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教育財政支出結構現狀及改善分析

2020-12-04 財富一號說

改革開放給我國經濟發展創造了出口,我國教育也得到了非常顯眼的進步,各級學校入學率的攀升就是最好的證明,比如1990―2002 年我國小學升學率從74.6%上升到97.0%, 上升了22.4 個百分點; 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從40.6%上升到58.3%, 上升了17.7 個百分點; 高中升學率從27.3%上升到83.5%, 上升了56.2 個百分點, 這樣的上升速度促使我國教育進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階段,這也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但我國教育的飛速發展是不成正比的,甚至距離200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所確定我國教育財政投入佔當年GDP 總值的4%的目標也相差甚遠。

據統計,自2005年開始,我國教育財政支出佔總財政支出的比重就不斷下降,這是一個政策性的失衡,即使在我國普九的關鍵時期,教育財政支出也依然處於下降的趨勢,但是各級學校的入學率卻持續上漲,這種錯位的政策對於我國普九的願景是極其不符的,導致了我國教育辦學質量失去了提升的資金支持。

首先,以各級地區政府對於教育財政支出的總額來看,對於東部地區的投入遠遠超過了中部和西部的10倍之多;其次,就支出總數而言,東部的教育財政預算內支出佔全國教育財政預算內支出總數的比重也明顯高於中、西部地區。不論從中央教育財政的投入比例來看,還是各級教育機構對於東部、中部、西部的教育財政支出結構都明顯側重於東部,這是一種教育財政投入不均衡的體現。

生均教育財政預算內支出/生均教育成本=財政支教力度,這是很好的能夠反映財政在教育發展路程中貢獻大小的公式,或者說反映一個地區財政教育貢獻參數的依據,參數越大,說明該地區對於教育的投入和重視程度越高,相反的,參數越低,說明該地區對於教育的投入和重視程度也越低。據統計,東部地區財政支出對中等師範教育貢獻度參數不斷下降: 從2002 年的62.7%下降到2008年的50.9%, 下降了11.8 個百分點; 中部地區的財政支出對中等師範教育貢獻度參數一直在50%以下。就全國而言, 財政預算內支出對中等師範教育的貢獻度在50%以下, 且有不斷下降趨勢。綜上可以看出我國教育財政對於中等師範教育支持力度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這與我國目前倡導的加強義務教育,實現高質量素質公民的目標是相悖的。

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十分迅速,相較其他國家的發展速度都高出1.5倍左右,但是教育發展水平卻低很多。從入學率和居民文化素質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與教育發展速度是不匹配的。據統計,我國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入學率分別比菲律賓和亞美尼亞低13 個百分點和3 個百分點,成人識字率分別比菲律賓和亞美尼亞低1.7 個百分點和8.5 個百分點。受其影響,我國人文發展指數排名也比較靠後。

財政對教育投入嚴重不足的直接後果就是受教育的費用主要由家庭負擔, 受教育權利與財富直接掛鈎, 富者受教育的機會要大於貧者, 不少城市貧困家庭和農村貧困地區的孩子無法接受最基本的教育, 這使教育的福利性和公平性受到了損害, 根據《「我國教育公平的理論與現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的研究: 國家重點院校黨政幹部子女與工人子女、農民子女的入學機會差距是31.7:4:1, 幹部子女的實際入學機會是農民子弟的31.7 倍, 是工人子弟的7.9 倍。

教育投資法制化是有效確保財政教育投入的堅實後盾,因此我國應當加強對教育投資法的建設,規定各級政府對於各類教育的投資標準和責任,一旦違反應當承擔怎樣的後果等等,使教育投資規範化,各種規範法律化。其次,要加大教育財政在政府財政總支出中的佔比,各國教育投入的指標是依據財政教育經費GDP的佔比得來的,因此想要提升教育投入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就必須將其法律化,通過逐漸提升的速度,儘快實現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的諾言。

中央財政加大對中西部教育投入, 承擔起中西部地區實行免費教育所需資金, 並提高公用經費保障資金和校舍維修改造資金。 確保教師工資不拖欠, 穩定教師隊伍。中央財政應把中西部農村地區義務教育的教職工工資承擔起來, 建立統一工資制, 由中央財政通過銀行、信用社或郵局直接發到教職工手上, 再由省級財政負責工資外的補貼。 中央財政應加大對中西部高校教育經費的投入, 儘快解決中西部高校教學資源嚴重短缺問題, 確保教學質量提高。

