的質量的: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慣性質量是F=ma中的m,它是慣性大小的量度;引力質量是F=GMm/r^2中的m,它是引力大小的量度。之所以中學裡並不對這二者進行區分,是因為這二者精確地相等。這一事實並不是理所當然的,而愛因斯坦正是通過這一神奇的事實,歸納出了廣義相對論的一個基本假設:等效原理。

#實驗#設想一個處於自由空間(沒有引力作用)中的宇宙飛船,它以a=9.8m/s^2的加速度做加速直線運動。倘若裡面的人扔出一個小球,小球由於慣性,將以9.8m/s^2的加速度落地;而這正如一個處於引力場中的慣性系所表現的那樣。非慣性系中的慣性力正比於慣性質量,而引力則正比於引力質量。慣性質量與引力質量相等這一事實,導致了慣性力與引力這兩種效應無法區分,這就是弱等效原理。愛因斯坦進一步推廣,對於一切物理過程(不僅僅是力學過程),自由空間中的加速運動參考系,與引力作用下的慣性系,這二者在原則上完全不可區分,這就是強等效原理。

「引力場中一切物體都具有同一的加速度,這條定律也可表述為慣性質量同引力質量相等,它當時就使我認識到它的全部重要性。我為它的存在感到極為驚奇,並且猜想其中必有一把可以更深入了解慣性和引力的鑰匙。」——愛因斯坦。

10.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的貓恐怕是物理界最著名的一隻虛構小動物了,它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薛丁格為了說明量子力學並不完備而提出的。

#實驗#把一隻貓放進一個封閉的盒子裡,然後把這個盒子連接到一個包含一個放射性原子核和一個裝有有毒氣體的容器的實驗裝置。設想這個放射性原子核在一個小時內有50%的可能性發生衰變。如果發生衰變,它將會發射出一個粒子,而發射出的這個粒子將會觸發這個實驗裝置,打開裝有毒氣的容器,從而殺死這隻貓。根據量子力學,未進行觀察時,這個原子核處於已衰變和未衰變的疊加態,貓則處在死和活的疊加態,即「既死又活」(而不是很多人誤解的「半死不活」、「要麼死要麼活」)。但是,如果在一個小時後把盒子打開,實驗者只能看到「衰變的原子核和死貓」或者「未衰變的原子核和活貓」兩種情況。現在的問題是:這個系統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再處於兩種不同狀態的疊加態而成為其中的一種?在打開盒子觀察以前,這隻貓是死了還是活著抑或既死又活?這個實驗的原意是想說明,如果不能對波函數塌縮以及對這隻貓所處的狀態給出一個合理解釋的話,量子力學本身是不完備的。

薛丁格的貓是物理學家的一個噩夢,它把微觀的量子力學效應放大到了宏觀的日常生活,使得一切都變得十分詭異。對於薛丁格的貓的解釋,涉及到了多種對量子力學的深刻哲學理解,本文就不詳述了,如果你想搞清楚這隻神奇的貓的命運,那麼請到物理學院來學習吧!

後記

思想實驗是物理學史上偉大的智慧結晶,回顧一番足以看出其中閃耀的智慧光芒。望這些思想實驗能夠給讀者帶來對世界認識的啟迪吧。

(來源:米美妙的博客)

相關焦點

  • 物理學中的十大著名思想實驗
    在物理學中,有一類特殊的實驗:它們不需要購置昂貴的儀器,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的只是有邏輯的大腦;而這種實驗卻可以挑戰前人的結論,建立新的理論,甚至引發人們對世界認識的重新思考。這種實驗就是傳說中的思想實驗。
  • 物理學中的十大著名思想實驗
    在物理學中,有一類特殊的實驗:它們不需要購置昂貴的儀器,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的只是有邏輯的大腦;而這種實驗卻可以挑戰前人的結論,建立新的理論,甚至引發人們對世界認識的重新思考。這種實驗就是傳說中的思想實驗。
  • 物理學十大著名經典實驗!你知道幾個?
    令人驚奇的是十大經典物理實驗的核心是他們都抓住了物理學家眼中最美麗的科學之魂:由簡單的儀器和設備,發現了最根本、最單純的科學概念。十大經典物理實驗猶如十座歷史豐碑,掃開人們長久的困惑和含糊,開闢了對自然界的嶄新認識。
  • 你的觀察竟會影響實驗結果?-淺談觀察者效應
    結果令人驚奇——在三十場交配中,沒有一場出現了吃夫現象。而且,他們首次紀錄了螳螂複雜而又神秘的求偶儀式:雌雄雙方翩翩起舞,整個過程短的10分鐘,長的達兩個小時。裡斯克和戴維斯認為,以前人們之所以頻頻在實驗室觀察到螳螂吃夫,原因之一是因為在直接觀察的條件下,失去「隱私」的螳螂沒有機會舉行求偶儀式,而這個儀式能消除雌螳螂的惡意,是雄螳螂能成功地交配所必須的。
  • 伽利略的三個著名思想實驗
    伽利略(Galileo)伽利略的第一個著名實驗是他對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關於重物比輕物下落快斷言的駁斥。他想像一塊重的石頭和一個輕的球,用繩子綁在一起,然後從塔上扔下來。
  • 五個著名的思想實驗
    在哲學、社會學、倫理學等領域,常常會設計一些思想實驗來假設極端環境,或者讓抽象問題變得可以理解。歷史上這些著名的思想實驗,你知道幾個?5.電車難題「電車難題」要數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
  • 《果殼中的宇宙》,霍金眼中的世界是這樣的
    《果殼中的宇宙》書名出自於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其隱喻來源於「復仇王子」哈姆雷特認為,即便把他關在果殼中,仍然自以為是無限空間之王。細心想像,哈姆雷特幾百年前所吟唱的處境,其實和人類的宇宙觀完全相符。這不僅是莎士比亞敏銳的洞察力,也說明藝術和科學其實是相通的。
  • 思想實驗中的薛丁格貓是什麼?
    很明顯,是科學家埃爾溫·薛丁格對貓做的一種實驗,但這並不是我們常人所能理解的那樣簡單的實驗,它是一種需要想像力去做的實驗,也就是說我們現實中無法做到的一種實驗,我們稱這種奇異的實驗為思想實驗(thought experiment)。
  • 思維模型04 - Thought Experiment | 思想實驗
    而這個帶入的方法,就是思想實驗在產品經理生活中的應用。什麼是思想實驗?思想實驗是指:使用想像力去進行的實驗,所做的都是現實中無法做到(或顯示未做到)的實驗。很多複雜的問題,現實中往往無法達到實驗要求或條件所限無法滿足。
  • 十大燒腦思想實驗——無限猴子定理
    今天,宇健帶你看看十大思想實驗之猴子與打字機的實驗,又叫無限猴子定理。看看一隻猴子是怎麼知道你的電話號碼的。實驗指出:無數多的猴子在無數多的打字機上隨機打字,持續無限久的時間。20億年後,他們就能把四大名著一字不差的都打出來,也能打出你的姓名和電話號。
  • 世界10大著名思想實驗,想明白5個就算厲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天空永遠蔚藍,ID:tkyywl10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十大著名思想實驗1.缸中的大腦(Brain in a Vat)2.薛定鍔的貓(Schrodinger’s Cat
  • 慢讀丨這位海南人是中國實驗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南胡」指的是主持東南大學的著名物理學家、我國第一位研究X射線的科學家胡剛復,「北顏」指的是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著名現代試驗物理學家顏任光。顏任光(1888-1968),海南樂東樂羅人,中國現代試驗物理的奠基人之一,對發展我國的儀器儀表作出了重大貢獻。1948年,顏任光出任私立海南大學首任校長。