中等師範教育培養的是小學的師資,財政支出降低必然會導致小學師資質量下降,從而影響我國普九計劃的推行和小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如果繼續惡化勢必會制約我國居民素質的提升,因此財政教育支出應當側重對中等師範教育的投入,如果能將中等教育納入到免費教育的範圍,更有利於我國中等師範教育的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的目標。

相關焦點

  • 財政支出結構優化的分析
    長期以來,我國不論是在財政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一直奉行以收定支的理財原則,存在重收入輕支出的財政思想,致使支出管理嚴重滯後,這與公共財政以支定收的財政理念是相悖的。因此,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科學界定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職能範圍,並以此為標準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提高支出效率,則成為財政改革的重要內容。
  • 我國環境財政支出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1環境保護」支出功能科目具體包括:環境保護管理事務、環境監測與監察、汙染防治、自然生態保護、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風沙荒漠治理、退牧還草、已墾草原退耕還草、其他環境保護支出等。  二、我國環境財政支出現狀  目前的預算管理體制中已有了環境保護的支出項目,但由於改革是漸進性的,改革前的舊科目與新科目並未實現數據轉換,無法進行比較。
  • 財政支出對產業結構的誘導效應研究
    本文擴展Alvarez-Cuadrado和Poschke的多部門模型,建立涵蓋恩格爾效應、鮑莫爾效應、財政支出誘導效應和資本吸納效應的產業結構理論模型,並將區位視角下分解財政支出對產業結構的省內、省際誘導效應。
  • 2017年中國國防預算及國防支出結構分析
    2017年中國國防預算及國防支出結構分析2018/2/26 9:28:4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一、國防支出增速與T-1年GDP名義增速相關,預計2018年國防支出增速會達到8%~10%,有超過10%的可能國防支出增速與T-1年名義
  • 2019年1-4月中國財政收入、財政支出及財政收支結構分析「圖」
    一、中國財政收入及收入結構2019年1-4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2651億元,同比增長5.3%。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667億元,同比增長4.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37984億元,同比增長6.1%。
  • 部分世界一流大學支出結構的啟示
    因此,本文重點選擇了幾所世界一流大學,對其近年來的支出結構進行了分析與解剖,從支出功能的角度分析其改革的重點,並由此啟發當前我國高校的綜合改革。因此,本文將分別進行考察,以尋找世界一流大學近年來在支出結構上的共性特徵,進而得出有關我國高校當前綜合改革在資源配置方面的啟發。目前,美國多數學校每年按照兩種維度進行統計和分析財務數據,但也有高校只按一種維度進行統計, 而美國的國家教育統計中心只有對不同類型學校按照功能支出進行統計的數據。
  • 中國教育培訓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0-2026年)
    三、行業自律環境分析  第二節 行業經濟環境分析    一、GDP運行狀況分析    二、財政收入分析    三、居民收入分析  第三節 行業社會環境分析    一、教育行業發展現狀調研    二、人口規模及素質    三、國民教育支出水平    四、社會培訓意識
  • 經濟周期視角下的中國財政支出乘數研究
    對於中國而言,財政政策更是政府促進經濟發展、熨平經濟周期性波動的重要工具之一。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中國集中出臺了涵蓋基礎設施建設、教育、民生、生態環境等諸多方面的40000億政府財政支出計劃,以此來刺激需求,提振經濟。圖1繪製出了1995-2015年中國財政赤字演化情況。從圖形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亞洲金融危機與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的政府財政赤字水平均出現了非常顯著地增加。
  • 「評論」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連續八年保持4%以上,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劉景,在12月1日教育部召開的首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上述消息。但必須看到,2019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比4%只高0.04個百分點,存在很大的保4%壓力。我國要完成《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確定的各項現代化目標,必須持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並優化教育支出結構。