  • 史上著名的8個思想實驗 -書評·天下-新京報電子報
    【奇思妙想】  思想實驗是一種精神上的觀念或假想,通常和謎語相似,是哲學家和科學家用以了解什麼是大眾思想的一種簡單方法。它們像是為思想準備的一份大餐,而且即使思想實驗本身也會有無法理解的時候,這並不奇怪。下面是8個著名的思想實驗,與你分享。  1.
  • 果殼周刊|什麼是暗能量?
    01暗能量之前的周刊我們曾經提到暗物質,那麼相應的我們還知道有一種東西叫做暗能量,那麼什麼是暗能量呢?簡單地來說,暗能量是驅動宇宙運動的一種能量。但1998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物理學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高級科學家索爾皮爾姆特(SaulPerlmutter),以及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布賴恩施密特(BrianSchmidt)分別領導的兩個小組,通過觀測發現,那些遙遠的星系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遠離我們。
  • 斯坦福監獄實驗是「騙局」?!就連果殼網也曾經掉坑裡
    斯坦福監獄實驗是個騙局!這些著名實驗都有問題!》。然後,就有讀者在我的公號後留言,問我怎麼看。趁兩牙互磕之前,我簡單地回復了「爭論一直都有,早期還有比這更厲害的批評。」何況社會心理學與自然科學不同,研究得出的往往不是因果結論,而是相關結論,每一個實驗結論都受到錯綜複雜多維的因素影響。理想的實驗研究得控制幹擾變量,將可能影響研究議題的無關變量通過嚴格的群組設計控制起來,只釋放考察變量,這其實就是實驗室實驗的邏輯。不過,實驗室研究缺乏生態性,無法考察自然社會生態下的人類行為,因此,社會心理學採用了大量情境實驗,而不是實驗室實驗。
  • 果殼網:2017年度十大科技謠言
    今天果殼網公布了《果殼年度榜單:2017年度十大科技謠言》,這一年,有正經研究被誤讀,也有陳年老謠又新傳。幾乎所有朋友都被其中一個或多個謠言嚇到過,看完絕對可以淨化智商,掃除文盲。
  • 松鼠會支持方果殼傳媒獲百萬美元投資
    ChinaVenture北京時間11月15日下午消息,北京果殼互動科技傳媒有限公司(簡稱「果殼傳媒」)昨天宣布,已獲摯信資本投資,數額達百萬美元。果殼傳媒原名北京一群松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著名科普公益項目「科學松鼠會」的實體支持機構。
  •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蒞臨霑化實驗高中指導
    教育改革家當代著名教育家、教育改革家。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全國中研會理事長、全國中語會副理事長。出版《班主任工作漫談》《魏書生與民主教育》《好學生 好學法》等多部著作。魏書生老師講學遍布全國、港澳臺地區,曾出訪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日本及俄羅斯等國家講授經驗。
  • 費解的思想實驗:證明量子世界中多重現實可同時存在
    該實驗是被認為是世界上最令人費解的思想實驗之一,由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尤金·維格納(Eugene Wigner)於1961年提出,涉及到兩個人觀察同一事物——在該研究中,觀察的對象是一個光子。當光子被觀察時,它呈現為水平或垂直狀態;但是根據量子力學,在觀察之前,光子處於一種「疊加」狀態,意味著它同時處於兩種狀態——水平或垂直。
  • 松鼠的11年果殼夢-虎嗅網
    他看見了更大的表達空間,更加自由奔放的思想湧動,這個曾在舟山海島生活了十九年,在學校專門殺老鼠、養猴子的博士決心要來北京。在科普資訊匱乏的年代,內容供給以及受眾都極其狹窄,除了南方周末的科學版以及新京報的新知周刊,整個媒體圈幾乎沒有常設的科普版面。科學松鼠會的成立,使得散落各處的科普寫作者在平臺中得以匯聚,對外統一提供穩定高質量的內容,在科普的死水塘中砸出了一圈圈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