  • 市財政局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做好「六穩」「六保」工作
    在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方面,全市財政系統共籌集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1448萬元、職業技能提升專項行動資金5875萬元,支持實施技能培訓、職工內部轉崗、企業穩定崗位等穩就業措施。   全市財政系統還將關注面落到具體的企業和職工個人。據統計,全年共落實撥付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及補貼8362萬元,惠及企業2173家、企業職工7.67萬人。
  • 寶應縣安宜鎮前三季度財政收支情況分析與建議
    原標題:寶應縣安宜鎮前三季度財政收支情況分析與建議   今年1-9月份,寶應縣安宜鎮
  • 2020年版中國醫療機構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未來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在衛生總費用中所佔比重將持續下降,政府和社會衛生支出逐漸增加。預計**年我國衛生總費用將達到24312.54億元,人均衛生總費用達1732.9元。  市場容量  **年,我國衛生和社會服務事業不斷改善。
  • 五年民生累計支出2883.9億元 佔財政支出的比重76.6%
    水母網1月6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孫長波)今日上午,煙臺舉行舉行「『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七場,市財政局副局長孫福勳介紹「十三五」財政改革發展情況。煙臺市始終堅持公共財政取之於民,必須用之於民,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十三五」以來的五年,民生投入連年只增不減,全市民生累計支出2883.9億元,佔財政支出的比重為76.6%,是民生政策出臺多、民生投入力度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多的五年。重點民生支出保障有力。
  • 教育基尼係數:數據測算全國各省份教育公平程度
    三、教育財政投入21世紀,我國教育基尼係數在時間上的變化已經趨於平緩,但是地域之間的發展還是很不平衡。教育財政是一項重要的教育資源,對教育公平發揮著影響。這部分我們來分析教育財政資源的投入情況和具體效果。
  • 井岡山市多舉措加快財政整合資金支出進度
    為順利迎接上級部門對我市脫貧攻堅工作的考核驗收,確保我市脫貧攻堅工作完美收官,我市採取了多項措施加快財政扶貧整合資金支出進度。一、進一步壓實各脫貧攻堅責任單位的主體職責。三、扶貧整合資金支出實行周通報、日通報制度。為進一步加快扶貧整合資金支出進度,按市領導的指示市財政從十一月中旬開始對撥付至各脫貧攻堅業務主管部門、鄉鎮場的扶貧整合資金支出進度實行每周一通報制度,從十一月下旬開始實行每日一通報制度,督促各脫貧攻堅業務主管部門、鄉鎮場進一步加快資金支出進度,以達到上級部門的支出考核要求。
  • 2020年中國新能源開發利用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
    >  第五節 我國光伏產業現狀發展分析    一、我國光伏產業現狀調研    二、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市場容量    三、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外資進入狀況分析    四、我國光伏產業存在的問題分析  第四節 我國規劃將實施的新能源措施及政策    一、建立持續穩定的市場需求    二、改善市場環境條件    三、制定電價和費用分攤政策    四、加大財政投入和稅收優惠力度
  • 中國財政規模擴張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財政支出佔GDP的比重從1978年30.96%的水平一路下跌,到1995年降至11.67%,從1996年開始才逐年有所上升。然而1998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以來,財政支出與稅收收入迅猛增加,連年突破歷史最高水平。
  • 教育事業費支出:江蘇初中、高中支出排名最好——排名第六
    我們都知道在我國省市中,江蘇省的經濟的水平和教育水平在我國省份中名列前茅!江蘇經濟:其中一項為:各級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增長情況。那麼,江蘇省教育事業費支出排名如何?通過上述表格排名可以看出:在我國大陸31省市中,江蘇省各級教育生均教育事業費支出增長大都排名中等(十幾名),僅初中、高中支出排名第六。其中,各級支出增長率排名靠後。
  • 探尋行政正義的財政路徑:一個分析框架
    然而,我國過去的行政改革卻並未能充分重視財政的聯結作用,只是將其作為經濟系統的依附,在實際運轉過程中財政更是從屈從於行政架構。甚至在某些情境下,財政功能被矮化為出納功能,「發揮財政作用」幾乎等同於「增加財政投入」。
  • 網易閱兵第56期:中國曆年國防經費支出分析
    建國以來,國防經費一直在國家的財政支出中佔有重要地位。軍費對於軍隊的戰鬥力,有著直接影響,很難想像一支經費拮据的正規軍隊卻能保持長久高昂的戰鬥力。軍費開支用於支持國家安全的穩定和保障,同時對於國家政治經濟利益的維護和攫取,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建國以來,我國的國防經費支出大體經歷了五個階段。